27.T76次列车10号软卧车,内,傍晚
王丽霞和安全员小胡走到10号软卧车20号包房。包房内,陪同护士急忙站起。王丽霞用手示意:“你坐下,坐下。孙教授情况怎么样?”
陪同护士:“情况不好,血压一直处于波动状态,情绪也很焦躁。王车长,病人家属和于主任在餐车等您呢。”
王丽霞和安全员小胡匆忙走向餐车。
28.T76次列车餐车,内,傍晚
当两人来到餐车时,教授妻子,随车医生于主任和列车长张涛急忙站起。王丽霞用手示意:“大家都快坐下。”
王丽霞在随车医生于主任的对面坐下:“我刚到包房看过,护士说孙教授情况不好。”
随车医生于主任忧心忡忡:“是呀,更严重的是目前供孙教授使用的氧气袋只有四个,而每一个氧气袋最多只能给病人提供二十多分钟的氧气。也就是说,目前可以维系孙教授生命的氧气用量只能坚持一个多小时。”
“一个多小时?”王丽霞非常惊愕,心情骤然紧张起来。
随车医生于主任:“是呀。”
王丽霞双眉紧蹙:“也就是说,孙教授的氧气最大限度只能坚持到兰州开车后的第一站陇西?”
随车医生于主任:“对,如果在陇西站补不上氧气,那么,孙教授的生命就没有了希望。”
王丽霞凝神沉思片刻,问随车医生于主任:“孙教授得的是夹层动脉瘤,对吗?”
随车医生于主任:“对,夹层动脉瘤。”
王丽霞继续凝神沉思。镜头再次闪回到二十年前。1986年1月24日晚,日本全国排球联赛激战正酣。当教练员将场上的美国女子排球运动员海曼刚刚换下场,电视录像机镜头仍集中在比赛现场时,突然,观众席上很多人惊叫起来,只见海曼从队员席上轰然倒下。在送往医院急救的途中,这位世界著名排球明星的心脏永远停止了跳动。
闪回完毕,王丽霞:“我从一份杂志上看过,不光是海曼,意大利著名小提琴家帕格尼尼也是患的这种病。”
随车医生于主任:“对。这是一种因动脉血管硬化,退化的结缔组织无法承受供血压力而引起的血管内膜层破裂,从而导致血液进入血管夹层流动,而没有流入血管腔,这种病发作急,发展快,短时间内就会导致病人身体各重要脏器因供血不足而迅速衰竭,死亡率高达98%以上。而孙教授的情形更加凶险。他伴有高血压,主动脉急性重度返流,心功能不全,体内的动脉瘤体已经达到了60毫米以上。这种瘤体,在病情急性发作期,48小时之内破裂的可能性极大。”
王丽霞像尊雕塑,愣愣地默默无语。
29.T76次列车8号车厢,内,夜晚
哲哲在8号车厢一边走一边好奇地左顾右盼。餐车卖商品的于大姐正在8号车厢里叫卖,正巧和哲哲碰了个正面儿。
于大姐惊讶地问:“哎呀,小朋友,你叫哲哲吧?”
哲哲停住脚步,用胆怯的眼神看着于大姐,急忙点点头。
于大姐:“是王丽霞的儿子,对吗?”
哲哲又点点头儿。
于大姐:“你怎么在车上?”
哲哲:“我找我妈妈。”
于大姐放下推车,在一卧铺格下铺坐下,拉住哲哲的手:“你妈妈知道吗?”
哲哲摇摇头。
于大姐:“你姥姥、小姨知道吗?”
哲哲又摇摇头。
于大姐摸摸哲哲的头:“傻儿子,家人都不知道,你怎么敢上车,走,赶紧跟我去找你妈。”
于大姐站起来,拉着哲哲,推着商品推车向餐车返回。
30.T76次列车餐车,内,夜晚
王丽霞:“兰州没有治愈这种病的可能么?”
随车医生于主任:“目前这种病例在国内只有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等少数几家专科医院才具备手术的条件。作为省级医院,治愈这种病,我们还没有十分的把握。”
王丽霞眼睛盯着于主任:“孙教授的病情这么危急,为什么不坐飞机?”
随车医生于主任:“到达北京最快的交通工具当然要数飞机,但是,随着飞机的升降,气压变化不仅对病人的心脏功能有影响,更重要的是对瘤体有重大影响,我们害怕瘤体耐受不住气压变化而随时可能破裂。选择汽车运输,一路颠簸而且速度慢,很难保证病人安全到达北京。既安全又要迅速地把病人送到北京,最好的选择也是唯一的选择就是乘坐火车。”
王丽霞从座位上站起,走到对面窗前,凝视着窗外。窗外已一片漆黑,火车在“哐当哐当”地向前飞驶着。这时,大家也都从座位上慢慢站起,同时看着王丽霞。
教授妻子这时哭泣起来。
张涛走到王丽霞面前:“王车长。”
“我们已别无选择,我们没有了任何退路。”王丽霞好像在自言自语,然后回转身面向张涛,“张车长,我们开个会吧。”
张涛:“好。”
王丽霞:“小胡,立即通知软卧两位列车员到餐车开会。”
王丽霞面向教授妻子和于主任:“大姐,于主任。你们回车厢吧。请你们放心,我们一定保证孙教授的氧气供应。有什么困难随时与我们联系。”
31.T76次列车餐车,内,夜晚
列车长王丽霞、张涛、餐车主任、餐车厨师、安全员小胡、10号软卧车列车员小赵和小侯。
王丽霞:“现在开会。这时候召集大家来,主要是有个紧急事情和大家议一议。”
这时,于大姐领着哲哲已来到高包通过台处。
于大姐:“哲哲,你妈正在开会呢。”
两人目不转睛地看着餐车开会现场。
王丽霞:“大家都知道了。今天咱们车上来一位危重病人孙教授。保证孙教授的氧气供应,把孙教授安全地送到北京站成为这趟乘务的一项工作重点。下面,我提出四点要求:一、由我负责,立即用电话联系陇西车站,请求他们务必想方设法向T76次列车提供氧气;二、由张车长负责,拟写向天水站求助氧气的电报,保证列车在陇西站停留时将向下一站求助氧气的电报发出;三、餐车主任、餐车厨师以及小赵和小侯负责,全力做好服务工作,尽可能满足病人要求,特别是餐车一定要做好病人的饮食供应。四、由安全员小胡负责,全力做好各种突发问题的应急和处理。看大家都有什么意见,还有什么想法。”
众人:“没有了。”
王丽霞:“好,那咱们赶快分头行动吧。”
众人跑步散去,分头行动。
32.T76次列车餐车,内,夜晚
王丽霞用手机给陇西车站联系。然而,一个令王丽霞没有想到的问题出现了。列车离开兰州站后,大部分路段都没有手机信号,一时根本与地面联络不上。王丽霞反复多次都是同样结果。她抬手看看手表,这时已离始发站过去了30多分钟,她的心情顿时沉重起来。
于大姐:“走,哲哲,你妈工作正忙,咱们先到乘务室。”说着,于大姐和高包乘务员把哲哲领到高包乘务室。
王丽霞走到餐车通过台,继续用手机和陇西站联系,同样没有结果。一向遇事冷静沉稳的王丽霞这时焦躁不安起来。她一个人在餐车通过台处不停地来回踱步。
这时,列车长张涛拿着写好到客运记录来找王丽霞。
张涛:“王车长,客运记录已写好,你看看。”
王丽霞接过电报看了看:“可以,列车到达陇西站后一定要保证将电报发出。”
张涛:“好。氧气的事儿联系好了吗?”王丽霞:“没有,这个区段手机一直没有信号,和陇西站根本无法联系。”
张涛急忙拿出自己的手机,果然没有信号。他也流露出焦灼不安的神色:“我们向病人家属和医生承诺保证氧气供应,如果兑现不了,我们该怎么办?”
王丽霞:“是呀。”
两人陷入可怕的沉默,望着窗外深沉的夜色,一种深深的说不出口的忧虑笼罩着两个人。王丽霞打破沉默:“即使联系上了陇西站,那么现在正好是下班时间,陇西车站能否找到氧气,最重要的是能否找到氧气袋?如果陇西站上不了氧气,这期间两个小时的断氧我们不敢想象呀。”这时,软卧列车员小赵跑步来找王丽霞、张涛:“王车长、张车长。孙教授情况不好。”
王丽霞、张涛急忙奔向10号软卧车厢。
33.T76次列车高包,餐车,内,夜晚
于大姐:“你看,哲哲,你妈忙得顾不上咱们了。这样,咱们到餐车,好吗?”
哲哲:“好。”
于大姐领着哲哲来到餐车,坐下,接着,从口袋掏出手机:“哲哲,你知道你小姨的电话不?”
哲哲:“知道。”说着从书包里翻出一个本子交给于大姐。于大姐翻着本子,用手机拨出一串号码……
34.T76次列车10号软卧车,内,夜晚
王丽霞、张涛来到20号包房。包房内,躺在下铺的孙教授额头出汗,四肢冰凉,血压居高不下。护士在给孙教授擦拭额头,于主任在给孙教授把脉,教授妻子在悄然地抹眼泪,袋中的氧气越来越减少,大家的神经在一点点地紧缩。
王丽霞:“孙教授情况不好吗?”
随车医生于主任:“情况很不好。王车长,氧气有着落了吗?”
王丽霞的心再次被揪了起来。她犹豫了一下,急忙说:“已经联系上了,于主任你放心,我们一定保证孙教授的氧气供应。你看,还需要我们什么帮助?”
随车医生于主任:“暂时还没有。”
王丽霞、张涛退出包房。在餐车通过台,王丽霞急忙拿出手机,继续给陇西站联系,幸运的是,这次电话终于打通了:
“陇西车站吗,我是T76次列车长,我们车上有一位重症病人,急需在陇西车站补充氧气……对对,希望你们务必给予协助寻找氧气和氧气袋……对对……好的,好的……谢谢你们。”
王丽霞又立即拨通段派班室电话:“段派班室,我是T76次列车长王丽霞……”
35.段派班室,内,夜晚
段派班室的电话铃骤然响起。张派班急忙抓起电话:“喂,哦,T76次列车……重症病人……需要补充氧气……”
挂断王丽霞的电话,张派班立即拨出一串号码:“李书记,刚才T76次列车……”
36.段党委李书记办公室,内,夜晚
李书记办公室的电话铃突然响起。正在值班的李书记接起电话:“喂,张派班……哦……对、对……都安排好了吗?……好、好……请你立即和陇西车站取得联系,请求他们一定给予协助,务必在T76次列车到达时把氧气送到……”放下电话,李书记陷入沉思,良久,李书记又拿起电话,拨出一串号码:“王丽霞,我是李方……”
37.T76次列车高包通过台,内,夜晚
在T76次列车高包通过台处,列车长王丽霞:“是、是,李书记…您放心……”
38.段党委李书记办公室,内,夜晚
李书记放下电话,在办公室来回踏步,他再次陷入沉思,他在为T76次列车能否在陇西车站补充上氧气而深深地忧虑着。办公室里极为安静,安静得只听见他的脚步声和墙壁时钟“嘀嗒、嘀嗒”的声音。这时李书记想起了什么,他回到办公桌前,再次抓起电话,拨出一串号码。“喂,陇西车站吗……”
39.陇西车站,外,夜晚
从客运值班室冲出一男一女,快速上了一辆停靠在车站外面的面包车。面包车快速启动,疾驰而去……
40.T76次列车10号软卧车,内,夜晚
列车长王丽霞坐在10车厢走廊处的边凳上,紧盯着车外夜色中那支离破碎、模糊不清的景物,忐忑不安中她在反复问自己,氧气能按时送到吗?
张涛紧锁双眉,在软卧的通过台处不停地踱步。
41.陇西车站某诊所,外,夜晚
陇西车站工作人员来到某诊所,急切地拍打着门锁:“啪、啪、啪,有人么、有人么?”
诊所好半天才开了条门缝:“谁,干什么?”
陇西车站男职工:“大夫,请问你们诊所有没有氧气?”
开门人摇摇头:“没有,你们到别处找找。”
陇西车站女职工:“这可怎么办?我们已经跑了第五家啦!”
陇西车站男职工果断地说:“看来这车站附近是找不来了,走,我们到陇西县城……”二人快速钻进面包车,面包车向陇西县城方向绝尘而去……
42.T76次列车,外,夜晚
T76次列车在苍茫的陇原大地上风驰电掣般地飞奔着。
43.T76次列车10号软卧车,内,夜晚
王丽霞、张涛等大家在焦急万分地等待着。而孙教授的氧气眼看着一点点将要用完。
44.陇西县城,外,夜晚
面包车在陇西县第一人民医院的大门口戛然停下,陇西车站两名工作人员迅速下车,急速敲门……
45.T76次列车10号软卧车,内,夜晚
孙教授的氧气在一点点用完。教授妻子坐卧不安,随车医生于主任双眉紧锁。包房内空气异常紧张。
46.陇西车站,内,夜晚
陇西车站两名工作人员抱着氧气袋急忙下地道、上地道、冲上站台……
47.T76次列车,内,夜晚
T76次列车缓缓驶入陇西车站,列车所有值乘人员、病人家属及医护人员都不约而同地来到窗前,凝息驻望。这时,软卧乘务员小赵兴奋地喊了起来:
“氧气来啦!来啦!氧气真的来啦……”
是的,氧气真的送来了。看到陇西车站站务人员手中拿着的氧气袋,大家的眼睛都湿润了。教授妻子啜泣起来,边哭边喃喃自语:
“我老公有救啦!我老公有救啦……”
列车长王丽霞、张涛的眼睛也湿润了。软卧列车员打开车门,王丽霞、张涛下车。这时,一组列车上氧气的镜头和一组孙教授被抬上车、车长打电话、教授妻子哭泣的镜头反复交替出现。
48.T76次列车10号软卧车,内,夜晚
T76次列车顺利离开了陇西站。10号软卧车一派喜庆的气氛,大家都为成功给孙教授补充上氧气而兴奋不已。
张涛:“王车长,这下好了,你休班吧。这儿由我盯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