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革军委专门为此召开会议,作出了对这次整训工作的几点指示:
一、建立政治工作和政治委员制度,确立共产党的领导。中革军委在红1军团、红3军团等部队中抽选大批干部到红5军团工作。他们分别是:萧劲光、刘伯坚、陈伯钧、张南生、张际春、何长工、程子华、唐天际、赖传珠、宋任穷、邝朱权、黄火青、左权、刘型、李翔吾、高自立、余化民、王紫凤、李山关、谢良、袁子钦、王采水、刘绍文、钱益民、黄子云、曹家庆、姜启化等。
二、建立民主制度。在政治上实行官兵平等,不准打骂士兵,连队成立士兵委员会,协助行政领导管理部队。
三、组织政治学习,进行阶级教育。
组织上任命的红5军团政治委员是萧劲光。原第26路军第73旅改编成红5军团第13军后,在龙岗圩整顿。为了把第13军树成红5军团的先进典型,把第14军、第15军带起来,毛主席调何长工同志任第13军政委,亲自嘱咐何长工同志,到第13军后,抓紧培养和解决董振堂入党问题,并让聂荣臻同志与何长工直接联系。
两个月来,董振堂感到南国的春天来得格外早,苏区的天是那样的晴朗,苏区的大地是那样的清新,苏区的一切都是那样的新鲜,尤其是苏区的军民,都是那样的心情舒畅。董振堂在尽情享受这获得新生后的喜悦和幸福的同时,深感自己知识的贫乏和空虚,深感要适应红军的工作还必须努力学习。于是,一天,他来找刘伯坚主任说:“能借几本革命的书给我看看吗?”
“当然可以。应该多学些政治理论,你今后的担子还很重,起义的成功,这只是个良好的开端,要把一支旧军队改造成英勇善战、具有铁的纪律、所向无敌的红军部队还要下很大工夫。以后的路更艰苦,要为共产主义事业献出一切!”刘伯坚深情地说。
“请刘主任放心,我跟共产党干革命,始终不渝了。”董振堂坚定地说。
“军委抽调了一批红军干部来红5军团工作,何长工同志是一位很有经验的政治工作者和军事指挥员,要好好地向他学习。”刘伯坚说。
“军事训练上的事我多担一些,政治上的事让何政委办。”董振堂谦逊地说。
“一个红军指挥员,既要懂军事打仗,又要会做思想政治工作,两者必须兼备。”刘伯坚说。
“我一定努力学习,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红军指挥员。”董振堂满怀信心地说。
这一天,董振堂还向刘伯坚主任提出了入党的请求,刘伯坚主任鼓励董振堂说:“你的想法很好,但要在实践中去争取,我相信,你会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的。”
刘伯坚十分欣赏董振堂的耿直性格,更看重其军事才能,认为董振堂是可塑之才,悉心雕琢,日后必成大器。因而,格外注重对他的培养,利用各种机会向他宣传革命思想,引导和教育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董振堂对中央和中革军委派往红5军团工作的每一位共产党员干部都非常尊重,处处以他们为榜样,与他们通力合作。何长工来到第13军当政委以后,无论是检查工作,还是开各种会议,他总是让何政委先讲,他讲话时,总是先征求何长工的意见。一有空闲时,他就向何长工请教红军如何打仗,井冈山的红旗为什么坚持不倒,等等。
他自己这样做,也时刻提醒各级干部都要这样做,时刻提醒起义过来的军事干部向老红军队伍中派来的政治干部学习,学习怎么爱兵、带兵。他经常讲:“红军干部给士兵打饭、端水、扛枪,关心士兵就像关心自己的亲兄弟一样,红军打起仗来官兵一条心,团结起来力量大,所以才能打胜仗。”
一次,他把边章五师长找来问:“你的部队对红军派来的干部怎么样?关系如何?我们可要很好地向人家学习呀!学习人家怎么带兵,怎么打仗。”
正说着,门外来了一个人。“报告军长,刘主任派我给你送书来了。”是一个通信员抱着一些书来到第13军军部向董振堂敬礼说。
董振堂急忙接过来一看,有《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决议》《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以及《中国工农红军政治工作暂行条例》等书籍。董振堂酷爱读书。过去征战之余,往往抽空读一些《孙子兵法》之类的军事书籍,还有北伐时期刘伯坚送他的一些进步书籍,再就是他托人从北京买来的一些书籍。但像《共产党宣言》这一类的革命书籍却很少见。现在有了这些书籍,他如同久旱逢甘霖,便没日没夜,如饥似渴,反反复复地学习起来。
12月下旬,学兵连党支部召开了最后一次支部会。第13军政委邝朱权也参加了这次会议。会上,支部书记李青云报告了宁都起义的经过。然后,一致讨论通过了董振堂同志的入党问题,报上级党组织审批。这次会议之后,学兵连解散,学兵连的党员留下分配工作,其他人全部分配到瑞金红军学校学习。
一天晚上,夜已经很深了,董振堂仍在小油灯下聚精会神地学习,刘振亚进来站了一会他都没有发现。
“军长,这么晚了,你还在学习呀!可要当心身体!”刘振亚唯恐惊扰了军长的思维,便轻轻地说了一句。
这时,董振堂才抬起头,握手、让座、倒水。然后说:“不抓紧时间学习不行呀。咱们从国民党军队改编成红军,一切都变了,新的东西太多,一切都得从新开始,白天工作忙,只好晚上多学一会。”
刘振亚信服地点点头。他怕影响军长学习,谈了几句就走了。董振堂又挑灯夜战,窗户上映出他那高大的身影。
在很短的时间里,他就把那些书看了好几遍,不懂的就去请教何长工同志,而且比较深刻地理解了******的建军思想和建军原则。革命的理论像是一股股清泉,洗去了他头脑里的尘埃,滋润了他干枯的心田;又像是一把把钥匙,打开了他思想的闸门。他把这些革命书籍当做带好部队的法宝,尤其是《********决议》《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成了改造和建设这支军队的强大思想武器,董振堂率先拿起了这些武器。
整编时,党对红5军团改造的政策是愿走的送走,愿留的留下,有的送红军学校学习。当时由于受“左”倾思想的影响,只要兵不要官,许多起义过来的营、连以上干部被打发回家。对此,人们议论纷纷,董振堂对这种做法自然也不理解,但他还是极力克制自己的感情,坚决执行上级命令。一天,他开会回来,吃过晚饭以后,叫高志中把黄先之(警卫队副队长)找来。高志中说:“这么晚了,军长休息吧!”
“不行,咱们军要动员一些人回家,得找他们谈谈。”
“都有谁?”高志中对这件事感到很突然,便脱口问了一句。
董振堂说:“叫谁去,谁就走。这是组织的决定,我们要坚决执行。”接着,他把一个写着20余人的名单给了高志中。
高志中满脸的疑惑,不解地问道:“这些人都和军长不错,怎么叫他们去呀?”
“叫他们去,是党的会议决定的,要坚决执行。不是常听何政委讲吗,要革命,就要有革命的纪律,不能讲私情啊!”
听董振堂这么一说,高志中内心更加担心了,他生怕也让他回家,内心表现出忐忑不安的情绪。董振堂从小高脸上的表情变化看出了他的心思,就笑了笑,说:“你放心,你是个小孩子,你没看红军里小孩子很多,都没叫回家?只要你今后好好听党代表的话,学习红军的好思想、好作风,是不会叫你走的。你要当个真正的红军战士才行。”
说完,高志中照着名单找人。这天晚上,他找来了其中的3个人,他们正是起义前夕惶惑心忧的那3名军官。董振堂让他们坐下,先问了一下部队的情况,然后才说:“你们都有些什么想法,想不想回家呀?”
有人说想,也有人说不想。可是,当军长把让他们回家的事说出来以后,三个人都哭了,跪着哀求道:“军长,看在我们跟你多年的份上,还是留下我们跟着你当红军吧!”
董振堂一看他们跪下了,就连忙说:“这是干什么,快,快起来!”
“不!军长不答应我们,我们今天就不起来!”
军长很耐心地给他们讲了许多道理,最后劝他们说:“这是组织的决定,应该服从,现在回去也好,红军也是为农民谋幸福的嘛!”
黄先之说:“起义前,不是你动员我们参加红军的吗?如今,红军又不收留我们了。我们是愿意当红军,愿意革命的呀。”
董振堂感到有一把刀子割着心上的肉,同时他也在怀疑自己的这种感情是否正常,是革命的同志式的感情,还是旧军队中江湖义气兄弟哥们那一套?他沉默了好大一会,才说:“红军是为穷苦大众谋幸福的。红军纪律严明,组织的决定是应该要服从的。你们虽然不能继续当红军,但回到家乡,可以和亲人团聚,也可以做一些有利于抗日的革命工作。作为一个中国人,只要是做一些有利于国家的事,也是很好的呀。”
说着,让小高拿出60块大洋,他亲手给每人给了20块。并说:“这点钱你们带回去可以做点小生意,千万不要为那些地主、军阀们干事。”
“军长,就让我们死在你面前吧!”说着,3个人都拔出手枪,对准了自己的太阳穴。
正在这时,刘伯坚带着警卫员走了进来。
“这是怎么回事?”刘伯坚问。
几位军官哭诉了刚才的经过,请求刘主任留下他们。
刘伯坚扶起他们:“都起来吧,有话慢慢说。”
董振堂说:“叫他们离部队,是上面的指令,我只好……”
刘伯坚说:“绍仲,留下吧。男儿有泪不轻弹嘛,我看他们想当红军是真心的。再说了,我们革命就是要消灭人与人的不平等。可是,有些人把革命本身分出许多等级来,这就像赵老太爷和假洋鬼子不准别人革命一样。这个事儿,我已经向军委反映了,‘要兵不要官’,是个别人提出的错误口号,我们不理睬它!”
就这样,董振堂在刘伯坚协助下,在做“要兵不要官”的工作时,既重感情,更坚持原则。他极力克制自己的情感,耐心地与这部分军官交流,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同时,又积极向上级党组织推荐和担保,保留了不少优秀的军事干部,这里面有:徐达月、邓友毅、孙步霞、杨统升、李连祥等。这些同志都迅速成长为红军中、高级指挥人员,在以后艰苦的革命战争中,大部分人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在部队整编过程中,困难重重,问题成堆。从旧军队过来的官兵,一时难以改掉多年来形成的坏习惯。所以,董振堂特别注意对广大官兵进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教育。他经常抽出时间深入部队,了解是否有打骂士兵的情况,有没有违反纪律的现象。
一天早上,董振堂到连队检查,远远看见连长在操场上打了一个士兵两拳,他当即告诉营长说:“收操以后让那个连长到我那里去一下。”
收操以后,营部通讯员送那连长到了军部。那个连长自知违犯了军长一再强调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很害怕,一进门,腿就打哆嗦。董振堂见那连长吓成这样,便和和气气地让了座,然后轻轻说道:“你别怕,咱们慢慢谈。早上出操时,你为啥打那个战士?”
连长回答:“那个战士做操不按要求来,随随便便的。”
“你知道吗,那个战士是哪里人?”
“本地人。”
“当兵多长时间了?”
“3个月了。”
“怎么来的?”
“起义以前抓来的。”
“他家里都有什么人?”
“不知道。”
董振堂耐心地说道:“你不了解他,也不知道他家里有什么人,有什么心事,又是抓来的兵,才当了3个月,没经过训练,什么都还不会,你怎么能打他呢?再说了,咱们现在是红军了,不能再打人骂人。打士兵、骂士兵是违犯军纪的,咱们不是一再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嘛!”
连长坐在旁边,一连声地说:“是是是,以后再也不打人了。”
董振堂见连长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态度很诚恳,便简洁地说:“以后改了,不再打人就行了。再见你打人可不行!”那连长连连点头,走了。
有一次,他来到警卫队,问马金福队长:“你给老百姓打扫过几次院子呀?给老百姓挑过几次水?”
马金福回答说:“我们队6个人,每天有1人分工负责给老百姓挑水扫院子。”
董军长马上说:“这样干叫派差,不是自觉自愿的,这样不好。今后还是教育每个干部、战士,自觉地为老百姓做好事,特别是干部要带头去做。”
就这样,董振堂不但耐心地做基层干部的思想工作,还帮助他们提高军政素质。
1932年2月上旬,王幼平被分配到第37师特务连当连长,这位刚满20岁的年轻人思想上有顾虑,怕当不好这个连长,压力很大,愁眉苦脸的。
3月7日,董振堂专程来到这个连,和连长王幼平单独交谈了1个多小时,耐心地开导王幼平。董振堂说:“组织上提拔你当连长,就是要你好好干,这样愁眉苦脸的,对战士影响不好。要当好一个红军干部,首先要爱护士兵,他们有困难你要帮助,他们生病了你要好好照顾。遇事首先为战士着想,比如部队拂晓4点出发,那你在3点40分通知各班起床,要把表拿在手上,一分也不要提前,让战士多睡一分钟也好,使战士保持旺盛的精力……”
这些正是一个新任连长应该知道的。王幼平目不转睛地望着这位平日里不苟言笑的军长,聚精会神地聆听着:部队行军时连长的位置应在哪里,没有敌情时在哪,有敌情时在哪,部队乘船渡河怎么办,涉水渡河怎么办……董振堂讲得十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