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079000000010

第10章 中古近古东南亚文学

第一节 概述

东南亚包括现今11个国家,即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文莱、东帝汶和印度尼西亚。这一地区气候炎热潮湿,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民族复杂。东南亚中古近古的文化先后受到中国、印度和阿拉伯—******三大文化体系的深刻影响,但仍保持着各民族自身的特色,形成了缤纷繁复的文化景观。

从东南亚早期口头文学和最初的书面文学中就可以发现中国、印度两大文化的影响已经不小,但难以判明它们传入的先后和确切的时间。从这一地区的民族来看,绝大多数都属蒙古人种,与中国境内民族同源。这可以从古代的神话传说中看出一些端倪来,譬如越南《天柱神》、菲律宾《阿陶的故事》等创世神话中就与我国《盘古神话》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缅甸《三个龙蛋》、越南《骆龙君传》等神话中都说到他们与中国民族出自同宗,本国帝王是天帝之子,出自龙种。又如柬埔寨的《高棉王与龙公主》、老挝的《九龙的传说》以及东南亚其他龙蛇故事都表现对龙的崇拜,这与我国的龙文化和自诩为龙的传人恐怕有一定的关联。再如,解释自然现象的缅甸《月中老人》、越南《月亮》故事与我国吴刚伐桂故事或“月中何有?玉兔捣药”之说等如出一辙,而缅甸的《腐烂哥儿吞月》、泰国的《拉霍》传说又与我国民间天狗吞月的传说雷同。

神话《苏伐刺蒲迷的形成》、印度尼西亚《爪哇岛的出现》、老挝《吠陀神—因陀罗》等故事明显是印度神话的变异。今日印度尼西亚、泰国国徽上的雄鹰形象实际是印度神话中的大鹏金翅鸟咖咙。泰国以至我国西南边疆傣族《孔雀公主》的故事源自印度神话中人面鸟身的紧那梨神鸟。这些都足以说明印度文化早就对东南亚产生影响了。

当然东南亚也有许多神话故事明显地表现出地区特色。如关于人类起源说,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都有不同的“人从竹生”的传说。又如缅甸的《拇指哥儿》、越南的《癞蛤蟆告玉皇大帝》、柬埔寨的《为什么蛤蟆叫就会下雨》等故事,虽然情节各异,但都说明热带民众对雨的特殊感情。东南亚有许多动物故事,尤以在马来群岛地区广为流传的《小鼷鹿的故事》最为精彩。故事大多以兔子或小鼷鹿、老虎和乌鸦为主角,表达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对强暴者的憎恶,赞颂弱小者以自己的机智和相互支援战胜凶恶的强暴者,反映人民对抑强扶弱的企盼。有的故事仿佛与我国的动物故事相似,有的则受到印度《五卷书》、《佛本生故事》的影响,但有的是本地区所独有的,很难判定其真正的源头。

东南亚早期诗歌——民歌民谣,活泼明快,表现出这一地区民众热情奔放的性格。这一带民族语言大多声调丰富,所以民歌显得富有音乐性,抑扬顿挫,优美动听。内容以反映劳动、爱情者居多,可以从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板顿、缅甸的插秧歌、越南的劳动民歌、柬埔寨的采桑歌中找到生动的实例。从形式上说,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的板顿诗皆为四句式,与印度古诗偈陀近似。另外板顿诗中常用比兴手法,这又与我国《诗经》的“风”与“小雅”相仿。从内容上看,越南民歌有儒家思想影响的痕迹,而半岛其他国家的民歌中轮回因果思想显然与印度佛教哲学有关。

东南亚书面文学的出现都较晚。这一地区文化的发展晚于中国和印度许多,所以初期的书面文学大都是借用中国汉文或印度梵文、巴利文写成的。后来在创造各族的文字时,也分别借鉴了汉字和南印度文字。东南亚地区民族文字的文学出现大都在10世纪以后。最早是古爪哇语文学,10世纪时已有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的古爪哇语改写本。后来出现以印度两大史诗史为内容的“篇章文学”和“格卡温文学”以及影响到泰缅的爪哇《班基故事》(详见本章第二节)。略晚于古爪哇文学出现的是柬埔寨和缅甸的碑铭文学。柬埔寨以诗碑居多,韵脚工整,内容佛事俗事皆有。而缅甸碑铭大多是简洁的散文,内容以记载佛事者居多,其他的甚少。柬埔寨、缅甸,乃至更晚出现的其他国家的碑铭文学之间虽互有差异,风格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皆深受印度佛教文化的影响。

受中国文化影响最为典型的是越南,早期只有汉语的书面文学,13世纪阮诠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越南的民族文字——字喃。他的《祭鳄鱼文》(1282)开创了字喃律诗的先河,人们把阮诠比作我国唐朝的韩愈,故又名韩诠。字喃的产生直接推动了越南诗歌的创作,相继创造了“六八诗体”(字数六、八相间)和“双七六八体”(四句一组,字数为七、七、六、八)。16世纪字喃文学得到发展,18世纪日臻成熟。汉语文学则一直与字喃文学长期并存。汉语文学最早的名作家是阮廌(1380—1442),他用汉文也用字喃写作,作品很多。他为黎朝开国皇帝黎利起草的开国文献《平吴大诰》,被越南人誉为“千古雄文”,影响颇大。其他保存至今的还有《军中词命集》、《抑斋诗集》等。黎朝皇帝黎圣宗(即黎思诚,1442—1497)组织了“骚坛会”,推进了越南诗歌的发展。阮屿(16世纪)的《传奇漫录》,用汉文写成,全书4卷共20个故事,被誉为越南的《聊斋志异》。邓陈琨(1710—1745)著有汉文477句乐府诗《征妇吟曲》,以一个征人妻子口吻讲述她心中的孤寂和哀怨,谴责长年的封建混战给人民带来的苦难。黎贵惇(1726—1784)的诗文内容涉及面较广,此外,他还对越南古代文史名著进行了整理工作。阮嘉韶(1741—1798)的代表作《宫怨吟曲》是用双七六八体写成的,全诗365行,揭露宫廷对宫女的摧残和迫害。越南字喃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是阮攸(详见本章第四节),他的长诗《金云翘传》是家喻户晓的佳作。女诗人胡春香(19世纪初)敢于向封建礼教宣战,具有叛逆精神,所作诗文大多散佚,至今仅存含50首诗的《春香诗集》。她用犀利尖刻的语言批判伪君子,抨击封建礼教。人们认为她把字喃诗推向了成熟阶段。

与中国文化相比,印度文化对东南亚影响的范围更广。印度文化是宗教文化,以印度教和佛教为主。东南亚南面的马来群岛受印度教文化文学的影响最深,尤其印度的两大史诗《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对古爪哇语文学的影响最为深远;而北面的老挝、柬埔寨、缅甸和泰国则以佛教为国教,印度佛教文化文学的影响最大。

柬埔寨是东南亚地区建国最早的国家。扶南王国始建于公元1世纪,当时就受到婆罗门教和大乘佛教的影响。初期的书面文学为梵文文学,后期开始形成古高棉文与梵文并用的局面。现传于世的文本最古者只有吴哥王朝(802—1431)年间的传本。当时著名的诗人有迪华格拉、雅德哈玛拉皮瓦、西威桑姆、因陀罗黛维等。长篇叙事诗《林给的故事》是在史诗《罗摩衍那》的基础上改写而成的,但也增添了不少柬埔寨的神话传说。可惜的是因吴哥王朝为暹罗所灭,大量文献毁于战火之中,现在许多文献已失传。吴哥王朝以后直至19世纪法国将柬埔寨变为自己的殖民地,中间经过约4个世纪。宫廷文学与世俗文学都有所发展,著名的作品有高萨特巴蒂·高(18世纪)的《格龙苏皮密特》(1798)、翁萨拉本·侬(19世纪)的《少年波果儿》(1804)、安东(?—1861)的《佳姬王后》(1813)和桑托沃哈·莫克(1846—1908)的《东姆与狄欧》(1859)。世俗文学一类的代表作品有《特明吉的故事》和《阿勒沃的故事》,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歌颂了农民的机智勇敢。

老挝在749年建立了澜沧王国,但现有材料表明只有14世纪以后才有文学作品存世。其中由《佛本生经》改写而成的《十戒》最为著名。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也有老挝文改写本。马哈维汉所著《娘丹黛》是印度《五卷书》的改写本。世俗文学中有一类是写爱情和英雄人物的诗体小说,如皮亚乔东达的《爷爷教育孙子》、因梯央的《因梯央的教导》等。16世纪以后开始有小说、戏剧和史诗作品问世。小说有《本通与洛乍娜》、《妖女和十二嫔妃》、《大象和蚂蚁》、《巴亚的故事》等。史诗有《澜沧史记》和《万象王朝史记》等。长篇叙事诗中以邦坎的《信赛》最著名,该诗表现了人们对幸福的追求,反映了善恶之间的斗争。

泰国境内统一王朝的形成是13世纪中叶以后的事。中古文学也分为宗教文学与宫廷文学两大部分。泰国中古佛教文学的代表作是素可泰五世王立泰根据30部佛经综合编成的《三界经》(1345),反映了当时泰国人的宗教观、哲学观和科学观。但目前流传的是依据1778年手抄本印成的版本。1482年根据佛本生故事《维丹达亚》译成的《大世赋》和1627年由宫廷诗人进一步改写成的《大世词》都很有名。诗人西巴拉(约1658—1693)的长诗《西巴拉悲歌》,共129节1 070行,描绘祖国河山,表达对宫廷的不满,抒发个人的感情,是泰国诗作的楷模。昭披耶帕康(?—1805)曾奉命把孟族史书《罗阇提烈》改写成故事《拉差蒂叻》,后来在国王授意下与华人合作翻译《三国演义》,从而开创泰国著名的“三国文体”,对泰国后来的文学发展影响深远。诗人顺吞蒲(1786—1855)发展了泰国八言诗“格仑”,代表作为长篇叙事诗《帕阿派玛尼》(19世纪初)。他还参与《拉玛坚》、《伊瑙》、《昆昌与昆平》等文学名著的校订与整理。长篇叙事诗《昆昌与昆平》出现于阿瑜陀耶王朝时期,原为民间故事,后被写成诗歌、话本,最后改编为宫廷诗,作者已无从查考,1767年缅泰战争时散佚。曼谷王朝拉玛二世时召集众多著名诗人集体整理校订,1917年重新出版,全诗达43 100行,在泰国文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13世纪末叶以后,缅甸的佛教文学有了很大发展,不再仅仅是记录佛事的简洁短小的记叙文体——碑文,而是以各种体裁的诗歌为主,先后出现了不少著名僧侣作家,如信摩诃蒂拉温达(1453—1518)、信摩诃拉塔达拉(1468—1530)、信乌达玛觉(1453—1542)等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吴邦雅(详见本章第五节),他前半生为僧,40岁后入朝为官,但他的创作并未局限于佛教文学与宫廷文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还产生了不少宫廷文学的代表作家。如被誉为雅都大师的那信囊(1578—1612),他的雅都诗《出征》是同类诗中的杰作;平民大臣巴德塔亚扎(1672—1752)是第一个将劳动人民的生活写进诗中的诗人,他的诗作《农夫》、《爬棕榈树的人》、《船夫》等被人誉为古代缅甸文学中的新文学;吴基(19世纪上半叶)、吴桑(19世纪上半叶)以写抒怀诗见长,描写农村的习俗与风光;兰太康丁(1833—1875)等一批宫廷女诗人则以闺怨诗著称;王朝末期反帝爱国诗人塞耶佩(1838—1894)以连韵诗最为著名,笔调辛辣尖刻。散文方面最著名的有吴格拉(约1678—1738)的《大史》和巴基道王在位时宫廷学者集体编成的《琉璃宫史》。剧作方面最著名的创新者是吴全吴(约1773—1838),他根据佛本生故事和神话传说写了不少讽喻时政的剧作,受到当时人们的欢迎。妙瓦底敏纪吴萨(1766—1852)从泰文译成的《罗摩》、《伊瑙》两剧也很有名。

十三四世纪阿拉伯—******文化对东南亚海岛部分的影响日趋明显,尤其体现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的古典文学中。初期很多作品是关于******教的先知故事和******教英雄故事,后来阿拉伯和波斯的神话传奇故事也流行起来。在马来地区出现******教王朝之后,宫廷的历史传记文学兴起,《巴赛王列传》(14或15世纪)是这类文学作品的先声,而敦·斯里·拉囊的《马来纪年》(1612—1615)为其经典之作,全面记述马来王朝的盛衰过程,反映中古近古时期马来民族的社会风貌。(详见本章第三节)另外,为了弘扬******教,巩固王权的基础,宫廷还兴起宗教经典文学,其中最主要的作家作品有布哈里·乔哈里的《众王冠》(1603)和努鲁丁的《御花苑》(1638)。在******文学的影响下,马来古典文学还出现了两种主要的文学体裁:一是叫做“希卡雅特”的传奇小说,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品是《杭·杜亚传》(详见本章第三节);二是叫做“沙依尔”的长叙事诗,每行8个至12个音节,每节4行,由每行最后一个音节押韵,长者可达数千行。内容有描写爱情故事的,也有叙述历史事件的,如以爪哇班基故事为题材的《庚·丹布罕》,反映封建等级制度下爱情悲剧的寓言诗《猫头鹰之歌》,以描写“红溪事件”(1740年华人和原住民的联合抗荷起义)为内容的《华人与荷兰人打仗的故事》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沙依尔作品。

总之,东南亚各民族的中古近古文学一方面各有特色,另一方面又有共同点。中古期的东南亚各国均处于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近古期则处于衰落时期,而西方的殖民主义入侵更加速了东南亚封建社会的没落,最后除泰国外逐个沦为西方的殖民地。这一历史变迁在东南亚的中古近古文学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反映。东南亚中古近古文学明显地受到中国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文化三者错综复杂的影响,但这些外来文化的影响再大也只是外因,只有与本民族的固有文化相融合,也就是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至于哪一个文化的影响起主导作用,这取决于该国发展的需要和统治阶级的选择。越南是受中国文化影响最深的典型,柬、老、泰、缅是受印度佛教文化影响最深的典型,而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前期是受印度教文化的影响、后期是受阿拉伯—******文化影响最深的典型。至于菲律宾,可以说是一个特殊的例外。若按其人种和地理位置来看,似乎也应属于上述第三种类型,但由于很早就受到西班牙殖民者的奴役,其早期文学已荡然无存。较晚时期的文学,基本上是仿效西方的骑士文学和宗教文学,但多少也反映了当时存在的********。此外,从体裁上来看,东南亚中古文学大多以诗歌为主,这与东南亚地区的民族语言声调丰富、节奏感强、诗歌传统悠久恐怕有一定的关系;散文文学的发展都比较晚,受外来文学的影响较大。

第二节 古爪哇语文学

中古时期的东南亚文学,除越南文学外,无不受印度文化文学的影响,其中以古爪哇语文学所受的影响最早、最深。10世纪,在中爪哇就已出现用古爪哇语改写的仿梵体诗《罗摩衍那》。后来爪哇的政治文化中心从中爪哇转移到东爪哇,建立了以印度教作为精神支柱的东爪哇王朝。991年达尔玛旺夏王为了巩固王权的统治基础,大力弘扬印度教,授命宫廷文人把被视为印度教经典的《摩诃婆罗多》与《罗摩衍那》按篇章用古爪哇语改写成散文(《罗摩衍那》只改写其《后篇》,前几篇在中爪哇时期已有改写本),这就是所谓的古爪哇语“篇章文学”。至此,印度两大史诗可以说已全部被移植过来并直接影响着古爪哇语文学后来的发展。史称这个时期的爪哇文学为印度文化影响时期的文学。

1006年东爪哇王朝遭到外敌侵袭,达尔玛旺夏王战死,其女婿爱尔朗卡逃到宫外,后来在婆罗门僧侣和地方代表的支持下,于1019年打退了敌人,恢复东爪哇王朝的统治并继承了王位。他作为非嫡亲出身的新王,极需利用已有长期影响的印度教宫廷文学从意识形态上巩固自己刚确立的王位。而达尔玛旺夏王时期初创的“篇章文学”只是印度两大史诗的移植和改写,所反映的是印度的社会历史,只能起到一般的宣扬印度教的作用而不能直接为本朝帝王歌功颂德。因此,摆在宫廷作家面前的新任务是,如何利用和借鉴两大史诗,写出具有爪哇特色的、既能弘扬印度教又能歌颂本朝帝王的新作品。

第一个完成这一创作使命的是恩蒲·甘瓦,这位宫廷作家曾伴随爱尔朗卡经历了王朝失而复得的全过程。如今爱尔朗卡刚登上王位而且即将与苏门答腊一公主完婚,作为宫廷作家的恩蒲·甘瓦将拿出什么样的新作品作为献礼呢?他发现《摩诃婆罗多》的《森林篇》中有关阿周那修行求神赐宝和因替天庭除魔有功而与仙女结下美满姻缘的故事,与爱尔朗卡的一段经历有某些相似之处,大可加以利用,于是便以《森林篇》的《阿周那出行篇》、《凯拉达篇》、《因陀罗天廷篇》、《阿周那与尼哇达卡瓦查战斗篇》等诸小篇为基础写出他的第一部古爪哇语仿梵体诗作品《阿周那姻缘》。下面先介绍其故事梗概:

话说天庭遭到罗刹王尼哇达卡瓦查的侵扰,无一天神能抵挡得住,只好求助于人间的英雄。帝释天看中正在因陀罗峰苦修的阿周那,便派苏帕尔巴等七仙女下去进行诱惑,以试探他是否已功德圆满。七仙女来到阿周那修行的洞穴,对他施展各种诱惑手段,但阿周那不为所惑,证明他已功德圆满。帝释天还想进一步考察阿周那修行的动机和目的,便亲自出马化作出家人就有关刹帝利的职责等考问阿周那。帝释天得到满意的答复后便现出原形,并告诉阿周那他将得到湿婆大神的恩典。罗刹王听到消息后,立即派罗刹化作一头野猪去进行破坏。野猪捣毁周围的山林,搅得鸡犬不宁。阿周那出来朝野猪射去一箭,而化身为猎人的湿婆大神也在同一时间里射去一箭,两箭中一的。两人都说野猪是自己射中的,于是大打起来。阿周那打不过那猎人,一把抓住猎人的脚不放,湿婆大神现出原形,赐阿周那神箭“兽主之宝”并向他传授各种武艺。阿周那学成后,帝释天便派仙人接他去天庭抵御罗刹王的进攻。罗刹王威力无比,为了刺探其神通之所在,阿周那带苏帕尔巴仙女一起飞往罗刹国。苏帕尔巴假意愿以身相许,只要罗刹王说出其神通之所在。原来罗刹王的神通就在他的舌尖上。他刚把秘密说出来,隐身一旁的阿周那便出来捣毁宫门,并趁乱带苏帕尔巴一起逃回天庭。尼哇达卡瓦查知道上当,立刻发兵攻打天庭。天兵天将节节败退,阿周那佯装被败兵推倒在地,手里则准备好弓箭,趁尼哇达卡瓦查大喊大叫之际一箭射中其舌尖。尼哇达卡瓦查应声倒地身亡,天庭恢复了安宁。为表彰其功绩,帝释天让阿周那当7天(等于人间7个月)的天国之王,并把最美的仙女苏帕尔巴赐予他为妻。在天上过了7天之后,阿周那返回人间与其兄弟相会合,以完成人间大业。

全诗共36章,比原作大大压缩,且表现的主题思想也大为不同。《摩诃婆罗多》里的这段故事是为即将到来的般度族和俱卢族的大战作铺垫的,是为阿周那将来成为战场上的大英雄打基础的,而求神赐宝也是为了应付未来的大战。恩蒲·甘瓦创作《阿周那的姻缘》则另有所图,他想以史诗英雄阿周那暗喻爱尔朗卡王,歌颂他在打退敌人和恢复王朝统治的过程中所建立的丰功伟绩以及他与苏门答腊公主所结下的美满姻缘。作者写这部作品时采用一种叫“格卡温”的诗体,是仿效印度两大史诗的梵文诗律而创造的一种古爪哇语诗体,这也可以看做是印度史诗在文学形式上对爪哇宫廷文学的深刻影响。格卡温诗体成了最初的爪哇宫廷文学的最主要的形式。

格卡温诗在柬义里王朝时期(1042—1222)最盛,作家辈出,名著连篇,其中最著名的两部作品是《爱神遭焚》和《婆罗多大战记》。前者讲爱神卡玛夫妻为拯救天庭而献身的感人故事,是专门为歌颂卡默斯哇拉王(1115—1130)而写的。后者是查耶巴雅在争夺王位战争中打败查耶沙巴而当上国王之后,于1131年授命两位宫廷作家写的。作者借《摩诃婆罗多》中般度族与俱卢族的18日大战故事,以般度族最后战胜俱卢族来反映和歌颂查耶巴雅王的最后胜利。

1293年麻喏巴歇王朝的建立标志着爪哇封建王朝进入鼎盛时期,爪哇封建文化已日臻成熟。整个麻喏巴歇王朝时期(1293—1478)的文学明显地朝民族化和爪哇化的方向发展,印度教文化的影响在明显减弱,宫廷作家不再一味地仿效印度的梵文文学,也无须再借助印度的史诗和神话故事来美化和歌颂本朝帝王。他们现在可以直接取材于本民族的王朝历史和现实来完成歌颂统治者的任务,使作品内容更贴近本民族的社会生活,更符合本民族的审美取向。这个时期最有代表性的格卡温作品是普拉班扎创作的《纳卡拉克达卡玛》(国家昌盛记),作者把随驾出巡所看到的繁荣景象一一记录下来,以此来歌颂哈奄·武禄国王的丰功伟绩。此后格卡温诗的创作便逐渐式微,代之而兴的是源于爪哇民间唱词的“吉冬”诗体。这种诗体更符合爪哇语言的特点,作品内容也以叙述麻喏巴歇王朝的宫廷历史和传奇人物为主,例如第一部作品《哈尔沙·威加耶》就是讲麻喏巴歇王朝开国元君威加耶的故事的。吉冬作品以印度两大史诗和神话故事为题材的日渐稀少,而描写本民族王朝历史演变的作品则日益增多,反映了爪哇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增强。

除了诗歌,也开始出现历史散文和人物传奇的作品。在历史散文作品中最重要的是《爪哇诸王志》,着重叙述从新柯沙里王朝到麻喏巴歇王朝整个历史演变的过程,尤其集中描写两个王朝的开国君主庚·阿洛和****·威查耶的非凡经历。人物传奇作品最突出和影响最大的是《班基故事》,有人把它说成是爪哇古典文学的一次“革命”,是爪哇古典文学朝民族化爪哇化发展的顶峰。班基故事有多达数十种传本,虽然都是以固里班(戎牙路)王子和达哈(柬义里)公主的爱情故事为经纬线,但编制出来的故事在细节上却千差万别。我们无法确定哪一部是原本,更无法考证其作者和产生的确切年代,很可能源于民间的话本,以至于出现纷繁不一的传本,其中比较完整的一部是《班基·固达·斯米朗传》。

班基故事的基本框架,各传本在枝节上差别很大,简繁不一,但一般来说,由两个部分的故事组成。头一部分主要讲伊努王子与村女(有的传本是与大臣之女)的一段爱情故事,以村女遭王后杀害而告终,是一出爱情悲剧。后一部分主要讲伊努王子与赞德拉公主的爱情磨难,经过无数的悲欢离合,终于花好月圆,是一出爱情喜剧。所谓班基故事,一般就是这个爱情悲剧和爱情喜剧的组合,但二者之间并不完全一致,有一明显的断层。前一部分在思想内容上更胜一筹,表现了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和对封建礼教的叛逆精神。伊努王子不顾出身而舍公主娶村女,这是他叛逆精神的具体表现。而村女的最后惨遭王后毒手以致他们的爱情被彻底摧残,是对封建等级观念的有力鞭挞。班基故事最感人的部分就在这里。后来有的作品就专拿这一部分作为内容,突出伊努对爱情的执着和追求。有的甚至还让伊努王子在心上人的尸体旁自刎殉情,以增强其悲剧效果。后一部分则以情节曲折、富有戏剧性和传奇性取胜,着重于表现好事多磨和有情人终成眷属这一传统主题。这一部分在班基故事里占有很大的比重,内容比较庞杂,精华糟粕兼而有之,各传本在细节上出入较大,人物名字也五花八门。班基故事以其在文学艺术上的突出成就,不仅风行于爪哇,还传播到马来西亚、泰国和缅甸一带,在那里被称作“伊瑙故事”,对那些国家的古典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麻惹巴歇王朝是最后一个印度教王朝,盛行几百年的爪哇宫廷文学也走到了尽头。随着印度教王朝的灭亡和******教王朝的崛起,爪哇的印度文化影响时期也宣告结束,从此便开始进入阿拉伯—******文化影响时期。

第三节 《马来纪年》和《杭·杜亚传》

在阿拉伯—******文化影响时期,《马来纪年》是马来王朝历史传记文学中最重要和最有影响的作品,被马来民族奉为最高的经典著作。该书内容十分广泛,涉及马来王族的起源、马来王朝的历史演变、******化的经过以及最后为葡萄牙殖民者所灭的过程,可以说是一部描绘马来民族和马来王朝全部兴衰过程的历史画卷,历来为国内外学者所重视,成为研究15世纪前后马来封建社会历史文化的一个重点对象。一般认为作者是曾任柔佛王朝宰相的敦·斯利·拉囊,因为从书中后面部分对马六甲王朝灭亡的前后、素丹的逃亡和柔佛王朝的偏安所作的详细描述来看,似乎只有熟悉马来宫廷内幕和曾身历其境的人才可能写得出来。

《马来纪年》全书共34章,叙述马来王族的起源、王族的系谱、第一个马来王朝的出现、马来王朝的******化经过,直到马六甲王朝的全盛和最后为葡萄牙殖民者所灭这一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有的传本还加续四章,写到亚齐王朝对柔佛王朝的征服经过。尽管书名叫《马来纪年》(直译是《马来由历史》),但里面所记载的史实不少来自神话传说,特别是前面部分讲到的有关马来王族的起源、第一个马来王朝的建立和******化的过程,基本上都是根据神话传说来写的,不是历史事实的记载。但后面部分所讲的马六甲王朝兴衰的过程则比较接近历史事实,有较大的史料价值。在马来民族眼里,《马来纪年》确实是唯一一部最全面、最权威的阐述马来王朝发展历史的经典巨著。

《马来纪年》的前九章主要叙述马来王族的由来和马来族第一个******教王朝建立的经过。关于马来王族的由来完全是以神话传说为依据的,作者有意把伊斯坎达(亚历山大大帝)说成是马来王族的先祖。伊斯坎达征服印度后娶了美丽的印度公主巴丽娅为妻,生一子叫阿里斯顿,传了几代之后,其后裔叫苏栾王的成为印度所向无敌的国王。在征服周围所有国家之后,苏栾王想远征中国,最后中国皇帝用智谋使其不战而退,避免了一场大流血。苏栾王回国后潜入海底国,与马达布尔公主结婚。生下的三个王子长大后从海底返回陆地。他们出现在苏门答腊巨港附近的希昆当山上,其中一王子被命名为苏巴尔帕,人们奉他为王,这就是马来王族的第一代王和王朝。马来王族的世系就这样通过印度王族与伊斯坎达联系上了。中国皇帝闻讯后即派人前来说亲,娶了大公主赞德拉·黛薇。这位马来公主生下的子女及其后代便成为中国的历代皇帝,也就是说,中国皇帝与伊斯坎达也有血脉关系,与马来王族是姻亲。这一部分旨在显示马来王族与******教和中国的关系源远流长。

第十、十一章主要叙述马六甲(满刺加)王朝建立的经过。话说杜马锡(新加坡)遭麻喏巴歇进攻,伊斯坎达尔王仓皇出逃,来到马来半岛南端,在一棵大树下休憩,见那里地势甚佳,便决定就地建立一个新王朝。那棵大树叫马六甲树,国王便以此树名命名新王朝。

第十二章起着重叙述马六甲王朝如何日趋繁荣昌盛,成为东南亚的贸易和******教政治文化的中心。传位到格吉尔·布沙王的时候,国王晚上梦见了穆罕默德先知,翌晨发现自己已行过割礼并能念诵《古兰经》,不久从朱达来的沙伊德·阿卜杜尔·阿齐兹为国王举行******教仪式,全马六甲王朝的人都皈依******教,国王改称穆罕默德·沙素丹。马六甲王朝的******化过程基本上沿袭了《巴赛列王传》。穆罕默德·沙素丹开始着手按******教的教法教规建立王朝的典章制度,使王朝走上正轨,以此名扬天下。

中国皇帝想与马六甲王朝修好,决定将汉丽宝公主下嫁给马六甲国王。中国皇帝命大将狄甫带500名出身宦家而又眉清目秀的童男童女作为陪嫁,乘百舸护送汉丽宝公主前往马六甲完婚。中国公主的到来受到马六甲国王盛大而隆重的欢迎。曼苏尔·沙素丹让中国公主入******教,然后举行婚礼。那500名童男童女也都入了******教,被安置在“中国山”居住,在那里繁衍后代。但根据中国明朝的史书,历史上并没有汉丽宝公主其人,更没有下嫁给马六甲国王的记载,倒是有马六甲国王亲自率团访问中国的详细记载,人数也是500多人。

接着讲忠臣良将的典范杭·杜亚尽忠报君的事迹和马六甲王朝的盛世。不少著名的******教学者前来马六甲讲经,马六甲王朝也经常派人到巴赛研讨宗教问题。马六甲的繁荣安定遐迩闻名,四方无不臣服。

最后几章主要叙述马六甲王朝末期统治集团内部如何腐败和互相倾轧,最后导致马六甲王朝亡于葡萄牙殖民者之手。这部分写得相当生动和深刻,作者通过艺术形象把促使马六甲王朝灭亡的内因和外因比较全面地揭示出来。马六甲王朝的灭亡乃是国王的暴虐无道和权臣的贪赃枉法所造成的必然结果,最后国家终于落入葡萄牙殖民者的手中。

尽管书中所述史实多不可信,有的纯属神话传说,但该书一向被视为马来民族的唯一史书,记载了马来王族完整的谱系和马来王朝兴衰的整个过程。所以今日的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都把《马来纪年》视为自己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

与《马来纪年》齐名的是《杭·杜亚传》,它是近古时期马来古典文学中最著名的长篇传奇小说,描写14世纪以来马来民族传奇英雄杭·杜亚一生光辉的业绩,被人誉为马来文学的《奥德赛》。几世纪以来,杭·杜亚这个名字在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可谓家喻户晓,一直被当做最完美的民族英雄的典型而受到崇拜和歌颂。

《杭·杜亚传》讲的是一个历史人物的传奇,但在马来民族历史上,究竟有无杭·杜亚其人,仍是一个谜。据《马来纪年》这部更早的马来史书记载,杭·杜亚与麻喏巴歇名宰相卡查·玛达(卒于1364)是同时代的人,但直至1641年荷兰与葡萄牙争夺马六甲时,他仍然活着。他一生竟能活二三百年之久,这未免过于荒诞。因此,与其说他是真实的历史人物,毋宁说他是马来民族给自己塑造出来的一个理想的民族英雄典型更为合适。

《杭·杜亚传》产生的年代和作者也无法查考,成书估计不会早于17世纪,至少是在葡萄牙和荷兰殖民主义者入侵并灭亡马六甲王朝之后。它的出现并非偶然,有其时代的背景和需要。1511年马六甲王朝灭亡后,马来民族面临西方殖民主义者的全面侵略,国土一天天沦丧,民族遭到空前浩劫。这时人们格外怀念自己民族的光荣历史,并企盼能有盖世英雄出来拯救民族于危难,恢复民族的地位和尊严。《杭·杜亚传》就是应时代的这一需要而产生的。

杭·杜亚是作为最理想的民族英雄形象被塑造出来的,在他身上体现了马来民族的光荣和希望。从他出身卑微和来自社会最底层来看,《杭·杜亚传》可能是出自民间创作。后来不知经过哪一个封建文人的整理和加工才成为今天的样子。可以看出,后来的加工者在着力渲染封建的忠君思想,力图把杭·杜亚塑造成一生不事二君的忠臣典型。但杭·杜亚之所以深受马来民族的喜爱和崇敬,仍然是因为他能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捍卫马来民族的独立和尊严,唤起马来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目前已知的《杭·杜亚传》传本不下20种,已出版的有三种比较完整的版本,内容大同小异,说明《杭·杜亚传》在长期流传中一直被精心地保存下来。下面先简单介绍一下《杭·杜亚传》的主要内容。

杭·杜亚出身贫寒,父母在民丹岛开小饭铺。他自小在家劳动,帮父母劈柴烧火。他和杭·直巴等几人结拜为兄弟,他们都学得一身好武艺,杭·杜亚尤其出众。10岁起,杭·杜亚就大显身手,和他的四个结义弟兄一起奋力击退前来骚扰的一群海盗,平息了岛上的一起暴乱。由于救宰相有功,他们被引荐给国王当侍从。杭·杜亚以智勇双全、人品出众尤受国王器重。国王欲娶因陀罗布拉宰相之女敦·德佳未成,便派杭·杜亚去麻喏巴歇求亲。麻喏巴歇当时已称雄东南亚,早已觊觎马六甲王国。宰相卡查·玛达发现杭·杜亚武艺非凡,恐其日后成为自己的心腹大患,便决心除掉他。卡查·玛达先后十来次设计陷害杭·杜亚,但每次均为杭·杜亚的大智大勇所挫败,最后麻喏巴歇赔了夫人又折兵。卡查·玛达与杭·杜亚之间惊心动魄的较量,实质上反映了麻喏巴歇王朝与马六甲王朝之间征服与反征服的斗争。杭·杜亚的胜利意味着维护了马来王朝的独立和尊严。杭·杜亚由于功勋彪炳被提升为海军统帅,掌管全国军权,成为马六甲国王最宠信的大臣。这不免要引起宫廷贵族和佞臣的嫉妒,他们合谋陷害杭·杜亚。国王听信谗言,把杭·杜亚驱逐出国。杭·杜亚为表白忠心,设法将国王朝思暮想的因陀罗布拉宰相之女敦·德佳拐走献给国王。因此杭·杜亚重新获得国王的恩宠。之后,战事迭起,杭·杜亚率军御敌和出征,屡建奇功,扬名四海。杭·杜亚的辉煌功绩和显赫地位更遭贵族大臣的嫉恨,他们又多方设计陷害他。这次国王竟下令处死他,幸亏宰相把他藏匿起来,他才得以保住性命。后来,杭·直巴接替了杭·杜亚的职务,但他不满国王对自己结义兄弟杭·杜亚的处置而起来造反。国王被迫逃到宰相府中避难,这时他才后悔杀了杭·杜亚,因为无人可对付杭·直巴。宰相趁机把杭·杜亚的情况禀告国王。国王大喜,立即召回杭·杜亚并命令他杀死杭·直巴。杭·杜亚为效忠国王不惜用不光明的手段杀了为他抱不平的结义兄弟杭·直巴。

小说用了很大的篇幅详述杭·杜亚先后出使印度、中国、阿拉伯、埃及、罗马等国的情景和冒险经历,反映了马六甲王朝强盛时期的国际交往和地位。其中出使中国的一段写得相当生动和精彩,详述杭·杜亚如何受到中国皇帝的破格接待以及他如何设巧计得以亲睹中国皇帝的“龙颜”。从这段描写中,可以看出两国的友好关系由来已久。那时正值明朝永乐时期,从《明史》中也可以找到有关当时中马友好交往的大量记载。

此外,小说还着重描述杭·杜亚与葡萄牙殖民主义者的英勇战斗。在出使中国期间,杭·杜亚第一次遇上葡萄牙殖民主义者的挑衅。为了维护马来民族的尊严,杭·杜亚在海战中给了他们狠狠的教训。葡萄牙殖民主义者不甘心失败,从本国调遣庞大舰队卷土重来,直犯马六甲。这时,杭·杜亚已年老多病,但他仍抱病迎战,奋勇杀敌,毙敌统帅,他自己也身负重伤。打退敌人之后,杭·杜亚便告老引退,从此隐居山林,不知所终。后来,葡萄牙殖民主义者再次进犯马六甲。由于杭·杜亚已不在,马六甲终于被葡军用狡诈的计谋攻陷,显赫一时的马六甲王朝遂告灭亡。

小说充满传奇的色彩和浪漫的情调。杭·杜亚被塑造成马来民族英雄的最高典范,在他身上集中了马来民族一切优秀的品质。他既是勇猛善战的武将,又是治国安邦的能臣。他满腹经纶,通晓天文地理,能上天入地,甚至精通各国语言,简直是个全才。他与马来民族的存亡息息相关。杭·杜亚在,则国泰民安;杭·杜亚不在,则国破家亡。可见,小说中的杭·杜亚是民族精神的象征而不是实际存在的人物,但作者通过浓墨重彩和细致入微的性格刻画,却成功地把他塑造成一个有血有肉、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形象,使人感到真有其人,确有其事。

小说在艺术上的突出成就在于它能紧紧地抓住杭·杜亚的性格特征加以精雕细刻和反复锤炼,使人物形象既高大又丰满。杭·杜亚的性格特征可用“忠”、“勇”二字简要概括,小说的着力点也在这二字上。杭·杜亚的“忠”,首先表现为他对捍卫民族利益和民族尊严的不屈不挠和敢于舍身为国的精神。他与卡查·玛达之间十来次惊心动魄的斗争,他与葡萄牙殖民侵略者的几场恶战,都是围绕着捍卫民族独立和尊严而进行的。杭·杜亚的赤胆忠心也正是通过那些剧烈复杂的斗争而得到充分的表现的。当然,杭·杜亚的“忠”也带上了忠君的封建色彩,尤其经后来封建文人的加工,封建性的糟粕更显突出。加工者给小说标上这样的副题:“这里讲的是关于无限忠于其君主、处处为其君主效力的杭·杜亚的传记。”但总的来看,杭·杜亚的忠君和爱国是结合在一起的。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二者往往是不可分开的。作为封建王朝的臣子,只有通过对国王的效忠才能实现报国的夙愿,特别在********上升的时候更是如此。“忠”可以说是杭·杜亚的本质特征,而“勇”则是杭·杜亚这个本质特征的具体表现。他的勇是有智有谋的勇,不是匹夫之勇,这充分体现在他一生的战斗中。

杭·杜亚忠于民族的最高利益,勇于捍卫民族的最高利益,这是富有航海冒险精神的马来民族性格的艺术体现。这种忠勇的性格特征,在民族遭到异族蹂躏而处于危难之际时,更是需要加以大大发扬的。《杭·杜亚传》几世纪以来之所以在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大受欢迎,杭·杜亚这个人物形象之所以被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人民当做是自己的民族英雄来崇拜和歌颂,原因就在于此。

第四节 阮攸

阮攸(1765—1820)字素如,号清轩,越南河静省人。家庭出身显赫,家族人中多文士,号称“鸿山文派”。20岁时中乡试三场,出仕“正首校”。当时正值黎朝衰败之际,西山农民起义军声势浩大,封建王朝岌岌可危。阮攸力图挽救黎氏王朝的覆灭未成,严峻的现实使他感到时代变迁,回天乏力。他内心忧虑颓丧,彷徨无着,经过长期颠沛流离、贫病交集的生活之后,隐居故乡,寄情吟咏,成为一个“国破家败”的落魄政客。这期间,他接触到下层人民,亲眼目睹了人民的疾苦,痛感社会的****和权势的专横,这对他后来的创作影响甚大。

1802年,阮福映在法国资本势力的支持下,击败西山农民起义军,称帝越南。阮攸被迫应召出仕任职。面对统治集团的争权夺利,他采取了明哲保身的态度。因此,他虽身居高位,处境却十分孤独。1812年,阮攸出使中国,接触到中国的古典文学,对当时中国流行的“才子书”产生浓厚兴趣。由于这些小说在不同程度上反映的中国封建社会现实与当时越南的状况颇为相似,他回国后即借用中国《金云翘传》的故事,用六八诗体写出长诗《金云翘传》。阮攸于1820年病逝,他的作品还有诗文集《十类众生祭文》、《清轩前后集》等。

《金云翘传》是阮攸的代表作,也是越南字喃文学的经典之作,全诗凡12卷3 254行。

第一卷至第三卷,描述女主人公翠翘出身名门,才貌出众,知书达理。她与书生金重相识,互相倾慕,私订终身。后不幸金重父病逝,需回乡奔丧,二人只好惜别。

第四卷至第六卷,叙述翠翘家庭惨遭奸商与贪官谋害,老父、幼弟含冤入狱,翠翘卖身赎救,沦为娼妓。

第七卷至第八卷,描写翠翘想跳出火坑,争取新生。她嫁给纨绔子弟束生为妾,受尽地主家庭对她的种种折磨,虽有尼姑觉缘等人相助,但终摆脱不掉邪恶势力的包围,再度落入苦难深渊。

第九卷,叙述一个揭竿而起、重整乾坤的英雄徐海,持义除奸,横扫人间污浊,帮助翠翘跳出火坑,并为她报仇雪恨,严惩贪官污吏等邪恶人物。

第十卷,描写翠翘在“夫贵妻荣”封建观念支配下,力劝丈夫徐海“归顺”官军,结果双双中计,徐海身死战场,翠翘受尽凌辱投江自尽。

第十一卷至第十二卷,回应全诗开首,补叙金重办过丧事,再寻翠翘不得,后补官上任,查访翠翘下落。最后,在觉缘指引下,金重见到被搭救脱险、隐居尼庵的翠翘。翠翘与金重终于欢聚团圆。

从《金云翘传》所描写的整个内容,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通过生动的艺术手法和曲折的情节描绘了一幅基本上符合历史真实的越南封建社会末期的图画。通过翠翘这一典型人物的一生,反映出当时越南广大妇女和被压迫群众的悲惨命运。全诗具有明显的现实主义因素和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它的基本倾向是进步的。

《金云翘传》所选择的题材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以出身“书香门第”的翠翘作为全书的主人公,以她家庭的破产、没落为背景,细致地描绘了她所遭到的种种苦难与不幸。由于封建社会末期矛盾重重,罪恶势力横行,即使名门出身,也一样“劫数”难逃,“命运”莫测。《金云翘传》具体而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封建家庭及其成员遭殃蒙难的过程,深刻地反映出封建社会气数已尽、崩溃在即的历史面貌。

《金云翘传》从多方面揭示了造成翠翘悲惨命运的社会因素。这里既有封建官僚的专横暴虐、营私舞弊,又有新兴商人的贪婪狠毒、恣意妄为;既有贵族豪门的倚势凌弱、欺压善良,又有花街柳巷的****堕落、乌烟瘴气……正是在地主、官吏、商人、纨绔子弟、地痞流氓、人口贩子接连不断和串通一气的残酷迫害下,“名门闺秀”出身的翠翘才一步一步地沦为被侮辱、被损害的妓女、侍妾、奴仆和尼姑,从精神到肉体,无不横遭摧残。黑暗、残暴的封建社会环境,决定了翠翘无法逃避的悲惨命运。因此,这部作品不仅反映了比较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而且有力地揭发、批判了当时的封建统治阶级。

阮攸善于刻画人物的典型特征,仅用淡淡的几笔就勾画出官府的蛮横残暴,暴露出他们的豺狼本性。

大家不及寒暄,

衙役四面声喧。

挟棒持刀,

个个似牛头马面。

老人幼弟戴上枷锁,

父子紧紧绑缠。

青蝇声嗡嗡一片,

机织捣毁,女红散乱一边。

不管家私细软,

歹徒恣意抢掠,无一幸免。

作品对于翠翘沦落成娼、被迫为妾的痛苦生活,作了比较集中、细致的描绘,表达了作者深切的同情。

不幸生为女子身,

多少危难忍受。

风尘堕落复何言,

堪叹一生含垢!

翠翘的苦难生活正是当时处在封建制度下广大越南人民悲惨境遇的真实写照。作者对当时人民的苦难倾注了忧愤悲慨之情,流露出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作品在描绘翠翘苦难命运的同时,也着重描绘了她性格和品质的优点:她心地善良,聪敏贤惠,不仅尊老怜幼,而且忠于爱情,富于自我牺牲精神。她因未能对老父尽孝而感到非常自责,她说:

自恨女儿身,

未曾点滴报答亲恩。

上书有愧缇萦,

窃比李娘孝顺。

椿萱鹤寿年高,

支撑万叶千枝,还靠树身独任。

我如不忍离去,

难免风雨摧残,同归于尽。

唯有自我牺牲,

花谢了,留得枝叶长存。

在封建邪恶势力的迫害下,她只能忍气吞声,无力反抗,但她始终没有消沉颓丧,而是热切地期望跳出火坑,盼望出头之日。徐海聚众起义,横扫妖魔鬼怪,她敢于跟着他去报仇雪恨。即使后来徐海不幸身亡,自己也上当受骗,她仍没有与封建势力同流合污,而是悔恨交加地投江以图自尽,这表明她与社会邪恶势力势不两立,显示出她性格坚毅顽强的一面。

但是,翠翘的性格也有软弱和不足的一面。在她身上,不时流露出“三从四德”、“夫贵妻荣”、“忠君报国”、“逆来顺受”等封建传统观念。这些封建的传统观念有时甚至支配了她的思想、感情和行动。其实这也是作者思想局限性的表现,因此作者在揭示翠翘苦难命运的根源时,也只能把它归结为“天命注就”、“祸由情起”,而没能揭示出其社会历史的真正根源。

除了翠翘,徐海是作者着力刻画和歌颂的人物,他是英雄形象的典型。在乱世之秋、民怨沸腾之际,徐海揭竿而起,锄强济弱,严惩奸顽,把斗争的矛头直指当权的封建统治者,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即使在受骗被杀时,他仍临危不惧,视死如归:

徐公阵前殉难,

仍然意气轩昂。

英灵宛在,

遗骸直立不僵,

恍似一柱擎天,

哪怕千斤击撞。

徐海完美的英雄形象体现了人民的理想和希望,因为只有这样的英雄人物才能拯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然而,在肯定他的同时,也应看到其不足的一面,那就是他多少对封建统治阶级还存有幻想,以至于上了“归顺”的当而被害。

《金云翘传》在艺术上的成就相当突出。整部长诗结构严谨,不仅卷卷相接,联系紧凑,而且首尾呼应,构思完整。人物形象刻画生动,性格鲜明,既有个性特色的肖像描绘,又有细致深刻的心理分析。语言简洁凝练,用词贴切自然,音调铿锵动听,富于音乐美感。阮攸驾驭越南语言的才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创造的精美诗句变成了今日越南老幼皆能背诵的名句,经常被人们引用,以表达自己的情怀。

如果拿中越两部《金云翘传》加以对比,可以看出阮攸所作的《金云翘传》是相当成功的,有其独特的地方。首先从题材上看,翠翘与徐海的故事早见于我国明朝茅坤的《纪剿徐海本末》和余怀的《王翠翘传》。到了青心才人的《金云翘传》,已发展成了近140 000字20回的章回小说。人物、情节也都有了不少的提高与增删。阮攸基本上原封不动地采用了青心才人所写的故事内容与情节,但改用叙事长诗写就,字数虽大大减少,人物形象在不少地方却反而显得更加丰满和突出。在中国,青心才人的《金云翘传》并非名著名篇;而在越南,阮攸的《金云翘传》却成了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佳作。阮攸能巧妙地利用我国明代的故事来反映越南黎末阮初丑恶的社会现实乃是其成功的根本原因。阮攸的《金云翘传》无论思想性还是艺术性,可以说都代表了越南古典文学的最高水平。

第五节 吴邦雅

吴邦雅(1812—1866)是缅甸诗人、剧作家,生于缅甸中部实戾镇,属官宦世家。他8岁时剃度,法号为僧邦雅比达扎,20岁正式为僧。1837年沙耶瓦底王登基后,因吴邦雅之父已去世,拟请其还俗,将原许封给其父的实戾、帕坎两镇赐封给他。吴邦雅不愿接受,仍在寺中挂褡。因诗人经常为女施主们赋诗、讲道、看病,以致流言蜚语颇多,被迫脱掉袈裟。1841年沙耶瓦底王巡幸大光(即今日仰光),吴邦雅也随往,在巴罕寺再度出家。1852年敏东王登基,诗人时年40,还俗在****加囊亲王门下任内廷诗人。敏东王非常喜爱他的诗文,遂令御弟加囊亲王割爱,召进宫内任侍茶官,御赐“敏拉丁卡耶”勋衔(意为温文尔雅无可比拟者),并赐育西村食邑。1866年因被控参与敏贡、敏空岱王子叛乱事件而被害,年仅55岁。另有一说,他被人暗中营救而脱险,隐居于毛淡棉一带,1875年才亡故。

诗人的右臂是先天性残疾,左手却写得一手好字。他博读经书,所著诗文往往构思新颖,用词优美,诙谐幽默。写作经常是一气呵成,还是个多产作家。

吴邦雅先后写过“茂贡”诗(纪事诗)3篇,其中以《珍宝河志》(1862)最为有名,讲述曼德勒王都的由来,记载曼德勒运河之开凿。他的讲道故事诗(即诗体小说)有30篇,以讲解佛教教义为目的,多有寓意。其中代表作首推《六彩牙象王》,叙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象王之一妃误认为象王偏爱别的象,忌妒成疾郁郁而死,投胎成为一王后。为报前世之仇,王后撒娇求国王重金聘猎手捕杀象王,截六彩象牙作耳饰。应选猎手至象王住处,搭毒箭暗射。象王中箭后询猎手为何加害,猎人告以实情。象王听后,舍给象牙,并指引道路令其返回。诗人对王后的忌妒、国王的昏庸、猎人的粗野、象王的仁厚都作了绝妙的描述。开篇的愉悦抒情,篇中的怨恨愤懑,结尾的悲切怀恋都给人以深刻印象。

他写的“密达萨”(情谊书简)约有60篇,虽然大都系诗人的来往书信,但所涉内容甚广,读起来并不枯燥,为我们了解作者生活的年代以及作者的思想主张提供了很多材料。其中《回复》、《香艾草油》、《没有追逐姑娘》等篇最为突出。作者采用散韵相间的手法,文笔流畅,感情奔放。

他所著剧本部数其说不一,最多的说有8部,少的说有5部,有的已散佚。所写剧本有的取材于佛本生故事,有的则取材于传说,但都是晓谕世事之作,有所影射,有所隐喻。《巴东玛》相传系诗人应加囊亲王所求而写。敏东王沉溺女色,正名皇妃竟有57人之多,宠姬不计其数,宫内生活十分糜烂。为了进谏,他以193号佛本生故事《小莲花本生》为素材写了此剧。《卖水郎》则为劝国王勿与加囊亲王不和而作。该剧取材于第421号佛本生故事《冈伽摩拉本生》中的一个插曲,描写一个赤贫的卖水郎与同命运的卖水女结成秦晋之好。为了取回藏在城墙缝中的血汗钱——四个铜板,他不顾赤日炎炎在荒郊奔走。国王见此情景,召来询问,赐八个铜板劝其勿再去取,卖水郎不答应。国王再加倍赏赐,卖水郎仍不答应。最后国王立他为****。卖水郎当了****后还是取回了那四个铜板,并把卖水女接进宫里。一天国王与****在御花园游玩,国王枕****腿部鼾睡。****竟萌弑君篡位之恶念,三次想动手,均因良心发现而未果。国王醒后,****实言奏明,国王不但不予追究,反而决定逊位隐居。****也参悟而决心出家。作者对卖水郎的寒酸、贪婪而又诚实,对国王的慈悲和宽容,做了精心的描写,对戏剧情节的安排也作了缜密的构思和布置。著名缅甸学者吴佩貌丁在其所著《缅甸文学史》中曾这样评价:“看来《卖水郎》一剧系吴邦雅倾注全部精力写成的。大家公认此剧是吴邦雅最佳之剧作。”

此外,吴邦雅先后还写过数百首其他题材和内容的诗歌。

吴邦雅所著诗文从表面上看多属佛教文学或宫廷文学,但仔细剖析,却可发现在他许多作品中充满着对贫苦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社会恶习和腐败现象乃至对宗教内部和宫廷内部黑暗面的无情揭露和鞭笞,其中甚至还隐约表露出他对时政的不满。

当时,英帝国主义侵略者已经入侵,半壁江山丢了,而以敏东王为首的缅甸王国政府却偏安于上缅甸。敏东王又公布了新的税收制度,很多农民为生活所迫逃往英属下缅甸。人民生活的困苦,诗人亲有所闻,所以他的诗文充满了对贫苦百姓的同情。《卖水郎》一剧就有多处关于人民贫困生活的描写,而以《化缘租船金》(密达萨)中的一段描最为深刻:

鳄鱼背积灰土,田螺壳内无肉。

腰系一层单布,饭食隔夜入肚,

每日清水充饥,举世无比穷苦。

向穷汉们化缘,讲遍佛经劫数,

即使口干舌断,倒毙讲坛成佛,

一碗雪白大米,亦难真正收获。

虽然吴邦雅本人笃信佛教,但对宗教界存在的恶习却深恶痛绝。例如有一女施主米瑞娣送给他的明明是一桶煤油,却说是一桶贵重的香艾草油。在致函女施主米瑞娣时,他没有直接怪罪,也没有暴躁发火,而是采用了幽默的手法,予以讽刺。这便是著名的《香艾草油》一诗的由来。诗人写道:

香艾草油,在世不长。

死后轮回,费人思量。

投胎煤油,初生世上。

吾师不知,亦未提防。

佛陀一尊,心中敬仰。

善心施舍,香油奉上,

斜捧油桶,直浇佛像。

可怜吾佛,其味难当,

只好缩头,无法评讲,

紧锁双眉,强忍此赃。

当时有些人为佛像贴金也是如此,并非对佛虔诚相敬,而是只图自己贴金的部位比他人显著。一位叫吴兼披的施主在给佛像贴金时,竟将佛像一侧耳朵踩掉。诗人幽默地以佛祖的口气写道:

只缘贴金一小张,

踩断洒家金耳长。

奉劝施主吴兼披,

速还吾耳免惆怅。

对那些不循佛门教规胡作非为的僧侣,吴邦雅更是厌恶之极,痛骂他们是牛。在一首“雅甘”诗中,诗人大胆地讽刺道:

佛历未始阿罗汉,

脱身尘世参禅人。

饥肠辘辘餐野果,

袈裟僧衣裹真身。

成串念珠颈间挂,

牛头系铃比喻真。

从这几句诗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吴邦雅机智过人。为了避免被人责难攻击佛教,他巧妙地在这首诗中写上“佛历未始”几个字,似乎讲的是很久以前的事,但又好像是讲现在的某些僧侣。同样,他对宫廷的黑暗面也写过不少名句进行影射和讽刺。

吴邦雅看到了半壁河山受洋人百般蹂躏,而当政者却只图安乐,不思中兴,国力日衰,处于岌岌可危的地步。诗人心中难以平静,在《回复》(密达萨)一诗中,明确地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心情。

国事官场,变化无常,

凡此种种,前途渺茫。

吾似天神,慧眼智囊,

人间俗事,尽悉端详。

世运将终,不再久长。

投生世间,男子儿郎,

追逐官场,无边奢望。

吾师有意,退避一旁。

吴邦雅敢于面对社会现实,用自己的笔站在人民一边进行战斗。他虽然是位僧人,后期又当了宫廷诗人,但他的作品并没有局限在佛教文学或宫廷文学范畴之内,而有更为广阔的社会视野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当时,他的诗文已经很有名气,受到同期文人塞耶佩的高度赞扬。

正因为他的文章辛辣尖刻,所以他得罪了统治阶层,这也是他最后死于非命的真正原因。敏贡、敏空岱王子叛乱,吴邦雅被指控为两王子策划谋叛。敏东王下令大臣吴达欧负责将其软禁,后吴达欧秘密将其处死。事实上犯罪的证据并不确凿,连后来编的《贡榜王朝大史》,在记载为王子策划谋叛的名单中也未见吴邦雅之名。可见,他的死是因为封建统治者对他的蓄意加害。

在20世纪初,缅甸文学界开始有人称吴邦雅为缅甸的莎士比亚。时至今日,包括缅甸许多作家在内,大多数人仍这样赞誉吴邦雅。例如缅甸当代名作家佐基就有这样的评价:人们称他为缅甸的莎士比亚并非因其善写剧作,也并非因其写作技巧高超使人有美的感受,而是因为他对社会、人的本性敏锐的洞察力与莎氏相同。名作家德贡达亚则直接称吴邦雅为“政治诗人”。另一位著名作家貌廷认为吴邦雅的作品好比为人类生活立起了一面镜子,不仅与缅甸人有关系,也与全世界有关联。总之,人们认为虽然莎士比亚与吴邦雅出生的年代相差约250年,但都处于各自国家封建社会没落之时,他们都善于利用旧素材推陈出新并寓以新意,而且在观察社会、暴露社会、语言生动等方面也多有相似之处。1963年3月由世界和平理事会(缅甸)等组织在缅甸专门为他组织了隆重盛大的系列纪念活动,还印发了纪念论文专辑。这些都足以说明吴邦雅的影响至今不减,他已成为缅甸妇孺皆知的人物,他的名字也逐渐为世人所知。

思考题

1.请简述世界四大文化对中古近古东南亚文学的影响。

2.请简述印度两大史诗对古爪哇语文学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所起的作用。

3.请简述《马来纪年》和《杭·杜亚传》在马来古典文学中的地位。

4.请分析《金云翘传》中翠翘的艺术形象和社会特征。

5.请分析吴邦雅诗文的思想倾向和他在缅甸文学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同类推荐
  • 迷失的雨季

    迷失的雨季

    这是一群活跃的、极具影响力的90后作者。“青春的荣耀90后先锋作家二十佳作品精选”这套书精选其中的20位集中推出,全面展现他们的文学才能。同时,这套书还是90后读者文学爱好者的写作样本。《迷失的雨季》为其中一册,是90后代表作家林锋的作品集。《迷失的雨季》通过天马行空的想象,绮丽唯美的场景,悬念迭出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展现给读者一个不一样的青春。
  • 学生热捧的当代名家散文:心灵的花园

    学生热捧的当代名家散文:心灵的花园

    本书作者认为:“值得庆幸的是,虽然在爬行,但我能感觉到自己还是在进步着,能够几年上一个小台阶”。这虽是在自谦,但我们借此看到了作者的真诚。从该作者的经历中,我们明白写作的诀窍——不断地读书,不断地写。
  • 祭奠阿里:寻找一个被遗忘的传奇(谷臻小简·AI导读版)

    祭奠阿里:寻找一个被遗忘的传奇(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真实地再现了“进藏先遣连”的英雄事迹。六十多年前他们孤军深入藏北数千里,在补给线中断八个月的情况下,战胜险恶万端的自然环境,不怕艰苦,不怕牺牲,模范地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最后却蒙冤受辱……
  • 我怎样到外国去(经典悦读)

    我怎样到外国去(经典悦读)

    《我怎样到外国去/经典悦读》来源于胡适本人意识的觉醒。他曾深深地感受到中国传记文学的缺乏,所以极力地劝告朋友们写下自传。但是,他却忘却了一点:中国历代所缺乏的正是写自传的精神。司马迁的《太史公自序》、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等虽说都是中国传统自传文学的代表作,但中国传统的自传以述志自省为主,一般篇幅也较短,容量十分有限,并不如胡适的期望。他希望人们能够将自己的成长经历、学术思想等各个方面都写出来。所以,他主动在四十岁的时候,将前面的人生做一个总结。
  • 文心世相:何满子怀旧琐忆

    文心世相:何满子怀旧琐忆

    本书收录著名杂文家何满子的优秀杂文随笔,内容丰富,如对历史人物的剖析、对文化现象的感触、对老友的回忆等。语言犀利风趣,多发自对世态、人生、文化的感触。面对历史上的人和事、当下的文化现象,作者深入剖析,慨叹时弊,启人才智。
热门推荐
  • 快穿之活的真好

    快穿之活的真好

    公司白领凌潇潇经历车祸后,和系统一起完成任务、攻略男神的奇妙旅行。凌潇潇:“活着真好”系统:“。。。”
  • 文茵传奇

    文茵传奇

    安史之乱让沈文茵痛失至亲,悲痛欲绝之时又遭丈夫遗弃。无奈之下,幽居山谷。偶遇杜甫,一番交谈,《佳人》传世。张泽铭偶读《佳人》,幽谷寻人,与沈文茵相遇。两人惺惺相惜,在动乱年代里相互扶持,成就了彼此的梦想。
  • 天籁,致最好的我们

    天籁,致最好的我们

    你认为,什么是音乐?是黑白琴键上的旋律,还是带感的节奏?是乐谱中无声的音符,还是悦耳的乐音?是如同泉水般浸入干枯心灵的歌声,还是拯救他人的天籁?音乐之路,是一条偏僻的小路,更是一条全新的道路。当我们踏出第一步的那一刻起,我们的人生便注定比别人与众不同。如何在这个充满金钱与功利的音乐界生存下去,是默默地被吞没,还是无声地被同化,亦或是洁身自好?一切只有你自己才能决定。通往音乐殿堂的大门已经为你开启,乘上梦舟,与我一起遨游音乐的海洋,化作独一无二的天籁之音。
  • 这个系统很NICE

    这个系统很NICE

    岳鸣穿越到一个名叫玄罡大陆的异世界,意外得到‘震惊系统’,别人越震惊,系统所得的震惊值就越多,这些震惊值可在系统商城购买各种价值连城的宝物...岳鸣想了想,决定先在众目睽睽之下,搞一波大的。
  • 司少宠妻成瘾

    司少宠妻成瘾

    上一世,冷若汐对司冥帝避如蛇蝎!相信渣男,害死了自己也害死司冥帝和宠自己的家人!死前,冷若汐明白了自己的天有天真与爱多可笑。这一世,她不再收其锋芒!定护自己所爱之人平安!
  • 呼唤破碎的爱情

    呼唤破碎的爱情

    一个从小比较自闭的宅男,一个认为什么都比不上手里的电脑的男人,是什么让他有了追女神的欲望?他叫沐风,是一个技术宅,也是一个黑客。或许在他的世界里,只有他所谓的电脑。其他的都是很小的事情,直到有一天,他突然发现有一段他不在乎感情已经扎在了他的心里,他要去追她,去唤回破碎的爱……
  • 自走棋入侵异世

    自走棋入侵异世

    天作棋盘星作子,地为棋盘人作子。一个武者、剑客、弓箭士、符师、元素法师、通灵使者六大职业遍地的世界,程慕携带一款自走棋游戏横空出世!朋友,来一局惊险刺激的自走棋吗?
  • 蒙尘传说

    蒙尘传说

    “大丈夫生而在世,诺比千金,要以守信为生存的第一准则”自盘古开天以来,大地由鸿蒙到洪荒,再到后世以人为首的世界,不知道过了多少万年,中古的蜀山剑派早已成为了脍炙人口的传说,而今的世界,正道魔道早以混乱不清,人们追求长生不老,因为人们对死亡的惧怕,因为对世间的憧憬,对红尘的留恋。
  • 金成玉

    金成玉

    一封古剑,人间轩辕。剑之小成者,为复仇而活,也因复仇而死;剑之中成者,为守护而生,也因守护而亡;剑之大成者,为乱世而聚,也因乱世终结而散。苍茫华夏,修行的剑士千千万万,真正到达顶峰的却只有一人。本书已完结,下阶段故事请看《龙族重返大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