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流县三星初中 张志林
教育是一门爱的艺术。初中是孩子的心理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最重要的阶段,也是最危险的“心理断奶期”。在这一阶段,教师只有用真诚的关爱,宽广的胸怀,充满智慧的教育方法才可能打开学生紧闭的心扉,融化学生心灵的坚冰。
一“把他拖出来!”
每个班都有后进生,长期的挫折,使他们形成了强烈的自卑感。他们用孤独、自卑制作了一副副盔甲,将自己包裹得严严的。一般的关心,往往被他们看成怜悯而拒绝。怎样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感化教育他们,一直是一个难题。1998年9月,我就遇到了这样一个很典型的学生。
据说他在小学就“大名鼎鼎”,曾是小学的“老大”之一。他个头比同龄人高大许多,随时都是一副桀骜不驯的样子,歪着脸看你的样子似乎就在向你挑衅。大概是因为地皮还没踩熟的原因,他在新的班级里并没有什么太出格的举动,上课时不吵不闹,但从不听讲,想睡就睡,想玩就玩,下课后生龙活虎,从来没有做过任何作业。一位老师很精辟地描绘他“上课风都吹得倒,下课狗都撵不到”。而最令老师们头痛的是他对老师的态度:不理不睬,拒人于千里之外。老师们的批评、教育和处罚毫无作用。整整一个月,我也拿他毫无办法。
十月的一天早上,上早自习时,突然下了一场大雨,习惯迟到的他自然被淋成了落汤鸡。他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脚下就是一摊水。秋雨已凉,冻得他嘴唇发青,还连打了好几个喷嚏,引得班上一阵窃笑。我二话没说,转身回寝室拿了一套衣服,要他到办公室去换。他却死活不肯,全班同学劝他,他也不听。就这样僵持不下,我急了,提高嗓门大声命令:“感冒了怎么办!你们两个,把他拖出来!”两个同学又拖又劝,他似乎也不太反对,半推半就地进了办公室。
我的衣服穿在他身上显得有点短,但那天他一直穿着。奇怪的是那天上课他居然没睡觉,似乎还在听课。两天后,他把衣服还给我,好像洗过,没说谢谢,但是用双手递过来的。三天后,科代表惊奇地告诉我:他第一次交来了作业。我翻开一看,只做了第一题。我感到有戏,多鼓励一下也许会更有效。于是,第二天,我特地在班上表扬他“第一题做得很好”(第二题当然没提,还没做呢),他的眼睛似乎在闪光。那节课,他真的开始听讲了。我知道,他心灵的窗户终于打开了。后来,经过一学期教育,他的逆反心理逐渐消失了,作业基本能完成,坏习惯也改掉了不少,还成了班上的体育活动积极分子,进步非常明显。
二“请大家再次鼓掌!”
每位老师都会遇到一些课堂突发事件,如何处理,却各有千秋。而我印象最深的是2005年那一次。
那是夏天的一个下午,天气很热,师生都比较疲倦。坐在后排的一个女生肠胃不舒服,突然吐了一地,味道瞬间弥漫整个教室。她邻桌一个男生捂着鼻子大声说:“好臭啊!烦得很!”于是,同学中有捂鼻子的,有移桌子的,教室里乱成一团。我立即制止,并说:“她不舒服,我们一定要帮助她。如果你不舒服,别人嫌弃你,说你烦,你心里好受吗?做人要有同情心,要有爱心!”那个男生脸红了。我接着说,“下面有一个帮助她的好机会,哪位同学第一个争取?”。我有意盯着那个男生,他很聪明,马上举手说:“我愿意,给我两分钟。”
他迅速跑到食堂弄来煤灰,洒在上面,扫净了污物。当他倒掉灰渣,流着汗走进教室时,一部分同学主动给他鼓掌,他的脸有点红。我抓住机会,大声建议:“请大家再次鼓掌!向这位乐于助人的同学表示感谢。”教室里顿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那个男生的脸更红了。从这以后,我发现班上的学生互相帮助的明显增多了。
三“老师理解你!”
初中是孩子的心理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最重要的阶段,也是最危险的“心理断奶期”,在成年人看来微不足道的波澜,往往在他们心中激起滔天巨浪。我们该怎样去抚平他们心灵的波澜呢?
记得2006年的一次语文课上,我请一位女同学朗读一段课文。不料她不仅不站起来,还坐着脱口吼出一句:“不会读!”全无惧意,还带着很大的火气。霎时,全班愕然,继而目不转睛地盯着我,想看我怎么严厉地批评她。教书十余年,我从未遇到过这样对待我的学生,而且还是一个女生,还用这样恶劣的态度!我该怎么办?
我很想大发雷霆,严厉批评教育一顿。但转念一想:这孩子平时从不这样,只是今天早自习有点异样,是不是心里有事导致她一时情绪失控?她毕竟还是一个孩子,我是老师,是不是应该宽容一些呢?于是,我平静温和地说:“你肯定不是对老师不满,或许是心里有事。这没什么,每个人都有情绪不稳的时候,老师理解你!所以不怪你。你冷静一会儿,好不好?”我的处理出乎全班同学的意料之外,她也感到很意外,这时她眼里似乎已没有了火气。
下课后,我从其他同学口中了解到,原来她父母闹离婚,她赌气不吃早饭,一口气跑到了学校,还和朋友说要离家出走。我立即掏钱叫一个同学去给她买面包和牛奶。东西还没买来,她人已走进办公室,满脸愧色地来到我面前。后来,她考上了一所重点中学。多年来,我都在庆幸那次的宽容和理解,否则,社会上很可能会多一个离家出走的问题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