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063400000018

第18章 文学的反思(3)

而批判的武器到底不能替代武器的批判。针砭时弊疗救社会的文学究竟有无它所希望的那样功能,令人怀疑。漫长的一个世纪中华民族颠踬前行,我们的国民人格主体建造有多大实质性的进展?比起世纪初的学者文人,在世纪末的今天,我们的大师巨匠安在?

于是,我们不得不寄希望于中国社会结构或曰体制方面的实质性改革。在那样的改革中,包括学者文人在内的国人也许才有可能自觉或被迫地改变自身,庶几建成傲然特立的东方人格主体。

对浮躁浅薄的眼下文坛,对在官本位制约下的文坛,我们难有什么希望。

谢绝圣人楷模

近来,讨论关于红卫兵的话题似已不再犯忌。红卫兵也不再仅仅被泛化为某种符号,仅仅作政策化界定了。红卫兵,产生于“文化革命”十年动乱之初。民族浩劫,灾难深重,不堪回首。于是,有些人不免格外怀念“文革”前的所谓十七年(1949-1966)。甚至将之描述幻化为一座桃花源,怀念追思成一个君子国。

历史被人为割裂,如一块块儿童积木。

无可否认,十年系从十七年发展而来。红卫兵也不是天降妖邪、空投敌特,恰恰正是某些怀旧者念念在心的十七年教育出来的青少年。桃花源主人、君子国公民,不知对此作何感想?

“文革”初期,我也是红卫兵。而在“文革”前,我在读书的中学里是三好学生、优秀团员、班级团支部书记、全校学毛着积极分子。从三好学生获奖状,到参加红卫兵戴臂章,自然而然,顺理成章。没有什么人突然给我抽筋换骨,我自己也没学得特异功能摇身一变。举若干特例来说明什么是缺乏说服力的,而我的经历却绝非个例。

所以现身说法,我只是想提出这样一点疑问:我们十七年一以贯之的、直至现在仍坚持不懈的对青少年进行的道德教育,其观念与方法、其动机与效果,是否有值得研讨之处、是否有应当反省之处呢?

以我个人青少年时代的亲身感受而言,我是领受过太多的教育和再教育的了。这些教育,重温一回,除了原则性的说教和居高临下的态度,还有相当突出的一点:就是不断地宣传树立一些典型或楷模来要求大家学习效法。这拿手的一点,这以不变应万变的一点,这津津乐道的一点,这不断总结经验统计表报反复使用的一点,到底怎么样呢?

试问当年红卫兵,或者当年红卫兵如今扪心来自问,那时谁不都在响应号召听从宣传大学毛着、大学雷锋、大学解放军啊!雷锋做好事不留姓名,又将好事桩桩件件写上日记,这且不去评说。单单读毛泽东的雄文四卷甚至只读一本语录红宝书,然后实用主义地甚至是庸俗化地“活学活用、立竿见影”,而不是如列宁所说要用全人类的优秀文化来充实武装头脑,行不行?起码,我觉得在中学时代,我和我的同学们是很雷锋的。不仅仅帮老大爷推车,不仅仅搀老大娘走路,不仅仅会背诵老三篇,不仅仅曾通读毛四卷,而且真正做到“毛主席指示我照办”,而且果然“毛主席挥手我前进”。“文化革命”运动初起,大家要保卫“我们心中最红最红最最红的红太阳”,立即箍了红臂章就去运动。这到底是为什么?

是我们错了,还是谁错了?是我们保卫谁错了,还是谁要我们保卫错了?

这样设问,也许是抬杠,也许在将军,或者犯忌,或者不合时宜。几年前我公开发表类似言论时,曾招来许多的责难与非议。责难非议虽多,却并没有消解我的久蓄于心的疑问与困惑。责难非议固然也不免气势汹汹,但并未曾慑服我放弃思想的权利。

记得早在1973年,我学习创作之初,给某报社投稿,我曾在报社编辑部发过疑问请教老师:“抓革命,促生产”,美国日本经济发达生产先进,他们是抓什么来促生产的呢?老师们就都哑然。有的埋头阅稿,心不在焉则听而不闻;有的岔开话题谈论天气,顾左右而言其他。我的疑问与我都被扔在地脚当央,尴尬无趣。在“文革”中的1973年,那样的疑问确实不宜在那样的场合公然提出;莽撞提问确实也没有哪位老师先生敢接话茬儿。当时我二十六岁,这样的疑问有许多。或者能够说明我已经告别了幼稚盲从的年龄段,艰难步入思索怀疑的时代了吧。我相信,开始思索怀疑的同代人一定还有很多,大家已经在各自进行着痛苦的反思和艰难的求索。

早些年,宣传过一个女大学生嫁给农民的事迹。她也许爱他,他们生活得也许幸福,但这样的宣传不知用意何在?女大学生不嫁农民是否觉悟就偏低?或者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就指望这样斩高就低的办法来消除?基于平均主义、小农幻想的大锅饭我们还没吃够吗?也许,那位女大学生是迫于某种处境,不得不作此选择;而既是自己的选择,便是苦果也只好吞食了。拿她的痛苦来宣传张扬,甚至赫然树起一座舆论的牌坊,于心何忍!

后些年,又宣传某某儿媳侍奉瘫痪婆婆数十年的事迹。老人问题,孤寡残疾问题,实在是属于社会的问题,宜于全社会来关注解决,有待社会的福利化水准的提高。社会欠发达而无法承担解决的问题尽数压在个人或家庭的头上,那是很不幸很残酷的。那位婆婆恰好有那样一位儿媳,那是她的幸运。而那位儿媳也真不容易,其献身精神令人钦佩。牺牲个体维护道义是我们的古老传统,走到极端就存天理而灭人欲了。我们曾经为解放那位儿媳作过任何努力吗?况且,更多的鳏寡残疾身边不幸没有那样的“儿媳”,他们又怎么办呢?

有一度,表彰一位母亲马牡丹。介绍事迹说她,救火救人现场不救自己的孩子先救别人的孩子,结果自己的孩子被烧死,母亲于是成了英雄。不知是火灾现场视线迷蒙还是一切真如宣传所说。如果真是这样或者硬要宣传成这样,敢问这是基于一种什么道德准则?不救自己孩子的母亲道德吗?神经正常吗?自己的孩子就是自己的私有物,不是“祖国的花朵”吗?那孩子的生命不也一样珍贵吗?这样的宣传,喜欢极端,热衷拔高,全然不顾人之常情。讲的不客气点,不近人情即是大奸大恶!

又一度,表彰一位救火小英雄赖宁。山林失火,何等威势,岂是小小儿童救得了的。便是救火,也该是有关部门消防机构的职责。身临其境扑向火场的也该是有经验有能力的成人。我幼时读小学的山村,就曾有教师号召小学生去扑山火,结果有三名儿童被烧成了焦炭!所以,我从此恶毒诅咒这样的不负责任的号召,断然认为那教师应该判刑!而大凡属于人为责任造成的事故或灾害,事故责任者往往要以宣传英雄事迹来淡化事故。什么“响彻云霄的凯歌”、什么“催人泪下的壮举”之类,掩盖了事故真相,使责任者安然逃逸,杳然遁去。不遗余力、不惜笔墨、挖空心思着意粉饰的宣传,究竟起着什么样的作用?这样的宣传不该有所反省吗?

与正面倡导相对应,还有反面批评与抨击。比如,社会治安状况不良,车匪路霸,歹徒逞凶,报章上经常批评围观者的麻木不仁、挖苦受害者与被胁迫人的畏缩胆怯。国民整体素质不高,从鲁迅时代就大声疾呼要改造国民性;柏杨先生还冒天下之大不韪写了《丑陋的中国人》。我们的宣传家此刻偏又与柏杨过不去,一支笔左右逢源,两片嘴信口雌黄。就依宣传家前面所言,国民素质确乎不高吧,这也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社会治安状况不良,旅行乘车、买菜上街都不安全,老百姓或曰纳税人首先就要追问有关职能部门:你们是干什么吃的?至于见到歹徒逞凶,大家身怀绝技有硬气功刀枪不入还好,不然如何挺身而出?责怪手无寸铁遵章守纪的公民是没有道理的。

质言之,在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新概念的社会转型期,仍使用管理军队的方法奉行军事共产主义来治理国家是行不通了,至少已属不合时宜。简单化的甚至庸俗化的思维方式,号召指定工业学什么、农业学什么、全国学什么,一个行业树一个榜样,全国全民一度时期只学一个典型,这样的宣传教育手段,已远远落后于形势。如此定于一尊、服务于大一统绝对权威的思维实在是太过简单陈旧了。肩挑负贩抑或是传销批发,都已经没有多少市场。

或曰,人类全球化的趋势和市场经济的需求必然呼唤着社会的法制化。在法制健全的前提之下,犯法违法自然应受制裁惩罚,而只要遵纪守法就是合格的公民,就应受到法律的保护与尊重。对老人成人是这样,对青年少年也应当是这样。在号召大家学习英雄模范先进榜样,向高表标准看齐,“人人可为尧舜”之前,是否应当首先要大家确立公民意识、树立法制观念,以一般化的标准为依凭,做一些脚踏实地的工作呢?

我的意思当然不是说青少年就不要向榜样学习。中国自古以来的道德教育从也不曾拒绝借助榜样的力量。单是一本幼儿启蒙读物《三字经》,列举着多少榜样楷模啊!我的意思只是拒绝那种圣人楷模。

中国古来讲孝道,“二十四孝”就举老莱娱亲、王祥卧冰、郭巨埋儿等极端的例子为榜样。鲁迅先生早已痛斥过礼教杀人,在此不需赘言。

“文革”当中还阴谋发动了一场“批林批孔”运动,把《三字经》翻检出来也批判一回。但树立圣人楷模的道德教育方法却并未改弦更张,只怕是比古人有过之而无不及。树立一个楷模,大家都来效法,人人皆成尧舜,社会因而大同。

多省心、多省事,多理想、多浪漫啊!这样的教育格局教育模式教育方略实在到了洗心革面的时候了。

干部要学焦裕禄,他不学怎么办?贪污腐化以权谋私怎么办?我们到底还得借助法纪的制约力量。树榜样楷模给青少年的问题症结也在于此。他不肯去学怎么办?或者他学习不来又怎么办?山林扑火、冰河救人,怎么学?

我在部队时,就有很好的士兵向往立功想当英雄,自己放火再来救火的例子。这正是那种宣传教育带来的负面效应了。简单谴责肇事者我以为不公平。

那士兵的结局是被开除军籍,卷铺盖回家,档案里背了永不退色的墨写的处分结论。

青少年犯罪,又常听到简单归罪于读了文学书刊或小报的说法。“文革”十年,大家不是只读毛主席语录吗?还有八个什么样板戏。样板戏的许多段子过来人大多能唱,西皮流水接反二黄慢板,整整一代过来人从中学到什么了?时至今日,样板戏重排大唱,响遏行云余音绕梁,而《金光大道》据说也重新出版,幸好我的神经还够健全,不然会以为又要运动了哩!

不知有关部门是否做过普泛的调查和严密的统计,耗费许多时间精力、财力、物力的宣传典型楷模的工作其实际效果究竟如何?就我所知,如果说我的青少年时代对这类宣传是盲从多于怀疑,那么现今的青少年则恰好相反,是怀疑多于盲从了。多样的信息,复杂的社会现实,由盲从走向怀疑的一代中年作为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全方位多层次地丰富了当代青少年的思维。他们比我们更其可能成为独立思考的一代。

一百多年的孤独,好几代人的血泪,中华民族终于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在新时期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少年,社会全方位的发展为他们提供着更多的机遇,他们幸运地享有了更多的宽松与自由。他们可以拒绝盲从,而不会被孤立打击乃至批斗;他们能够怀疑,能够离经叛道,而不会被打成反革命。青少年不再那么听话,不再那么好管理,种种的幽怨恰恰证明着这本身正是好事。如奇装异服招摇过市终于取代了全国上下一片灰黑,思想的活跃多样也正在打破僵化的千人一面、千部一腔。

所以,他们在不理解或不乐意的时候,可以谢绝高不可攀的圣人楷模;他们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不甘落伍的时候,将会被迫或自觉地建造完善自身。而觉醒的自我从自在走上自觉,他们将不会拒绝知识、智慧、良知与人道,从而成长为人格独立的道德主体。那样,他们将在偶遇非常,如山林失火、如小儿落水、如歹徒逞凶、如弱小受到欺凌的情况下挺身而出。那是他们的自觉抉择,而不是急于成为英雄的冲动。那样,他们在平凡的生活中,在他们选定的工作或事业中,他们将奋发努力,如一株株必欲参天的大树。那同样是他们的抉择,而不是服从听命于什么说教和布道。那样,跨世纪的一代新人将茁壮成长,我们的民族之林必将倍加茂密繁荣。

无权居高临下

当代青年以及古代青年乃至未来的青年最反感什么?在最富朝气、最少保守、最有攻击性、最具逆反心理的年龄段,青年们反感或者看不惯的东西一定很多。青春的自信几欲达到自恋的程度,他们反感于中老年者大约比中老年反感或者看不惯他们的还要多。只是他们缺少言语权,他们的反感多半不容易获得正常的表达罢了。而他们最反感的,我以为恐怕就是太多的婆婆、太多的保姆、太多的布道者、太多的教师爷居高临下喋喋不休地苦口婆心地摆开架势来“教育”他们。

这儿所说的教育,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都明白是指道德教育。

中国文盲比例高,青少年失学问题严重,文化教育智力教育的缺失形势严峻。这是不是更为关键的教育命题?文化教育与智力教育本来孕藏有道德教育的内涵,前者的缺失已然铸就或强化着后者的缺失。越穷越革命、越愚昧越光荣的让人恐惧战栗的时代毕竟已经过去。“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的最高指示到底不是一句顶一万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那不过是特有所指的偏激的说法,奉若神明不敢稍有怀疑,那我们就太“卑贱”并且太“愚蠢”了。这且存而不论。

严格意义上的道德教育,或者一般领会层面上的道德教育,我们却也曾有太多的褊狭、太多的极端、太多的实用主义、太多的帮派气息。

“十年动乱”民族浩劫的过来人记忆犹新。掌握了宣传教育大权居高临下对青年对全民进行道德教育的,恰恰是臭名昭着祸国殃民的四人帮。这是漫画呢抑或是闹剧?而所谓的道德教育原本不无偏颇、不无缺陷,至此全然堕落为可耻可恶的帮派教育。教育人民与青年表忠心、献爱心,蛊惑甚至胁迫大家无限忠于那个帮派。鼓励特务告密,表彰投机叛卖,宣传无父无家,进而六亲不认,这哪里是在讲道德、哪里还有半点道德教育的意味!

自上而下发动的,号召鼓励直至强迫压制千百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运动,声势格外浩大,规模亘古未有。评价这场运动可以有许多角度、许多尺度。

运动的发起者究其本意或者不无解决安置城市剩余劳动力的初衷,解决失业或者教育青年的动机之良好即或是无可怀疑的,但至少有两点值得我们重新探讨加以评说。

一点,广大知识青年怎么了?有了什么问题?为什么要“再”教育他们一回?

一点,贫下中农是否堪以承担如此伟大的任务?

同类推荐
  • 冷日子暖日子

    冷日子暖日子

    《冷日子暖日子》是裘山山的散文作品集。作品曾获得鲁迅文学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冰心散文奖,四川省文学奖,巴蜀文艺奖、《小说月报》百花奖,以及夏衍电影文学剧本奖等若干奖励,现为成都军区《西南军事文学》主编。《冷日子暖日子》收录了《数字化决定》、《滞后的人生》、《我的教师生涯》、《有儿自远方归来》、《大声咳嗽》等作品。
  • 初显实力:北京成功举办第十一届亚运会

    初显实力:北京成功举办第十一届亚运会

    本书分为积极筹备、加强保障、全民参与和成功举行四部分,内容包括北京成功获亚运会主办权、做好医疗食品卫生服务、中央领导关注亚运会筹备工作等。
  • 路遥的时间:见证路遥最后的日子

    路遥的时间:见证路遥最后的日子

    作者航宇是路遥的同事、好友,在路遥生命的最后两年,他像亲人、兄弟一样全程陪伴、照顾路遥,成为了路遥生命最后的唯一依靠。书中不仅记述了路遥获茅奖后的复杂心情,而且全面记述了路遥在最后日子里整理文集、对抗疾病、遭遇亲人决裂等等不为人知的故事,也将路遥渴望生活、勇敢地进行生命搏击的复杂心情细腻、真实地呈现出来。作者航宇文笔细腻,描写生动流畅自然,文字充满真情实感。
  • 别有情调在人间

    别有情调在人间

    世纪文学60家之一, 张爱玲喜欢的作者,老舍称其为真正的文人, 张恨水生活美学散文精选集, 生活还是要有点情调的, 像汪曾祺、蔡澜、丰子恺、梁实秋、周作人一样的生活家。汪曾祺说,生活是很好玩的;蔡澜说,我决定活得有趣;周国平说,就算人生是个梦,我们也要有滋有味地做这个梦,不要失掉了梦的情致和乐趣;而张恨水,他的生活里,独爱“情调”二字。他在北京、南京、重庆生活多年,对这几处的城市风情,市井风貌,人间风味,都有较为细致的观察和感受。看杨柳,赏冰雪,吃烤肉,养菊花,供腊梅,居山谷,听虫鸣……生活的美好,尽在其中。生活还是要有点情调的,愿你也能在张恨水的文字里,感受到生活之美,过得有滋有味,有情调,有情趣,有情致。
  • 再别康桥·人间四月天

    再别康桥·人间四月天

    民国新月派代表诗人徐志摩、林徽因传诵数十年,最唯美最经典的诗歌精选合集。《再别康桥》、《沙扬娜拉》、《偶然》、《翡冷翠的一夜》,《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莲灯》、《仍然》、《深夜里听到乐声》……中国诗歌史上空前绝后的心灵碰撞,爱与美的永恒绝唱。
热门推荐
  • 妖孽王爷溺宠异能王妃1

    妖孽王爷溺宠异能王妃1

    他是星辰国神话般的人物,受人敬仰尊敬,外表冷酷无情,其实腹黑的紧。她是月歆整个王爷府的宝贝,实则却是穿越重生的异能杀手。当他们撞在一起的时候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此文男主及其腹黑,女主扮猪吃虎,超级溺宠。欢迎收看此文,如有不足,请多多见谅。欢迎加我QQ1466473535
  • 那个,我胃疼

    那个,我胃疼

    “那个,我胃疼。”谭梅捂着胃,表情痛苦,好看的眉目皱在一起。周铭寒很无奈,却也非常宠溺地摸了摸头:“胃疼就去吃药,平时按时吃饭。”瞥了一眼身边人,见人没有反应,只得抿了抿嘴:“好了,我不生气了。”“真的啊。”谭梅立马放开了捂着胃的手,心里暗爽,果然是撒手锏啊。
  • 明伦汇编交谊典僚属部

    明伦汇编交谊典僚属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最强村医

    最强村医

    失意大学生回到村里,偶然获得药剂师传承,从此无数女人争相来到主角身边,美丽歌星,清纯萝莉,高傲记者应有尽有……好色的向日葵,东北话的狼,傻呵呵的熊,没事儿种种田,有事儿泡泡妞。小妞,哥只玩暧昧,不献身……
  • 激情之死

    激情之死

    忧伤绝望的诗人兼大学客座教授斯尧深深打动了慧慧,他们相爱了,斯尧空前绝后的情书和犀利的政论把爱情推向了极至。慧慧盼望着见面却又害怕见面,害怕肉体结合后斯尧再也不会给她写这么美这么打动她的情书,他们在精神和肉体间博弈。斯尧终因爱情被强权摧残而迈向生命的终点……
  • 彼岸无神

    彼岸无神

    一个平凡少年,崛起于微末,却敢夺天地之造化,蔑视万妖,睥睨诸神!吾之一怒,群魔俯首,风云变色!
  • 都市极品大明星

    都市极品大明星

    平行空间。在这个偏好古风的世界,城市里到处都是亭台楼阁,古装男女。年方二八的他已经感觉人生乏味,但是妹妹要当明星怎么办?自己很闷怎么办?他只想偷偷的做幕后推手,做一个安静的宅男。但是觉醒的记忆,有故事的灵魂,即使在黑夜里,也会闪闪发光,熠熠生辉!
  • 庚巳编

    庚巳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余生我想伴你走下去

    余生我想伴你走下去

    秦风,我爱了你整整7年,嫁给了你整整7年,可为什么我怎么捂都捂不透你那颗冰冷的心呢?你喜欢长发,我就留起了长发;你喜欢白裙子我就为你穿起了白裙子,可为什么还是不行呢?可到后来我才知道,你喜欢的一切都是她,从头到底,我就是个笑话,所以我累了,我想放弃了。苏软软,对不起,你原谅我好不好?我现在才发现我喜欢你,再给我个机会行吗?软软,累了吗?累了就到我这里来吧,我玉墨寒永远是你的港湾。
  • 方丈成长记

    方丈成长记

    听说九阴真经和九阳神功很厉害,有比这更厉害的吗?太有了!九阴真经和九阳神功不过是一个真正武林神话的一些残篇,即使两样都会也只是学会了一点皮毛。而且,这两门武功其实有着密切的关联。很多偷练这两门武功的人轻则不得要领,重则走火入魔,是因为他们都不知道这其中的法门,一旦掌握了正确的打开方式,就会如鱼得水,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