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真正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儿童读物,儿童文学基本上没有”(陈子君语)。我们只能从浩繁的古代文化典籍中,寻找一些具有儿童文学因素,并曾经被儿童接受过的东西,作为儿童文学加以介绍,以帮助人们对中国古代儿童文学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概括说来,中国古代儿童文学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古代的寓言、民间故亊、谜语、谚语、歇后语、笑话等;成人文学中适合儿童阅读的作品或其他读物;启蒙教育读物。
一、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包括古代寓言、民间故事、谜语、谚语、歌后语、笑话等,是古代儿童最重要的精神食粮。
古代寓言是我国古代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先秦典籍中,保留有大量的、丰富多采的寓言故亊。其中许多为儿童所喜闻乐见,在后世广为流传。比如《孟子·公孙丑上》“揠苗助长”的故亊,喇笑那些主观急躁、不按规律办事的人。《庄子·秋水》“邯鞾学步”的故事,告诉人们不应丢开自己的所能,盲目模仿别人。(韩非子·内储说上》“《竿充数”的故亊,告诚不学无术、专靠招摇撞骗过日子的人,总有原形毕露的一天。《列子·汤问》“小儿辩日”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的探索。《战国策》“画蛇添足、”“狐假虎威、”“鹬蚌相争”等都是脍炙人口、老少咸宜的寓言故事。这些寓言既浅显易懂、又寓意深刻、使历代许多儿童都受到了启迪。先秦以后也有不少适合儿童阅读的寓言,如唐·柳宗元《三戒》等。
民间故事和儿童文学具有不可分割的渊源关系。它们往往和神话传说结合在一起。一部分经人们口头传诵历久不衰,一部分则记录在作家的作品中。文学作品中的如《山海经》“精卫填海”的故事,歌颂征服自然,矢志不移的精神。“夸父追日”歌颂为民造福的英雄。《搜神记》的“干将莫邪”则表现人民对暴君的仇恨和对复仇英雄的歌颂。“李寄斩蛇”表现了小女李寄斩蛇除害时的机智勇敢。《世说新语》的“自新”写周处勇于改过自新为民除害。这些故事都可以说是淸新优美的儿童文学,因而一直强烈地感染着儿童。
古代的谜语、谚语、歌后语和笑话,都是不同的文学种类,也是儿童文学的重要内容。“头戴红缨帽,身穿五彩衣,清晨把歌唱,红日东方起”(公鸡),既说明了公鸡的部分功能、特点,也十分形象,很有文彩。“红公鸡,绿尾巴,一头钻在地底下”(胡萝卜),是对胡萝卜的形象认识,“小鸡小,不会叫,一脚踢去,瑚得高”(毽子),生活情趣十分浓厚。这类谜语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据考证,我国谜语产生于三千多年以前,可见其源远流长,“一根筷子容易折,十根筷子硬如铁”,说明团结的重要。“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说明儿时的珍责。“公买公卖,童叟无欺”,讲经商的道德。这类谚语在人们口头广泛流传,自然也影响着儿童。而谚语在我国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城隍庙的鼓锤——对”,“孔夫子搬家一尽是书(输),”“鹦哥的嘴巴——会说不会做”,“小和尚念经一有口无心”。此类歜后语,言简意明,幽畎风趣,概括性强,寥寥数字,就能说明一个问题,讲淸一个道理。据考证,我国远在唐朝,就有了歇后语,有生命力的歌后语历传千载而不衰,它们对儿童的影响是不能低估的。我国古代的许多笑话,也是儿童的精神食粮。如淸·石成金《笑得好》中“笑话一担我不见了”,魏·邯郸《笑林》中的“食竹”,明·赵南星(笑赞》中的“咬文皭字”等等,都是精美的笑话珍品。
二、成人文学
成人文学中适合儿童阅读的作品及其他读物,是历代儿童主要的阅读对象。
儿童文学是沿着民间口头文学——成人文学一儿童文学的路子走下来的。我国古代适合儿童阅读的成人文学作品除了古代寓言,神话等以外,主要是诗歌(包括词、曲》,也有一部分散文和小说(不包括前面谈及的神话,志怪之类的小说)。
诗歌一般比较注重{唐诗三百首》和(千家诗》。实践证明,这两个选本中的作品,有相当一部分是深受儿童喜爱的。如:骆宾王的(咏鹅》,孟浩然的(春晓》,王之涣的(登鹞雀楼》,贺知章的《咏柳》《回乡偶书》,王维的(鹿柴》,李白的(静夜思》《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李绅的《悯农》,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别》,叶适的《游小园不值》,吕严的(牧童》,王安石的《元日》(梅花》,陆游的《示儿》,李淸照的(绝句》等等,都是精彩优美,生动活泼,儿童情趣十分浓厚的佳作,千百年来为历代儿童所钟爱。
词曲未见专门的儿童古选本,但是适宜儿童阅读的也不少。词如晏殊的(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苏轼的《念奴娇·大江东去》,黄庭坚的《浣溪沙·西塞山边白鹭飞》,秦观的《好亊近》春路两添花》,李淸照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和《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陆游的《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辛弃疾的{菩萨蛮·郁孤台下淸江水》和《清平乐·茅檐低小》,章良能的《小重山·柳暗花明春事深》等等。曲如卢挚的{中吕·喜春来·看云巧似山翁帽》,关汉卿的《双调碧玉箫·秋景堪题》《双调碧玉箫·笑语喧哗》《双调·大德歌·雪粉华》,白朴的《越调·天净沙·秋》,马致远的《仙吕·青哥儿·二月》《南吕·四块玉·天台路》《越调·天净沙·秋思》,乔吉的《越调·凭阑人·金陵道中》,张可久的《越调·天净沙·江上》,王举之的《中吕·红绣鞋·秋日湖上》等等。这些词曲,无论写景抒情都清新活泼、自然明快、接近口语,儿童容易接受也喜欢接受。
散文和小说中适合儿童阅读的不比诗歌多,但也有不少精萃的篇章,是可以作为理想的儿童读物的。如《左传·曹刿论战》《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赵壹的《剌世嫉邪賦》,诸葛亮的《出师表》,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韩愈的《师说》,刘禹锡的《陋室铭》,柳宗元的《捕蛇者说》,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C醉翁亭记》《秋声陚》,曾巩的《墨池记》,周敦颐的《爱莲说》,苏轼的《赤壁陚》,刘基的《卖柑者言》,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彭端叔的《为学一首示子侄》,龚自珍的(病梅馆记》等等,都是适合儿童阅读的上乘之作。在小说中《西游记》几乎就是儿童文学,哪个儿童不知道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唐僧呢?《水浒》中有的篇章如“武松打虎”、“杨志卖刀”、“鲁智深拳打镇关西”、“林冲雪夜上梁山”等都深深地吸引着儿童。《三国演义》中的“桃园结义”、“长坂坡”、“草船借箭”、“祭东风”、“空城计”等也为儿童所喜欢。短篇小说《三言》、《二拍》,特别是(聊斋志异》中的一些故事,在儿童中广为流传,成为富有营养的儿童精神食粮。
三、启蒙读
对儿童成长具有明显束缚和压抑作用的启蒙教育读物,是古代儿童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
我国历代封建统治者都比较重视启蒙教育。“孟母三迁”和;“曾子杀彘”的故亊便是其例。启蒙教育早在周朝已经出现了,接着就得到不断地发展,特别在唐宋,启蒙教育受到空前重视,各类启蒙读物越来越多,并不断加以完善。这些读物所采取的成琅琅上口、易读易记的韵语形式,亊理并取的方法,广博的知识内涵都是值得借鉴的。但其中螓和着的封建伦理说教,杂乎其间的忠孝节义、君臣父子那一套东西,对儿童的成长具有明显的束缚和压抑作用,必须予以批判。从文学角度讲,其中优美的故亊、典故的运用,整齐、和谐或对偶的句式以及吟诗作文等等,对儿童具有一定的文学熏陶作用。读了这些读物,儿童便自然而然地受到应有的文学教育。比如明朝司守谦所撰《训蒙骈句》中“东风淡淡,晚日濛濛。野桥霜正滑,江路雪初融”。“僮香粉蝶、采蜜黄蜂。风定荷香细,月高花影重。”“梅破蕊,柳垂丝。
荷香十里,表穂两歧。”北宋汪洙撰《神童诗》中“柳色侵衣绿,桃花映酒红”。“风阁黄昏雨、开轩纳晚凉”等等,都是文学佳句,读来使人心旷神怡、韵意盈盈。
古代启蒙读物名目繁多,但影确较大的却屈指可数。最早的启蒙教材中应提到周宣王时太史籀所作的{史籀篇》。后来又有秦朝的李斯、赵高、胡毋敬等作的(苍頦篇》。而对后世影嶢较大的则应数汉元帝时史游所作的(急就篇》。(急就篇》共34章,或七言、或四言、或三言,不求一律。它“罗列诸物名姓字,分别部居不杂厕包括品类,错综古今”,在民间流传广。唐宋以后,更具魅力的启蒙教材不断出现,它才逐渐被废止。(急就篇》
之后唐以前最有影岣的是南朝梁周兴銅编的(千宇文》。它虽然是官书,但组织得极为精致,成了文彩斐然,千古流传的绝妙文章。唐中叶以后,影响较大的是无名氏的《太公家教》。它的语句或长或短,以四言为主,但不拘于四言,从体式和内容上都对后世蒙书有一定影响。此时,李翰的《蒙求》也较受欢迎。它四字一句,每句记一历史故事,两句组成一联,全篇裁对工整、音韵谐和,很有文学性。
北宋以来,有名的启蒙读物不断出现,影响最大的有北宋无名氏的《百家姓》和汪洙的(神童诗》。南宋王应麟的《三字经》,陈淳的《经学启蒙》《小学诗礼》,程端蒙、程若庸的《性理字训》。明代程吉的《幼学琼林》,吕得胜的《小儿语》,方孝孺的《幼仪杂箴》,司守谦的(训蒙骈句》,无名氏的《女儿经》,李廷机的《五言鉴》。淸代李毓秀的《弟子规》,无名氏的《增广贤文》。另外,淸代状元阁主人的《选集启蒙幼学三字巧对》,李调元的《精选幼学对类读本》,罗泽南的《小学韵语》,刘沅的《蒙训》、胡渊的(蒙养诗教》,车万育的(声律启蒙》,鲍东里的(历代国号总括歌》,也都是较有特色的蒙书。上述读物中,《百家姓:K三字经》《女儿经》《弟子规》《幼学琼林》《增广贤文》等均是妇孺皆知的儿童普及读物,影响最为广大深远。淸末到民国初年的蒙书中,有些影响的当推周秉清的《养蒙便读》和章炳鱗的《重订三字经》,但其影响并未超出前人。
以上介绍,可算是中国古代儿童文学的大致情况。历史发展到“五四”前后,真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才得以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