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创作于1947年一1948年间。作品以东北地区松花江畔一个叫元茂屯的村子为背景,反映了共产党领导下的一场波澜壮阔的农村土改运动的斗争画面,热情赞扬了广大农民的阶段觉悟与优秀品质以及新一代农民的迅速成长,展现了封建腐朽制度的灭亡过程。由于作品在思想和艺术上的成功,于1951年获得了斯大林文学奖三等奖。课文《斗争韩老六》,节选自作品第一部的末尾,是斗争恶霸地主韩凤岐的一个场面。
这篇课文在艺术技巧上,有鲜明的特色。
气氛的描写和烘托文章一开始,就写了斗争韩风岐这一天村子里的热烈气氛。天是“明朗的晴天”,天空“清水一般的澄清”;田野色彩“斑”,庄稼有的开着“漂白的花”,有的垂着红缨子,有的露出一片焦黄;家家户户的房檐下挂着的不是一串串红辣椒,就是一挂挂的红茹菇儿,亦或一穗穗煮熟了的苞米杆子,一片丰收景色;人们则一个个“欢蹦乱跳”,天蒙蒙亮时,都走向韩家大院,韩家大院墙上房上窗台上到处都挤满了人,这些欢快的人们不是唱着打倒地主的歌曲,就是敲打着胜利的锣鼓;自卫队员则“五步一岗,十步一哨”,警卫森严。这些细致的描写,给人们以极大的信心和力量,对斗争会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预示着斗争地主的必然胜利。
精细出色的场面描写首先,场面完整,详略得当。先写韩老六被押进会场,会场戒备森严,群情激动,使韩老六心惊肉眺,赵玉林宣布斗争大会开始,这是斗争会场面的开端。然后写控诉斗争,张景祥控诉韩老六害死母亲的罪行·,张寡妇控诉韩老六害死儿子、抢去媳妇,弄得她家破人亡的罪行。两个人台上控诉的同时,台下群众亦愤怒之极,纷纷向韩老六要丈夫、要父亲、要兄弟,形成台上台下共同声讨的场面,经掲发,韩老六残害百姓,共计明杀17人、霸卖妇女43人,暗中的还不知有多少,这是斗争会场面的发展。再写刘胜对韩老六反动政治面目的揭露,韩老六充当日本汉奸,杀我抗联干部9人;充当国民党爪牙,杀我民联战士1人。听到这些,群众情绪更加激愤,这是斗争会场面的高潮。至此韩凤岐的丑恶面目完全被揭露出来了。最后写肖队长宣布县里的决定:杀人者偿命,立即处决韩老六。于是,人心大快,掌声雷动,吹打弹唱,庆祝胜利,这是斗争会场面的结束。整个场面有头有尾、有详有略,相当完整。详写的是张景祥和张寡妇两个与韩老六有者深仇大恨的人的血泪控诉。当他俩台上控诉时,作者细致真切地描写了台下群众的强烈反应:有的举起扎枪和大棒子向韩老六乱打,有的痛哭,有的叫喊让偿命等等。这些详细描写,把韩老六的歹毒和群众对他的刻骨仇恨完全摆在了读者面前。略写的是韩老六所犯的其他六条罪行。这种写法符合表达的需要。这样详輅得当的描写,既节省了笔墨,又突出了重点,使小说简要紧凑。
其次,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点就是张景祥、张寡妇台上的控诉;面,就是群众台下的控诉和愤怒的呼声以及刘胜概括性的揭发。点的描写,着重于揭露韩老六犯罪的具体手段及其残无人道,以特写的方式展现;面的描写,着重于揭露韩老六罪恶的深重,以全景方式展现。这种特写放大和全景概述相交替,点的描写与面的勾勒相结合的写法,使场面开阔,气氛热烈,读者不但对重点描写的具体事物有深刻的感受,而且对生活的全貌也有了进一步了解。
通过写参加斗争会的人的感受来写事件,是这篇课文在艺术上的又一特色,如写群众等待韩老六押入会场的情景:“‘来了,来了!’人们嚷着,眼朝门外望,脚往外移,但是走不动。”“有几个抢先跑到韩家大院给大家报信:‘来了,来了!’”两次写“来了,来了!”反映了群众的激动和兴奋的心情,表现出历史上第一次扬眉吐气时刻来到前农民的一种新奇和异常的感觉。又如斗争会前一天晚上白大嫂子和白玉山关于参加斗争会的一段对话,既是参加斗争会的一种心理准备,也是一种心理感觉。它代表了元茂屯人民群众的一种普遍心态,反映出这场斗争将会引起人们巨大的内心震动。这些都是从特定情况下人的感觉来写事件的。这种写法既突出了事件,也增加了感染力。
以上三方面的有机结合,形成了这篇课文艺术上的整体特色,对读者有深刻的启示。
《原栽《中师文选鉴賞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