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星期约上你的亲人、朋友、爱人、家人至少吃一餐饭吧,做好你感情银行的积蓄,充分对得起你们之间的关系。
……
如果你喜欢拖,那就再拖下去吧,拖延到最后,你就会像《爱丽斯漫游仙境》里的小兔子一样不停地看表,不停地嘀咕:“没时间说你好,没时间说再见,没时间和你玩,没时间陪你聊天,我来不及了,我来不及了,我来不及了……”你的机会,你想做的事,曾经如此唾手可得,却都失之交臂,全都在你的拖延中搁浅了。
等到你开始从拖延中抽身而退、恣意享受生活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你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忙,你完全可以享受生命中的美好。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董存瑞,他是在千钧一发之际、别无选择的情况下才用手顶着炸药,解决了炸桥的问题。那时候如果他拖延一分钟,就表示他的生命可以延续一分钟,而他却为了国家的胜利,那么毅然决然拉了导火线。
而生活中、工作中,我们处理事情的大多数时候并没有这么果断,我们总是拖,拖延到最后一刻,让那些明眼的旁观者跟着干着急,甚至多么想上前去踹我们一脚,告诉我们:“不要再拖下去啦!”或是上前去推一把,希望我们动作利落一点。
美国哈佛大学人才学家哈里克说:“世上有93%的人都因拖延的陋习而一事无成,这是因为拖延能杀伤人的积极性。”要摆脱拖延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朋友们可以试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用“想做”代替“必须去做”。遇到问题时告诉自己,不是必须去做,而是你想去做。面对重大难题,人的第一反应都是出于自我保护意识的退缩,如果认为是“必须去做”,无形之中会给自己一种被迫的感觉,从而产生抵抗的情绪,希望找个心情好、很有感觉的时候才去处理。这样拖来拖去,往往错过了最佳的时机。如果你从容地告诉自己,我想解决这个难题,这样就不一样了,因为你是主动的,是你要搞定这个问题。当然,你也不要反被这个问题给搞定了。
其次,用“开始”代替“结束”。一想到前途茫茫,甚至一片漆黑,刚刚想伸出去的脚马上又缩了回来,觉得这要再将脚伸出去,又不知道要等到何年何月了。解决的办法很简单,你只需要告诉自己:我又不用马上就解决这个问题,先来看看现在可以做些什么,能做多少,然后立即动起来。只要你迈出足够多的小步,那么积跬步终至千里。没有时间那就只做一点,不急不忙地以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进行着。猛然回头却发现那些大块的事情,就在不经意之间一点一滴地完成了。不论讨厌与否,不论时间充足与否,重要的事情,就将它分成许多小块,一点一滴地去完成。将来回首,你便会有惊人的发现。
接着,用“人无完人”代替“完美主义”。一想到凭借自己的力量无法把事情做到最好,心里无形之中便笼罩了一层巨大的压力,这样想就只能放弃了。解决的办法也很简单,你要将自己当个正常人来看待,每个人都不是万能的。你要明白,做现在力所能及的事,即使做得不完美,也好过对着想象中完美的空中楼阁迟迟不动手,来得也更令人心服。
再者,用“一定有得玩”代替“失去乐趣”。如果在面临一项任务的时候,你不断告诉自己,为了完成这项工作,我得“与世隔绝”,长时间忙碌,不见任何人,也不能参加任何娱乐,这样的想法好像一点都不激动人心。然而现实生活中却有许多人在开始一项艰巨任务时就是这么想的。很长一段时间独自一人工作,远离欢乐,这绝对是导致拖延的重大原因。解决办法就是反其道而行之,你可以先安排好你觉得感兴趣的事,比如你需要花一些时间遛你的小狗,吃一个冰淇淋,看一小时的书,跟朋友聊一小时电话,等等。排完你喜欢做的事,然后再将余下的时间用来处理你的任务。如果我告诉你“你这周只能工作12小时”会怎么样呢?与当初的想法相比,是不是完全反过来了?这时,你不是感觉工作占用了你的休闲时间,而是你被剥夺了工作时间;你会说“我想工作”,而不是“我想玩”;你工作的动力会慢慢增长,而拖延的毛病也就消失无踪了。
最后,为自己制订一份时间表吧。给自己一个计划,以方便更好地利用配你的时间,更加出色地去完成你的任务。
不要再等,不要再畏惧,无需再抵抗,既然重要,那现在就开始,即刻就动手吧!
要是白日梦成真就好了
——【终止空想的愚昧】
想做的事情就去做,遇到问题再解决就行了。有时候想太多并不好,想来想去这事儿也反而完不成了。
树立目标时要跳一跳够得着,不要一味地好高骛远。
我们能从事件中得到乐趣时,往往就会用心去做,努力去做,而不仅仅停留在口号上面。
我从小就喜欢重复做一个梦,梦见很多巨大的外星人来到我们地球,他们一脚踏掉一栋大楼,很恐怖。虽然这时候我不能与他们抗衡,好在我能飞,我飞来飞去,四处躲避外星人的追杀。这样的梦做多了,好像我真能飞一样,以后每次做梦,遇到危险的情况,我就会摆好飞的动作,很快就飞起来。
现实中有时候遇到堵车,我就会想:如果能像梦里那样就好了,飞过去就行了。怀特兄弟想要飞,后来他们发明了发机,真的飞起来了。而我,只是想想,现在不会,将来也不会有行动,所以我是空想。
首先所谓的空想,就是指脱离实际,以愿望代替行动,俗话叫“想入非非”。唯心主义、迷信的说法也可以看成是空想。不能用事实去证明或解决一些问题,凭一些猜想、算命之类的,误人又误己,就算答案正确了,也只能算运气,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那些好高骛远、脱离实际的人,往往都是口头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注定只能生活在虚幻之中,他们没有坚实的基础,只会幻想与虚构海市蜃楼,可以说这是人生的悲剧,也是成大事者的陷阱。
这里我又不得不调侃一下我自己了。每次我看到朋友们出去旅游的相片就羡慕不已,恨不得立即拖着行李箱,马上拿着相机,动身出去游玩一番,有时候甚至想到晚上都睡不着觉。尽管想的次数很多,还与朋友讨论过哪里比较好玩、风景比较好、交通比较方便、订酒店比较优惠等细节性问题,可是我始终没有出发。
直到有一天我第一次见网友。那是一位来自台湾的六十多岁的老者,背个简单的旅行包,拿着一份厚厚的旅游计划资料。他第一站便是广州,于是我们有幸一起吃饭了。他说他要游遍全国每一个他感兴趣的景点。趁他说话之际,我翻了翻他的资料,去到哪儿找谁接洽、订哪家酒店、吃几餐饭、玩几天、费用多少,全都有细致的计划。抬头望了望他,虽然精神很好,但毕竟胡子花白,年纪不小了,我坏坏地想了一下:万一路上他病了怎么办?万一路上遇到坏人抢了所有的东西怎么办?万一钱不够怎么办……最后,我得出一个结论:他不可能游遍全中国。
半年过去了,我的好朋友阿琳对我说:“还记得一起吃饭的那位老者吗?‘台港小驴’啊,他真的已经游遍全中国了!你快去看他的空间,四千多张相片呀,真的好漂亮,太美了!”
我立即愣住了。我假想了那么多种问题,但凡只要他遇到一件破烂事儿,他也很难继续游玩下去呀,这是如何做到呢?我迫不及待像记者采访一样询问他:“你觉得你能游遍全中国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我以为他要长遍大论说一番的,可是他却极其简单地说:“我想去玩,就去玩了。”“那你一路上没遇到任何问题吗?”我还是不甘心向他求证。他回答:“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嘛!”
是的,他说得很好,想做的事情就去做,遇到问题再解决就行了。有时候想太多并不好,想来想去这事儿反而完不成了。要避免空想,我们需要从以下两点去把握:
1.树立目标时要跳一跳够得着,不要一味地好高骛远。目标需要量化,你的目标不能是“成为一个富翁”,而要写“十年内成为一个百万富翁”;然后细分你的目标,成为百万富翁,你需要从哪些方面积累财富,是投资还是工作、创业等,每一年需要积累多少,每半年需要达到什么目标,需要积累什么才干等。将目标一步一步细分到具体的行动上面,脚踏实地,才不会成为天方夜谭。
2.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我们能从事件中得到乐趣时,往往就会用心去做,努力去做,而不仅仅停留在口号上面。
没人值得我信任
——【打败多疑的困惑】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与生活环境,即使你做得再完美,那些只看到你一个侧面或一个片段的人还是会对你的所作所为表示怀疑。
也许你不能把握你的未来,但你却可以很好地掌握你的现在,没必要因为怀疑将来某个坏结局的发生而毁了现在美好的生活。
不论眼前的事实怎样,如果它与你以往所了解的情况相去甚远,那么请暂时保留你的观点与发言权,预留一个想象的空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与生活环境,即使你做得再完美,那些只看到你一个侧面或一个片段的人还是会对你的所作所为表示怀疑。面对多疑,现实生活中能够正确处理的人又有几个呢?先来看一些多疑的案例:
案例一:我和男朋友在同一家公司工作,某一天我找他一起吃午饭的时候,却发现他约了另一位漂亮的女士共进午餐。
多疑反应:他可能变心了!
真实情况:他们需要讨论一项小组紧急计划,出于对女士本身及她职位的尊重,才邀请她共进午餐,完全与私人感情无关。
案例二:我有一帮好朋友相约到乡下摘果子,但我没有被邀请。
多疑反应:他们不喜欢我。
真实情况:他们见我工作太忙,每次都说没时间,所以在尊重我。
多疑是由于对情况没有充分了解,缺乏基本的沟通而产生的一种“心理过敏”反应。主要原因是自我感觉欠佳,认为自己不够完美,在头脑的深处永远都有一根严阵以待的防卫神经,听不进任何批评意见,甚至还会将别人善意的告诫视为对自己的人身攻击。多疑的人对他人要求过高,往往有着不切实际的期望。你要搞清楚,别人也是人,不是神,他们怎么可能完全清楚你在期待什么,你在渴望什么。当他人没有满足你的期待时,你便认为人人都故意与你过不去,疑虑重重,或者认为他人不再喜欢你,对你有看法等等。
很多时候,人往往会对未来的不明情况产生压力与怀疑。有两个癌症病人,他们同时有着去远足的计划,然后同时去医院体检。医生搞错了他们的病历,有癌症的以为自己没事,于是快活地上路出游了。而那个没有癌症的以为自己得了绝症,铁定活不久了,于是消极沉沦,混时度日只为自己可以活得快乐一点。故事的结局,那个得了癌症的人完成了人生的愿望,活得非常健康;而那个没有癌症的却整日怀疑哪天会突然死掉,一直在焦躁不安中惶惶度日。
所以说,当我们面临机会很大、却又对自己不利的事实时,如果你无力改变,那么就请从容对待,相信奇迹的降临。也许你不能把握你的未来,但你却可以很好地掌握你的现在,没必要因为怀疑将来某个坏结局的发生而毁了现在美好的生活。
如何走出这种多疑的心理误区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凡事多留想象的空间。不论眼前的事实怎样,如果它与你以往所了解的情况相去甚远,那么请暂时保留你的观点与发言权,预留一个想象的空间。也许你现在看到的只是一个片面,你可以事后稍做沟通,了解事实的真相再下结论也不迟。
2.不要争强好胜,避免事事计较。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吃多了海鲜,还有想吃吃咸菜的时候呢!人非圣贤,也有犯错的时候,尽量多包容他人,少计较鸡毛蒜皮的小事。
3.增强自信。多疑往往来自自卑,觉得自己不够好。所以增强自信心非常重要,你要时刻提醒自己你有哪些优势,你可以做成哪些事,努力提升自我,这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4.最后送上一句:请放松点,先查明真相,再计划行动!
我见不得人家比我强
——【远离嫉妒的陷阱】
如果你发现对于别人的好,你不是佩服,而是想破坏的时候,请你记得提醒自己:赞美他吧,欣赏他吧!衷心地、发自内心去为他人的美好而感叹。
马云说,即使你读了许多好书,也不要告诉别人,因为如果他人知道了,便会不断地提出问题考核你。为什么要考你呢?嫉妒你呗,无非是想难住你。
如果是朋友、是周围的人,你只需要让他们知道你不如他们,他们的敌对目标自然不是你,他们进攻的精力也就会放在其他人身上,这样你就是安全的。
儿时,我们村里与我年龄差不多大的孩子有十来个,在同一天,我们步入了幼儿园,同一天,我们进入了小学。在学校里,我们的成绩有好有差,可回到家里还是在一起玩得不亦乐乎。
那时,我虽然不怎么学习,但记忆力非常好,所以学习成绩总是轻而易举便名列前茅,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而其他一起玩的小朋友则或多或少挨过老师的尺子打小手板。
有时一起玩的小朋友也会问我这个题怎么做,那个题怎么做,我心情好便告诉他们,心情不好便玩去了,也不怎么搭理他们。
小学二年级上学期,我报名后十几天,语文书居然不见了,我四处找也找不着,只得回家告诉了妈妈。后来,妈妈想办法从高年级的一位亲戚那儿借来了一本。没过几天,我的铅笔不见了,买了又不见了。下学期才刚开学几天,我的语文书又不翼而飞了,我有些不知所措了。幸而妈妈脾气好,帮我又借到了书。小学三年级刚开学第一天,我的语文书还是神不知鬼不觉便不见了。妈妈让我把这件事情告诉老师,让老师查,可是最后还是不了了之。
偶然的机会,我去我玩得最要好的伙伴家里玩,她不在家,我刚准备转身回家,她哥哥叫住我说:“你的语文书怎么老喜欢放在我妹妹那儿呢,难道你不用读书吗?”我开始不相信自己听到的,坚持要看看。她哥哥把我带去她的房间,掀开她的枕头,三本崭新的语文书,我翻开都是写着我的名字。我抱着书四处寻找,终于找到了那位同学,我大声质问她:“你为什么要拿走我的语文书?你自己不是也有吗?”她吞吞吐吐地说:“我看你学得那么好,我妈妈总是夸你,我气愤,就拿了你的书,希望你成绩不要那么好。我还拿了你好多次铅笔。”
多么单纯的年龄,多么简单的动机,源于什么呢?嫉妒。因为别人好,所以她难受了,接着就采取伤害对方的行动了。
在我童年里,还有一件事令我无法忘却的往事。我是男孩子性格,非常擅长爬树,每次小伙伴们见到哪棵树上有鸟窝就会跑来叫我,每次我都会把掏到的鸟蛋分给大家。而他们要做的就是保密,千万不能让我爸爸知道这件事。
有一次,我又掏了一窝鸟蛋,小伙伴们每人一个,只有一个小伙伴没分到鸟蛋,我也承诺下次一定先给她。可是当我玩了一圈回到家的时候,我见到爸爸立即拿起一根棍子朝我跑来,拎着我便开始打,小屁屁遭罪了,我还是忍不住问:“爸,我下次不敢了,我想问你怎么知道我掏鸟蛋的?”爸爸嘴里迸出了那位小伙伴的名字,就是那个没分到鸟蛋的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