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重荣与剧燕均为河中人。唐中和元年(881年)王重荣荣升司空,位列三公,坐镇河中,荣耀桑梓,剧燕时有“咸通十哲”之一的名声,闻王将军贵盛,登门献诗以求效用。《全唐诗》等书仅存诗二句,云:“只向国门安四海,不离乡井拜三公。”王重荣见诗大喜,引在幕府,视若亲信。剧燕仗势凌辱从事,引起众怒,众人毁之于王重荣,王将军借故处死剧燕。剧燕后继无人。王重荣因凌辱部将于光启三年被部将常行儒杀死,重荣二子争权夺位,互不兼容,亦死于非命。
百年之间,同为一地,两位将军与一双才子,其出身、经历、遭遇相同,结局却是两样。用两句话评论王重荣与剧燕甚为恰当:
王将军刚愎无情,剧才子狂妄致祸。
151.杨乘咏潞州平叛
诗人杨乘,冯翊(今属陕西)人,大中元年(847年)进士。《全唐诗》有诗五首,其中一诗咏晋。
会昌四年(844年)诗人杨乘投笔从戎,参加了平定潞州(今长治市)刘稹叛乱的战争。其时作诗《甲子岁书事》(节录)
坚子未鼎烹,大君尚旰食。
风雪随出师,云霞有战色。
犒功椎万牛,募勇悬千帛。
……
腐儒一铅刀,投笔时感激。
帝阍不敢干,恓恓坐长画。
由诗文可看出,诗人对平息藩镇割据的战争持拥护态度,这是当时朝野士子的一致观点。但是诗人在肯定此次战役的积极意义的同时也存在一点不满意看法。
会昌三年(843年)四月,昭义节度使(治今长治市)刘从谏死,其侄刘稹上表请受节钺,朝廷命令刘稹护从谏丧归东都洛阳,刘稹拒绝。以李德裕为首的主战派得到武宗皇帝的支持,唐军分四面向上党展开攻势。经过一年多的激烈战争,会昌四年八月,终于平息了刘稹叛乱。
诗前两句说刘稹“竖子”未消灭,天子白天连饭都吃不下。三、四句写战争的激烈。五、六句写战争胜利的犒军场面。七、八句写自己有幸参加这场战争,为国效力,引以为荣。最后是诗人有话不敢说。日本僧人园仁在长安曾目睹了军人邀功,乱杀平民的做法。“打潞府兵……捉界首牧牛儿,耕田夫等送入京师,妄称捉叛人……被斩尸骸满路,血流湿土为泥……天子时时来看。”这大概就是诗人于心不安的原因吧。
152.韦镒咏晋诗
诗人韦镒,生平里籍不详。《全唐诗》有诗一首:
望湖驿
大漠无屯云,孤峰出乱柳。
前驱白登道,顾失飞狐口。
垒垒多古墓,寂寞如墟久。
岂不固金汤,终闻击铜斗。
交欢初仗义,接燕翻贻咎。
埋宝贼夫人,磨笄伤彼妇。
功成行且薄,义立名不朽。
……
“望湖驿”,唐代驿站,在今广灵县望狐乡。“白登道”即大同北出通道。“飞狐口”在今河北境。诗人于望湖驿了望前面的道路,又回望走过的路,以下由“古墓”引出一段历史事件。
前475年,赵襄子遵其父赵简子遗嘱,加紧灭代国(今河北境)准备工作。《史记·赵世家》云:“襄子姊前为代王夫人。简子既葬,未除服,北登夏屋(在今代县东北35里山上)请代王(襄子姐夫)使厨人操铜枓,以食代王及从者,行斟,阴令宰人各以枓击杀代王及从官,遂兴兵平代地。其姊闻之,泣而呼天,摩笄自杀。代人怜之,所死地名之为摩笄之山。”《魏土地记》云:“代郡(今属河北)东南二十五里有马头山,赵襄子既杀代王,使人迎其妇。代王妇人曰:‘以弟慢夫,非仁也;以夫怨弟,非义也。’摩笄自刺而死。使者遂亦自杀。”
赵襄子的“鸿门宴”虽得逞,却受到战国以来文人学士的谴责。诗人韦镒责其“功成行且薄”,“此立人君丑”,赞代王夫人“义立名不朽”。胡曾有《摩笄山》:
春草绵绵岱日低,山边立马看摩笄。
黄莺也解追前事,来向夫人死处啼。
153.张随《河中献捷》
贞元元年(785年)着名将领马燧、浑瑊平定河中(今永济市境)李怀光叛乱,诗人张随作《河中献捷》:
叛将忘恩久,王师不战通。
凯歌千里内,喜气二仪中。
寇尽条山下,兵回汉苑东。
将军初执讯,明主欲论功。
落日烟尘静,寒郊壁垒空。
苍生幸无事,自此乐尧风。
建中(780-783年)间,是唐自安史之乱后又一多难之秋,成德、魏博、淄青等藩镇相继叛乱,泾原朱泚占据京城长安称帝,德宗帝逃难到奉天(今属陕西)朱泚围攻奉天,奉天城危如累卵。李怀光率朔方军自蒲津渡河勤王,救德宗不死。后因怨恨奸相卢杞,以河中反叛,兵败自杀。诗人歌颂平叛胜利亦应肯定。但说李怀光“叛将忘恩久”仍有未妥。怀光本人,本姓茹,其父因战功得赐姓李。怀光原为郭子仪部大将,以勇敢善战,执法无私而着称。率朔方军驻屯河中地域,先后受任刑部尚书、宰相。皇帝蒙难奉天,怀光奋力救驾,身中数十箭而不顾,奉天赖怀光而转危为安,又受封中书令。其后叛乱成罪,但不可因罪而没其功,更不能以“叛将妄恩久”彻底否定李怀光。
154.猪肝累
闵仲叔,太原人,东汉名士。一生多次拒绝高官厚禄,隐居安邑(今夏县境)老病家贫,少钱买肉,每天到安邑市上买猪肝一片。屠夫鄙其贫穷,往往不肯卖给他。安邑县令听说后,暗中派人每日送猪肝给他。仲叔觉得奇怪。后来知道详情,叹息道:“闵仲叔岂以口腹累安邑邪!”从此离开安邑。后人仰慕其人其事,以“猪肝累”、“累安邑”表示拒绝接受施舍的典故。到了唐代,“猪肝”已经有些变味,成了感激县令关照的典故。
独孤及诗有《酬常郿县见赠》:
谓乘凫鸟朝天子,却愧猪肝累主人。
这里是诗人对常县令的馈赠表示受之有愧的歉意。
罗隐《寄洪正师》有云:
鸡肋曹公愤,猪肝仲叔惭。
诗人以闵仲叔自喻,表示自己不愿寄食他乡,仰给于人。
王维《赠房卢氏琯》有云:
或可累安邑,茅茨君试营。
卢琯当时任卢氏县令,王维借以自述有意居于房氏主管的县境。
古人重名节,存廉耻,故而“猪肝累”一事传为佳话,千古流芳。这在今天一些人眼里也许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大可不必小题大做,甚而难免“欺世盗名”的责难。一些公款食客则是“一顿饭吃一头牛,屁股下面坐栋楼”。受贿财礼而无愧,张口索贿而不惭,巧取豪夺而无耻,令人感慨。
155.诗僧齐己游晋
诗僧齐己,长沙(今属湖南)人,《全唐诗》有诗十卷。《唐才子传》云:“(齐己)遍游终南、条、华之胜。”傅璇琮《唐才子传校》云:“然己之游中条山,诸书皆未之见,未知其所据,俟考。”齐己游历中条山中有诗可证:
寄栖白上人
万国争名地,吾师独此闲。
题诗招上相,看雪下南山。
内殿承恩久,中条进表还。
当因秋贡客,少得掩禅关。
诗中“中条进表”当为齐己驻中条山之证。诗人既是颂扬栖白上人,也是诗人自颂。同为僧人,同样爱好,属志同道合。至于游中条山时间,亦可据诗作出大致判断:
己卯岁值冻阻归有作
河冰连地冻,朔气压春寒。
开户思归远,出门移步难。
……
己卯岁为后梁贞明五年(919年)诗中“河冰”当指黄河之冰。据此,齐己游驻中条山当在919年。
齐己还有一首咏晋诗:
送灵辩上人游五台
此去清凉顶,期瞻大圣容。
便应过洛水,即未上嵩峰。
残照摧行影,幽林惜驻踪。
想登金阁望,东北极兵锋。
诗中“五台”“清凉”皆指佛教圣地五台山。“金阁”指五台山的金阁寺,五台着名佛寺之一。唐大历五年(770元)代宗诏高僧不空赴五台山修功德建寺,铸铜为瓦,涂金瓦上,饰佛阁为金阁,因名金阁寺。阁内有高达17米观音铜像,后人欲改泥像,覆盖泥皮一层,铜像隐入泥内。寺内有代宗小像一尊,虽经后人重装,仍不失唐风。
156.诗僧贯休咏晋
着名诗僧贯休,法号禅月大师,婺州兰溪(今属浙江)人,生活在唐代后期。《全唐诗》有诗十二卷。其中八首诗咏晋。《送僧游五台》为其中之一:
羡师游五顶,乞食值年丰。
……
浊河岸高拆,衰草古城空。
必到华岩寺,凭君问辨公。
诗中“华严寺”指今五台显通寺,为五台五大禅处之一。规模最大,历史最古。始建于东汉,初名大孚灵鹫寺。北魏孝文帝赐名花园寺,唐武则天时改称大华严寺,明太祖赐名大显通寺,俗称“祖寺”。朝山礼佛者,必先拜谒显通寺。贯休对僧师游五台充满羡慕之情,并托其向五台“辨公”问安。
遇五天僧入五台五首
……
雪岭顶危坐,乾坤四顾低。
河横于阗北,日落月支西。
水石香多白,猿猱老不啼。
……
诗写五台山之高,坐在山顶,可以俯视人间,远眺千里。“水石香多白”是说五台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猿猱”为猴类动物。五台山北峰海拔3058米,号称华北屋脊。五台是我国四大佛教圣地,僧人视为乐土。
诗人有《寄中条道者》:
柏梯杉影里,头白乐山孙。
今古管不得,是非争肯论。
虎须悬瀑滴,禅衲带苔痕。
……
写中条山柏梯寺僧道逍遥自在,终老林泉的尘外乐趣。
诗人尚有《塞下曲》、《战城南》、《边上作》等边塞诗,或其游晋时所作。贯休不仅诗写得好,而且精于书法绘画,是一位多才多艺的高僧。
157.张瑜题碑记
唐乾宁元年(894年)乡贡进士张瑜撰《大唐广平郡乐氏之二女通仙、灵圣合葬先代父母有五瑞记》碑文,碑在壶关县南45公里樱桃掌,即今壶关县树掌乡神郊村真泽二仙人庙内。碑铭之末,有《感应诗》五十六字:
圣女嘉祥推感应,葬仪伤恸九般情。
林中愁听黄莺啭,月下惟闻白鹿鸣。
惠日流光重抱戴,瑞云频绕五花成。
莫言此地栽松柏,刊石留将记姓名。
这是一个传说:屯留(今屯留县)李村人乐山宝与妻杨氏迁居壶关紫团乡益阳里,死葬于此。后来,乐氏二女入山采灵芝遇雨,得道成仙,一去不返。一日,陵川村人张志之母秦氏在东涧洗衣服,见两位红衣女郎越涧消失。当夜,秦氏梦见白日所见两女郎,告秦氏,你若立庙于我姐妹化现处,可保你子孙富贵,风调雨顺;如若不然,灾祸交至。秦氏崇佛,立庙于其化现处,子孙果富贵,乡人祈祷亦多应验。二仙庙遂风闻数州。乾宁元年(894年)二仙姑又托巫命为其先父母改葬。临葬之日,五县助葬,万村赠财,文官武将排比威仪,车马骈,好不气派。因此,二仙“名传九府,声播三京(西京长安、东京洛阳、北京太原)”
此事见载于光绪《山西通志·金石记》、《壶关县志》、宋代李元儒《乐氏真人二仙碑》,与金代赵安时《重修真、泽二仙祠记》。
神仙鬼神本不足信,然二仙之于泽州地方,传扬即久,自唐代以后历代祭祀有加。且有唐进士诗留碑上。千载之下,幸其留传,可备一方文物,不可因迷信而废之。
158.才女与状元
才女鱼玄机,长安(今西安市)人,大中十二年(858年)状元李亿爱妾,《全唐诗》有诗一卷。
咸通三年(862年)刘潼任昭义节度使(治今长治市)李亿为刘潼僚属从往昭义,玄机随夫同往。咸通四年(863年)刘潼以礼部尚书衔升任河东节度使(治今太原市境)李亿与玄机随刘潼同往太原。鱼玄机与李亿在昭义与河东期间,李、鱼二人恩恩爱爱,情投意合。玄机感恩刘潼,作诗《寄刘尚书》:
……
汾川三月雨,晋水百花春。
囹圄长空锁,干戈久覆尘。
儒僧观子夜,羁客醉红茵。
……
小才多顾盼,得作食鱼人。
诗中“汾川”“晋水”指太原。“三月雨”、“百花春”指该诗作于三月,时值春雨,太原百花盛开,时诗人年方二十四岁,正当青春妙龄,“百花”既指太原春光,亦是诗人自喻。“小才”是指李亿,“多顾盼”指刘尚书对李亿的关照。全诗洋溢着诗人对刘尚书的感激之情和赞颂之词。
咸通七年(866年)刘潼调离太原,玄机随李亿回长安。因与李亿妻两不兼容,李亿被迫送玄机入京城咸宜观为女道士。玄机旧情难舍,常忆在潞州太原时二人恩爱:“闲居作赋几年愁,王屋山前是旧游。”
其中“晋水壶关在梦中”诗句“晋水壶关”指二人太原与潞州之游。又怨李亿薄情:“易得无价宝,难得有心郎。”
咸通九年(868年)玄机因“妒杀女婢抵死”,死年二十九岁。
159.杨夫人题诗青莲寺
晋城青莲寺石崖上有唐诗一首,故名之《硖石山杨夫人摩崖诗刻》。诗云:
此山霭霭通云烟,峭壁嵯峨势分绵。
丹水流衍曲如带,风皱罗纹听管弦。
莺啼花开入禅意,抛笔台前梵呗喧。
遥想当年无遮会,纷纷散落雨花天。
《中国名胜词典》记载山西省青莲寺:“初名福严院。在山西晋城市东南17.5公里秀丽的硖石山中。悬崖峡峙,形成‘别有天地’之门。崖面‘乳窦’,崖脚内一池清水经年不涸不溢,摩崖上刻有东魏武定元年(543年)题记。寺前丹河荡漾,院内古柏虬柯,银杏参天。天王殿、藏经楼、释迦殿、罗汉楼、地藏楼及经堂、僧舍高低错落……院东一堵山崖壁立,上如平台,相传是高僧惠远禅师注《涅盘经》的抛笔台。台南端有款月亭……亭内壁上嵌刻历代文人墨客赏月题诗。从殿宇布局、梁架结构及石柱上有崇宁、熙宁等年号,可证是宋代建筑。”
唐末,梁、晋交兵,泽州地处兵冲,唐天佑十年(913年)晋王(李克用)昭义军(治长治市)节度使李嗣昭攻占朱梁泽州城。天佑十九年(922年)嗣昭阵亡,其第二子李继韬袭爵为泽州刺史。据石刻天佑十一年(914年)嗣昭夫人杨氏游青莲寺,并题诗。这位杨夫人为弘农望族,名门闺秀,才貌双全。夫人“善蓄财,家资百万”。923年十二月,其子继韬以泽州降梁。同年十二月梁灭,李克用之子存勖立国号唐,史称五代后唐,改元同光。杨氏与子继韬(非杨氏生)赴京请罪,花了三十万两银子和许多财宝,最终亦难免一死。杨夫人虽死于非命,然其姓氏却因了这首诗传名千载,青莲寺也因了这首唐诗增色不少。《硖石山杨夫人摩崖诗刻》未见《全唐诗》收录,可据此补阙。
160.唐人咏千里马
今夏县至平陆之间山道,古称吴坂、虞坂、盐坂、盐道等。伯乐遇千里马的故事发生在这里。这个故事最能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和发泄怀才不遇的牢骚,故成为唐诗重要素材之一。
李白《天马歌》(节录)
……
崔嵬盐车上峻坂,
倒行逆施畏日晚。
伯乐剪拂中道遗,
少尽其力老弃之。
诗说千里马不遇伯乐,
只有同凡马一样老死盐车之下。
汪遵《吴坂》诗:
蜷踞盐车万里蹄,
忽逢良鉴始能嘶。
不缘伯乐称奇骨,
几与驽骀价一齐。
诗说千里马不遇伯乐,
同赖马“驽骀”无二。
胡曾《虞坂》诗:
悠悠虞坂路欹斜,
迟日和风簇野花。
未省孙阳身没后,
几多骐骥困盐车。
诗说伯乐死后,千里马(骐骥)永出头无日,困于盐车之中。
韩愈有关千里马的论述十分精彩。其《杂说之四》云:“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於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琮有《咏马》,独孤申叔有《却千里马赋》,谢观有《吴坂马赋》、《骥伏盐车赋》……伯乐相马不仅在古代具有意义,在今天看来,是一个永恒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