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047200000007

第7章 老一辈蒲剧名家(1)

一、王秀兰

著名蒲剧表演艺术家,与阎逢春、杨虎山、张庆奎和筱月来并称蒲剧五大泰斗,青年时代就被誉为“蒲剧之花”。她在艺术上有相当高的造诣,对蒲剧艺术的继承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王秀兰是临猗县临晋镇人,生于1932年。因家境贫寒,幼时随母漂泊到西安。童年的她常去晋风蒲剧社看戏,一次晋风社新排《水漫金山寺》,正缺一个扮演小海螺的角色,师傅们见她聪明机灵,又爱看戏,就让她扮一个“海螺”试试。第一次登台,她就从容不迫、配合自如,既没跑错圆场,还会使眼神,这使大家对她刮目相看。于是她以“小票友”为名,进入晋风社。蒲剧花旦“月月鲜”原筱亭成为她的第一个授业恩师。师傅给她排了《柜中缘》中的许翠莲,8岁那年,在西安“五省会馆”剧场里,王秀兰第一次正式登台,受到观众赞赏。从此后“八岁红”、“小跳蚤”等美名传开。这以后又排了《送女》、《洞房》、《明月珠》、《捡柴》、《卖水》等折子戏,晋风社接受她为正式成员,开始了她的艺术生涯。

当时的晋风社聚集了大批蒲剧著名艺人,蒲剧旦角一代宗师王存才、孙广盛,著名青衣筱艳秋、花旦筱兰香,著名须生满娃、阎逢春,花脸杨登云、名丑晋南丑等等。王秀兰和这么多名伶朝夕相处,从他们身上多方面吸取营养。她除了和师傅学会很多花旦戏以外,还向孙广盛学《藏舟》;向王存才学《杀狗》、《双藏柜》;向筱艳秋学《算粮登殿》、《四进士》;又学了《回荆州》、《美人图》等10本大戏。但她并不以此为满足,她还学昆曲,学眉户和秦腔。

好学多闻,广采博收,使王秀兰在艺术上大为长进,不久就成了驰名西北一带的花旦演员。当时在群众中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千花万花,不如王秀兰的《卖水》、《表花》”;“左扭右扭,不如王秀兰的台上一走”。这些俚语充分表达了广大群众对她的艺术的喜爱。

全国解放后,王秀兰于1950年回到山西,在山西省大众蒲剧团工作。1952年参加文化部举办的全国第一次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一出《藏舟》,为蒲剧赢得了意想不到的荣誉,获得演员二等奖,藉此跻身于全国戏曲名流之列。这时她才20岁。这次会演,使她大开眼界,一下子接触了那么多剧种,见识了那么多著名演员展示自己的艺术才能。之后的几年中,她又参加了两次文化部组织的演员讲习班,与全国各剧种的名演员荟萃一堂,切磋艺术,并聆听了梅兰芳等艺术大师的讲课,受到程砚秋先生的赏识与指导,使她懂得了许多艺术创作的道理,明白了戏曲表演程式的运用,一举手,一投足都要符合人物当时的心情、身份,以及所处的环境。通过交流学习,使她在戏曲理论水平和表演技巧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解放初期,王秀兰还排演了现代戏《大家喜欢》、《王贵与李香香》、《血泪仇》、《血训图》和新编历史剧《燕燕》、《墙头马上》等新戏。1959年,由王秀兰主演的《窦娥冤》被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成彩色戏曲影片,这是王秀兰表演艺术上的一个新的飞跃。王秀兰在自己的表演中,根据对剧情人物的理解,对传统的表演方法,都有所取舍,有所发展,有所创造,给人一种新意。

王秀兰在一生的舞台实践中,博采众长,勤奋好学,功底深厚,戏路较宽,花旦、刀马、青衣都不挡手,唱做皆优,尤以做工见长。她的表演精致细腻,表情自然逼真,生活化和艺术美完美地统一在一起,舞蹈动作优美洗练。她在广泛地继承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努力进行革新创造,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她重视艺术经验的总结和戏曲理论的探讨,曾提出运用程式要做到真实化、生活化、个性化和舞蹈美的主张。她善于塑造古今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不仅塑造了焦氏、尹碧莲、窦娥、胡凤莲、卢凤英、红娘、梅英、白素贞、燕燕、周兰英、穆桂英等许多身份不同、环境迥异、性格千差万别的古代女性形象,而且还塑造了李香香、小芹、李双双等现代人物。《杀狗》、《藏舟》、《卖水》、《少华山》、《燕燕》、《送女》、《明月珠》、《回荆州》、《美人图》、《大家喜欢》、《王贵与李香香》、《血训图》、《蛟河浪》、《窦娥冤》等,是她艺术生涯的代表性作品。她的许多戏脍炙人口,深受观众喜爱。在《杀狗》中饰演的焦氏“吃面”的表演,令人叫绝;《卖水》“表花”中美妙的舞蹈身段为人们所称道;《蝴蝶杯》中她扮演的“闺门旦”卢凤英,演的惟妙惟肖,恰到好处。王秀兰的表演有着为人所难及的本领,这与她深厚的艺术功底分不开。

王秀兰不仅是一位表演艺术家,她还致力于培养蒲剧新一代人才,在她的四处奔走筹措下,1973年办起临汾戏曲学院运城文艺班,1980年办起运城地区艺术学校。她亲自为学生上课、排练,培养蒲剧新人1000余名,景雪变、吉有芳、张广爱、刘晓玉等著名蒲剧演员都是她的学生。

王秀兰曾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山西分会副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常委,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山西省妇联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第三、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曾任中国戏曲学院客座教授,为日、美、法等外国留学生授课。1985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她以饰演《少华山》一剧中的尹碧莲获文化部全国中老年戏曲会演“特等奖”。2008年2月,王秀兰被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蒲州梆子代表性传承人。她的一生都在为蒲剧事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二、阎逢春

阎逢春是一位杰出的蒲剧表演艺术家,他的表演被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郭汉城誉为“苍劲姿媚见深邃”,他对于蒲剧最大的贡献在于他的创新精神,他全面继承、发展和升华了蒲剧的表演艺术,为蒲剧走向全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17年,阎逢春出生于运城市西姚村,原名代蓉。父亲阎金环是一位优秀的须生演员。代蓉到了上学年龄,父亲便把他送去读书,欲使其知书识礼,改换门风。但是出身于梨园世家的代蓉,从小耳濡目染,对唱戏有一种原发的喜爱和灵气。15岁那年,他自作主张,弃文从艺。父亲拗不过他,只好同意。于是,他留在了父亲所在的戏班,开始随父学艺。代蓉的天赋条件很好,嗓音好,模仿力强,学戏进步很快,一年后便登台演出。他向父亲学的启蒙戏是《世王府》,但他不是一招一式死搬照抄父亲的戏路,他对剧中的人物有自己的理解。尽管父亲当时不赞成他的看法,但他在第一次上台演出时还是倔强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了一些改动。演出非常成功,从此,代蓉的《世王府》成为每台必演的剧目。代蓉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不因循守旧,敢于创新。他随父学艺不到两年,就把同班名老艺人的很多戏都学到了手。但是,他并不以此为满足,他决定跳班学艺。他搭了很多班社,接触了当时蒲剧界很多著名的艺人,琢磨他们的表演,学习他们的唱腔,技艺大进。两三年后,在蒲剧界已经小有名气。

1938年,日寇侵占晋南,蒲剧艺人大多过河入陕,阎逢春亦随老艺人辗转西安,曾参加过晋风剧社。代蓉到了西安,进入晋风社。刚开了个好头,就因嗓子“倒仓”而暂离舞台。一年后嗓音恢复,以阎逢春之名重登舞台。他那略带沙哑的嗓音,却能够运用高超的演唱技巧,化平庸为神奇,时而爆发出一声石破天惊的“浮音”,取得了苍劲有力、刚柔相济的效果,使他声名大振。要强好胜的阎逢春不满足于能演几出戏,他看到那些前辈艺人都有自己的拿手绝活,他开始思考自己能以什么取胜。经过他很长时间的日思夜练。终于摸索出一套“帽翅功”,即通过帽翅不同方式的摆动,表现人物不同境地不同心情。在嗓音恢复后首演的《杀驿》中,亮相了这一绝技,观众为之惊叹,从此,“阎逢春”之名不胫而走。

解放后,阎逢春先后参加了解县剧团、运城专署实验剧团、晋南专区蒲剧一团、晋南蒲剧院蒲剧团,还曾担任剧团副团长、团长、省政协委员等职务。他的表演艺术深受观众的喜爱,特别是他创造的帽翅功、髯口功、鞭子功等,更是人们以前鲜见的艺术绝技,这些独创的技巧大大丰富了他在舞台上表现人物的手段。后来全国不少剧种都派人来学他的这些绝技。

1959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蒲剧《窦娥冤》,阎逢春饰演窦天章,这是他留下的唯一影像资料。他的很多得意之作,后人已经看不到了。这实为蒲剧的一大损失,也是一大遗憾。

文革时期因遭受迫害,于1975年1月13日逝世。一位颇有造诣的艺术家带着遗憾离开了,但舞台上那不时颤动的帽翅、舞动的“胡须”、甩动的鞭子,却向后人昭示着他的功绩。

阎逢春对于蒲剧最大的贡献在于他的创新精神,他不因循守旧,他的创新是大胆的、严谨的,是在继承的基础上的创新,并得到蒲剧史家墨遗萍等人的帮助和指点,获得很多教益。在早年的学习生活中,阎逢春大量学习继承了前辈须生的艺术,并从秦腔艺人的表演中吸收了很多营养,无论名家与否,不管主角还是配角,但有可取之处尽量学习。尤其是秦腔艺术大师刘毓中和京剧大师周信芳的表演艺术给予了阎逢春许多启发与借鉴。他们二位的艺术在阎逢春的代表作中都有所反映,但已是化而无痕。

阎逢春舞台生涯中演出的剧目大约有一百多出,塑造了伍员、徐策、艾千、吴承恩、朱春登、许金元、二孔明等数十个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所擅长的传统剧目有:《薛刚反朝》、《伍员逃国》、《八义图》、《忠义侠》、《春秋笔》、《四进士》、《牧羊卷》、《反徐州》、《大报仇》、《芦花》、《游龟山》、《淮都关》、《八件衣》、《打镇台》、《会孟津》、《满江红》、《罢殿》等须生主演的本戏,《窦娥冤》、《火焰驹·贩马》、《杀狗劝妻》等配角戏以及现代戏《红灯记》、《小二黑结婚》、《蛟河浪》等。在这些剧目中最能集中体现阎逢春艺术特色和他的创新精神的当属《薛刚反朝》、《忠义侠》、《伍员逃国》和《火焰驹·贩马》。例如在《伍员逃国》一剧中阎逢春把技巧用到了极点,表演中有“弹剑”、“甩盔”和“上马”三绝,真可谓出神入化、神乎其技。通过这些技巧的运用完美地表现了伍子胥这个人物形象。有人用朴素的语言总结了阎逢春的艺术特征,表演中“手舞足蹈很随便,生活之中找根源。帽翅、胡子加马鞭,用于人物最自然。”他的唱腔“慷慨灵巧,精于改调,因人而异,声情并茂。”

2006年1月5日,为纪念阎逢春诞辰九十周年,阎逢春家乡、运城市盐湖区隆重举办了阎逢春表演艺术展演和座谈会,以纪念这位不可多得的蒲剧表演艺术家。

三、张庆奎

张庆奎是一位颇有建树的著名蒲剧表演艺术家,与王秀兰、阎逢春、杨虎山、筱月来并称为蒲剧五大名演员。在蒲剧须生行当里,从唱腔到表演都有新的创造,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自成一家,很受观众欢迎。

1923年张庆奎出生于临汾吴村镇屯里村,乳名全心,艺名十三红。原籍安徽卢州府(今安庆合瑞县)。其父是一个唱蒲剧和道情的须生演员。张庆奎7岁随父亲入洪洞道情班,唱开场小戏。10岁被父亲送至襄汾三公村娃娃班学蒲剧,演丑角。但是张庆奎更喜欢须生,他总是暗地里留心须生师傅教戏和舞台上须生的表演,模仿和偷习他们的表演和唱法。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张庆奎如愿改行须生:一次演出《辕门斩子》,主演因故未到,班主正焦急万分时,张庆奎毛遂自荐演六郎,当时他年仅11岁。一唱而红,遂改须生。这对他后来艺术上的发展是一个关键性的转折。

同类推荐
  • 历代词赋(上)

    历代词赋(上)

    词,作为一种诗体,可以远溯到隋唐之际,但留传下来的作品极少,到中唐以后作品渐多,到晚唐五代已经成为和诗相并行发展的新诗体。
  •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教育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教育

    此系列书籍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的知识,内容包括字谜,中医学,武术,政体,哲学,战争,天文学,诗歌,服饰等。
  • 民俗趣话:吉瑞中国节

    民俗趣话:吉瑞中国节

    流传了五千年的农历正在逐渐走出大众生活。代代相传的习俗在淡化,祖辈们对自然的敬畏已然消失。我们在遗忘的同时也在失去,失去了那么多宝贵的应对造化的经验,以及生活的细节和情趣。原以为控制了自然和生活。其实它们正从我们身边离开。不知道还能不能留住它们。更想留住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历法和风俗。也许留下这些不会带给我们些许经济意义,但是如果忘记,是否就和传统有了割裂?而割裂了传统,文化的大树会枯萎。没有了文化的滋养,满世界都会浮躁不安。
  • 季羡林五堂国学课

    季羡林五堂国学课

    聆听国学泰斗畅谈中国文化之精髓,感受东方传统文化魅力。众所周知季老是著名的文化大师,他对于中外文化,尤其是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一位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长期从事东方文化研究,他在晚年也一直在思考“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什么?”《季羡林的五堂国学课》将引领读者于行文问听大师阐述他对中国文化的体悟与沉思,带领读者从深层次感受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 中华成语故事(第四卷)

    中华成语故事(第四卷)

    本书辑录古典文学语言的精华,它言简意赅;形象生动,成语故事则让儿童在妙趣无穷的故事中熟知一定的成语。从而对学习语言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儿童丰富词汇、增长知识大有益处。科学研究表明儿童在学龄前及小学低年级这一阶段是知识启蒙,道德启蒙的最佳时期,这些内容健康,浅易显懂的成语故事,必将会使儿童终身受益。
热门推荐
  • 带着百货大楼回三国

    带着百货大楼回三国

    袁谭醒来发现重生到了东汉末年,随身带着一座百货大楼。“烟……能抽?”曹操很震惊。刘备很愤怒:“三弟,做人有骨气,要什么辣条!”吕布很渴望:“女婿,赤兔马跑的太慢,我想学开车。”诸葛亮很期盼:“大王,加班太辛苦了,那个方便面……能不能赏一桶。”“皇上,这瑜伽太难了,臣妾做不到呀。”小乔。《太宗本纪》:太宗袁谭,虽始于微末,但坚刚不可夺其志……战胜之威,俾睨天下,并吞群雄,横扫六合,席卷八荒,海内归一,功盖三代……。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下之江山谋

    天下之江山谋

    萧景然的人生就像一场悲剧,被最好的朋友利用,被尊敬的兄长敌视,被命运所玩弄,最亲的家人漠不关心,最爱的人只会在他的世界里走来走去。一个动荡的九州,一个叫做'天下'的盒子,一场权与情的争斗。一个情深无悔的男人,一个图谋霸业的女人。因为知道是你,所以我愿意等;
  • 终是一场空欢喜

    终是一场空欢喜

    “你知道比失去更让人难过的事是什么吗?”“不知道。”“是空欢喜,满怀期待,却是一场空欢喜。”
  • 诸界游戏商城

    诸界游戏商城

    许原穿越平行世界的自己身上,以灵气复苏的蓝星为基础,携带诸天商城走上一步步走上商通诸天,招募诸天大玩家的道路。
  • 本小妖来也

    本小妖来也

    吕小妖是古荒最厉害的妖,百年成人,千年成神。不过这妮子自己没察觉,成天胡闹,也没人敢来找麻烦,谁让她有一个厉害的爹?成神那天,她活满两千年,也就是她十五岁生日。爹爹高兴得在天界桃源大办宴席,拿出了他珍藏已久的桃花酿。爹爹可是千杯不醉,一口又一口。哼╯^╰,明明是自己过生日,爹爹却喝成那样,我也要喝。本想着爹爹千杯不醉,自己应该没问题,哪知一碗过后,便睡了万年。醒来却在二十一世纪二十一世纪太累了,没有小伙伴,她怎么过啊?于是找到自己爹……回到九千年前。吕小妖能找到自己的小伙伴吗?到底是什么让她一直想回去?且看万年虐恋,现妖王与前妖王是对头,还是?爱情?妖生,果然就应该活一次,轰轰烈烈活一次,无论长久。人参,何不如此?
  • 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综合实践活动是现代教育中的个性内容、体验内容和反思内容,与传统教育片面追求教育个体的发展、共性和知识有所不同,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态化空间,学生是这个空间的主导者,学生具有整个活动绝对的支配权和主导权,能够以自我和团队为中心,推动活动的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更谋求独立完成整个活动,而不是聆听教诲和听取指导。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这个生态化空间里,只是一个绝对的引导者、指导者和旁观者。
  • 喝完这杯焦糖玛奇朵

    喝完这杯焦糖玛奇朵

    一曲终了,剧院里掌声排山倒海,即墨安期待了一个月的音乐会结束了,此时,一个男生撞进了她眼里。音乐会结束后的回味无穷又被这个男生掀起了层层涟漪。过了两个星期,即墨安才知道原来他风云M大的历史系博士沈研。而即墨安不知道的是,那天在剧院,他们掉入了彼此的眼眸。
  • 异界文娱公司

    异界文娱公司

    玄灵界开了一家文娱公司,名叫腾飞集团。书店里摆放着魔改升级版网络小说,暗藏修炼功法;漫画有4D效果,还能感受招式的意蕴;音乐听了让人灵魂升天;电视电影不是改编自真人故事,而是真人故事实拍后剪辑;跨世界大型群体对抗游戏,能够磨炼战斗技巧;偶尔办一档选秀,从一百个仙女中选拔十人组成腾飞仙女团…………但这家公司的CEO左腾在接受采访时却是痛哭流涕:完不成本月的经营目标,就要被迫女装,我实在是太难了!(日常内容占比不小,确有部分女装情节,不喜者误入。)
  • 末世之大战魔法少女

    末世之大战魔法少女

    这是一个刚刚一出场就挂掉的男主角和一个刚睡醒就引发世界末日的魔女之间发生的故事。一个蛋疼和毁童年的故事,因为这里的魔法少女没有爱与正义,只有血腥与恐怖。丧尸和魔法的糅合。当魔法少女手持电锯的时候,你尖叫吧。当魔法少女把你脖子给扭断的时候,你恐惧吧。当魔法少女从你身体你掏出内脏的时候,你颤抖吧。……总之,这是一个猎奇的故事,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