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把这本书,再重新仔细看过一遍后,发现有很多的话想说。其实,在我对文字的喜爱中,当属诗歌了。我也一直以为,如果有一天要出书,第一本应该是诗歌集。而这一天真正来临,需要我抉择时,我竟是犹豫再犹豫,终是对诗歌的敬畏,让我放弃了这一打算,才有了这一本散文集的问世。
这可能与我性格有关吧,与我对事物追求完美的情结有关。当太重视某一事物时,我接受不了它带来的遗憾与不完整。非常悲哀地说,我每写一首诗,都是由最初的欢喜,演变到后来太多的挑剔。之所以能坚持地写,是写诗的过程,让我感到快乐。在这一过程中,我能够把现实与想象融合在一起,我活在自己文字的王国里,我是至高的国王,所有的文字都是我的臣民,由着我支配与驾驭,这人间所有的东西退后再退后。我的灵魂是肆意飞扬的,我的生命是流光溢彩的,我享受这一刻。当回归现实,太多的缺憾,让我自怜自伤。自信与自卑都是我性格的极致,这种双重的性格,贯穿着我的生命,让我活得有时消沉,有时激情!
也许就是这样吧,我选择的人生一直是退而求其次。在我走向中年之际,想一想,在我曾经的生命过程里,我竟从来都没有得到过我最想得到的东西。可能是怕承载不起这份巨大的欢喜,抑或是巨大的失落。我对生活一直是放弃的态度,在这种放弃中成长,我学会了平和。如果说某些时候我能够接受生活强加给我的坎坷与不顺,大概与我从小生长的环境有关吧。我从偏远清苦清贫的农家小院长大,在我的成长中,鲜有掌声。所以对这世间的荣誉与鲜花的光环,不是太在意,或者说没有得到过,也就没有失去。我更追求生活的安静与宁静,也更企求内心世界的安宁。
在决定出这本散文集时,不由想起了一个朋友曾讲过的笑话。某一天,我们几个人在饭店吃饭,服务员端上来一盘饺子,朋友随口说,我给大家讲个关于饺子的故事吧,我们都鼓掌,好啊,说吧。朋友说他老家有“好活不过躺着,好吃不过饺子”的说法。那时候老家农村非常贫穷,对于吃饺子是一种奢望。他们村里有一户人家,有亲戚在城里,却很少走动。突然某一天亲戚来家里,带来了些肉,还买了些韭菜。主家问中午吃什么饭,亲戚就说吃饺子吧。吃的过程中,忽然男主人哭出了声,边哭还边说,活得没意思了,活得没意思了!身边的人奇怪,好好的,说的啥话呀。就问怎么了?男主人说,最好吃的饺子都吃过了,往后活着有啥盼头。
不管这是真实,还是笑话,却折射了生活中最简单的道理。人应该对生活有所企盼。有希望地活着,就是一种幸福!
我发现自己此刻有点像故事中男主人公的心理,害怕一下冲到幸福的终点,无所适从吧。所以,我不能这样做,我要把这样的幸福感觉有意识地让其他的东西冲淡。我在享受同样的喜悦中,把这种快乐分散开来。当某一天,这样的幸福来临时,我不至于惊慌失措。原来我曾经收获过很多这样的幸福啊。
在整理散文集的过程中,越整理心又越虚,忽然发现所有的文字都有点面目全非,显得那样陌生。自卑感又上来了,想放弃的心也随之而来。但生活不是儿戏,决定了就得坚持下来。这样一路走来,心里几起几落,已是平静。
回头看这些文字,都是我生命某一瞬间的感受。点点滴滴,有着我的欢笑,有着我的眼泪。其间想到了太多太多的人和事。此刻心里不禁涌出太多的酸楚。不过,当最终走过这泥泞的时候,却感谢曾经艰难的日子。这样的经历增强了我承受苦难的能力。也正是因为某些人,教会我对生活和亲人的感激和感恩,让我知道,在最艰难的日子里,总有一种亲情温暖着我。
也许大多数人,都是相辅相成顺境的人生。而我,却是相反相成。不过,这样的成长,自是诠释着另一种生命方式。古诗有云: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我想说,曾经沧海都是水,除却巫山全是云。这所有成长的经历,不是割裂,不是断开。昨天连接着今天,今天连接着明天,一点一滴串联成我们的生命,曾经在生命中停留过、拥有过、失去过、得到过,都属于宝贵的财富。
当我们有足够的能力,释怀以往生活的艰辛;当我们能够用平和的心,感激岁月给予的磨砺,也许我们正在逐渐地走向成熟!
让我们在灵魂的安宁和平静中,感知此后的生命吧!当幸福一点一点来临时,始终保持着平淡和清醒。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简简单单地面对未来!
这本散文集只是对我曾经生活的一个记录,只是我朴素的心灵片段,仅此够了!
张欣于太原
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