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一直紧锁眉头地思考,素皑也只能保持神情严肃地盯着他。连外头都隐隐有了些骚动,只因夜渐深,而皇帝的住处却还亮着灯,又并非在宫禁之中,难免引起别人侧目,像此刻胤禩和胤禛也已经醒了。由于出门在外,随行的皇族人员又多,行宫的房间不够,所以除太子外,阿哥们都是俩人一间,是以自然而然胤禩便要和胤禛住一间房,额,睡一张床。
此刻俩人皆睡不着,便在被窝里抵足长谈。
“小八,过了年,你便11了吧?”胤禛问道。
“是啊,四哥怎么突然想起来问这个?该不会你现在就在想,要为弟弟我准备礼物了吧?”胤禩轻声笑起来。
“呵呵,贪心鬼,你的礼物四哥哪次少给了!我左右不过随便问问而已。”说道便在黑暗中伸手去掐掐胤禩的脸颊。
“唔,四哥放手!疼!”胤禩拨开他的手,却没想反被握住,胤禩些微挣了挣,没挣开,也就由他去了。
胤禛沉默片刻,说道:“小八,昨天皇阿玛找我谈过话了。”
胤禩奇怪他的语气,赶忙反问道:“谈什么?”
“明年又是大选年……皇阿玛问我,有没有什么看中的人……。”胤禛踟蹰着说到,他也不知是为何,与八弟说这些的时候,心竟有些堵得慌,一如刚听到皇阿玛说要给他指婚之时一样,闷闷地,难受。
黑暗中,胤禩的另一只手紧紧握成拳,心下荒凉。他怎么忘了,他们终会成亲……
于此同时,康熙仍然在凝眉苦思,素皑也陪坐着。她选择说出来,是有八成的胜算皇上会答应。首先,在原本的历史上,这几项措施康熙朝都有涉猎,可惜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使这些万分重要的举措半路就夭折了,无一例外。就拿开海禁来说吧,胤禩曾经告诉素皑,在康熙二十三年台湾光复以后,朝廷的确开放过海禁,但是,却不允许与西方国家贸易往来,所以开了和没开也没什么区别。到了乾隆年间,清廷便开始全面实行闭关锁国,这一锁,就锁了80余年,直到1840年的来临。而素皑要做的,就是把这几项举措的重要性用已经发生的事实证明给康熙看!咱们要开海禁,就得彻底全面地开放,因为咱们现在缺钱,所以要开,等咱们不缺钱了,哦不,咱们永远没有不缺钱的时候,所以还得一直开下去。
在历史上,康熙之所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开放海禁,无疑是担心两点。第一,怕西洋人学习了咱们先进的科技文化。第二,怕与洋人贸易往来会有危险。但是现在,素皑针对这两点已经想好了,海禁一旦开放,康熙甚至整个中国都会看到西方科技的蓬勃先进,以康熙的才识眼界,总不会认为这些都是糟粕吧,况且他本就对西方科技甚为推崇。这些年以来,素皑常常有意无意地与他谈起别国的情况,言谈之间不免流露出想要互相学习的思想。而康熙受此影响,有时也会有一些有别于这个时代的想法出现。不过这点不急,要改变一个人的固有思考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素皑一直仗着自己年纪小,常常语出惊人,给康熙提出一些惊世骇俗的东西,隐晦地引他去琢磨。况且,康熙并不愚笨,他聪明至极,闻琴音而知雅意,素皑相信假以时日,她定能够看到自己的心血没有白费!
至于第二点,就更好解决了。她刚才已经说得很清楚,开海禁的前提,是要筑海防,建水师!或许因为是军人的原因,素皑对海军总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感情在。我们都知道,中国的陆军,在全世界范围内都罕逢敌手。曾经有一位英国军事观察员,在六七十年代进入中国考察后说道:一百年以内,任何国家的陆军,都不要试图与中国陆军在地面上狭路相逢。但是海军呢?纵观中国海军的发展史,我们能够想起的,总是惨烈的中日甲午海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后来的九江易帜,晚清海军的全部灭亡……再后来的近代,几十年近百年来,中国几乎没有成规模的海军建设,直到新中国成立,肖劲光将军奉命组建解放军海军,我们才算慢慢有了自己的海防力量。或许正是因为这样,比起陆军与空军,这种深邃的蓝色力量更能见证我们的屈辱与荣耀,所以对它的感情,也就更复杂难言。
所以,现在素皑和胤禩来了,他们决不允许这样动摇国之根基的大事半路夭折,倾尽全力也会促成它。
“皇阿玛,您已经想了一个时辰了,还没想好吗?”素皑小心翼翼地问道,她希望康熙快点给她答复,能够直接同意当然好,不同意也没关系,说出为什么不同意,她可是准备了无数个驳斥的理由,算是每个犄角旮瘩都想了个遍。即便实在不同意也没关系,她还有时间。若还不行,她也不介意私底下制造一些事端,迫使当权者去正视这个问题。不过应该不用到这一步吧,在她心里,老爹还不至于就这觉悟!
但是素皑腿都跪麻了,也不见她家老爹有什么反应,您好歹给句话呀!
“素皑,第一条和第三条朕没有什么异议,大方向上朕是认可的。至于那些细节,咱们再商量。”康熙终于发话了。
素皑立刻打起精神,第一条和第三条同意?那就是说第二条不同意了?好吧,我等着你的“不过”。
“不过这第二条嘛,呵,让阿玛再考虑考虑。”康熙瞧着素皑,没有说全意思。
素皑在心里“咯噔”一下,她有一种不太好的预感,但仍然迎难而上:“皇阿玛可否告诉儿臣,第二条哪里有问题?”
康熙笑了笑,“素皑,你那么聪明,有些话朕就算不说,相信你也能想到。但是这世上,像你这么聪明的人,依然是少数……。”说完便意味深长地看了看她。
康熙话音刚落,素皑心里一惊,电光火石间,瞬间懂了!她明白他在担心什么了!康熙毕竟是一个封建皇朝的统治者,所谓皇帝,那就是说这天下只能姓爱新觉罗!他最怕什么?怕有人造反!
他不同意开海禁,通贸易乃是怕海禁一开,则民智即开,会有人按捺不住出来造反。自古君王,甭管他多么二多么不靠谱,造反都是他的大忌!
就算像明朝嘉靖皇帝那样整日只知炼丹修道,任严嵩把朝堂搞得乌烟瘴气他也不管的奇葩,在得知严世蕃有谋反之心时,即便自己已经是出气多进气少了,却还是会立马弹起来收拾严家父子!
所以,康熙最容不得的,是造反,即使是可能性,他也要把它扼杀在摇篮里!素皑想通这一点,也不得不在心里暗自佩服康熙,只是一观旋即便能想到问题的重点,其深谋远虑实在让人惊佩。
但有句话怎么说来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素皑姑娘也不是全无准备的。
“皇阿玛,”素皑深深磕了一个头,定定心神,缓缓道:“我华夏拥有着五千余年的灿烂历史,在这几千年中,朝代更迭,文明兴衰,有的早已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无迹可寻,有的却依然荣光照世,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历朝历代,每个君王,都希望自己的王朝能够千秋万世,可是古往今来又有谁做到了呢?我们就说唐代吧,它曾经盛极一时,但在经过安史之乱后元气大伤,土地兼并,藩王割据,后期更是经济衰退,战争不断,百姓民不聊生,最终导致灭亡。”
“可见一个国家若是坏,只能是因为内部的原因,我们知道,果子都是从里面腐烂的。”
“而反观盛唐之时,正是因为君主大力平定外患,稳固边疆,又与周边各国都保持着友好的关系,互通有无,才出现一个社会安定,武功兴盛,万国来朝的治世局面!”
“可见与外部势力的交往,并不能作为一个评定国家兴衰的理由,无论这种交往是在朝堂还是民间。自古以来,老百姓会造反,会起义,皆是因为三餐不继,食不果腹,吃不饱穿不暖,被逼到没有办法了才会这么干。若是国泰民安,老百姓丰衣足食,又怎会有人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去干这事儿,莫不是吃饱了撑的吗?”说到这儿,素皑自己也发现用词不雅,不过算了,只要意思对了就行。哪知康熙竟忽然笑出来……
素皑没工夫自嘲,继续说。
“所以,一个国家要常盛久安,靠的是君王能够思百姓所思,急百姓所急,与民休息,在朝堂上能够选贤用能,知人善用,从谏如流,文治武功皆面面俱到,君臣民齐心,才能开创一代盛世,才有千秋万代的可能!古语有,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说法。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能够推翻统治者的永远只有他的老百姓。是以,百姓才是国家的基石。一个君王的所思所想,应该皆从此出发,社稷才能稳定,江山才能稳固!”素皑顿了顿,缓了口气,见康熙凝神听着,便继续说。
“我们再说明朝永乐年间,郑和七下西洋,致力于发展海外贸易,传播中华文明,与周边甚至更远的国家进行和平外交,甚至震慑了倭寇,牵制了蒙元势力,使国家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安宁时期。而后来的明朝,关闭海禁,内阁集团与宦官集团相互对峙,党争四起,皇帝不思进取,贪图享乐,弄得国家朝纲败坏,百姓民不聊生,这才亡了。”
“所以,纵观古今,能与外部国家频繁交往,和谐共处的时代,必定也是国力强盛,百二河山,黄人守日的时代!皇阿玛登基二十余年,励精图治,誓要开创出一片繁华盛世。如今三藩已平,台湾已收,准部也是指日可待,正是安内平外,内外兼修之时。”
“是以,惟愿我大清能够‘内安华夏,外抚四夷,一视同仁,共享太平’,早日重现盛唐万国来朝的局面。那么,皇阿玛也必将超越先祖,成为真正才识兼备,眼光卓绝的一代雄主。”素皑顿了顿,最后轻轻说道:“希望那一天不会太远。”
素皑一口气说完,深呼吸了一下。这些话,她憋在心里很久了,今天能一股脑儿全倒出来,感受只有一个字,爽!
这些皆是她的肺腑之言,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历朝历代的更迭,其实早就教会了我们很多事。人们常说以史为镜,但根本做不到,犯过的错总会再犯,吃过的亏总是再吃,一路看来,莫不如此。
既然上天不知是起了什么歹心,让我穿越到这里来,那么,我愿意做你的眼睛,把我能够看到的全部告诉你,为的,是让前人犯过的错到这里我们可以不必再犯,吃过的亏我们可以不必再吃。这样,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百姓,会不会有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