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鸿熙出去征战,后宫中的是非,都由睿哲一人明辨。当她看到鸿熙回还,紧绷的神经总算可以放松下来,她感觉到了心力憔悴。面对已发的事端,如不采取措施,长此以往,定会出现更多的困难。现在,鸿熙国王决心要整顿前朝后宫,并从后宫入手,睿哲是绝对支持,并鼎力相助。
睿哲知道鸿熙的火爆脾气,越是他发怒的时候,越不能去劝阻。所以,睿哲静默了一会儿,待鸿熙自己冷静冷静后,她才说道:“陛下,您息怒!不管发生了什么事,对您来讲,保重龙体要紧。”
“王后,现在这种情况,保重龙体有何用?说不定哪天他们就会害到寡人的头上来了。这些事情确实令我很生气,王后你继续说,把你发现的所有问题都给我讲清楚,这样我们也好谋划对策。”
“好的,陛下。对于后宫之事,本来我想小惩大戒一下就完了,毕竟她们那善妒的心情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就您刚才说的行军打仗途中遇到了那些事情来讲,这事还真不能完,一定要查清楚。而且,如果我们把这两件事放在一起考虑,可能会有一些新的发现。”
“哦?什么新发现?这会儿寡人火冒三丈,已经头脑发晕,理不清头绪啦,王后想到了什么?不妨直言。”
“陛下,随您出征的敏亲王和泰亲王在行军途中发难,与您对抗,对您的军令提出异议。而在宫中这几位妃子开始与我对抗,设计陷害瑾瑜。思前想后,我认为这不是巧合,而应该是有预谋的。”
“他们之间好像没有什么关系吧?”
“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没有关系,但是,陛下想想,语琴在来您身边之前是谁家的人?”
鸿熙低头深思了一下,说:“语琴的父亲是泰亲王手下的一员武将,当初语琴就是泰亲王送给我的丫头。后来我看她乖巧伶俐,又生了女儿,就让她做了侍妾。我当了国王之后,她也就成了琴妃。平日里看着语琴还算温顺,除了偶尔地耍耍小性子,争争宠之外,也没什么不对的地方。”
“那陛下是否知道她的父亲现在还在不在泰亲王手下?”
“在啊。当初,我们如胶似漆的时候,我曾经主动提过要给他父亲一个有脸面的官位,但他的父亲过来谢了恩后,说自己年老,不想再动地方,就一直在泰亲王手下干了。”
“现在的情况是泰亲王与您起了争执,而语琴则在宫中与瑾瑜为敌,您觉得这是巧合吗?”
“是啊,真是……那如何解释敏亲王的行为呢?”
“陛下忘了吗?伟祺的母亲芳阑本是敏亲王家中家奴所生,送来给您当粗使丫头的,因为其女红极好,给您做的衣服合体舒服,所以得您喜爱,有了伟祺。孩子争气,在战场上立了战功,所以,芳阑也就成了阑妃。”
“不是端蓉在主使此事吗?难道阑妃也参与了此事吗?”
“此事确实是端蓉的主使,面上的事都是她来应酬。但是,随她一起做此事的不只语琴一人,芳阑也是其中一位主要的参与者。
“何以见得?你有证据?”
“送给瑾瑜的那两件衣服的针线就出自芳阑之手,后宫中的女子,包括妃子和侍女,针线最好的就是芳阑和蝶春,蝶春天天跟在瑾瑜身边,不可能去做那些衣服,只有芳阑可为了。”
“是啊,芳阑参与此事动机最为明确,她是有儿子的,伟祺这孩子还很优秀,这可是他们那一伙人的指望啊。三大亲王中,敏亲王和泰亲王都有所图,看来只有善亲王还算真心待寡人。”
“陛下,端蓉贵妃可是善亲王王妃亲妹妹家的孩子。”
鸿熙一楞,颓然长叹一声,说:“是啊!端蓉也参与了此事!她与善亲王有关!平日里,她是多么温文尔雅、善解人意啊。”
“端蓉做起事来,可是雷厉风行的。她是语琴这伙人的主心骨,一般情况下,语琴出主意,端蓉授意,其他人跟着干。”
“这还了得!前朝后宫瓜葛如此之多,他们这是想联合绞杀寡人吗?”
“那倒还不至于,但是,已经有这种倾向了。他们想干政的心越来越强,而且矛头直指王位。”
鸿熙倒在了坐位上,事情比他原来想的还要复杂。这样下去,国家的安稳非被这些人搅了不可,三大亲王与自己同理朝政的局面必须改变了。鸿熙决心已定,此事就先从自己的后宫着手。
在睿哲的提醒下,鸿熙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自己碰到的行军途中的事与睿哲在宫中经历的阴谋算计合在一起,事情真相展露无遗。事态的发展触目惊心,到了痛下决心整治的时候,只是鸿熙心中甚感遗憾。
忆往昔,三位亲王哥哥支持自己登基,他至今感激不尽;想当初,端蓉、语琴、芳阑等人,个个对自己体贴入微,关爱无限,可现在却都来对付自己。为了无终国的发展,为了后宫的安宁,鸿熙必须当机立断、采取措施。
鸿熙经过一番思考后,对睿哲说:“王后,依你之见,在端蓉、语琴和芳阑三人中,谁的罪过最大?”
睿哲听到这个问题后,边想边说道:“陛下,在事情发生后,我对她们进行了隔离审讯,通过我掌握的情况,在她们三人中,领头的应该是端蓉,出主意的是语琴,实际卖力干活的是芳阑。”
“她们之中,谁的危害最大?”
“当然是语琴,阴谋算计都出自于她。”
“按照宫规,该如何处置语琴?”
“谋害王子,其罪当诛。”
“公主无恙,那就先免了她的死罪,打入冷宫吧。”
“那端蓉和芳阑呢?”
“各降一级,端蓉不再为贵妃,改为蓉妃。芳阑则降为阑嫔。”
“陛下宅心仁厚,念及旧情啊。”
“也算严惩啦,以儆效尤吧。”
就这样,后宫之事得到了处理。睿哲完全按照鸿熙的意思布置下去,语琴被迁往冷宫,只有一个小丫头陪伴,她的女儿暂由睿哲王后代管。待在那么一个孤独寂寥之地,语琴纵有千万条妙计也无人理会了。
根据鸿熙的指示,端蓉和芳阑各自降级,她们自知理亏,也无法分辨,只能默然承受着难言的苦痛。在后宫中,嫔妃众多,升一级有多难!降一级却如此方便,真是害人害己啊!
后宫之事的处理,在前朝引起了哗然,一下有三位妃嫔被处理,这肯定事出有因,可后宫对外公布的处理原因轻描淡写地归纳为:失职。这就更让外面的人议论纷纷,鸿熙对此不予理会,可有人却坐不住了。三大亲王带着朝野中的纷纭众说来见鸿熙,希望他能给出解释。
鸿熙不以为然,对三位亲王说道:“三位亲王同寡人一同理政,但理得是国政,而不是寡人的私事。”
“国王乃一国之主,哪里有什么私事?您的所有事都是关乎江山社稷的。”泰亲王向来鲁莽,立刻就反驳鸿熙道。
“哦?难道泰亲王还要管我的家事不成?”
善亲王向来稳妥,一看泰亲王的话让国王不悦,他忙说道:“陛下,我们不是要管您的私事,而是您的私事没有小事,很多事情都与前朝关联,进而影响天下,所以,我们只是想做些了解,那样,处理起国政来也会得心应手。”
“陛下,善亲王说得有理,只有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敏亲王也附和说。
“好啊,既然三位亲王都是如此关心,那我就不妨给你们说说,你们也评评理,看我处置的对还是不对。”
鸿熙把事情的原委一一道来,端蓉、语琴和芳阑针对瑾瑜的阴谋已使三位亲王目瞪口呆,鸿熙再讲明这三位女子与三位亲王的关系,他们更是哑口无言。然后,鸿熙又提到了进军途中敏亲王、泰亲王阻挠行军之事。当他把这一切融汇在一起摆列在他们面前时,三大亲王冷汗直流。
第二天,王朝大殿之上,鸿熙颁布了两道圣旨:第一道圣旨是嘉奖令,在这次进攻瑶苑的征战中,维护鸿熙并作战勇敢的将领均受到了嘉奖。其中,鸿熙国王的长子伟祺被封为肃亲王;他的弟弟翰翮被封为礼亲王,昊英被封为英亲王;他的堂兄鹏翼被封为信亲王……这是一道鼓舞士气、激励人心的圣旨,受封者与鸿熙更加同心同德。
第二道圣旨是颁给敏亲王的,由于边境小城时常被无为国骚扰,极需武将去镇守。鸿熙命敏亲王率领六千精兵去镇守永平城。永平是距离阔远最近的一个小城,擎苍死了之后,是他的副将崇寿驻扎在那里。崇寿经常派兵侵扰永平城,欺凌那里的居民。搞得百姓人心惶惶,无法安心生活,鸿熙换了几任守将也无法平息事端。
自从鸿熙从瑶苑返回盛阳后,边境上更是混乱不堪。无为国的士兵对边境小城进行了肆无忌惮的抢掠和烧杀,警报多次传来,令鸿熙颇为头痛。此时,三位亲王与国王争论之后,自知理亏,鸿熙正好趁机派敏亲王前去驻守永平,一来警告一下他,二来也把三大亲王分开,不能再让他们天天见面,借商议国事之名,合谋陷害自己。
敏亲王对此当然愤愤不平,圣旨一宣布,他就想拍案而起,但是坐在他一边的善亲王用手按住了他。接旨之后,又是在善亲王和泰亲王的合力劝说下,以他们的大局为重,才终于上路赴任。
敏亲王率兵到了永平城,他的一派王爷作风与这座小城格格不入。永平城内满目疮痍,满街都是流离的百姓,与都城盛阳的生活无法相提并论。来到这个地方,对敏亲王来说,无异于充军发配。
敏亲王心有不甘,所以在行动与言语上就有出格之处。到永平之后,这个小城,他是唯一的亲王,所以,他更加妄自尊大,目中无人,再加上自己实力雄厚、战功赫赫,就连鸿熙,他也敢出言不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