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唐帝李俨病情恶化。三天后,太医下了病危通知书。
到这个时候,唐廷一班内外大臣才真正紧张起来。当然,他们更多担心的是帝国宝座的继承人问题,而不是李俨的病情。
安静了许久的唐廷竟然出现了难得的热闹。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大伙竟然有点莫名的兴奋。
“义父,吉王的呼声很高,外面那班臣工都盼望李保继位。”自从李俨病倒后,杨复恭就指示杨守立要收集民意,密切监控内外舆情。
“只有这些?”杨复恭不是很满意。
“还有…一些….“杨守立支支吾吾说,“我不敢说。”
“还有什么?”
“我怕义父听了不高兴。”
“你不如实说,我更不高兴!”
“外面还有一种声音非常强烈,说义父要效仿田令孜,立幼皇帝,把持朝政。”杨守立说完立即又补上一句,“这些人胡言乱语,唯恐天下不乱,义父为帝国日夜操劳,忠心日月可鉴,您老人家可别太介意,伤了身子。”
当年,大宦官田令孜控制12岁的李俨,权倾一时,将唐帝国搞得乌烟瘴气,为唐全国人民臭骂和唾弃。
杨守立怯生生说了半天,杨复恭一点反应也没有,却突然想起什么似地问,“寿王呢?”
“啊…?你说寿王?”杨守立确认无误后就说,“他没什么支持率,自打从凤翔回来后,就安坐王府,不见有任何异常。”杨守立觉得有点知觉失调,复恭这老小子的思维也太跳跃了吧,大家讲的可不是一件事。
“府邸没有大臣出入?”杨复恭不是很相信,又问。
“确实没有,除非插翅飞进去。”
“这李杰很沉得住气嘛。”杨复恭脱口而出。
“义父,李保年长,且呼声很高,想必李杰也觉得夺魁无望,便无所作为了,人之常情。”杨守立并不觉得李杰突出。
李杰是李俨的同胞兄弟,李俨对弟弟也非常好,上位后多次给他升官,曾任幽州卢龙节度使、幽州大都督、管内观察处置等。
虽有外职,但是李杰却只是挂了个羊头,并没赴任去卖狗肉,一直跟着李俨身边。作为禁卫军首领负责皇帝安全,跟李杰也非常熟悉。不过杨守立并没觉得他有任何过人之处。
“你知什么!少说话,多干事。不要像上次在凤翔一样,差点坏了我的大事。”杨复恭又责备杨守立说。
官字两个口,一口骂人,一个咬人。杨守立觉得挺无辜的,千错万错,说到底又是他的错。
杨守立匆匆告退后,韦昭度又来求见。
“督公,眼下皇上危急,你要抓个主意,早日把宝座给定了啊。”韦昭度一副皇帝不急太监急的模样,实则是在表忠心。
韦昭度是杨复恭在宰相班子的代言人,唐后期宦官采用这种方式控制政府。
“我正是为这事请韦公来商量,未知韦公怎么看?”杨复恭道。
“帝国大事,全凭督公决定,在下不敢胡言乱语。”韦昭度谦虚了一下,因为这事不好说,不能说,也不能随便说。
从唐中期开始,宦官全面控制了中央神策军,权力迅速膨胀。尔后,每逢皇权更替,都有神策军参与。演化到后来,成了皇帝的废立全凭宦官决定。
“这里没有外人,但说无妨。”
“那…在下就斗胆说一下。建王、益王年幼都是合适的人选,届时督公以最高的摄政存在,统领大局,带着我们奔向幸福美满生活。”明眼人都知道,这是一条最合适的路,韦昭度当然也不例外。
按照帝国的继承人第一守则:父亡子替,子承父位。李俨育有两子两女,有资格继承皇位的是建王李震和益王李升,本年分别是15岁和11岁。
“那我岂不成了田令孜为天下人耻笑!”杨复恭阴阳怪气地说道。刚才听完杨守立的报告,他心里也暗暗有了这个“锚”。
“督公英明,岂是田令孜那辈能比的!”韦昭度以为自己捅到马蜂窝了,汗流浃背,一时不知说什么好。他压根没想到杨复恭竟然有这种觉悟和情结。
“两王虽为正统,但是年幼不堪大任。”杨复恭直接将俩幼王的前程判了死刑。此后,再没人记得贵为皇子的建王李震和益王李升,历史也在没他们的记载,连什么时候死都没。
“那督公的意思是,吉王李保?”韦昭度又试探地问。“李保在大臣中的声誉很好,在满班文武中呼声很高。”
按照帝国的继承人守则第二款,兄终弟及,弟终兄补。当下,有资格纳入这个范围有两个人,吉王李保和寿王李杰。
“韦公,觉得呢?”
“吉王贤明有德。”韦昭度也是老滑头,评价这些大佬的话都是捡好的说。目前,谁上位还不知道,现在乱评价,传出去的话,到时候就要倒大霉。
“帝国危机四伏,不需要老好人!”杨复恭直接将这个人选否定了,又说道,“李杰为皇帝同胞兄弟,龙脉相承,可为正统。”
“督公,李保年长,长幼有序。”韦昭度又提醒道。
“当年,皇帝不也是越过了四个哥哥,以皇五子身份登基嘛。以幼代长,这都是有先例的。”杨复恭说,“况且从工作经历来看,寿王的工作经验很足,而且基础工作经历也有,在能力上也碾压李保。”
这些年,李杰留在李俨身边,工作表现也是可圈可点,主要表现在“四没”:没提过过分要求,没反对过别人意见,没捅过篓子,没跟人有争执。乍看是无所作为,但一个人要做到像他这样,也相当不容易,从这方面看,能力也是不俗。
特别在搞好跟宦官集团的关系上,李杰更是突出。和整个宦官集团及其首脑杨复恭的关系都非常融洽。在田令孜当权的日子,李杰甚至还为杨复恭提供过情报。
当下形势,要换别人,凭自己跟宦官集团的关系,在这个节骨眼上肯定是上蹿下跳,为自己的青云路而奔走。
李杰却不。因为他非常了解,决定皇帝人选最终的权力是在杨复恭手上。而权柄这个东西却十分神奇,你要是主动去争取,显示出野心,极有可能会适得其反。
关于帝国继承人这个事,杨复恭也是深思熟虑过的。
他的本意是想立李俨的儿子,这样的话,就如韦昭度说的那样,大权在握,想干啥就干啥。可是偏偏外界这种舆论压力非常大,让杨复恭望而却步,他也不想趟这浑水,让人背后指指点点。
再看看李保和李杰。李保一方为众人所拥护,让他得势的话,势必会有更多的势力参与到日后的权利斗争中,到时候手尾很长,况且李保跟他关系也一般,对他的态度也尚不明朗。
倒是李杰,能力一般,头脑一般,和自己关系又不错,大家又合作过,做生不如做熟。更重要到目前为止,他从没觉得这人有啥野心,符合可控的范畴。
既然人选确定了,很快就进入流程,形式上走了个讨论后,就形成了正式文件。此时,李俨已经奄奄一息,听知大唐的下一任领导人由自己弟弟担任后,微微点了个头,等于盖了公章,文件正式生效。
当天,中尉刘季述,率禁兵迎入寿王李杰,安置在少阳院,由宰相孔纬、杜让能带人去观察。一群变态老男人偷窥了22岁的李杰后,都表示李杰身体与样貌俱佳,带有皇者的英气,认为皇太弟是皇位的不二人选。
3月6日,李俨告别大唐子民,享年27岁。皇帝遗诏说:李杰改名李敏,命宰相韦昭度当帝国最高摄政。随后,新皇帝李杰正式即位,是为唐昭宗。
韦昭度成了唐政府机关的掌门人,也即是说帝国以后的军、政都是杨复恭一把抓。可对这个任命以遗诏形式下达,杨复恭却觉得有点奇怪,具体又说不来,总之有那里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