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970100000046

第46章

不管在喂猪的实践中有多大的令人惊喜的发现,我对内外交困,疲于奔命的日子还是厌倦了,每到春播,有畜力的人家有条不紊地播种下种,我们只能等着,等人家都种完了才能轮到我们,因怕误了季节,我只好东求人西求人,说尽好话……水稻插秧时,人家现场有人,就能抢上水,等你去了,水没了,只能再等两天。秋天也不好过,割好的水稻没有车拉不回来,堆在场院里的花生没时间打,一场秋雨落下,白花生变成了黑花生……

在县政协会上,几个政协委员提出了我的问题,要求县里把我调到文化馆或文化局,安下心来搞点创作。县里领导却打官腔,说农民业余作家,就应该扎根基层嘛,到文化单位还叫农民业余作家?

有人对我说,什么事就怕拖下来,一拖下来就难办了,有的人只写了首诗或谱了首曲子,很快就能从基层调上来,你发了这么多作品等于白发。

是啊,什么事情到了我头上就不好办,我还是那个扫帚星的命,克不了别人,就克自己,克得自己诸事不顺。

1981年农历五月,端午节过去没几天,33岁的弟弟突然去世,扔下了三个孩子。几年时间,我送走了婆婆,送走了父母,现在又送弟弟。

细算算,弟弟去小姨家已经十三年半了,在这十三年半中弟弟可以说受尽了委屈。而这些委屈又无处可诉,只能憋在心里,久而久之,抑郁成疾。父母双双去世,弟弟回来才诉说为人之子之难,说到难过处,姐弟俩相对而泣。

客观地说,弟弟和小姨姨夫的矛盾,起因在于一个心理障碍,同样的事如果放在亲生父子之间,拌几句嘴生点气过后就没事了,而在他们之间,拌一次嘴就生一次气,生一次气就多了一层隔阂。

姨夫家住在比我们家还偏僻的山沟,是中国典型的农民家庭。小姨的老公公就像朱德笔下的祖父,属于那种一刻都闲不住的庄稼人,每天天不亮就起来,一天除了干活再没有别的嗜好。姨夫在离家二十多里外的一个盐场当炊事员,视财如命。

东北有句俗话是:孤髅甜儿(不长棒的苞米杆,东北农村在收秋季节有嚼苞米杆的习惯,苞米杆里含有糖分,像甘蔗一样可以放到嘴里嚼)艮(不脆的意思),孤髅(没有生养儿女的人)人心狠。我想不是孤髅人心肠都狠,而是他们没有生儿育女,缺少一份为人父母的慈爱之心。姨夫在干活方面也像他的老爹,一刻不闲,但比他老爹又多了层霸道和自负,这可能与他是工人阶级每月有一份固定的经济收入有关。弟弟去了以后,他们无意中就把自己的传统强加在弟弟身上,让弟弟也像他们一样天天忙得像个陀螺。

弟弟不是懒汉,但中学毕业,在父母身边自由惯了的弟弟,哪能习惯这种日子,有时难免就反抗一下。在弟弟心里,想的是到底不是自己亲生父母,使唤起人来像周扒皮;在姨夫心里,想得更多的是到底不是自己养的儿子,犯生!

时间长了,爷儿俩之间的隔阂越积越深,最后就到了你看不上我,我看不上你的地步,姨夫也就索性拉下了脸,对弟弟不客气了。特别是姨夫退休弟弟顶替当了工人,姨夫对弟弟就越发颐指气使了。

有一次,姨夫要弟弟到外村换稻子,弟弟骑车回到家才发现麻袋破了个小口,路上撒了点稻子,姨夫这就不得了了,非逼弟弟去路上把稻子一粒一粒捡回来;还有一次弟弟从井里挑水浇菜,把扁担勾掉到井里,姨夫硬逼弟弟把扁担钩捞上来才准吃饭……邻居看不过去,说弟弟;不用捞了,我家有个钩,你去拿了还给那个老东西。

在弟弟的婚事上,我和余福江犯了个错误,错把余福江姐姐的小姑子福云介绍给了弟弟。弟弟二十多岁时自己谈了个对象,女方是本屯的,漂亮也能干,两人在生产队的集体劳动中建立了感情。但女方的哥哥老怀疑弟弟出身有问题(或许已经知道了弟弟的真正家庭背景,姨夫一直自作聪明地隐瞒父亲的问题,其实是掩耳盗铃),三番五次,五次三番地搅和,坚决不准妹妹嫁一个来历不明的人,我和余福江才一气之下决定给弟弟在这边找,结果就找了小学毕业的福云。

福云名字起得不错,其实无福也无运,人看似精明,其实在好多方面应了一句古语:头发长,见识短。福云嫁过去后大多时候大多问题她是站在姨夫母一边,她有她的道理,她说:咱在这边没根没底,靠老人关系,靠老人家底过日子,咱不讨好老人怎办?再说老人督促咱干活也是为了咱好,他们死了还能拿了走?归根到底还不都是咱的。

弟弟死后我想了许多,当初若不为赌气,如果让姨夫母或弟弟自己在他们屯中或者附近找一个媳妇,弟弟或许还能多个保护人,还能多条路。

姨夫并不因为弟弟给他们当儿子而领我们的情,他说我们这样做是为给弟弟找出路,我们还得承他们的情。弟弟结婚后生了三个孩子,姨夫就叫喊家口多了,养活不过来了,逼弟弟向这边的哥哥要钱,姨夫的意思很明确:你们不能光送走弟弟减轻负担,你们还得在经济上帮扶他,你们都挣工资,得帮助自己弟弟养活老婆孩子。

有一次姨夫家要买个什么东西,明明手里有钱,却硬逼弟弟向哥哥们借了几百块钱。钱借去了姨夫根本就没打算还,而哥哥们每月就挣那么四五十块钱,家家日子都捉襟见肘,哥哥们还好说,嫂子们对姨夫这种等于讹诈的行为就不满意了,在这种情况下,哥哥们只好写信去要,要了两次姨夫非但不给还火了,说梁家把弟弟推出去就不管了?帮弟弟养活老婆孩子是他们应该做的,想要钱,没门!弟弟夹在蛮横的姨夫和贫穷的哥哥之间不知所措了,精神几近崩溃。

母亲还在时,弟弟就得了一种病,精神恍惚,浑身无力,姨夫母开始还以为他装病,骂他甚至打他,后来看他确实有病了才开始治疗。那个时期,弟弟回来住了一段时间,人像个傻子,母亲看在眼里,真是难受极了。二哥住的地方有个有名的老中医,二哥领弟弟去瞧了,中医说弟弟是长期精神郁闷,导致肝气不舒,肝脾不活,下一步就是精神分裂。二哥给弟弟抓了几副价钱昂贵的药,弟弟吃了那几副药大见效果,回去后病才慢慢好了。

在弟弟和姨夫之间,小姨是什么态度呢?

用母亲的话说,小姨这个人脑袋没缝,只比死人多口气。意思是说小姨心眼太少。小姨早年喜欢姐姐,原因是姐姐的性格跟她相似,都那么少言寡语,都那么不出头不出脑。像这样性格内向的人,又没为丈夫家留下一男半女,自己自然就萎懦了,自然是成天看丈夫脸色行事。

弟弟得病后,小姨精神压力相当大,她认定自己命毒,自小丧母,出嫁后又不能生养,要个儿子还克出了病。小姨领着木头人似的弟弟东找大夫,西求大神,用了许多稀奇古怪的偏方。小姨不知听哪个大神说弟弟的病是“恹恹鬼”缠身,需用一托长的线麻烧一百次,才能把“恹恹鬼”赶走。小姨听后找来一绺长长的线麻,就那么用火柴点着,再用碗扣死,再点再扣……

小姨为弟弟治病虽愚昧但不失积极,但伤起弟弟也够厉害。有一次她领着弟弟去看病,她竟当着弟弟的面对看病的大夫说:原以为要个儿子老年好有个依靠,谁知要了这么个东西,平日不听话,死犟,现在又得了一身病,早知这样还要这个儿子干什么,为了他,俺两口子能少活十年。

弟弟虽然病得近乎痴呆,但小姨的话他还能听明白,听后精神更受刺激,病越发沉重。

弟弟的死不管对小姨姨夫还是哥哥姐姐,都是个严厉的精神惩罚。小姨姨夫一下子苍老了,姨夫不再是那么一副惟我独尊的家长派头,抱着弟弟四岁的儿子显得可怜兮兮。他们悲痛不安还有个原因,原来弟弟去世之前是怄着气从家里走的。那天是端午节,弟弟和福云一早去房后的自留地里栽地瓜,栽完回来弟弟累了,躺在炕上小憩。姨夫看见就不满意了,嘟囔道:干那么点活就累了?养活三个孩子,你不撒野干靠谁?

弟弟那天可能心也不净,就和姨夫顶了两句,说真看不是你的亲生儿子,连口气都不让喘。小姨一听就帮姨夫骂开了,说你要是亲生儿子你爹那么说说就坏了?早知道这样生分当初就不该来……

弟弟再没和小姨辩驳,爬起来饭也没吃,空着肚子骑车去盐场上班了,这一去再也没有回来。

弟弟一走小姨就后悔了,天天热粽子鸡蛋等弟弟礼拜天回来吃,四天后我接到噩耗赶去,小姨家还留有一些粽子。

对弟弟的死我最悲痛,也许因为我和弟弟在一起的时间最长,患难与共地走过了最艰难的岁月,也许是我一手办走了弟弟,而且对弟弟后来的遭遇又一清二楚。

弟弟去世前一个星期突然回来看望我和余福江,用村里人迷信的话说那是弟弟回来辞路(临死前跟亲人告别),弟弟说快过端午了,他没有钱给姐姐姐夫买东西,只能载一包咸盐回来,在盐场,盐工吃咸盐不用花钱。

那包盐有一百多斤,够我一家吃几年。也不知他怎么从一百多里外的盐场载来的。盐场工人在旧社会被人称为“盐驴子”,他们终年在寒冷潮湿卤气重重的环境里晒盐,扒盐,抬盐,老了腰腿都落下病。解放后盐业工人的待遇提高不少,但寒冷潮湿卤气重的环境无法改变。只因为每月能拿到活工资,退休后有劳保,盐工用盐免费,所以在人们的眼中盐业工人的地位还是远远高于种田的农民,谁能到盐滩当个盐工,就被大家羡慕死了。

弟弟回来的那天晚上大队放电影,弟弟累了,没去看,我和余福江去了。看完电影回来还唠了半天。弟弟说没想到咱们还有今天,二哥平反又当了馆长,二姐虽然还是农民,但是如今名声在外,大哥三哥四哥大姐更不用说了。可惜父母都去世了,咱妈再多活几个月,不就什么都看到了?真没福啊。

弟弟说这话时兄弟姐妹除了二哥,其他人还都没有什么变化,大哥还是公司里的一个采购员,三哥在一所大学里教书,每月挣54元工资,四哥虽然是县农业局的副局长,可每月的工资也只有47元。姐姐沾姐夫的光,在姐夫单位找了一份当保管的临时工作。但即便这样,弟弟仍然为哥哥姐姐高兴。

弟弟去后的几年,梁家兄妹才真正步上了新的台阶,二哥负责的图书馆成了全国的先进单位,不断地到其他地方开会,介绍经验……二哥到了退休年龄从单位退下后个人又开起了复印社,属于先富起来的一批人。

三哥呢,自打改革开放后一帆风顺,1985年晋升为副教授,继而就是教授,成了梁家人里职位最高的一个。

生不逢时的四哥也不错,在他们单位又是农业局局长又是高级农艺师,从农业局局长位置退下来后又步入商海,在商海里呼风唤雨,得心应手,成为梁家第一个挣大钱的儒商。

性格相对懦弱的大姐也找到了自己的社会位置,大姐先在县里当了几年工人,随姐夫迁往沈阳后,又去了一家招待所,干上了最适合她性格的工作。

我是梁家兄弟姐妹中最后一个改变命运的人,在三哥的帮助下于1984年离开了辽南的黄土地,在异地他乡当上了中学教师,由工分族变成了工薪族。

可惜,所有的这一切弟弟都看不到了,如果弟弟再多活几年,大家就会有能力帮助他,他生活的路也许会宽泛一些,也许不至于这么早就因郁闷而去。

那天晚上我问他近日家里怎么样,他说还那样,老头(姨夫)还是天天挑刺,怎么看我也不顺眼。秋天老头要翻房子(把旧房子拆了重盖),等翻修房子时我又有气受了,你怎么干他都说你不对,你累死累活地干他也不会心痛你。我叹口气说咱家谁都好了,就你还没有翻身解放,实在不行就把家分了吧。弟弟说不能啊,当初去当儿子为的是让老人晚年有靠,现在小姨不开口我怎么能先提出。再说两个老人不喜欢我对孩子却亲得要命,我要分家把孩子领了走,等于要了他们的命,还是凑合过吧。

唉,清官难断家务事,一个小小的农村家庭竟也如此的复杂难缠。阶级斗争这把剑能让你伤痕累累,家庭矛盾这把剑也能让你累累伤痕啊!

第二天,弟弟推着自行车和我一起走到大队,说二姐我走了,就翻身上车。我目送他远去的身影,怎么也想不到这竟是永诀。

弟弟是半夜心肌梗塞死在盐场的集体宿舍里,睡在一铺大通炕上的工人半夜听弟弟喊叫,还以为他作了噩梦,没理会,天亮发现弟弟身体已经僵硬,可眼睛还大睁着,弟弟真是死不瞑目啊!接到噩耗我和二哥最先赶到弟弟家,见停放在灵床上的弟弟仍然大睁着两眼,二哥哭着为他合上了眼皮。

弟弟走了,和父母一样没留下只言片语,和母亲一样最后身边没有任何亲人。可怜的弟弟,活着时孤孤单单,走时还是孤孤单单。弟弟说他平时在盐场呆得乏味,想孩子,可姨夫不到星期天不让他回家,说怕他影响工作。我想姨夫这是借口,更主要的原因还是他不想多看见弟弟。

弟弟走了,走完了他短暂却又多灾多难的人生。少年时代,伴随他的是家庭中的饥饿、贫困,社会上的歧视、侮辱,青年时代,伴随他的又是家庭中的纠纷、苦恼,精神上的压抑、苦闷,他不像父母,他已经赶上了好时候,但仍然没过过一天舒心日子,苦命的弟弟啊。

多少年后的今天,当梁家的兄弟姐妹都各得其所,事业有成,在城里都有房有车,都过上了过去想都不敢想的富足日子时,我常常感到内疚,觉得对不起弟弟。倘若当初哥哥姐姐不读那么多的书,(尤其是我和姐姐,还都读了个半途而废)都早早干活,早早挣钱养家,帮父母盖所房子,父母就不会过那种大半辈子流离失所的日子;有了房子,弟弟也不会人到成年还要去为人之子,最后还英年早逝……可以说,如今梁家兄弟姐妹的幸福,是建立在没过过一天好日子的弟弟的痛苦上。

现在,令哥哥姐姐们唯一欣慰的是弟弟留下的三个孩子都长大成人,弟弟的女儿在城坦小镇开了家服装店,生意不错,两个儿子在做农资生意的四哥帮助下,也在城坦小镇做起农资生意,而且做得有声有色,如今哥弟两个已成了富甲一方的商人。

母亲去世三周年的时候小姨来了,小姨哭着说弟弟是让母亲领走的,理由是弟弟恰恰死在母亲去世的第三年。

小姨这样说大概为自己的心能得到点安慰,得到点解脱,也让为弟弟的死痛心不已的哥哥姐姐们得到点安慰。我想,若母亲真的地下有灵,领走弟弟也有道理,弟弟真是活得太难了,弟弟是母亲最疼爱的儿子,活着时不能相依相守,愿父母和弟弟在那世相依相守吧。

同类推荐
  • 初刻拍案惊奇

    初刻拍案惊奇

    《初刻拍案惊奇》是明朝末年凌濛初编著的拟话本小说集。正式成书于1627年(明天启七年),尚友堂书坊于翌年1628年刊行。《初刻拍案惊奇》是模仿话本小说而创造的小说集,其题材大多取自前人。书的内容比较繁杂,思想倾向前后不尽相同,主要有描写商人思想行径、命运遭际的作品和描写婚恋的作品。其多出自前代著述,但经过凌濛初的再创作,也一定程度表现出晚明社会现实与时代气息,浸含着凌氏本人的思想观念和愤世不平之气。常与《二刻拍案惊奇》并称二拍,加上冯梦龙的“三言”,则为“三言二拍”,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较重要的影响。
  • 爱无痕迹

    爱无痕迹

    “春天到了,小草绿了,桃花开了,小鸟恋爱了,蚂蚁同居了,苍蝇怀孕了,蚊子流产了,蝴蝶离婚了,毛毛虫改嫁了,青蛙也生孩子了,你还在等什么呢?我们约会吧!”
  • 愤怒

    愤怒

    此次北村推出的新作将“指正”的箭头转向了时代的“恶”与“罪”,用文学的语言向人们讲述了一个在当今社会底层挣扎求生的人群中可能发生的再真实不过的故事。主人公是贫困的农家子弟,在被迫闯入城市谋生的过程中历尽苦难与挫折,在城市暗藏的罪恶渊薮中沉浮抗争。
  • 我们爱狼

    我们爱狼

    《我们爱狼》用朴实无华的笔触,从一个个温暖感人的小故事中,讲述了人间的真善美。情节生动,笔调幽默,立意新颖,情节严谨,结构新奇。读者可以从一个点、一个画面、一个对比、一个赞叹中捕捉到小小说的一种智慧、一种美、一个耐人寻味的场景,一种新鲜的思想。
  • 汉阳造

    汉阳造

    本书是目前国内第一本从汉阳兵工厂厂长与总工程师的角度描写汉阳兵工厂的建立、发展,顶峰乃至衰落的全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汉阳兵工厂及其制造的武器装备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发挥的巨大作用。作者亦通过这部小说揭示了那些为国为民的有识之士的精神存在及其内核,那就是以汉阳兵工厂厂长与总工程师裴元基为代表的兵工厂人为了国家不受外国欺凌,本着扎好篱笆防恶狼的信念,在极其艰苦恶劣的条件下,克复重重困难,制造中国自己的先进武器装备,用来武装中国军队的汉阳兵工厂精神。
热门推荐
  • 今天也想让夫人沦为非洲难民

    今天也想让夫人沦为非洲难民

    李铁柱不知道拿错了谁的剧本,穿越到了一个叫张飛的女人身上。更让她慌到一批的是,还被一个脑壳壳不太好使的总裁盯上了。她心想,这大概可能就是传说中的憨憨情侣谈恋爱的恐怖故事吧。
  • 夫君别摸我爪

    夫君别摸我爪

    女主在妖族乃是数一数二的高手!与青梅竹马的男主惹出欢喜冤家系列搞笑的事情。日久生情,好不容易在一起的他们又经历一场波折而分离!转世的他们能否再相遇?若相遇了还会认识对方吗?这背后又有什么阴谋?
  • 爱汝成痴穿越千年

    爱汝成痴穿越千年

    当你从数千米的险峻高峰呈自由落体运动,当你身处不明方向,云中雾里的漆黑幽洞,当你触手都是鲜血淋淋,死不瞑目的残肢断体,当你见到的第一束光线里竟是狰狞巨大的祭祀台,————当你遭遇腹黑无比,智谋无双的面具神秘男,当你邂逅貌如谪仙,气质翩翩的白衣公子,当你结识豪放不羁,潇洒风流的江湖第一才子,当你……你该如何是好?且看我风华绝代,举世无双的女主如何险境中求生存?逆境中谋大略?在阴谋诡计中,在生死斗争中,步步惊华,寸寸生花,那彼岸盛开的曼珠沙华正在等待……
  • 惊马之华

    惊马之华

    大凉国慕家藏有一子,名樊华,相貌妖艳媲美女子。十八有余未见其父,飞来横祸卷入乱世。其母为妓,能歌善舞,隐于山谷,含恨而死。留有宝物无数,毁于一旦。其子樊华,有幸得之。为求真相,惊扰太平盛世,遂兵荒马乱之,其子名曰慕樊华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快穿之我弟总想追杀我

    快穿之我弟总想追杀我

    (无CP)任务繁忙还要时刻提防着身后小尾巴明目张胆的“暗杀”,这本来应该是一件让人烦恼的事,然而对于弥央乐而言不过是饭后的小小娱乐。看着渐渐黑起脸来的小家伙,她觉得自己还是有必要给点面子装作很苦恼的样子。
  • TFBOYS之浪漫唯爱

    TFBOYS之浪漫唯爱

    “喂!王俊凯!你……”我还没说完就被一个软软的东西附上了双唇,当我反应过来,立马推开了王俊凯,朝他吼道:“你到底想怎样啊!”“我只是想让你做我女朋友罢了!”『王俊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健康怀孕一点通

    健康怀孕一点通

    本书分为孕前、孕期、临产三大部分,包括了怀孕准备、优生受孕、营养锻炼、饮食住行、个人卫生、分娩宜忌等多方面内容,其中涉及了很多易被忽略的问题,特别提醒准备为人父母的青年夫妻重视起来,从盲目怀孕转变为科学的有准备的受孕。本书内容丰富、贴近生活、资料翔实、语言通俗,适合准爸爸准妈妈阅读。
  • 记录的艾泽拉斯

    记录的艾泽拉斯

    战火为何而燃,秋叶为何而落,天性不可夺!吾辈心中亦有惑怒拳为谁握护国安邦惩奸恶道法自然除心魔战无休,而惑不息,吾辈何以为战!这算是魔兽世界背景的异界小说吧!颠覆你对魔兽的印象~这是不一样的艾泽拉斯,不一样的魔兽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