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得了冀州,幽州也不太平。幽州以前是公孙瓒的地盘,现在却被刘虞占据,公孙瓒是不高兴的。(注:《三国志》《后汉书》及其他史料都没有记载刘虞接替谁做幽州牧。按《后汉书》记载,陶谦做过幽州刺史,估计陶谦走后,幽州刺史(或牧)的位置是空着的,实际当家的可能是公孙瓒。)
公孙瓒虽说是豪门子弟,但雄霸一方靠的却是能力。他由一个衙门小吏逐步升迁为中郎将、都亭候,靠的可不仅仅是运气。
十多年前,公孙瓒还很年轻,因为母亲地位低贱,他无法享受家族其他子弟的待遇,只能在郡都衙门里做书佐,负责处理文书一类的工作。像他这样没有后台的小吏,如果没有人提携,很难有出头之日。
但公孙瓒具有其他小吏不具备的特质:仪表堂堂、声音洪亮、机智善辩。所以很快得到了顶头上司刘太守的赏识。
刘太守不仅把他送到卢植那里去读书,还把女儿许配给他,虽然回来后他还是担任郡吏,但在大儒身边学习过的公孙瓒眼界已大为不同。
不久刘太守因为犯事被传呼到廷尉,为表达对刘太守的知遇之恩,公孙瓒亲自充当仆役。太守最终被判流放到日南(今越南广治)。
日南在今越南中部,路途极为遥远,到日南的人基本有去无回,公孙瓒却准备同行,他准备米肉,祭祀祖先,并举觞祝祷:“以前我是公孙家的子孙,如今我是太守的臣子,作为臣子,我应当到日南去,日南流行瘟疫,我可能回不来,就在这里和公孙家的列祖列宗告别。”说完拜了两拜,然后情绪高昂地起身离去,当时旁观的人没有不赞叹他的勇气与孝心的。
幸运的是刘太守在途中就得到赦免而返回,公孙瓒的好运来了,在刘太守的提携下被举为孝廉,做了郎,后升为辽东属国长史。
辽东大部为鲜卑、乌恒人驻地,经常发生反叛,从此,公孙瓒开始了长期的军旅生涯,主要任务就是狠狠打击各路叛军。
在战场上,公孙瓒极为勇敢,有一次,他率领几十名骑兵出去巡视要塞,被几百名鲜卑兵发现,力量悬殊,形势危险,他没有胆怯逃跑,知道如不主动出击,必将被杀,于是他亲自拿起长矛,有如猛虎出笼,驰马急冲出去,在他的带领下,十几名部下全力拼杀,杀伤了几十个鲜卑兵,虽然力量悬殊,自已也损失了近半骑兵,但却幸免于难,安全脱身。
此一战,公孙瓒威振辽东,鲜卑人再也不敢进入要塞。
此后朝廷调公孙瓒率三千骑兵赴凉洲剿匪,军队开到蓟中就和张纯、乌桓首领丘力居的叛军打了起来,公孙瓒表现神勇,率领三千骑兵奋力冲杀,击退了气焰正盛的张纯、丘力居。到幽州后,又在石门率部大胜张纯、丘力居,令张纯、丘力居逃奔塞外,乌恒贪至王举众投降。
公孙瓒的赫赫战功得到了朝廷的认可,升任中郎将,封都亭侯。
此时,屡战屡胜的公孙瓒有点忘乎所以,犯下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
他孤军深入塞外追击叛军。很快因敌情不明,反被大批叛军困于辽西管子城,公孙瓒多次冲击,都被击退,只能在城中坚守,两军就此长期对峙,公孙瓒知道不会有援军,粮食吃完后,杀掉战马充饥,马肉吃完后就煮弩楯(弓和盾上的皮革)为食。不知不觉中,已熬到了冬季,外而飘起了风雪。
公孙瓒屈指算来,已坚守了二百多天,城中所有将士都知道不会有援军,公孙瓒知道这样下去必将全军覆没,在漫天的风雪之中,他决定与将士分散逃亡,当他们冲出去后,才发现,张纯、丘力居的叛军同样又饥又困,根本无力追击,公孙瓒幸运生还。
从此,公孙瓒再没有深入塞外,也再无能力彻底消灭张纯、丘力居的叛乱。
此后,朝廷派来了刘虞。
刘虞安抚、妥协的办法,公孙瓒是看不上眼的,没想到刘虞成功的平息了乌恒、鲜卑的叛乱,完成了他六年都不能解决的大麻烦,他很不服气,也很嫉妒,他不希望刘虞成功。
刘虞也觉得公孙瓒霸道、一根筋,虽然打仗有一套,但不懂得政治。只会用杀伐来消灭胡人中的叛乱者,而自已的力量又有限,所以再能打,也不能把胡人怎么样。
刘虞决定恩威并施,首先派使者到鲜卑和乌桓人中,说明利害关系,要求他们派人送回张纯的首级,归顺朝廷。另一方面广施恩惠,免了一些鲜卑和乌桓人的罪,鲜卑人也知道论实力,他们根本打不过,打去打来除了死人,对自已也没什么好处,所以就自动归顺刘虞。
公孙瓒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决定暗地里破坏刘虞的计划。于是派兵在半路上截杀那些归顺刘虞的鲜卑人。鲜卑人得知这个情况后,就走小路来拜见刘虞。为了表达朝廷的诚意,刘虞也撤回各路驻军,只留下公孙瓒所率领的步兵一万人屯守右北平。
刘虞知道这个公孙瓒不好管理,所以虽然拒绝了袁绍和韩馥的要求,但却和袁绍走得很近,应该有牵制公孙瓒的意思。
此时发生了一件不算大的事情,却让刘虞和公孙瓒彻底反目成仇。
刘虞有个儿子刘和在长安,刘虞因袁绍等的逼迫,为表明心迹特地派人不远千里进京觐见天子。而天子见到刘虞派来的人后,心中有了指望,更想摆脱董卓的控制,就让刘虞的儿子刘和伪装成平民,逃出董卓的控制去找刘虞来搭救自已。
刘和逃出来后,经过袁术的营地,就对袁术讲了天子的意图,没想到袁术听后,认为可以利用刘虞,就扣了刘和,表面上答应刘虞的军队来了之后一同西进,刘和只得写信给刘虞请求派兵。
刘虞接到刘和的信后,内心极为焦急,立即和部下商议派几千名骑兵给刘和。公孙瓒极力反对,觉得事情绝没有信中所说的那么简单,袁术必有所图。
公孙瓒的反对令刘虞很不舒服,他相信自已的儿子,坚持要求派兵,公孙瓒也担心袁术知道自已阻止派兵后怨恨于他,再说和刘虞也没翻脸,他的命令也不好不听,就同意派他的堂弟公孙越率领几千名骑兵投奔袁术。
公孙越出兵前,公孙瓒又密令堂弟结好袁术,建议袁术扣住刘和收编刘和的部队。这件事让刘虞知道后,两人矛盾就公开化了。
不久,刘和设法从袁术那里逃了出来,奔向北方,又被袁绍扣了,从此公孙瓒就和刘虞成了仇人。
公孙瓒并不怕刘虞,他手里有兵,谁也不能把他怎么样。
乱世之中,大鱼吃小鱼是再正常不过了,公孙瓒虽说不喜欢刘虞,但他也没想过以下犯上,收拾刘虞这个纸老虎,反正这个纸老虎吃不了人。
当然公孙瓒不对刘虞下手绝不是因为心善,他是担心刘虞的身份。刘虞不仅是皇亲国戚而且在鲜卑、乌恒人中威望很高;最主要的是如果对刘虞下手,就是以下犯上,无法对朝廷交待,也会让幽州的官吏心寒。所以公孙瓒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扩充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