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柳氏坐瓮
晋祠庙里的难老泉旁,有一座二层小楼,叫水母楼。楼下正中供着一位正在梳头的美丽媳妇。座下一张草垫,垫下一只水缸,远远望去,真像是一尊渡海观音哩!为啥把水母塑成这个样子?说来话可就长了。
从前晋祠这地方可苦哩。别的不说,光是吃水,就够作难的了。只有后山上有一眼泉,不来回走七八里,就别想喝上一口清水。家里有壮劳力的还好说,没有人手的家,那可就苦了……
那时候,这村里有个张寡妇,男的死了,儿子还小哩,她就给儿子从十里外的金胜村寻了个姓柳的童养媳妇。这媳妇生性善良,人又勤快,整日价忙里忙外地死受,婆婆还是不满意,稍不顺心,举手就打,张口就骂。最气人的是,媳妇千辛万苦从山上挑回一担水,婆婆只喝前边这桶,后边那桶就倒了,说是身后的水不干净,不能吃。这样,别人家一天挑两担水就够了,她家的媳妇挑四五担也不行,只苦得这媳妇是一担水,一身汗,一脸泪……
一天早晨,这媳妇挑水刚回到村口,迎面碰见一位拉着马的白发老人。老人上前深施一礼,说道:“好心的媳妇,我和马儿都快渴死了,能给我们点儿水喝吗?”媳妇放下担子,抬头看看老人,只见他风尘仆仆,唇焦口燥,那马儿也直往她的水桶跟前凑。看样子真是渴坏了。媳妇不觉动了恻隐之心,也就顾不得婆婆的眉高眼低了。她爽快地把水桶提到老人跟前,说道:“老大爷,请喝吧!”老人急忙弯下身子,就着桶沿,咕嘟咕嘟,一口气就喝下半桶,剩下的一桶半都饮了马儿。喝罢,道了一声“多谢”,便又拉马上路了。媳妇低头挑着空桶,转身又挑水去了。因为来回七八里,误了婆婆的早饭,被婆婆狠狠地打了一顿。
第二天早晨,媳妇起了个大早去挑水,回来刚走到村口,又遇到昨天那位拉马的老人。媳妇看着他们焦渴的样子,急忙递过水桶,早把昨天挨打的事忘了。老人又是急忙弯下身子,一口气喝了半桶,剩下的一桶半又都饮了马。喝完,媳妇急忙挑起水桶,一路小跑地上山去挑水。可赶回来,还是误了婆婆的早饭,又让婆婆打了一顿。她默默地挨完打,心想:“我就是再挨打受气,也不能见死不救!明天我再早些就是了。”
到第三天早晨,媳妇起了个大早,先挑回一担水,站在原地方等候着老人。过了一会儿,远远地看见老人过来了,还没等老人开口,便急忙走上前去说:“老人家,快喝水吧!”老人二话没说,低头便喝水、饮马,眨眼间一担水全让他和马儿喝光了。媳妇急忙挑起水桶,转身又要去挑水。老人忙拉住水担说:“你是一位好心的媳妇,为了我和这匹老马,你挨打挨骂,我全都知道。我没什么好谢你,就把我这条马鞭送给你吧!回去后你把它放到水缸里,你要多少水,就把马鞭提多高,鞭子提到哪里,水就会涨到哪里。可是千万记住,别把鞭子提出缸外,那样就要惹祸了。切记!切记!”媳妇接过鞭子,正要道谢,眨眼间,老人和马儿都不见了。
媳妇回到家里,婆婆还没有起床。她急忙放下桶和担,照着老人的说法,把马鞭插到空水缸里,果然缸里立刻涌出清亮亮的水来。她往上提了提,缸里的水也跟着往上涨了涨,提多高,水便涨多高。她高兴得几乎喊起来。
她转念想到村里的乡亲们和她一样,每天都为吃水受苦,我怎么能只顾自己高兴呢!何不叫他们就近到自己家里来挑水呢?想到这里,便欢欢喜喜挨门告诉乡亲们,请他们来家里取水。
打这以后,乡亲们都来这位好心的媳妇家接水,整天价像赶会似的。没几天就惹得婆婆又烦又恼,只怨媳妇给她招来这么多麻烦,她恨不得把那水缸砸了,马鞭扔了,把媳妇吃了。可是当着众人的面,也只好把气咽到肚子里去。
这天,媳妇回娘家去了,婆婆拴好大门,气势汹汹地走到水缸前,抓住马鞭,口里骂道:“我叫你们用水!”骂罢一下子把马鞭提出水缸。说时迟,那时快,一股缸口粗的巨流一下子涌了出来,眨眼间就溢出厨房,流到院心,漫上房檐,把这个坏心眼的婆婆淹死了。
大水溢出媳妇家,流向大街、小巷,眼看着晋祠村变成一片汪洋。人们只恨爷娘少生了两条腿,纷纷扶老携幼,向山上转移。
这时,媳妇正坐在娘家草垫子上梳头,一听说婆家村里发了大水,心想准是婆婆把马鞭拉出缸了,急忙夹起草垫,向晋祠跑去。回到家里,见缸里的大水还不住地往外喷涌,慌忙把草垫往缸上一扣,自己就势往上一蹲。说也怪,那水势立刻被压了下去。
大水退了,人们想起好心的媳妇,便纷纷赶到她的家里。只见那媳妇仍然坐在水缸上,一手持梳,一手挽发,正在那儿安详地梳头呢。然而不管人们怎么叫,她也不应声。待临近一看,原来她早已坐化成仙了。只有那股清清的泉水,从她座下汩汩流出……
为了纪念这位好心的媳妇,人们就给她在泉眼旁盖了个庙,常年祭祀,香火不断。大伙都管她叫水母娘娘。后来修建晋祠时,又为她专门盖了一座小巧玲珑的楼阁,就是现在的水母楼。
附记:“水母娘娘的传说”被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非遗项目(民间文学类)
2、傅山画伞
相传,清朝皇帝曾多次请傅山先生进京做官,傅山先生不爱功名利禄,一直躲着不去。
一天,皇上又派了钦差大臣上门传旨,命傅山先生立即启程,进京面见皇上。正巧,傅山先生回家看望老母,一时躲闪不及,被这位粗野的钦差大臣抱着塞进了铺着花缎厚棉垫的轿子里,轿夫赶着轿子一溜风似地向京城飞奔而去。
第二天中午,轿子出了雁门关,来到广武镇,钦差一帮人走得又饥又乏,进了一家客店休息。傅山先生乘机钻出轿子,穿大街过小巷,急急向荒野奔去。眼看日近黄昏,只见西山后边卷起了乌云,顷刻,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幸好前边有一个村庄,傅山先生跑进村里,在一个门楼下避雨。刚刚站定,大雨倾盆而下。不多一会儿,一群庄稼人扛着锄头,冒雨直奔门楼。他们是本院财主阎老四的长工,一个个被大雨淋成了落汤鸡。其中一个上了年纪的长工,被雨拍得喘不过气来,傅山先生见了甚是同情。
天渐渐黑下来,雨却越下越大。长工中一个叫刘小三的后生,瞒着阎老四把傅山先生留在长工屋里。长工们把热乎乎的炕头腾出来,让傅山先生暖和身子,还把饭匀出来给傅山先生吃。第二天清早,傅山先生作了一幅水墨画,送给大家。刘小三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画着一把收拢的雨伞。傅山先生说:“你们把这张画保存好,每天下地干活时,先看看画上的雨伞,如果伞张开,天就要下雨,就别出工;如果伞收拢着,必定是晴天,就放心干活去。”长工们听了,都很高兴,依依不舍地送别了傅山先生。
刘小三把这张画挂在长工屋的土墙上,每天出工时都要看一看。连日来晴天,画上的伞一动也没动,大家也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一天中午,天气十分闷热。长工们正在屋里歇晌,刘小三突然看见画上的雨伞张开了,他高兴得几乎跳起来,紧忙告诉了满屋子的人,大家都很惊奇。眼看起晌了,阎老四再三催促,大家只是不出工。阎老四大动肝火:“你们为甚不出工?”刘小三说:“今天后晌要下雨。”
“你咋知道?”
“我敢保险。”
“你敢和我打赌?”
“打赌就打赌。”
“咋个打法?”
“由你!”
阎老四望了望晴湛湛的天空,阴险地说:“如果后晌不下雨,你们全年的工钱都别赚!”刘小三干脆利落地接口说道:“如果后晌下雨了,那你就得给俺们赚双工钱。”阎老四狡猾地说:“行。”阎老四还是硬逼大家立即出工。刘小三说:“那就得掌柜和俺们一起去。”阎老四无奈,只好一起去了。
走到半路,阎老四见空中仍没有一丝云彩,十分得意,暗自盘算:你们非得给我白受一年不可!突然,“轰隆”一声闷雷响,霎时,天黑得像锅底。说话间,大雨倾盆而下。刘小三和长工们慌忙扭头往家跑。阎老四因身体肥胖,跑不动,呼爹唤娘,连摔几跤,滚成了个泥人。
遭了这场雨淋,阎老四越想越气,暗自思量:这些斗大字不识半口袋的受苦汉,怎能预知天气之阴晴?他便留了心,终于发现是长工屋子里的一张画在作怪。他立刻跑进屋去,一把抓下墙上的画,撕个粉碎。画被撕破了,大家十分气愤。
一天上午,长工们正在锄地,只见一人飘飘然向地头走来,定睛一看,正是傅山先生。大家立刻围拢上来。刘小三便把画被阎老四抢去撕了的事对傅山先生说了。傅山先生听后,微微一笑,立即拿出纸来,提笔又画了一幅,与以前的那幅画一模一样。傅山先生对大家说:“离此处不远有个山洞,你们把那幅画挂在山洞里,每天去看一看,便知天气阴晴。”从此,大家照傅山先生的吩咐,看到雨伞张开,便进山洞里去避雨。阎老四却蒙在鼓里,半点也不知道。
附记:“傅山传说”被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非遗项目(民间文学类)
3、双塔的传说
明代万历年间,皇帝春游来到并州,看到晋阳西南方的龙山、天龙山上空彩云缭绕,光华四射。随行大臣都说这是吉祥之兆,龙颜大喜。于是,大摆宴席,庆贺国运昌盛。同时传来并州巡抚当面问讯:“此地瑞气升腾,有何宝物?速献寡人,定当加官封赏。”巡抚跪在地上,低声向皇帝说:“此地传闻很多,所说那宝地是降生天子的地方,故有祥云笼罩。”皇帝听罢顿时脸色阴沉。大臣们也吃惊非小,君臣正十分难堪。有一侍官鬼头鬼脑凑近皇帝耳边奏道:“圣主切莫虚惊,自古佛塔可镇孽龙,只要建造两座佛塔,便可保大明江山永世长存。”皇帝听了,龙颜转喜。立即下了道圣旨,命巡抚在晋阳东北面建双塔,与西南的“二龙”相对峙。
巡抚接了圣旨,又喜又愁。喜的是有了巴结讨好皇帝的机会,愁的是找不到能工巧匠。听说平遥县有个名叫李福的人,技艺高超,人称活鲁班。巡抚急忙派人去找,哪知李福已厌倦人世,上五台山出家修行去了。
李福当了和尚,法号“佛灯”,仍忘不了手艺,闲暇时,总拿些木块、泥巴弄点小玩艺。一天,李福刚刚用泥捏好二座宝塔,正细细品味琢磨,忽然闯进一队官兵,不由分说抓人就走。巡抚得了李福,又见到二座泥捏小塔,玲珑剔透,每层塔檐下都吊着八个铃铛,每层塔门都捏着莲花、云纹,喜得合不上嘴,当下就命李福依样造来,限期一年完工。巡抚又抓来八百名工匠,到郝庄村破土动工。李福与八百工匠历尽艰辛,从天龙山采石、在卧虎山烧砖、苦干了一年,十三层双塔终于直矗凌空。众人总算松了口气,巡抚也上奏朝廷,请皇帝亲来祭祀。
眼看苦役熬到了头,工匠们也准备返家团聚,却不料大祸又降临了。一天,天上乌云滚滚,地下昏昏沉沉,狂飙怒吼,骤雨倾盆,“轰”一声炸雷,大地震动,人心颤栗。风雨过后,众人赶到双塔下一看,只见双塔已裂为两半。巡抚也闻迅赶来,见双塔破裂,勃然大怒,把气全出在李福和众工匠身上,下令李福和众工匠三天之内必须把破塔补好,否则一律格杀勿论。这么大两道裂缝,怎么个补法?李福双泪交流,叹口气说:“苍天毁我塔,官家逼我命,我死无所谓,为何还要连累八百众生呢?”
这天,山上下来了一个壮汉,肩挑着担子,一路吆喝着“补锅!补锅!”来到造塔工地。大伙连命都不保,谁还有心补锅。壮汉吆喝了几圈,见没人答理,挑着担子走了。第二天,又来吆喝,嗓门更大了。直吵得人心烦意乱。第三天,众人都想不出补塔的办法,只有等死了,这时壮汉又来了,吆喝的声音也变了花样“补大家伙!补大家伙!”有个老工匠不耐烦地说:“你补什么大家伙,你能补这两座塔吗?”谁知那壮汉听了嬉笑着说:“嗨,越是大家伙越好补,这塔么,好补,好补!我包了。你们等着,天黑开工,天明补好。”众人将信将疑,以为壮汉疯言疯语,也不在意。
这天半夜,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匠人们都无心睡觉,听到外边叮叮当当响个不停,便出来要看个究竟。出了门,见塔上火花闪烁,听声音是从半空中传来。天亮后,李福和工匠们赶忙跑到塔下观看,两座塔齐齐整整竖在那里,一点点裂缝也没有了。大伙高兴得直流眼泪,围着高塔磕头作揖,欢呼许愿。忽然,有人发现一块大青砖上刻着一行字:“不为补双塔,只为救兄弟。”这时,人们才醒悟,那补锅壮汉,他们的救命恩人原来是匠人们的祖师爷——鲁班神人。
4、饺子边儿
相传,阳曲县有个赵家镇,镇上住着一百多户人家,赵员外是这个镇上的第一大户。他开着一个饺子馆,请了好友的儿子石宝来当掌柜的。
石宝稍通文墨,理财管账都还可以,但他为人奸诈,品行不端,对待店里的小伙计们尖酸刻薄,从来没有好脸色看。他天天美酒好菜,闲来无事,就这里挑挑眼儿,那里挑挑毛病,对伙计们横眉瞪眼。因此小伙计们对他恨之入骨。
石宝还有一个令人不齿的习惯,就是吃饺子的时候只吃菜馅不吃边儿,所以每次饭后,桌子上都会留下一些饺子边儿,一个有心的小伙计看着可惜,总会把它们收起来。
石宝闲暇无事的时候,经常去赵员外家聊天闲坐,时间长了,他竟然和赵员外的小老婆勾搭在一起。这事让店里的小伙计们知道了,于是就到处给他宣扬。事情最终传到了赵员外的耳朵里,赵员外便借故把石宝辞退了。
石宝从小好吃懒做,地里的农活又不会做,回家后把仅有的房子也卖掉了,坐吃山空,实在没办法,最后只好沿街乞讨。
有一年,赵家镇赶庙会,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赵家的饺子馆也是顾客盈门。这时进来一个衣衫褴褛,手拄着裂头弯棍的乞丐,哆哆嗦嗦站在门口。端盘子的小伙计看着乞丐可怜,于是从厨房拿了几个饺子出来,正要给他,仔细一看,乞丐竟是原来的石宝掌柜,小伙计缩回了手,并且故意大声说:“哎呀,这不是石掌柜么,怎么成了这个样子?你来这里有何贵干呢?”石宝羞得满脸通红,低声嘟囔着:“我,我来看看,看看赵员外……”小伙计说:“你要见赵员外,好,我给你叫去吧。”石宝赶忙说:“别、别,我是想讨些饭吃。”小伙计们听到石宝来了,都围了过来,你一言我一语奚落他:“这里的吃食石掌柜哪里吃得下”“石掌柜好酒好肉也吃不完……”
这时一个小伙计过来说:“石掌柜,跟我来吧,我给你些好吃的。”说罢,领着石宝来到后面库房。小伙计从角落里搬过来一个坛子,放在石宝面前。石宝一看,是满满的一坛子饺子边儿,都风干了。小伙计说:“这就是你当年吃剩的饺子边儿,不知你现在要不要这些吃的。”看着这些饺子边儿,石宝羞惭难当,说:“要,要,我过去太作孽了。”说完,两手抓着吃了起来,眼里禁不住流下悔恨的泪水。
5、蟠龙松
在天龙山圣寿寺山门前,有一株苍翠形奇的迎客松。这株奇松树身不高,树干不粗,但它的枝杈在离地二三米之间盘根错节,像龙臂龙爪四处延伸穿插,足足笼罩着二百多平方米的地面,形成天然绿色巨伞,人们叫它蟠龙松。那么,这株松树是如何长成的呢?其中还有一段美妙动人的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