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粗榧
濒危种。常绿乔木,树干通直,高达20至25米,胸径可达60至110厘米。分布于海南、广东、广西、云南、西藏等部分地区。因材质优良,树皮、树叶可入药,被严重破坏。分布区主要位于热带与南亚热带,散生于海拔700至1200米山地雨林或季雨林区的沟谷、溪涧旁或山坡。气候湿润,年平均气温18至20度。降水量2200至2600毫米。种子9至10月成熟。因天然授粉率低,结果少,又易为鸟食,故难获其种子。海南粗榧是三尖杉属植物分布最南的种类,有一定的科研意义和经济价值。
篦子三尖杉
濒危种。常绿小乔木或灌木,通常高达4米。分布于江西、广东、广西、湖南、湖北、贵州、四川和云南等亚热带低中山地。耐阴喜温凉湿润的环境。多生于山谷、溪旁常绿阔叶林或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下。花期3至4月,种子9至10月成熟。为孑遗植物,叶形及排列极特殊,对研究古植物区系和三尖杉属系统有科学意义,叶枝根种都有药用。
翠柏
渐危种。常绿乔木,高15至30米,胸径达1米。分布于云南、贵州、广西和海南等亚热带中南部。中性偏阳树种,幼年耐阴,长成后喜光。耐旱、耐瘠薄性较强。花期3至4月,种9至10月成熟。翠柏属仅两个古老残遗种,间断分布于北美与中国,台湾有其变种——台湾翠柏。对研究植物区系有重要价值。
红桧
稀有种。仅分布于台湾中央山脉中北部。常绿大型乔木,高可达57米,地上直径可达6米多。喜温和湿润的气候及阳光,根系发达,天然更新良好,花期4至5月,球果9至10月成熟。为我国特有珍贵树种,是东亚最大的树木,树龄可达3000年。
岷江柏木
渐危种绿乔木,高达30米,胸径达1米。分布于四川岷江流域、甘肃白龙江流域海拔890至2900米的峡谷两侧或干旱河谷地带。气候特点是冬季长而严寒,夏季温凉,干湿季明显。喜光耐旱,对坡向选择不严,多生于立地条件极差的悬崖陡壁。一般生长缓慢,花期4至5月,球果翌年夏季成熟。为我国特有,是长江上游水土保持的重要树种,也是高山峡谷地区中山干旱、河谷地带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
巨柏
渐危种。常绿乔木,高达25至45米,胸径达1至3米,个别可达6米。1974年在西藏东部发现,分布区狭窄,现有林木年龄多在百年以上,有些已上千年。生于海拔3000至3400米地带,气候干旱,低温、风强。为我国特有树种,有较重要的研究价值。
福建柏
渐危种。常绿乔木,高达30米以上,胸径达1米。为古老的残遗植物。分布区主要位于中亚热带至南亚热带,生于中山以下,气候温暖湿润。幼年耐一定的庇荫,在林冠下可天然更新,但长成小树后,则需光量增加。耐一定的干旱。花期3至4月,球果翌年10月成熟。多散生于针阔混交林中,个别地方偶有小片纯林。是我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有科研意义。
朝鲜崖柏
渐危种。常绿小乔木,高达10米,胸径10至30厘米。在我国长白山的西南侧呈星散或小片分布。喜生于空气湿润、腐殖质多的肥沃土壤中,花期5月,球果9月成熟。
叉叶苏铁
濒危种。常绿棕榈状植物,树干圆柱形,高达4米。分布于广西及云南部分地区,为热带北部季风区气候。喜钙植物,通常生长在石灰岩低峰丛石山中下部较肥沃的石灰岩土上。叶丛终年常绿。
攀枝花苏铁
濒危种。常绿棕榈状植物,高一、二米。为近来在四川南部首次发现的古老残遗苏铁属植物。分布于四川、云南等地,生于海拔1100至2000米稀树灌丛中。抗旱、抗火、耐贫瘠。部分植株开花结实,花期始于3月,9月种子成熟。
篦齿苏铁
渐危种。常绿棕榈状植物,高达3米。分布于我国云南部分地区,属高原亚热带地区。隔一至三年开花一次,种子在翌年成熟。
台湾苏铁
渐危种。常绿棕榈状植物,直径达20至35厘米。分布于我国台湾和海南部分地区。气候特点是高温多雨。喜充足的阳光和湿润、肥沃的土壤,但也能耐短期干旱,还抗火烧、喜温暖、畏冷湿、忌遮荫。花期4至5月,种子成熟的很少,种胚要第二年秋季才发育完全。为我国特有种,对研究地史变迁和植物区系,有一定的价值。
银杏
稀有种。又名白果,为著名的“活化石”。中生代侏罗纪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落叶大型乔木,高可达40米,径可达4米。雌雄异株。野生状态的银杏仅散见于浙江天目山海拔300至1100米的阔叶林内和山谷中。分布地属亚热带季风区,水热条件较优越。我国有3000年以上的古树。初期生长较慢,雌株一般20年左右开始结实,500年时仍可结实。一般3至4月萌动展叶,4月上中旬开花,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种子成熟。银杏为银杏科惟一生存的种类,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对烟尘和二氧化硫有特殊的抵抗能力,为优良的抗污染树种。
百山祖冷杉
濒危种。常绿乔木,高可达17米,胸径80厘米。为近年来在我国东部中亚热带首次发现的冷杉属植物。仅分布于浙江南部百山祖南坡海拔1700米的林中。幼树极耐阴,但生长不良。结实周期2至5年,多数种子发育不良。5月开花,11月球果成熟。为我国特有古老残遗植物,对研究植物区系和气候变迁有重要意义。
秦岭冷杉
渐危种,高可达40米。星散分布于秦岭。因生于阴坡及山谷溪旁的密林中,多数植株常不结实,仅在光照好的地方,成树能正常结实,但有隔年现象。喜气候温凉湿润、土层较厚,富含腐殖质的土壤。耐寒耐旱性较差,天然更新不良。幼树耐阴,10年以上不耐阴。5、6月雌雄球花开,球果9、10月成熟。
梵净山冷杉
濒危种。常绿乔木,高可达22米,胸径65厘米。为我国贵州特有植物,是冷杉属中稀有种类,且系第四纪残遗植物,目前仅在梵净山海拔2100至2300米局部地区发现。分布区气候夏凉冬冷,雨量充沛,云雾多、霜降频繁,冬积雪。多生于山体上部北坡,土壤湿润肥沃,土层较薄。喜冷湿、耐阴性强,一般多为纯林,也有混交。5、6月开花,球果10至11月成熟,结实周期4至5年,出籽率低,由于林下荫蔽度大,天然更新出苗不多,生长势差。对研究植物区系、古气候有科学意义。
长苞冷杉
渐危种。常绿乔木,高可达25至30米,胸径达1米。分布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横断山脉中南部,地处高山峡谷。气候特点干湿明显。林木生长缓慢,为浅根性耐阴树种,花期5月,球果10月成熟。是我国特有种,为重要的水源含蓄树种。
西伯利亚冷杉
渐危种。常绿乔木,高可达30米,胸径达50厘米。在我国仅分布于新疆部分海拔1800至2300米地区。耐寒冷,抗风力强。对土壤肥水要求高。在我国分布面积狭小,可能是第四纪冰川时期南迁的北方针叶林树种,对研究古地理、古气候有价值,也是比较珍贵的天然种质资源和水源涵养树种。
元宝山冷杉
濒危种。常绿乔木,高达25米,胸径60至80厘米。仅分布于广西北部元宝山,多散生于山脊,海拔1700至2050米地带。为近年首次发现的冷杉属植物,是古老的残遗植物,现仅存百余株,多为百年以上树龄。产区夏凉冬冷,幼树耐阴,长成后喜光,耐寒。生长较慢,一般隔3至4年结果一次,5月开花,10月成熟。
资源冷杉
濒危种。常绿乔木,高达20至25米,胸径40至90厘米。仅分布于广西东北部资源县和湖南西南部新宁县海拔1500至1850米中山地带。为近年发现的冷杉属植物,现存较少,树龄较老。产区夏凉冬冷,幼树耐阴,长成后需要一定光照。结实有间隔期,4至5月开花,10月球果成熟。
银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