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儒所論。氣為車。識為馬。學術御之。車以載重。馬以適遠。學探天人之賾。術應臨時之變。氣識學術備者事多成功而聲名遠大。信不誣矣。初溫之龍翔廼兩小寺。東西角立。大江中分。紹興初。真歇了禪師董莅之初。睥睨談笑實以土石合為大剎。竹菴珪公名翼未翥。一日分衛說法。城闉民未晞信。師侍立其旁欲頂其足。堅遜久之。趨請款密。遂端趺受師展拜。四眾錯愕。謂天壤間復有斯人。明日郛人如霧突水湧而輸金帛焉。師董福之。雪峯眾僅一萬七千指。妙喜杲禪師一夕說法其中。語多玩之。師恬如也。又甞行丐浙右施。者如萬派奔匯。師謂諸檀曰。布施以破慳心。不必多。我後有光佛子來。汝當施之。光因得佛子之名。於戲。師道聲藉甚幾半天下。山陲海亹之人謂生佛于世。雖沒久矣。其道聲益著者是非其氣識學術而致之乎。或曰。以師為氣識學術。其道安在。蒙曰有二事耶。氣識學術正則乃道之形容也。今之稱禪師者。例以儒墨相勝。哀哉。
紹興己卯間。永嘉康公侍郎權紀年八十有餘。而與醭脣先師過從。一日謂先師曰。某雖耄矣。於先聖典籍未甞輟卷。每至夜分撚紙漬油燭。書竟十枚方就寢。先師曰。學問既明。苟臻乎道羣書可捐。侍郎所得如何耶。曰。權所嗜者唯孔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又曰。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又曰。吾道一以貫之。顏淵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又曰。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曾點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此乃孔門之妙道也。先師曰。此指學者入道之由耳。康厲聲曰孔子之道何在。先師曰在鄉黨一篇。康沈吟久之乃諭。
孟子曰。吾之不遇魯侯天也。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或曰孟子不遇魯侯而不尤人。可謂君子也。得非怨天也乎。公論曰。孟子所謂天者。本也。理也。自然也。非謂上帝之所命也。或者謝之。
垂天之翼然後致九萬里之遠。萬頃之量然後有吞雲夢之志。若其知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仙居龍學吳公廼簡堂禪師故人也。淳熈庚子春簡堂自姑熟來歸天台國清。未幾吳公劃然裒帥里閈及鄉寺無問貧富積百萬錢以命簡堂陞座說法。意者準若錢分為二。其一以周國清之急。其一以葺景星嵒。乃簡堂退居。擬二老晚年往來作物外游。簡堂微知之。投袂而起。左右莫敢誰何。初寒民荒寺質釜襦暨鐃磬而輸焉。逮吳公反其錢。即以歸其質。咸忻忻以德簡堂。嗚呼。錢如蜜。一滴也甜。卷而懷之孰原其自。然簡堂非素惡其財。以其無道也。後世聞其風貪夫廉。是大有助於名教也。
別峯印禪師始莅京口金山。名翼振飛奔走衲子。逮晚年道聲沈墊。淳熈戊申夏六月甲寅蒙甞登徑山從款談論凡七夕。適屆東山諱日。其拈香云。自從咬破鐵酸豏。四坐道場工白戰。谷谷呱作鵓鳩啼。者川藞苴肉猶暖。孫枝枝上苦葫蘆。茗椀爐香通一線。嗚呼。觀其話言。不減疇昔金山一別峯耳。何趨舍不侔是非。道有昏明。名有顯晦。齒有壯耄。時有通塞耶。凡欲有為無先抗志。志苟誠矣無所不達。
塗毒和尚始參大圓智禪師親緻久之。圓甞謂毒。他時萃廣眾。闡大法。居一日訊問。俛眉不答復。自稱曰和尚今日瞀閟。毒曰何也。曰適有日者商略予命。異日出世眾不滿二十。以故起吾之憂也。毒曰凡出世人第恐無本。苟得本。獨對聖僧喫飯亦無愧焉。圓大悅曰子之論非常人所能及也。迨塗毒晚年被 旨主盟徑山。果有眾荷法。公論曰。本之一字可謂格言。患所以立者是也。
窮理盡性以至於命。說約云。理不可窮。可窮非理也。性不可盡。可盡非性也。命不可至。可至非命也。須知窮者盡者至者便是理是性是命也。公論曰。窮者盡者至者謂是理是性是命。斯乃以心推窮尋究。即能推者此是前塵虗妄想相。殊不知窮與盡與至。乃指學者入理性命堂奧蹊徑爾。
或問孟子與告子論性一篇其至矣乎。公論曰。易云。中心疑者其詞枝。孟子告子皆枝言也。牛羊人形也。玉羽雪質也。性非形質。堅輕消也。曰然則何謂性也。公論曰。伐柯伐柯其則不遠。
或問曰。韓退之送李愿歸盤谷序何如。蒙曰。文章則無以上之。而其意多譏訕怊悵。文過飾非。非純良達者之言也。或者未諭。蒙曰。熟味則知之矣。
或問曰。陶淵明歸去來辭。古今莫有間言。非器識才學竝高而何。蒙曰。然淵明作彭澤令。在官八十餘日賦此詞而歸。其閑淡優逸辭高理詣莫能過矣。獨消憂二字抑有說焉。
謫居者曰。輕紗一幅巾。短簟六赤牀。無客盡日靜。有風終夜凉。或曰何謂也。曰思而思得。
或問曰。王元之小竹樓記何如。蒙曰。如公退之暇。披鶴氅衣。戴華陽巾。手執周易一卷。焚香默坐。幸自可憐生。而繼之云。消遣世慮猶玉之玷耳。
道之不明我知之矣。賢者過之。不肖不及。不肖者以微昧闇弱而不自得。賢者以聰明黠惠而自障。既曰過猶不及。誠哉是言也。
己公以古月自號。以月必不異古今也。且今月不往古。古月不至今。今古嶽立。兩不相到。假言以今準古。古亦今也。以古望今。今猶古也。古今昭然。義亦明矣。或曰。今之所言古月者。非古今之謂也。夫乾坤之內六合之中。萬有叢然。人事紛爾。非古即今。復何逃其今古二字耶。既非古今之謂。決有旨哉。若賢與不肖特未得其眹矣。既命者菴業識翁為銘。翁雖有父母所生之喙。亦何及耶。辭不獲免。強而銘曰。堂堂己公。古月曰兮。就之也昧。徒矻矻兮。即之也明。匪圓闕兮。徹去余論。見古月兮。
伊川云。釋氏說道只務直上去。不見四旁。故皆不能處事。惟務上達無下學。又云。佛氏不識陰陽晝夜。死生古今。安得謂形而上者與聖人同乎。佛者言前後際斷。純亦不已是也。彼豈知此哉。公論曰。治生產業皆與實相不相違背。謂無下學可乎。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高低嶽瀆共轉根本法輪。鱗甲羽毛普現色身三昧。謂不識陰陽等可乎。學到顏子處。方得純亦不已。若未到顏子而云純亦不已。是亦業識也。前後際斷即坐忘時也。彼豈知此哉。
葉公曰。吾黨有直躳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孔子曰。吾黨之直異於是也。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或曰。既隱曰直可乎。蒙曰。子之證父。弟之訴兄。先有證父訴兄之曲。不必問所證所訴何事何由也。當其未證未訴之時。其理固直。既啟證父訴兄之口。則以陷於滔天之惡矣。尚安得有所謂直哉。
薦紳雅士與數客過南蕩之湄曰。伊川云。禪者高談性命之際。至於世事往往直有都不曉者。蒙曰。不耘者有之。揠苗者有之。度地之肥磽。亮土之所宜。善去艸焉。芟夷。蘊崇之絕其本根。善者信矣。此老農老圃之事。備甞之矣。一曰。如李義山贈稷山驛吏王金詩云。過客不須詢歲代。唯書一亥與時人。何謂也。蒙曰。亥為十二支神之一。屬水。位居乾方。配地之靜。火絕木生水旺金病之鄉。匹為幼子三十六禽三之位也。歲之所在曰大淵獻。戰國時有亥唐。亦秦二世名也。義則荄也依也。事則魯襄公三十年三月癸未晉悼夫人食輿人之城。杞者絳縣人。或年長矣無子而往與於食。有與疑年使之年。曰臣小人也。不知紀年。臣生之歲。正月甲子朔。四百有四十五甲子矣。其季於今三之一也。吏走問諸朝。師曠曰。魯叔仲惠伯會却成子于承匡之歲也。是歲也狄伐魯叔。孫莊叔於是乎敗狄乎鹹。獲長狄僑如及虺也豹也。而皆以名其子七十三年矣。史趙曰。亥有二首六身。下二如身。是其日數也。士文伯曰。然則二萬六千六百有六旬也。今本作二萬二千六百有六旬。失其讎挍也。於是薦紳相顧。頷之而去。
明道牕前有茂艸覆砌。或勸之芟。明道曰。不可。欲常見造物生意。又置盆池蓄小魚數尾。時時觀之。或問之故。曰欲觀萬物自得意。橫浦先生云。艸之與魚人所共見。惟明道見艸則知生意。見魚則知自得意。豈流俗之見可同日而語。公論曰。儀封人一見孔子遽以為木鐸者。以其見所未見。故驚而為之語也。
道非虗無也。日用而已矣。以虗無為道。足以亡國。以日用為道。則堯舜三代之勳業也。橫浦先生可謂至論。
邵堯夫詩云。廓然心境大無倫。盡此規模有幾人。我性即天天即性。莫於微處起經綸。讀堯夫此詩。宜其詔不起也。確乎其不可拔。自守其道矣。又不若張拙秀才云。光明寂照徧河沙。凡聖含靈共我家。一念不生全體現。六根纔動被雲遮。斷除煩惱重增病。趣向真如摠是邪。隨順眾緣無罣礙。涅槃生死是空花。
橫浦先生云。韓退之生平木強人。而為寒餓所迫。累數千言求官於宰相。亦可恠也。至第二書乃復自此為盜賊管庫。且云大其聲而疾呼矣。略不知恥。何哉。豈作文者其文當如是。其心未必照乎。當與有道君子議之。公論曰。繫辭云。失其守者其辭屈。
讀墳典誥。身心當肅然。如對能仁諸祖周公孔子。我是迦葉阿難及諸弟子。我是顏回曾參七十子之儔儼然在前。琅琅玉音。諄諄之誨在耳。一聞千悟。身心廓然。孰云去聖踰遠。不然。徒費日月膏燭耳。如曰不立文字見性成佛。道貴自得。左右逢原豈在循紙墨。點鬼簿。味糟粕耶。蒙則曰。大哉言乎。第非垂棘之璧耳。
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微知其寂則動矣。略有感意則不通。如鐘焉谷焉。呼之則應。扣之則鳴。未呼未扣之前。庸有知與意乎。故曰。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於此。
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小人女子根性昧劣。固不足論。君子溫良恭儉讓。聖如孔子而欲使小人女子有禮不懟。言於己亦猶其難。欲全德而為君子又其難。
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此安非平安之安。安樂之安。乃時安之安。不見是而安。乃易之序也。
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繼之云。然則聖人之意其不可見乎。公論曰。者箇香爐能盡聖人之意。
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非艱難中取易略之易。非繁劇中取簡省之簡。言易則難矣。言簡則不少也。易簡在一念未萌已前。晝明夜暗。春生夏長。則知乾坤之易簡也。故曰易簡之善配至德。
常無欲以觀其妙。常。不改之義。有絲毫繫念則墮於人欲。人欲既無。天下之理得矣。觀之一字。不得已而言也。微有觀意則不妙。以有欲觀。形名度數徼爾。知其歸趣正而不惑。故曰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有欲即無欲也。又曰。和其光。同其塵。即內不失正。外不殊俗。或以老子溺於虗無。其可忽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