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是残酷的,唯实力者居上。对创业者来说,实力才是硬道理。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老板,必须加强各方面的能力修炼,这主要包括:学习能力、决策能力、沟通能力、亲和力、应变能力等等。唯有如此,才能胜任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的角色,对内赢得员工的信赖,对外赢得残酷的市场竞争。
学习能力让你与时俱进
曾经有权威人士将能力区分为学习能力、执行能力与专业知识三大类,其中,尤其以学习能力为其他能力之基础。因为学习能力就是学习的方法与技巧,有了这样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刻苦的学习,就能形成专业知识;学习到如何执行的方法与技巧,就能形成执行能力。所以说学习能力是所有能力的基础。
成功者不一定有高文凭,但一定是善于学习的人。21世纪的文盲不是指没有上过学的人,而是指不懂和不会学习的人。知识改变命运,善于用知识武装头脑并转化为行动力的人,才容易迈向成功。为什么这么说呢?
不管你以前在职场多么优秀,多么成功,那都只能代表过去。如果你想创业成功,就必须具备高超的学习能力,因为学习能力代表着你的将来。有这样一则故事:
李建生博士毕业后分配到一家研究所,成了那里学历最高的人。有一天,他到单位后面的小池塘去钓鱼,正好正副所长也在那里钓鱼。
李建生只是微微地点了点头。“这两个本科生,我的专业技能比他们强多了,有啥好聊的呢?”李建生打心眼里看不起这两个所长。
不一会儿,正所长放下钓竿,伸伸懒腰,“噌噌噌”从水面上如飞地走到对面上厕所。
李建生眼睛睁得很大,都快掉下来了。水上飘?不会吧,这可是一个池塘啊!
正所长上完厕所回来的时候,同样也是“噌噌噌”地从水上飘回来的。
怎么回事?李建生又不好去问,自己可是个博士啊,怎么好意思问这种低级的问题呢。
不一会儿,副所长也站了起来,走了几步,然后“噌噌噌”地飘过水面上厕所。这下子李建生更是差点昏倒:不会吧,难道我到了一个江湖高手云集的地方?
又过了一会儿,李建生也内急了。这个池塘两边有围墙,要到对面上厕所必须要绕十分钟的路,而回单位上又太远,怎么办呢?
李建生也不愿意去问两位所长,憋了半天后也起身往水里跨:我就不信你们俩本科生能过的水面,我一个博士生就不能过!
只听“扑通”一声,李建生栽到了水里。
两位所长急忙将他拉了上来,问他为什么要下水。他反问道:“为什么你们可以走过去呢?”
两位所长相视而笑:“这池塘里有两排木桩子,由于这两天下雨涨水正好在水面下。我们都知道这木桩的位置,所以可以踩着桩子过去,你怎么不问一声呢?”
学历只能代表过去,只有学习能力才能代表将来。能够跟上时代信息变化的人,才能少走弯路。不管你自认为多么有能力,到了动真格的时候,市场才是你的考场,业绩才是你的成绩。如果你对产品知识、企业知识、营销模式、政策知识、市场知识等等都不了解的话,你根本不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老板。所以,你需要学习——学习——再学习!
当今社会,所有的一切都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之中,市场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因此,要想适应这个市场的变化,跟上市场的变化速度,必须不断地学习,学习能力是你获得发展和成功的必需特质。
谁的学习力强,谁就能在同等条件下赶在竞争对手的前面,成为第一赢家,获得成功。现在的市场竞争已经由“大鱼吃小鱼”变成了“快鱼吃慢鱼”,因此学习的速度、深度、专业技能的提升就变得异常重要。想要获得事业的成功,就必须“处处学习,时时学习,终身学习”。
既然学习能力如此重要,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呢?
1、及时了解行业信息及市场发展趋势。
只有在对行业信息充分把握的基础上,才能向你的客户提出专业的建议,才能就某些问题与客户进行深入探讨。只有这样,你的企业才能在市场上抢占先机。
2、快速地汲取最新知识,了解市场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和市场的发展,很多项目的发展往往需要多方面的知识互相支持与配合,所以需要你在通晓本行业专业知识之外,还应多了解其他方面的资讯,从而最终赢得市场。
3、根据市场需求,快速学习相关知识。
由于市场需求在不断变化,所以你必须以变化的学习应对变化的市场,这才是你成功的不二法门。
4、最后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即学以致用,否则只会生搬硬套书本上的知识,必然会给你所从事的事业带来损失。
历史上有很多食古不化、奉行教条而失败的例子。《三国演义》里的马谡自称“自幼熟读兵书,颇知兵法”,但在街亭之战中,只背得“凭高视下,势如破竹”、“置之死地而后生”几句教条,而不听王平的再三相劝以及诸葛亮的叮嘱告诫,将军营安扎在了一个前无屏蔽、后无退路的地方,从而导致了惨败的结局。学得的知识只有有效地运用到生活和实践中去,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决策能力让你稳当一把手
所谓决策能力,是指根据既定目标认识现状,预测未来,决定最优行动方案的能力,它是管理者的素质、知识结构、对困难的承受力、思维方式、判断能力和创新精神等在决策方面的综合体现。
美国着名决策大师赫伯·西蒙说过:“决策是管理的心脏;管理是由一系列决策组成的;管理就是决策。”决策是企业的命脉所在。在关键时刻,一个正确的决策可以使企业起死回生,而一个错误、不切实际的决策,则有可能使企业濒于破产。
荆轲刺秦王的悲剧就是因为决策失误造成的。
荆轲奉命去刺杀秦始皇,结果行刺未成,反而激起了秦始皇的愤恨。
秦将王翦的部队很快攻下燕国都城蓟,燕王喜及太子丹等只得弃都逃跑,秦将李信率军继续追赶燕王。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燕王喜只得采纳代王嘉的主意杀死了太子丹,把人头献给了秦国。然而,秦国并没有因此而罢休,继续攻打他们。五年后,秦国完全灭掉了燕国,俘虏了燕王喜。
在故事中,荆轲成了悲壮的英雄,而燕国则成了彻底的失败者,这完全是由于燕太子丹决策失误造成的。燕弱秦强,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燕国所需要做的是什么呢?燕国应该效仿越王勾践韬光养晦,发展自己,壮大自己,忍辱负重,励精图治。而太子丹是怎么做的呢?他因为在秦国作人质时受到了一些不好的待遇,所以想报复秦国,刺杀秦始皇。他想通过对方的内乱来遏制对方的攻势,却不去考虑如何壮大自己的实力,这是一种极端幼稚的短视。事实证明,这只能加速燕国的灭亡,只会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
下面我们再看一个与燕太子丹情景类似,却因决断正确而取得成功的例子。
明太祖朱元璋自元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参加郭子兴的红巾军起义,到元至正十六年率军攻克集庆(今南京),前后仅4年的时间,起义队伍就发展到五六十万人,并建立了以应天府(朱元璋占领集庆后,改名为应天府)为中心的根据地,成为当时大江南北各种势力中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
然而,朱元璋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开始遍访天下有识之士,来制定下一步的战略方针。
一天,朱元璋亲自登石门山拜访老儒朱升,向他请教夺取天下的方针。朱升给了他九个字:“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让朱元璋继续巩固根据地,发展粮食生产,不要急于称王称帝,以此缩小目标,等到准备充分再图大举,自然水到渠成,事半功倍。朱元璋听了朱升的分析觉得很有道理,便把它作为下一步的战略方针来执行。
在政治上,为了避免树大招风,朱元璋决定暂不称王,仍对北方的小明王保持臣属关系,仍使用宋政权的龙凤年号,打的仍是红巾军的红色战旗,起义纲领口号也没有变:“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宋天”,这与小明王的“直抵幽燕之地,重开大宋之义”是一致的。
在军事上,朱元璋首先抓紧军队的训练,经常命令部将带领士兵进行军事训练,以提高作战本领。
在经济上,朱元璋十分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专门设置营田司,任命康茂才为营田使,负责兴修水利;派遣儒生到各地劝课农桑;实行屯田制,命令军队在江阴、龙江等地屯田,边打仗边生产;推行民兵制度,组织农村壮丁,一面练武,一面耕种。
朱元璋还非常注重搞好军民关系,强调要“惠爱加于民,法度行事军”。要求全体将士严守纪律,爱护百姓,如有违犯则严惩不贷。
此外,朱元璋还非常注重礼贤下士,广揽人才。攻下浙东后,刘基、叶琛、宋濂、章溢四大名士到应天应聘,朱元璋特筑礼士馆,请他们住到里面做自己的谋士。
经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战略方针的实施,朱元璋迅速巩固和发展了根据地,并且赢得了百姓的拥护和支持。他所做的这一切,为他以后逐鹿中原,进而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事实证明,领导者的决策能力关系着事业的兴衰成败。很多情况下,决策者需要具有一种远见卓识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取决于决策者长期的经验积累。
决策能力的培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拓宽知识面,既要掌握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的一般知识,又要掌握一定的交叉性、综合性学科的最新知识,足智多谋来源于广博的知识,知识面狭窄,就不可能有较高的才智。
2、提高政治素养,既要较全面地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及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等一般情况,又必须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懂得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有战略眼光。只有这样,才能在决策上不犯方向性和脱离实际的错误。
3、培养创新精神必须开阔思路,勇于变革,在变革中善于发现新问题、新趋势,并能随机应变,进行非程序化决策、特殊决策尤其需要创新精神。
4、养成严格的科学态度,尊重科学和事实,敢于坚持真理,惟实不惟上,敢于提出与上级意图不一致的科学方案。
5、养成虚心求教的精神,戒骄戒躁,虚怀若谷,不耻下问,从善如流。
下面是坚持正确决策的几个要素:
1、当决策或决断的内容涉及一个企业的重大战略转折时,只要考虑了各个方面的有关因素,判断准确,那么当专断时则专断,而不必顾虑周围舆论的反对意见。
2、决策者在准备不受舆论摆布而做出某种专断之前,一定要把各种可能性想到,并且两两比较,平衡利弊。这样去做,专断才不会有大的问题。
3、决策者对自己的任何行动都要充满自信。做事不要拖拉,不要拐弯抹角,否则只能白白浪费精力而于事无补。
4、应收集事实,下定决心,要以完全相信自己是正确的立场发布命令。
5、要重新检查做出的决定,以便确定它们是不是正确和及时。
6、分析别人做出的决定,如果不同意,就要确认一下不同意的理由是否是充分的。
7、要通过研究别人的行动以及吸取他们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来拓宽自己的视野。
8、要勇于承担责任。
沟通能力让你八面玲珑
当今的社会,口才就是说服力,口才就是影响力,口才就是领导力,口才就是竞争力。
作为一个企业的高层领导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口才。任何行业的领导,都必须借助语言来进行上、下级和工作上的交流沟通,从而达到管理的目标。实际上,领导者管理活动中最重要的管理手段就是口才,提供信息需要口才,阐述方案需要口才,评估方案、表明决策、宣传激励、组织指挥、公关协调及监督反馈等等都离不开口才。一个领导者如果能掌握并大胆恰当地发挥出口才的作用,将会使事业、人格大放异彩,将会使领导更成功。
那么,作为一个领导者,在口才方面有哪些要求呢?
1、语言准确准确性是领导者运用语言与其他个人或组织进行交流的基本要求。作为一个领导者,如果说出的话失去了准确性,不仅没有任何水平可言,而且还会失去所有与之联系的个人和组织的信任。
语言的准确性具体表现在:
(1)语言环境的准确性。
领导者语言的准确运用是由各种特定的客观环境,以及领导活动的特定内容决定的。任何一个领导者,不仅在社会活动中具有特定的地位,同时,他又是一个现实的社会人,因此,他需要运用语言来表达、反映自己的思想和意愿。但是,由于领导者在社会活动中的特定地位,所以领导者的语言表达就不能随心所欲,不能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2)语言运用的准确性。
当语言运用场合确定以后,就需要领导者正确地使用语言。按标准要求来说,语言的使用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A、要认识明确,对一种事物自己尚且不知其所以然,其语言必然暧昧不清;B、要建立宏大的“词汇库”,一个领导者词汇贫乏,语言单调,是不会受欢迎的;C、语言运用要有感情色彩,感情色彩主要是指褒贬词语的正确使用,这种词语的使用是对内心世界的真实表达;D、对古语及国外一些优秀语言的使用。在语言运用过程中,如果恰到好处地使用一些有生命力的古代语言文字和国外的一些优秀语言,则可以使自己的语言更加丰富多彩;E、语言运用的准确性,还表现在语言的精炼上,即需要领导者尽量使用最少的词句,而准确地陈述出所要叙述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