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前嫌,无非有两种处理方式:一是耿耿于怀,势不两立;二是捐弃前嫌,重归于好。前者冤冤相报,无时无了;后者以德报怨,常常冰释前嫌。
有一位武警战士乘车出差,在一个汽车站遇到一名歹徒袭击抢劫顾客的事件,被袭击对象正是他父亲的仇人。原来这个人因不讲信用,与其父发生经济纠纷,导致其父含恨辞世。做儿子的自然对此耿耿于怀,仇恨难消。后来他当兵就是想学武艺为父报仇。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思想水平的提高,他对两家的仇恨有了新的看法,懂得了“冤仇宜解不宜结”的道理,过去的事情在头脑中也就淡化了。所以,当他看到歹徒行凶的时候,他没有见死不救,正义感很快战胜了复仇心理,他跳下车去与歹徒搏斗,在胳膊上挨了一刀的情况下,依然忍着疼痛追上歹徒,把巨款夺了回来,交给昔日的仇人。对方感动得跪倒在地,说:“我过去做了对不住你家的事,你不但不记仇,还舍命救我,真叫我无地自容。”这个战士说:“过去的事就过去了,你知道怎么为人就好。”战士不计前嫌、勇救仇人的行为,在当地被传为佳话。
这样的事例也许并不会发生在每一个人身上,但是我们却可以从中看出不计前嫌是一种很高的思想境界,是一种处理彼此积怨的好方法。不论在同事之间,还是在家人亲友之间,采取捐弃前嫌的言行,不仅有利于化解已有的矛盾,恢复和发展人际关系,而且有助于塑造自身良好形象,赢得舆论好评,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氛围,最终有利于自己的发展。
当然,从实际情况看,人们一旦结仇,彼此之间伤了感情,心灵上必然留下伤疤。要做到以德报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需要当事人有足够的勇气,较高的道德修养,还要有正确的思维方法,善于自己说服自己,才能奏效。最怕的就是表面上故作姿态原谅了别人,心里却仍然耿耿于怀,最后不仅没有化解彼此恩怨,反而又增新仇。
真正的以德报怨是一种顿悟,它是看透了人生和事情本质后的一种坦然,明白短暂人生最需要的是内心的安适。于是,一切恩怨都不再刻骨铭心,如过眼烟云。
以怨报怨,你赢得的只是新的仇恨;以德报怨,你收获的却是真正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