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生病打针时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医生打针前总是安慰我们“疼一下就过去了,没什么”。结果,打针时真的没那么疼了。美国心理学家为此现象找到了心理依据。
美国韦克·弗里斯特大学的特索·科亚马博士说,人们对于痛苦预想得越低,到痛苦来临时,痛苦感越低;而越担心痛苦让人受不了,等痛苦降临时,越难以忍受。他们的研究表明,正向的期望会使痛苦程度减少28%,相当于注射一剂吗啡。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告诉10位健康的参加者,会有不同温度的热量刺激他们的腿部皮肤,产生不同程度的痛苦:温和的痛苦(63.9摄氏度)、适度的痛苦(65.6摄氏度)以及剧烈的痛苦(67.8摄氏度);热量持续20秒,不会造成烧伤。结果显示,当人们预期接受到的是温和的疼痛,而实际接触到强烈疼痛时,会比他们期望剧烈的痛苦且得到剧烈痛苦时,痛苦要低28%。
因此,所谓“痛苦”,是外界刺激与我们态度的复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