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军围攻成都10余天,有力地打击了反动统治者的气焰,大长了人民的威风。但由于缺乏统一的指挥,作战经验不足,加以武器简单陈旧,因此,未能攻下成都。遂转而分兵攻打各州县,把斗争的烈火燃遍全川。
四川同志军起义,促使清军内部发生分化。9月12日,清朝驻邛州巡防军第八营发生兵变。书记周鸿勋号召士兵160余人掉转枪口,杀死营官黄恩瀚,宣布起义,逼州官借饷,占据新津。清朝统治者大为震惊。周鸿勋部巡防营的武器装备优良,具有作战经验,他们参加同志军后成为骨干力量。邛州同志军斗争更为活跃,毁警察局,砍电线杆,支援围攻成都。各路同志军撤离成都后,9月26日,侯宝斋率南路同志军与周鸿勋在新津会师,队伍迅速发展到10万人,侯宝斋任川南全军统领,周鸿勋任副统领,大有震撼全蜀之势。9月30日,周鸿勋返回邛州,杀死邛州州官文德龙,打击地主豪绅。随后回新津参加新津保卫战。
新津地处成都西南要冲,襟山带河,三面环水,形势险要。同志军占据新津,上逼成都,下控川南,扼守雅安、西昌要道,为赵尔丰的心腹大患。10月1日,赵尔丰命新军十七镇统制朱庆澜,率陆军四营及马炮各队分两路向新津进攻。10月2日,清军窜至新津河东之旧县城。同志军与清军隔河对战,开始了新津保卫战。
新津同志军将船只集中西岸,沿河筑垒,据山扼守,四处设伏,狙击清军。又将上游都江堰决破,使岷江水涨,阻敌渡河。清军来犯,同志军用土炮轰击。并派兵乘舟潜渡,袭击清军侧背。10月10日,清军得船40只,在密集炮火的掩护下,拼死抢渡。同志军坚守河防,后因敌军炮火猛烈,退入城中,苦战3日后,被迫放弃新津,分路向外州县转移。10月19日,侯宝斋在进军途中,被叛徒刺死。周鸿勋率军回邛州,后与秦载赓会合,战斗在威远、自流井一带。1912年,周鸿勋被滇军杀害。
当同志军围攻成都时,赵尔丰急调护理川滇边务大臣傅华封所部边军(亦称西军)、第十七镇标统叶荃部陆军以及驻越南等地巡防军共一万余人,由傅华封节制,从泸定、宁远等地集结于清溪县,企图越大相岭,救援成都。为了阻截傅华封部清军,荥经、雅安等地同志军,在清溪、荥经间的著名天险大相岭,展开了英勇的大相岭狙击战。荥经同志军在9月10日起义后,派人去雅安约同志军首领罗子舟率军来荥经,阻击傅华封部清军。9月18日,罗子舟派刘殿臣率兵百余人,与荥经同志军会合,同清军激战于白马庙,揭开了大相岭狙击战的序幕。当天中午,罗子舟亲率大队赶到荥经,在荥经同志军的配合下,迫使城内清防军200余人投诚,获快枪200支。罗子舟称"川南同志军水陆都督",布署大相岭防务,调集各乡团勇分扎要隘防堵。同志军在当地农民的协助下,坚守大关阵地,打退了清军多次冲锋。清军不得越大关一步。为解除大相岭战斗的后顾之忧,罗子舟回师,进攻雅州城。清巡防军千余人负隅顽抗,罗子舟部屡攻不克,围困雅安城一个多月,阵亡约两千人。10月29日,降弁王廷权等叛归傅华封,诱杀同志军将领谭载阳等人,纵火烧大关。大关失守,罗子舟被迫率部转战洪雅、嘉定等地。傅华封部虽以大量伤亡侥幸突破大相岭进到雅安,但立即落人同志军的包围之中,被同志军歼灭。
成都血案发生后,荣县同盟会员王天杰与刚从成都赶回的龙鸣剑策划起兵,参加围攻成都的战斗。王天杰以哥老会首领的名义,急命各场镇哥老会立即组织同志军,自备武器、钱、粮,在荣县双古场集中待命,训练3天后,两万多同志军在王天杰、龙鸣剑的率领下,手持大刀、长矛、土枪、毛瑟枪等武器向成都进军。行至仁寿,同清军展开遭遇战。旋与秦载赓部同志军会师,组成东部民军总部,秦载赓、王天杰被举为全军正副统领,龙鸣剑为参谋长;又会合井研民军和威远民军,再向成都进攻。民军与清军激战20余次。后因秦皇寺战斗失利,东路民军乃分兵攻取各州县。秦载赓领兵攻下仁寿等10余州县。11月19日,秦载赓在井研北门,被反动派杀害。
此前,王天杰率部回到荣县。荣县知县和郭慎知等土豪劣绅闻风而逃,同盟会员吴玉章向王天杰提议脱离清王朝,宣告独立,自理县政。9月25日,王天杰召集各界开会,由吴玉章发表演说,宣布荣县独立。荣县独立比武昌起义早10余日,是辛亥革命时期由同盟会员建立的第一个县政权。此后,荣县成为成都东南民军反清武装斗争的中心。四川各州县纷纷效法荣县,推翻清政权、实现独立的浪潮席卷全川。
在武昌起义前夕,四川各地同志军纷纷起义。赵尔丰奏称:"外县匪徒,纷纷继起,各股皆数千人,或万余人,虽分头派兵援剿,而匪多兵少,不易廓清。匪败则散居为民,兵去则聚集为匪,顾此失彼,疲于奔赴。"清朝统治者陷入了四川同志军和人民斗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川西同志军起义后,大竹县同盟会员李绍伊率领"孝义会"群众数千人揭竿而起,占大竹县城,称同志军川东北都督,发布檄文,宣布驱逐鞑虏。随即分兵攻占垫江、邻水、广安、岳池、新宁、宣汉、通江、巴中、南江等地,"各县均自行推选官吏,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清朝在川东北地方的政权,大多数濒于瓦解。1913年,李绍伊被袁世凯在四川的爪牙胡景伊杀害,他领导的农民起义军遭到残酷镇压,凡曾参加"孝义会"者,几无一幸免。
西昌彝汉群众积极投身于张耀堂领导的起义。他们同汉族农民一道,杀贪官,灭洋人,斩西昌县令章庆,猛攻西昌城,沉重打击了清朝反动统治。在西昌彝汉群众起义的鼓舞下,德昌群众攻城逐官,捣毁外国教堂。会理彝、汉、西番族群众,进攻会理城,打死法国天主教司铎贾元贞,反清又"灭洋"。川西北藏族人民,在汶川土司索代赓率领下,集300余人到灌县参加同志军起义。转战郫县、崇宁等地,重创清军。土司索代兴率藏族起义军协同灌县同志军击退清军,进占威州,狙击松潘、理潘、懋功、汶川地区,使清王朝在川西北的统治土崩瓦解。清政府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辛亥革命
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和领导的民主革命,因以1911年10月10日(旧历辛亥年)武昌起义为其爆发阶段的起点,故名。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19世纪末期,在清朝封建专制政权的腐朽统治下,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社会经济凋敝,人民生活愈益痛苦。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的基础上,继太平天国之后,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中国的危亡,登上了历史舞台。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是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的代表。
孙中山,名文,字德明,号日新,改号逸仙,1897年在日本化名中山樵从事革命活动,后遂以中山名世,广东香山(今中山市)翠亨村人。因家庭穷困,6岁参加农业劳动,10岁入塾读书,受太平天国起义影响,以洪秀全第二自许。1878年至1892年,先后在檀香山、广州、香港读书,深入接触了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痛感帝国主义的欺凌和中国社会的落后和腐败,萌发了爱国救亡思想。1884年至1885年的中法战争,对他刺激很大,他的思想发生重大变化,认为:"吾国人民之艰苦,皆不良之政治为之。若欲救国救人,非锄去此恶劣政府不可。"年,孙中山从香港西医书院毕业后,以在澳门和广州行医为业,在此期间,广泛结交爱国志士,酝酿建立革命团体。但这时他尚未摆脱改良思想的影响,对清朝封疆大吏仍抱有幻想。1894年,孙中山前往天津投书李鸿章,提出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文化教育的纲领:"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未获任何结果。孙中山乃到檀香山正式成立中国资产阶级的第一个革命小团体——兴中会。《兴中会章程》规定了"振兴中华,维持国体"的宗旨;在人会的秘密誓词中明确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纲领。这是孙中山第一次向中国人民提出推翻清朝帝制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张。翌年。孙中山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机关,在广州发动第一次反清武装起义,正式开始了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
当时革命派在国内的影响极微,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孙中山在海外华侨中间开展宣传和组织活动,认真研读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说和自然科学书刊,实地考察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社会状况,为比较完整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形成积累了思想资料。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孙中山乘机发动了惠州起义;由于日本政府的阻挠,原定从台湾接济起义军的计划无法实现,使坚持血战半月之久的起义军因弹尽援绝,被迫解散。
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帝国主义完全控制了清政府,清王朝彻底成了"洋人的朝廷"。这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集中的体现就是中国人民和清政府的矛盾。清政府为了挽救垂危的统治,推行了以练兵、筹饷为中心的"新政",进一步激化了统治阶级内部及清王朝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的涌现。在群众反抗斗争的基础上,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发动和领导的"拒法运动"、"拒俄运动"、"反美爱国运动"相继展开。在清政府的镇压下,知识分子深感"爱国无路",纷纷倾向革命。
此时革命志士广泛开展了宣传活动,据统计,1900年至1905年,他们创办了数十种报刊,编撰、翻译了百余种革命书籍。章太炎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警世钟》,对知识分子及广大群众的革命化起了重大作用。这些书报、著作从不同方面宣传了反帝爱国、反清革命以及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思想,初步批驳了改良派反对革命、宣扬保皇的谬论。为了阻扼革命思想的传播,1903年6月,清政府勾结上海租界工部局,逮捕章太炎、邹容,查封了宣传革命的《苏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苏报》案"。但是,与清政府的愿望相反,这一事件不仅没有达到压制革命宣传的目的,反而扩大了革命的影响,各地革命团体相继建立起来。1904年,除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外,湖南的华兴会、湖北的科学补习所、江浙的光复会、安徽的岳王会等革命组织纷纷成立,积极投入了反清革命斗争。革命形势的发展,迫切需要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革命政党来领导。
孙中山从欧洲重返日本。8月20日,各革命组织负责人及在日本的中国革命志士,于东京正式建立中国同盟会,公推孙中山为总理,确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称为"三民主义"。这个纲领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和地主阶级的口号,表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但它坚决主张通过暴力革命的手段,推翻腐朽卖国的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充分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要求,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迫切愿望,因而它也就成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战斗旗帜,成了动员广大群众起来推翻清王朝、建立共和国的有力思想武器。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民主革命运动进入高潮。
同盟会成立后,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在政治思想战线和武装起义两个方面展开了强大的革命攻势。在政治思想上,从1905年至1907年,他们主要以《民报》为阵地,同梁启超主办的改良派的喉舌《新民丛报》展开了针锋相对的大论战。革命派有力地批驳了改良派反对革命、反对共和、反对改变封建土地制度的谬论,夺取了思想阵地的领导权,为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做了舆论准备。
与此同时,革命派依靠会党和新军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如:1906年的萍(乡)浏(阳)醴(陵)起义;1907年。和1908年在广东、广西、云南的潮州黄冈起义、惠州七女湖起义、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钦(州)廉(州)上思起义、云南河口起义,光复会员在浙江、安徽发动的起义;1910年和1911年在广州的新军起义和黄花岗之役。这些起义由于没有深入发动群众都相继失败了。但它震动了国内外,有力地冲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扩大了革命影响;尤其是革命党人在历次起义中表现出来的赴汤蹈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进一步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鼓舞了更多的志士仁人奋起参加推翻清朝的革命斗争。
在此期间,资产阶级领导的收回利权运动日益高涨;全国各地群众抗捐、抗税、抢米风潮此伏彼起,连绵不断。清王朝已经不能照旧统治下去了。为了抵制革命、拉拢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加强中央集权,达到"皇位永固"的目的,清廷于1906年发布"预备立宪"上谕,9月首先下诏进行官制改革,10月公布中央官制,在新任命的外务部总理大臣、会办大臣及各部尚书中,满族占7名,汉族5名,蒙族1名。不久,清廷又将袁世凯掌握的北洋四镇军队改归陆军部直接统辖。次年,清廷又以明升暗降的办法,把当时权势最大的汉族官僚袁世凯和张之洞调为军机大臣。1908年8月,清廷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实际把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用宪法的形式固定下来。11月,光绪帝和西太后相继死去,3岁的溥仪继承帝位,改元宣统;其父载沣以摄政王监国。载沣继续玩弄"预备立宪"的骗局;同时罢袁世凯职,令其回籍"养疴",并宣布自任代理大元帅,命其弟载洵为海军大臣、载涛为军咨大臣,兄弟三人总揽军政大权。1911年5月,清廷颁布新内阁官制,在内阁总理、协理、各部尚书13人中,满族占9人,汉族4人,而9名满人中皇族竞占7人,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族内阁"。这场"假立宪之名,以行专制之实"的骗局,至此就完全暴露了。"预备立宪"的结果,"皇位"不仅未能"永固",却陷入了众叛亲离、四面楚歌的窘境。
清政府只有进一步依靠帝国主义。为此,在"皇族内阁"成立的次日,宣布了"铁路国有"政策,将已归商办的粤汉、川汉铁路再次出卖给帝国主义。消息传出,广东、湖南、湖北、四川四省人民异常愤慨,迅速掀起有广大群众参加的保路运动。其中四川的保路风潮发展成为武装反清,有力地冲击了清廷在四川的统治,直接推动了武昌起义的爆发。
武昌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