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7日晚,历时16天的第十一届亚运会在北京胜利闭幕。闭幕式上,亚奥理事会会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下届亚运会承办国——日本国国旗在北京工人体育场徐徐升起。亚奥理事会副主席德·西瓦尔宣布本届亚运会闭幕。中国奥委会主席何振梁从亚奥理事会副主席金宗河手中接过亚奥理事会会旗和火炬。交北京市人民政府保管,4年后送往日本广岛,在下届亚运会开幕式上交还亚奥理事会主席。闭幕式上演出了壮丽的大型团体操《今夜星光灿烂》。
第十一届亚运会进一步奠定了中国亚洲"体育强国"的地位。在本届亚运会上,中国体育健儿以183枚金牌的成绩令亚洲和世界刮目相看。海外报刊和通讯社在评论中国健儿在本届亚运会上取得的成绩时普遍惊呼"中国体育进步惊人",赞扬"中国写出了亚运新篇章,独领了亚洲体坛风骚","中国成了屹立在亚洲的巨人"。许多国际体育界人士认为,亚运会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已成为国际体育中心之一。
第十一届亚运会向世界展现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艺术,振奋了民族精神。外电评论,开幕式的大型团体操"显示了中华民族体质剽悍,向上心和荣誉感","写下了亚运史最美的诗章"。长达一个多月,盛况空前的亚洲艺术节,汇集了63台精彩节目,在京演出180场,观众达18万人次。我国52个艺术团体献演的优秀节目,代表了目前中国最高艺术成就,受到了中外观众的热情赞誉。"亚运热"激发出中国人的自豪感、自信心和凝聚力。"亚运精神"在全国各地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十一届亚运会充分体现了团结、友谊、进步的精神。亚运盛会促进了海内外中国人的大团结。台湾"中华台北"队大批人马赴京参赛,是40年来的第一次,同时也是台湾地区20年来重返亚运体坛的第一次。大陆、香港、台湾、澳门4支由中国人组成的体育代表团出现在北京赛场上,更是海内外中国人大团结的象征。亚运盛会推动了海峡两岸的各项交流。除台湾运动员外,台湾新闻界派出了庞大的报道队伍。本届亚运会发展了亚洲各国人民的团结和友谊,为我国外交活动提供了新舞台。我国成功利用这一新的空间改善了中越、中日、中新关系,有效地打破了1989年政治风波后西方国家的对华制裁格局。越南副总理武元甲将军作为"中国的贵宾"出席开幕式,从而恢复了中越高级领导人中断多年的接触,12年来,越南体育代表团首次跨过"友谊关"进人中国。日本文部大臣保利料浦应邀前来参观亚运会,进一步打破了西方国家禁止与我"高层接触"的禁令。10月3日我国与新加坡建交。巴基斯坦、朝鲜等国领导人在亚运期间来访。北京亚运会还为分别了8年的北、南朝鲜代表团提供了重逢和交流的舞台,对双方加强体育合作的愿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台湾通过两岸关系条例草案
台湾岛内形势有了急剧变化,两岸关系随之有了新的发展。这突出表现在:
来大陆人数明显增多,各种交流日益频繁。1989年台湾来大陆探亲、旅游、经商、考察和进行文化学术及体育交流的各类人员共54万人,1990年则大幅度增加,截至10月底,台湾来大陆从事上述各项交流活动的人员已逾70万人,预计到年底将超过80万人。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来大陆会亲探友,台湾各界人士纷纷以个人身份或组团来大陆考察投资环境,洽谈贸易和投资,或进行文化、学术、出版、体育等交流活动,各方面的交流呈现出热烈局面。据统计,1990年1至6月,两岸经香港的转口贸易总值达1829亿美元,较之1989年同期增加467%。台商来大陆投资的项目和金额也有增加,据台湾"中央银行"预估,1990年台湾从各种途径流人大陆的资金可能超过50亿美元。两岸经贸关系正在出现几个新的变化:(1)以间接贸易为主逐渐向以投资为主的方向发展;(2)部分台商对大陆的投资由短期经营行为转向长期经营打算;(3)以中小企业为主,投资规模逐渐扩大,出现大、中、小并举的趋势;(4)独资企业显著增加,而且渐居主导地位,这种情况在福建、海南、广东等省最为明显。
两岸人员往来和接触的层次提高。在各方压力下,台湾当局于1990年4月决定开放台湾各级"民意代表"以个人身份到大陆探亲、访问,国民党中常委、中评委、中央委员经审核可以私人身份来大陆探视;7月间又决定允许政务官以下公务员来大陆探病和奔丧。因而,1990年岛内来大陆的人员,不仅有一般民众,还有不少知名的专家学者,甚至党、政上层人士。一些国民党中央委员、"立法委员"、"国大代表"、"省市议员"等纷纷以个人身份单独或组团用各种名义公开来大陆访问。
两岸政治互动关系增强。1990年以来,两岸出现了"隔岸喊话"和"间接对话"的局面。台湾当局决定以个案方式处理国民党中常委、中评委、中委来大陆探亲和允许各级"民意代表"来大陆探亲、访问,使两岸上层人士有机会进行接触和沟通。随着形势的发展,台湾一些党、政上层人物、"民意代表"出于各种动机,纷纷来大陆进行传话和摸底,或者在"立法院"提出各种"谈判方式"的构想与建议,试探大陆方面的反应。5月20、日,李登辉在"就职演说"中推出新的大陆政策,提出两岸接触、沟通和全面开放两岸交流的3个先决条件,放出"一国两府"、"政府对等谈判"的试探气球。6月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就台湾问题发表重要谈话,指出,只要双方坐下来,真正本着"一个中国"的原则商谈祖国统一,而不是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一国两府",一切问题都可以提出来讨论、商量。他严正批评台湾当局的"一国两府"政策,明确指出"一国两府实质是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是走向分裂,不是进向统一"。之后,台湾当局高层人士纷纷把话缩了回去,否认说过或提出"一国两府"。8月底,台行政当局又提出以"一国两地区"的观念来处理未来海峡两岸人民间民事法律关系,并采取"法律冲突理论"加以解决。
正是基于以上背景,台湾当局于1990年11月1日通过《两岸关系条例草案》,全称《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草案》。该条例草案由行政院大陆工作会报(后改称为"大陆委员会")于1990年9月18日公布,共有总则、行政、民事、刑事、罚则和附则6章,计79条。1990年10月29日,大陆委员会又对该条例草案作了修正,修正的条款包括第一条、第四条和第十条等,修正后的条例草案不久即提报"行政院院会"。通过后,送"立法院"审议。该条例在"行政院院会"通过后,行政院副院长兼大陆委员会主任施启杨表示,该条例通过后,其意义有两点:(1)使两岸关系法制化,行政机关可依法行政,司法机关可依法审判,一切都有法可循;(2)使政策与法律一致化,以后即可在法律基础上推展"大陆政策"。此外,该条例修订过程中着眼点在于"确保台湾2000万人的福祉"。原则上仍禁止两岸直接通商、通邮和通航,力图用法律手段将两岸关系固定化。不仅如此,台湾当局高层人士还一再鼓吹,要利用大陆的开放和两岸交流之机,扩散"台湾经验",对大陆进行政治渗透和影响。
由此看出,在发展两岸交流和实现祖国统一的道路上仍然存在不少阻力和障碍。台湾当局仍坚持反共拒和立场和"三不"政策,在"确保台湾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借口下,继续实行"民间性、单向性、间接性"的开放政策,对大陆去台人员实行严格的限制,致使海峡两岸的交往处在不正常状态,基本上仍停留在单向和间接的层次,还不是双向和平等的。但是,扩大两岸交流和实现"三通"合潮流、顺民意,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台湾当局难以阻挡的。台湾当局的紧缩政策,当即受到台湾舆论的广泛批评。据台《中央日报》10月15日报道,台湾一项最新民意调查显示,大多数人赞成开放两岸直接通航、通商,促进两岸交流。台湾一些学者指出,"目前台湾民众普遍赞成两岸交流。不应因噎废食,紧缩两岸交流活动";"在两岸关系上,应由允许单项交流变为双向,间接贸易与投资变为直接贸易与投资"。可以看出,尽管台湾当局进行控制,后来岛内的"大陆热"仍继续升温,两岸民间的交往也进一步频繁,海峡两岸关系波浪式地继续向前发展着。
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
11月26日,经国务院授权、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
月19日,上海市副市长黄菊、香港贸发局主席邓莲如女士、国家体改委副主任刘鸿儒庄重揭开了覆盖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牌上的大红绸布,宣告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大陆开业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正式对外营业。五百多名中外金融界人士相聚在黄浦江畔,参加了证券交易所开业庆典。
上海市市长朱镕基在开业典礼上致词,他指出,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成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它表明我国正在坚定不移地继续执行改革开放的政策;第二,它表明我们正在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把中央关于开发浦东、开放浦东的战略决策付诸实施;第三,它表明我们在振兴上海、开发浦东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发展金融事业,采取国际上通用的形式,利用证券筹措资金,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朱镕基还说,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的证券交易市场方面还缺乏经验,在探索、实践过程中也可能发生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只要我们坚持改革开放的政策,认真吸取各国发展证券市场的成功经验,完善法规,加强管理,上海证券交易市场一定能健康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周正庆、香港联合交易所主席、恒生银行董事长利国伟也在典礼上讲话表示祝贺。另外,参加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典礼的来宾还有中国金融界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周道炯、戴相龙、李佑民、经叔平等。海外来宾有新加坡股票交易所总裁林楚鹏、吉隆坡证券交易所主席约瑟夫、东京证券交易所专务董事长川和弘、香港金银业贸易场理事长徐国炯;上海市的领导有刘靖基、庄晓天、汪道涵、李储文、毛经权等。
该交易所是实行会员制的事业法人机构,不吸收个人会员入所,不以盈利为目的。其主要业务是:组织证券上市,提供证券集中交易,提供集中清算交割,股票集中过户,提供证券市场信息,交易所采用现货交易为主,不搞期货交易。开业初期以债券交易为主,同时进行股票交易,后来逐步转为债券与股票交易并重。
该交易所第一批有22个会员加入,包括上海、山东、沈阳、江西、安徽、浙江、海南、北京等地的证券公司、银行、投资公司、保险公司、信用社等地方和全国性金融机构。至1991年9月,会员已达到26家;交易规模不断扩大,11个月累计成交达10多万笔,交易额近60亿元;上市的证券已有39种,其中股票8种,国库券、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31种,债券交易约占交易总额85%左右。1991年11月21日,李鹏总理参观上海证券交易所并题词:"证券交易所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