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文选论述的都是国际国内的重大问题,内容十分丰富,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鲜明的时代特征。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新的观点,新的概念。例如: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这一新的革命过程中,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而要搞清这个问题,关键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对这一重大问题作了总结性的理论概括,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邓小平和我们党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是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制定一切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关于"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针对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要害是姓"资"姓"社"的问题,邓小平明确指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关于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针对长期以来忽视甚至排斥商品经济和市场的作用,导致严重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邓小平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此外还有,关于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关于抓住时机,加快发展,争取国民经济隔几年上一个新台阶;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关于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关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反对自我封闭与孤立;关于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关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关于"一国两制";关于坚持社会主义,制止动乱,防止和平演变;关于要警惕右,主要是防止"左";关于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关于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新秩序;关于对国际局势要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关于中国的问题关键是把共产党内部搞好;关于加强廉政建设,反对腐败等等。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以及1975~1982年第二卷一起,展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逐步形成的历史全貌,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之作。这一文选的出版,为实现我们的第二步战略部署,对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绘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蓝图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加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中国共产党于1993年11月11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了十四届三中全会,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规划了90年代的改革任务,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勾画了科学、系统的宏伟蓝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为此,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这些主要环节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整体,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对于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现代企业按照财产构成可以有多种组织形式。国有企业实行公司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益探索。公司可以有不同的类型。具备条件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单一投资主体的可依法改组为独资公司,多个投资主体的可依法改组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现有全国性行业总公司要逐步改组为控股公司。一般小型国有企业,有的可以实行承包经营、租赁经营,有的可以改组为股份合作制,也可以出售给集体或个人。出售企业和股权的收入,由国家转投于急需发展的产业。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方针。
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必须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当前要着重发展生产要素市场,规范市场行为,打破地区、部门的分割和封锁,反对不正当竞争,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推进价格改革,建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改革现有商品流通体系,进一步发展商品市场。当前培育市场体系的重点是,发展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市场和信息市场等。发展市场中介组织、发挥其服务、沟通、公证、监督作用。改善和加强对市场的管理和监督,建立正常的市场进人,市场竞争和市场交易秩序、保证公平交易、平等竞争,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转变政府职能,改革政府机构,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要求。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主要是制订和执行宏观调控政策,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同时,要培育市场体系、监督市场运行和维护平等竞争,调节社会分配和组织社会保障,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管理国有资产和监督国有资产经营,实现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政府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管理国民经济,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有健全的宏观调控体系。要积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加快计划体制改革,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经济管理权限,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劳动者的个人劳动报酬要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平均主义,实行多劳多得,合理拉开差距。坚持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政策,提倡先富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要建立适应企业、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各自特点的工资制度与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国家应依法保护法人和居民的一切合法收入和财产,鼓励城乡居民储蓄和投资,允许属于个人的资本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逐步建立个人收入纳税申报制度,依法强化征管个人所得税,适时开征遗产税和赠与税。要通过分配政策和税收调节,避免由于少数人收入畸高形成两极分化。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按照社会保障的不同类型确定其资金来源和保障方式,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必须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增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保证到本世纪末农业再上一个新台阶,广大农民的生活由温饱达到小康水平。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农村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延长耕地承包期,允许继续开发性生产项目的承包经营权,允许土地使用权依法有偿转让。乡镇企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要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发展股份合作制,进行产权制度和经营方式的创新,进一步增强乡镇企业的活力。
深化对外经营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要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国际经济合作,发挥我国经济的比较优势,发展开放型经济,使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实现互接互补。实行全方位开放。要进一步改革对外经济贸易体制,建立适应国际经济通行规则的运行机制。要积极引进外来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
要进一步改革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科技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科技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符合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科技与经济密切结合的新型体制,促进科技进步,攀登科技高峰,以实现经济、科技和社会的综合协调发展。要积极促进科技经济一体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现代化的实现,最终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各级党委、政府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战略任务来抓,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必须有完备的法制来规范和保障。要高度重视法制建设,做到改革开放与法制建设的统一,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法制建设的目标是:遵循宪法规定的原则,加快经济立法,进一步完善民商法律、刑事法律、有关国家机构和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本世纪末初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改革、完善司法制度和行政执行机制,提高司法和行政执法水平;建立健全执法监督机制和法律服务机构,深入开展法制教育,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党要肩负起新时期的伟大历史任务,必须加强自身建设。此外还必须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加强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为目标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经济体制改革是一场涉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许多领域的深刻革命,必然要改变旧体制固有的和体制转变过程中形成的各种不合理的利益格局,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阻力。必须从总体上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上绘制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蓝图,把党的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原则进一步具体化、系统化,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江泽民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第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