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推进养老社会保险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国家基本保险、企业补充保险和个人储蓄性保险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抓紧制订实施管理办法;加强对积累基金的管理,对基金的收取和发放使用进行严格的审计和监督检查,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挪用,确保基金保值、增值;基本养老保险所需资金按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同负担的原则,由社会保险管理机构统一筹集,并随着职工工资的增长,实行个人交费制度。要提高养老保险的社会化程度,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将以市县为单位的退休费用社会统筹过渡到以省、自治区为单位统筹,以增强养老保险基金的调剂能力,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已实行退休费用社会统筹的企业,其退休费用逐步实行由社会保险管理机构直接发放或委托银行发放。
适当扩大待业保险范围,完善待业保险制度。要紧密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搞活用工的需要,完善现行待业保险制度。加强基金管理,按国家政策要求用好基金,尽快建立健全审计和检查监督办法。有条件的地区可建立和完善全民企业全部职工和其他所有制企业职工的待业保险办法。对放开经营、经营机制转变好并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的企业,按当地政府规定辞退的,劳动就业服务机构要积极创造条件,提供救济保障和再就业的服务。对经有关部门批准的关停企业精简人员,扩大实行待业保险。要及时发放救济金,为待业人员提供保障和服务。加强对待业人员的转业训练和职业介绍,为其再就业创造条件。
加快劳动计划体制改革,落实企业用人和工资分配自主权。国家对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逐步实行按相关比例调控的弹性劳动工资计划。对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并进行劳动制度综合配套改革的企业,在保证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和完成各项经济指标前提下。企业可以按照"增人不增工资、减人不减工资"的原则,经过地市以上劳动行政部门批准,根据国家现行招工政策和管理办法自主招用职工,到劳动部门备案并办理招工手续。
加强企业民主管理,发挥职代会作用。依法建立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充分发挥职代会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保证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企业各级管理者要自觉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认真听取职工群众对深化改革和加强企业管理方面的意见,积极发动群众开展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活动。
深化企业劳动人事、工资分配、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推动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促进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中国质量万里行
产品质量问题是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据国家有关方面估计,一年中因质量问题而给国家带来的损失多达2万多亿元。而质量问题给广大普通老百姓造成的经济损失更是难以计算。国家一直要求有关管理部门和企业把产品质量放到首位,并要求企业通过机制改革和技术改造,坚决避免单纯追求产品数量和速度,而不计企业产品质量和效益的发展模式,走质量效益型的发展道路。
中共十三届七中全会根据当时的经济状况提出,1991年"要把经济工作切实转到提高经济效益的轨道上来,力争工业生产的质量、品种、效益有一个明显的进步"。为此,国务院决定1991年为"质量、品种、效益年",并发出了《关于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的通知》。其目的就是要通过在全国广泛深入地开展这一活动,大力提高我国企业的经济素质和经济效益,使企业逐步走上投入少、产出多、质量好、消耗低、效益高的发展道路。为了加强对这一活动的领导,国务院成立了以国务委员兼国家计委主任邹家华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具体工作由国务院生产委员会牵头。从此,全国各地方、各行业、各企业都遵照《通知》规定,抓住自己的薄弱环节,找准主攻方向,制定了明确的奋斗目标,掀起了活动高潮。
年国务院第十二次全体会议指出,1991年开展的"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是有成绩的,企业经济效益下滑的局面得到初步遏制,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年的活动,全民的质量意识有了增强,各地又涌现出一批"质量效益型"企业。许多地方政府的主管部门和众多的企业,都把质量问题作为提高经济效益的核心问题来抓,并制定和落实了一些措施,广大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有所提高。
但是,质量问题在我国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中仍然相当严重,群众对产品质量方面的问题是相当不满意的。一些假冒伪劣商品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市场,因而顾客在商店里遇到的质量问题比在厂家抽查时更多。根据国家质量监督部门在各地市场上对一些质量问题较多的商品进行抽查,质量合格率一直在50%~60%之间浮动。1991年底,商业部、国家工商局、中国消费者协会在京、津、沪、穗等十大城市的十类市场柜台随购商品抽查,涉及20个省、市200多个生产厂家的222个牌号的产品,结果有4054%不合格。
为此,国务院第十二次会议指出,1992年要继续开展质量监督检查活动。为配合这项关系到我国经济健康发展而又深得民心的工作,2月11日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科技日报,和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中国工业经济协会、中国企业管理协会、中国消费者协会等14家单位,由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发起,共同举办"中国质量万里行"新闻宣传报道活动,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薄一波为这次活动题了词。为支持这次活动,国务院给"万里行"报道组批了30万元作活动经费,从增加国家质量监督抽查中拨给。参加这次采访活动的记者深入各地写的报道,既宣传抓质量好的典型,也批评和揭露这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质量差的单位,还探讨了如何改进这方面工作,其目的是要把产品质量方面的工作扎扎实实地推向前进。"中国质量万里行"的名称既表示了记者在我国广阔土地上的采访足迹,更意味着我国产品质量工作还面临着千里、万里之行的艰巨任务。这次系列新闻宣传活动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它在全国造成了重视质量的舆论,不仅有助于把经济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转到重视产品质量、增加品种、提高效益的轨道上来,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广大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使广大群众行动起来,投入到这项关系到民族振兴的大事。《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纲领》公布本世纪中叶以来,世界进入了科技革命的新时代。特别是近一二十年,飞跃发展的科学技术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引起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我们的国家和民族面临着紧迫而严峻的挑战。为了在2000年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进而在下世纪中叶步人中等发达国家的行‘列,只有依靠科技进步加速经济、社会进步,则成了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社会主义命运的伟大而艰巨的任务。为了阐明我国中长期自然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方针、政策和发展重点,指导我国到2000年至2020年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国务院于1992年3月8日正式颁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纲领》。
《纲领》共六大部分,突出了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全面总结了40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成就、经验和教训,分析了我国面临的形势、国情和现状,阐明了我国中长期科技发展的战略目标、方针政策和发展重点。
形势与抉择。
《纲领》突出了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分析指出,科技的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要保证我国胜利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同时为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奠定基础,必须把经济建设进一步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纲领》全面总结了40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成就、经验和教训。指出,40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取得了一批世界公认的重大科技成果。在40多年科技工作的发展历程中,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第一,科技工作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坚持改革开放,加速科技同经济的结合,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积极吸取国外先进经验和科技成果,加速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第三,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集中人力物力,对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任务,组织攻关。第四,在发挥科技专业队伍的骨干作用的同时,注意促进科技成果的应用和科技知识的普及。此外还总结了科技事业中存在的教训,如科技进步没有提到战略位置上;经济发展缺乏依靠科技进步的机制与内在动力,科技发展缺乏面向经济建设的活力,大量技术成果未能转化为生产力,造成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相互脱节,未能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潜力;缺乏统筹安排,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尚未形成。
《纲领》还分析了我国面临的形势、国情和现状。指出,科技工作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任何国家都不能在封闭状态下实现本国的现代化。我国的科技发展必须从国情出发。要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关键是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战略与方针。
《纲领》提出了我国发展科学技术的基本战略和战略目标。指出,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要处理好应用推广与研究开发的关系;工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应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大力推动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的科技进步;社会发展方面的科学技术,应在人口、医药卫生、社会服务、公共基础设施、环境和生态保护以及灾害监测和防御等方面加强研究和开发,为我国人民创造一个良好的自然和社会环境;高新技术的发展,应继续贯彻"有限目标,突出重点"的方针,国家要重点支持可能取得重大突破和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高新技术的研究,大力扶植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基础研究应遵循科学自身发展规律,要在若干前沿领域加强探索和跟踪,争取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国防科学技术的发展,要贯彻缩短战线,突出重点,加强科研,梯次更新的方针。
还应当继续坚持"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发展重点。
《纲领》指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关系到建设、改革和社会安定的全局。针对一些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我们必须贯彻"科技兴农"的方针。应以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为强大支柱,建立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技术体系,大幅度提高土地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产品商品率,把传统农业转变到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现代集约农业上来。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我国工业的技术水平、生产能力、经济效益决定着整个经济的发展。工业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任务是用现代科技,特别是微电子技术,对我国各主要工业领域进行技术改造。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品种,提高质量,增强国际竞争力。能源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能源科技的发展要采取开发与节约并重的方针,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率,改善结构,减少污染。交通运输与通信是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部门。运用科技推动交通运输和通信发展主要是在各种运输技术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综合运输效率和装备的利用率;发展先进通信网络和通信技术。材料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材料科学技术主要是提高质量,增加品种,降低成本、缓解供需矛盾。机械电子科学技术也应当加强发展。
在社会发展方面。针对控制人口增长和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这些关系中华民族前途的问题,要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各个方面进行综合治理,同时要加强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要认识到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是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基础。高新技术研究要注意与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密切结合,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促进高新技术的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要注意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因为它是新技术、新发明的先导,是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坚强后盾,是培养科技人才的摇篮。
要加强国防科学技术研究。国际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保证国家安全,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深化改革,建立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新体制。
把科技搞上去,要靠改革开放。在我国总体改革加快的形势下,科技体制改革要加快。要通过改革,建立和完善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与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相适应的、科技同经济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新体制,推动国民经济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使科技真正成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火车头。
坚持对外开放,积极推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
现代科学技术只有在开放的环境中不断与外界交换能量、交换信息、交流人才,才能取得迅速发展。自我封闭只能窒息自己。对外开放必须做好技术引进及其消化、吸收与创新的工作;要与我国经济、社会、科技发展计划紧密结合;要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有关政策,推动科技人员对外交往、学术交流和智力输出;要创造有利于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条件与环境。
政策与措施。
为了确保把科技进步放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首要地位,国家最高领导机构要切实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应当提高科技投资强度,改善科技经费管理;运用税收、价格、信贷、折旧等经济杠杆,引导行业和企业的科技进步,促进科技事业的发展;同时要加强科技法制建设、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发展科学技术要靠科技人才。各部门各地方的党政领导要提高对科技人才重要性的认识,要给予重视和支持,在提高知识分子社会地位的同时,努力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并为科技发展创造稳定的、充分民主和学术自由的环境,采取切实措施鼓励科技人员为实现四化建功立业。
《纲领》是指导我国今后10年到30年科技发展的纲领性文献。只要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导下,依靠科技进步,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社会生产力的新飞跃,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步、第三步的伟大战略目标。
中国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