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19日,王宠惠出任国务总理,组成内阁。王内阁的组成成员为:外交总长顾维钧,司法总长徐谦,内务总长孙丹林,陆军总长张绍曾,农商总长高凌霄,财政总长罗文干,教育总长汤尔和,海军总长李鼎新,交通总长高洪恩。在王内阁中,王宠惠、汤尔和、罗文干都在《我们的政治主张》一文中签了名,是好人政府主义的鼓吹者,他们和顾维钧都是亦学亦仕的英美派人物,不属于国内党派,故这届内阁标榜为"好人内阁"或"好人政府",又称为"英美派政府"。然而,在这届内阁中,核心人物并非王宠惠,而是吴佩孚的亲信孙丹林和高洪恩。事实上,王宠惠等"好人"和"好人政府"都是吴佩孚的工具。但此时的北京政局矛盾重重,混乱不堪:不但有总统、国会与军阀间的矛盾,而且直系军阀内部也存在着争权夺利的斗争,分为以曹锟为首的保(定)派和以吴佩孚为首的洛(阳)派。曹锟急于想当总统,竭力主张先选总统后制宪,吴佩孚则认为先制宪后选总统更有利于统治,对选举总统表示淡漠,而忙于练兵和准备武力统一。保、洛两派各不相让,斗争激烈。处于重重矛盾之中的"好人政府"处境困难,绝难有所作为。"好人政府"随之被洛派所控制,被称为"洛派政府",这引起了保派的不满。而"好人政府"倾向吴佩孚,向洛派提供的军费又大大超过保派,更使矛盾激化。于是,保派极力企图推翻"好人政府"。进而驱逐黎元洪,使曹锟早日登上总统宝座。11月18日,在保派怂恿下,倾向保派的众议院议长吴景濂和副议长张伯烈借口财政总长罗文干签订奥国借款展期合同,有贪赃情事,逼迫黎元洪下令逮捕罗文干,造成轰动一时的"罗案"。"罗案"是保派对洛派‘的一次攻势,也是对幻想依靠军阀进行"奋斗"的"好人"的一个当头棒喝。事情发生后,先是在吴佩孚干预下将罗释放,接着,曹锟等直系军阀纷纷发出通电,要求严惩罗文干、王宠惠等人。吴佩孚四面楚歌,为了摆脱困境,于11月25日发出通电,表示对罗案毫无成见,对曹始终服从,对元首始终拥护。吴佩孚服从于曹锟,"好人政府"失去了靠山,只得垮台。11月29日,汪大燮接替王宠惠署理阁务。这样,"好人政府"仅仅存在了72天就夭折了。
北京政府召开学制会议
9月20日,北京政府在全国学运推动下,为适应教育新思潮,改革旧学制而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它的召开促成了"壬戌学制"的诞生。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教育部仿照日本教育制度建立了"壬子癸丑学制",它虽然反映了资产阶级改革教育的若干主张,如缩短修业年限、允许小学男女同校、废止旧时毕业奖励出身等,但就整体而言,该学制尚未对社会状况和学生心理作比较深入的研究,一经实施就暴露出不少弊端:初等教育阶段年限较长,中等教育年限过短;各级各类学校教学程度无法衔接;中学课程设置太笼统,以升学为目标,硬性规定修习科目,缺乏弹性,因而中学毕业后升学就业都有困难。该学制明显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教育界纷纷要求改革学制。早在1915年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联合会上,就有湖南省教育会提出改革学制系统案。1916年该会又有中学改良办法的议案。1917年9月19日,北洋政府教育部公布《学制调查会规程》,规定该会任务是调查国内外学制,向教育总长提出改革学制意见。9月27日,教育部公布《修正大学令》,改订大学本科4年、预科2年,改设二科以上得称大学,设一科者,称某科大学。10月15日,北京大学召开会议,决定着手学制改革,仿照美国大学学制,采用选科制。1919年,教育部允许中学酌量增减科目,有些中学采用分科制或分组制;小学也多自由改制。于是,改革学制的要求更为迫切。五四运动前后,留美学生返国日多,由于他们大力宣传美国教育,特别是受杜威来华讲学的影响,学习美国教育制度成为当时教育界的时尚。1919年10月,全国教育联合会在山西太原举行第五届年会。会上开始讨论修改学制系统的问题。1920年10、11月间,该会在上海举行第六届年会,决议案中提出了改革学制系统。1921年9月,孟禄来华讲学,并参与学制改革问题的研讨。1921年10、11月间,该会在广州举行第七届年会,着重讨论了学制改革问题,并以广东教育会提出的学制系统草案为基础,参以黑龙江、甘肃、浙江、湖南、福建等10多省提出的议案,经过讨论修改,提出了学制系统草案,征求全国意见后,提交来年10月在济南举行的第八届年会讨论,然后呈请政府教育部门批准。北洋政府教育部迫于形势,于1922年9月20日,在北京召开"学制会议",仍以广东教育会的学制系统案为基础,稍加修改后交在济南举行的第八届年会讨论。年会讨论了新学制课程,并组织了新学制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推举袁希涛、黄炎培、胡适、经亨颐、金曾澄为委员。教育部归纳"学制会议"及济南年会的学制方案,加以修改,最后形成了"学校系统改革案",并于11月2日,以大总统黎元洪令颁布施行。
"学校系统改革案"一反清末民初仿照日本学制的模式,采用美国的"六·三·三"单轨制形式,故又称为"六三三"学制,即:初级小学4年,高级小学2年;初级中学3年,高级中学3年;与中学平行的还有师范学校和职业学校;大学4年至6年。"新学制"对初等、中等(包括职业和师范)、高等教育都分别作了细则说明及相应规定。另有附则二:一是天才教育(智能优异者),一是特种教育(心身欠缺者)。制定壬戌学制所依据的标准是:(1)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2)发扬平民教育精神;(3)谋个性之发展;(4)注意国民经力;(5)注意生活教育;(6)使教育易于普及;(7)多留各地方伸缩余地。这"七项标准",实际上就是壬戌学制的教育宗旨,或者称为教育标准、设学原则,它是以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的。由此可见,学制会议的议项与学制内容的厘定,都受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及国外(美国)教育理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新学制较旧学制有以下重要的改革:(1)学前教育机构幼稚园被正式列人初等教育阶段,在学制体系上确立了学前教育的地位。(2)改原小学年限7年为6年,分为四、二段,4年为义务教育阶段。小学修业时间的缩短相应扩大了毕业生数量,有助于初等教育的普及。(3)中学教育年限由4年增至6年,可相应提高并保证毕业生的知识水平;中学分三、三两个时段,加强了办学的灵活性;实行选科制和学分制,适应不同个性和水平学生的需要,有助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4)提高职业教育地位,加强职业技能训练,以适应学生就业和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职业学校分初、高两级并取代原先的实业学校系统。小学高年级也增设职业准备教育。(5)改五年制师范学校为六年(或单办后期三年的师范,或在高级中学设师范科),高等师范学校(也称师范大学校)修业年限与其他大学相同,从而提高了毕业生的文化水准。(6)取消大学预科,使其不再负担中等教育的任务,有利于大学专业教育和科学研究水平的提高;大学用选科制、学分制,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才能的发挥。(7)增设附则,注意到天才教育和特殊教育的重要性,使教育民主精神更具体而深入。(8)允许各地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有一定伸缩余地,有利于发挥地方办学的积极性。北京学制会议的召开促成了新学制的建立,它体现了"五四"新教育的基本精神,也更加适合中国社会现状及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北京政府召开学制会议与壬戌学制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体制的基本确立,新学制除某些部分根据变化的实践有所修改,其"六三三"制的主体框架经受了历史的检验而延续至今。
开滦煤矿工人大罢工
10月河北唐山开滦煤矿工人为争取自身权益举行的大罢工。这是中国工运史上第一次罢工高潮中最主要的罢工之一,也是北方区罢工潮中最大的一次罢工。
开滦煤矿包括唐山、赵各庄、林西、马家沟、唐家庄五个矿,矿工共约五万人。年产煤约400余万吨,占当时全国煤产量的20%。开滦煤矿创办于1878年(清光绪四年),是中国最早使用机器开采的规模最大的煤矿之一。起初由中国官僚资本经办,后因资金不足,借贷英款,变为中英合办,实际上成为英国资本控制的企业。开滦煤矿工人大罢工是为要求增加工资和改善待遇,并在1922年全国罢工高潮,特别是唐山、山海关两处铁路工人罢工胜利的鼓舞下爆发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唐山工人中的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则为这次大罢工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开滦矿工所遭受的压迫剥削,较其他各业工人,更为残酷和严重。矿井生产条件恶劣,工人生命没有保障。工作时间名为8小时,实则16小时,工人因遭受中外资本家压榨,必须每天连作两班工方能勉强维持生活。开滦和其他矿山一样,一般都采用包工制。工人出卖劳力,却不能与资本家直接交易,矿局每日给工人工资仅合银元二角,中间还要经过包工头的盘剥。此外,矿工们经常遭受反动军警的敲榨勒索和洋人的凌辱欺侮。因此,矿工具有强烈的反抗斗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