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关于改革物资管理体制的初步意见》。《初步意见》认为,过去以"条条"为主的物资管理制度,权限集中过多过大,管得过宽过死,破坏了"统一认识、统一政策、统一指挥、统一行动"的原则,限制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因此,物资体制要按照加强中央的统一计划,扩大地方的管理权限的原则进行认真改革。设想的初步改革意见是,主要原材料和设备由中央统一分配。实行在中央统一计划下,地区平衡、差额调出、调入的物资分配制度。地方"五小"企业生产的产品,不纳人中央统一分配。地方企业生产的主要原材料和设备,完成国家计划以外的超产部分,原则上不纳入中央统一分配。文件发出后,全国开始了以下放企业、实行包干制、精减机构为主的工业管理体制改革试点,至1970年全面展开。
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又称"珍宝岛事件",指1969年3月苏联军队悍然入侵我珍宝岛地区,中国边防军被迫进行自卫还击的中苏两国边界武装冲突事件。
事件的发生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原因。自19世纪中叶始,沙皇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强占了中国东北及西北地区的大片领土,使两国之间形成了长达7500多公里的共同边界。边界问题成了两国政府之间长期悬而未决的历史遗留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一贯主张通过谈判方式解决我国同周边国家的边界问题,在解决之前维持边界现状。在中苏关系稳定友好时期,两国边界问题被搁置一边。50年代中期后,苏联大国沙文主义表现日趋明显,遭到中国党和政府领导人的抵制,两国关系逐渐紧张起来,边界问题随之浮出水面。1964年2月,在中国政府多次建议下,中苏边界谈判在北京举行,但并未取得任何进展。1965年,中苏两党、两国关系破裂后,苏联为迫使中国屈服,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频频举行针对中国的大规模军事演习,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与此同时,苏联不断在中苏边境特别是未明确划分归属的地段挑起事端,侵人中国领土领空,绑架、杀害中国边民,毒打中国边防军官兵。从1964年2月到1969年2月,苏联挑起的边境事件达4189起。珍宝岛事件是中苏两国关系破裂以来苏联在两国边境上制造的一起最严重的边境冲突。
珍宝岛位于中国黑龙江省东部的虎林县虎头公社(今虎头乡)虎头大队(今虎头村),在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长1700米,宽500米,面积0.47平方公里。它原是乌苏里江西侧中国江岸的一部分,后因江水冲刷才形成南北狭长的小岛,到枯水期仍与中国江岸相连。因其两头尖、中间宽,形似中国古代的元宝,故名"珍宝岛"。它东与苏联隔江相望,相距400余米。每到冬季,江面冰冻厚达2米以上,可行驶汽车、坦克。珍宝岛以西还有珍宝西岛,以北有七里沁岛,以南有长脖岛。
珍宝岛及上述几个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即使根据沙俄政府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条约》,珍宝岛也无可争议的属于中国。《条约》规定:"自乌苏里河口而南,上至兴凯湖,两国以乌苏里河及松阿察河作为交界。其二河东之地,属俄罗斯,二河西属中国。"虽然条约中没有明确规定两国在乌苏里江中的边界位置及江中岛屿的归属,事后也没有勘分乌苏里江和黑龙江的水界,但是依照公认的国际法准则,凡通航界河的边界划分,均以主航道中心线为边界线。珍宝岛及上述岛屿均位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国一侧,当属中国领土。在1964年中苏边界谈判中,苏方代表也同意两国在江中的边界和岛屿归属应按照主航道中心线划分,这实际上已承认了珍宝岛及上述岛屿是中国领土。在事实上,珍宝岛也一直由中国管辖,上岛建房、捕鱼、种菜的都是中国公民,巡逻守卫岛屿的也是中国边防军。但是,在1964年的边界谈判中,苏方代表承认的划分江中边界及岛屿归属的原则却没有在中苏两国的国家间条约中得到确认。苏联政府拿出《中俄北京条约》的附图,以1861年勘界前沙皇俄国单方面绘制的一条红线为界,企图证明珍宝岛等地区属于苏联。实际上,这条红线只表明沙皇俄国以乌苏里江和黑龙江为界的意愿,不能表明边界线在江中的确切位置和江中岛屿的归属。中国代表表示不能同意,苏联官员也曾承认红线不能表示江中边界的确切走向。然而,苏联政府却以此为据,企图侵占珍宝岛等地区。从1967年1月到1969年2月,苏联边防军14次侵入珍宝岛。苏联报纸公开扬言,如果中国军队再敢上珍宝岛,就武力解决。苏联远东军区司令也叫嚷要"做好战斗准备"。珍宝岛地区的形势已到了一触即发的程度。
3月2日上午9时许,苏联边防军70余人,乘2辆装甲车、1辆卡车和1辆指挥车,由苏方下米海洛夫长和库列比亚克依内两个边防站出发,越过冰冻的界河,侵入珍宝岛。他们兵分四路,企图迂回包围正在岛上进行正常巡逻的中国边防军。当中国当地边防站站长孙玉国率领的第一巡逻小组刚刚散开时,苏军首先开火,打倒了几名中国边防战士。中国边防部队被迫进行自卫还击。经过1个小时的激战,击毙苏军上尉伊万等38人,击伤20余人,击毁装甲车、卡车、指挥车各1辆,迫使苏军撤回到苏联境内。中国边防部队牺牲17人,重伤11人,轻伤24人,失踪通信员1人。同日,中国政府向苏联政府提出最强烈抗议,并警告苏联政府:"如果你们一意孤行,继续挑起中苏边境武装冲突,必将遭到中国人民坚决的回击,由此产生的一切严重后果,只能由苏联政府承担全部责任。"
月2日后,苏联迅速增派兵力开往珍宝岛以东的苏联边境。3月4日、5日、7日、10日、11日、12日,苏联军用直升机、装甲车和武装人员又多次侵入珍宝岛及其两侧的中国河道。13日,中国再次发出抗议照会,严重警告苏联政府。
为应付紧急事态,中央军委于3月7日复电沈阳军区,明确在化冻前(即3月20日前)仍把珍宝岛、七里沁岛作为自卫反击的重点,抽调步兵、炮兵以及高炮和反坦克部队在饶河西南地区集结待命。14日晚,中国边防部队工兵连和侦察排在中国江岸通道和珍宝岛西江叉地区分别设置反坦克雷场,反坦克炮兵进入前沿和纵深阵地。
日凌晨4时,苏军在6辆装甲运兵车的运送下,侵入珍宝岛。8时许,苏军3辆装甲车引导步兵向上岛巡逻的中国边防部队开火。中国边防部队随即还击,激战1个多小时,打退了苏军的第1次进攻。9时46分,苏军发动第2次进攻,正面由3辆坦克、3辆装甲车引导步兵冲击,另由1个坦克中队4辆坦克从岛南端的江叉冰面上穿插,企图切断岛上中国边防部队与中国江岸的联系。苏联江岸上的火炮和机枪封锁中国江叉,阻拦中国部队上岛增援。中国守岛部队在孙玉国、于洪东、周登国等指挥下,集中主要力量和反坦克兵器重点打击正面入侵的苏军,同时在岸上火力支援下打击迂回入侵的苏军坦克中队。经过2小时激战,苏军的第2次进攻又被打退。15时,苏军在猛烈炮击中国边防部队的一线防御阵地后,向珍宝岛发起第3次进攻。中国边防部队副营长冷鹏飞率部上岛,与岛上中国部队协同作战。同时,中国边防部队炮火支援,击中苏军指挥所,击毙苏军比金地区边防部队总指挥列昂诺夫上校。17时,苏军撤出珍宝岛,苏军第3次进攻被粉碎。在这天的战斗中,中国边防部队击毙苏军上校以下官兵60余人,击伤80余人,击毁击伤坦克、装甲车13辆,缴获军事装备1部。中国边防部队阵亡12人,伤27人。至此,珍宝岛地区的中苏武装冲突以中国军队的胜利而暂告结束。
珍宝岛事件的发生,对中苏关系、中国国内形势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引起全世界的关注。事件发生后,苏联向中苏边境以及蒙古人民共和国大量增派陆、海、空三军,直接部署在上述地区的兵力有陆军42个师,空军25个师,飞机3000余架,海军舰艇800余艘,边防总队21个,总兵力达100多万人。中苏边境上的严峻形势加重了中共党内关于国际形势日益严重、世界大战不可避免的判断。毛泽东在1969年4月的中共九大会议上发出了"准备打仗"的号召,由此掀起了全国备战高潮,从而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
9月,周恩来总理在北京机场与路经此地的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会晤,双方同意采取措施使边境局势正常化,并确定于10月在北京恢复中苏边界问题谈判。至此,两国关系趋向缓和,珍宝岛事件划上了句号。
九大前后全国备战的高潮年初至1970年,即中共九大前后,因珍宝岛事件的发生,中国出现了规漠空前的备战高潮。这次备战高潮的出现,与中国领导人对国际形势估计过于紧张、对战争形势估计过于严重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一直面临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包围和战争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党和国家领导人在重视政治斗争、经济建设的同时,没有忽视国防建设和备战工作。但在60年代以前,因中苏友好同盟关系的存在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美国侵略中国的可能性并未估计过高。60年代以后,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直至中苏同盟的解体,整个国际战备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周边的安全环境大大恶化。苏联于中苏边境屯兵百万,频频挑起事端;中印边境冲突不断;蒋介石叫嚣"反攻大陆";美国在越南南方的战争不断升级;美国与亚洲一些国家及台湾签订各种军事或准军事条约和协议,形成对中国的军事包围。严峻的局面使毛泽东等领导人对于战争形势的估计越发严重,一再强调必须积极备战,要把国防建设放在第一位。国家汁委于1965年9月重新拟订的经中央基本同意的第三个五年计划草案已经是以备战为中心任务了。但是,尽管如此,在1969年3月以前,中国的备战工作仍属于常备性的,没有给人以紧迫的感觉。
3月,苏联边防军挑起珍宝岛事件,随后的数月中,苏军又多次入侵中国新疆巴尔鲁克山西部、铁列克提和黑龙江省八岔岛地区。苏联代表在国际共产党、工人党会议上扬言要对中国进行"外科手术式"的进攻,包括摧毁中国的核试验基地。这种情况加重了中共党内关于国际形势日益严重、世界大战不可避免的判断。3月15日,毛泽东在中央文革碰头会上提出九大的任务是总结经验、落实政策、准备打仗,并首先谈到了打仗问题。他说:"一个县成立一个团,全国都要搞。东北、华北、西北要准备一下。"4月的中共九大会议上,毛泽东发出了"要准备打仗"的号召。林彪代表中央所作的政治报告也强调:"我们要作好充分准备,准备他们(指帝、反、修)大打,准备他们早打,准备他们打常规战争,也准备他们打核战争。"在战争的危险性、紧迫性的问题上,当时中央内部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是以林彪为首,以黄永胜、吴法宪、叶群、李作鹏、邱会作等人为主要成员的军委办事组的意见,认为苏联发动大规模入侵的可能性极大,战争危险迫在眉睫。另一种是以陈毅牵头,有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参加的国际形势研究小组的意见,认为虽不能低估战争爆发的可能性,要抓紧时间备战,但美、苏争夺的重点仍在欧洲,珍宝岛事件以后,并未改变这一格局,即苏联不会在短时期内大举进攻中国。事实证明国际形势研究小组的意见是正确的。但在当时,前一种意见占了上风。九大以后,随着形势的发展,战备工作超出了常备型的轨道,很快进入了突击性的高潮阶段。
6月,中共中央军委办事组黄永胜、吴法宪、叶群、李作鹏、邱会作等人主持召开座谈会。会议按照毛泽东"要准备打仗"和林彪提出的"用打仗的观点观察一切,检查一切,落实一切"的要求,提出了庞大的军事装备生产计划。邱会作等人先后提出,要搞独立的完整的国防工业体系,"要比洋人还洋",并声称"什么比例不比例,打仗就是比例。"12月,经中共中央批准,在军委办事组下成立国防工业领导小组,以加强对国防工业的领导。由于林彪等人盲目扩大军工生产,1969年的国防战备费比上年猛增了34%。
月28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全国性的人民防空领导小组和各省、市、自治区的人民防空领导小组,以加强防空工作。在各级防空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各地普遍开展了群众性的挖防空洞和防空壕的活动。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决定尽快建立长城以南、京广线以西的三线战略大后方,并再次大幅度增加了用于三线建设的投资。
为加强边疆地区的战备工作,中共中央在8月28日发布《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命令》,即"八二八"命令。《命令》要求边疆各级革命委员会、各族革命人民、解放军驻边疆部队全体指战员:(1)高度树立敌情观念,充分做好反侵略战争的准备;(2)加强军队内部团结,加强军民、军政的团结,加强各族革命人民的团结;(3)驻边疆部队指战员必须坚守战斗岗位,坚决执行命令,做好战斗准备,不准擅离职守,不准外出串连;(4)一切革命群众必须实行革命大联合,所在跨行业的群众组织要立即解散;另立山头、重拉队伍的要强令解散;(5)坚决无条件停止派性武斗,解散各种专业武斗队,撤除一切武斗据点,上交一切武器。负隅顽抗者,人民解放军要实行军事包围,强制缴械;(6)绝对不准任何人冲击军队,不准抢夺军队的武器、装备和车辆,不准妨碍军队的战备行动,不准泄露和盗窃军事情报。如有违反,以现行反革命论处;(7)要保护交通运输,保证通讯联络畅通。凡破坏交通运输、破坏通讯联络的,都是反革命行为,必须追查惩办;(8)狠抓革命,猛促生产,大力支援前线;(9)对那些里通外国、策划外逃、破坏社会治安、抢劫国家财产、破坏生产、杀人放火放毒、利用宗教迷信叛乱的反革命分子,必须坚决镇压。
"八二八"命令把战备工作的紧迫性明确提到了全国人民面前,把战备问题与稳定形势、平息武斗、消灭派性及加强纪律等问题联系起来,以此为标志,全国的备战工作进入高潮,从主要是思想动员转入全面实施,从主要是部队的工作转入全民性的紧张行动,从领导机关的一般工作上升为主要工作之一。各省、市、自治区革委会都在8月底或9月初召开各种会议,宣读命令,布置、检查、落实各项战备工作。备战的最高潮则是在林彪发出第一号令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