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耳鹗与长耳鹗外形十分相似,但比长耳鹗色较淡,下体淡色有十字形黑褐色纹,耳羽较小。栖于平原、耕地、草原等地,平时潜伏于草丛间,夜间觅食;以啮齿类为主,白天以昆虫为食。繁殖于我国北方,越冬时刻遍及全国。对农业有益。
鸺
鸺鹠是我国南方普遍分布的一种小型鹗类,它的整个上体以棕褐色为主,密布有狭细的棕白色横斑;翅及尾羽黑褐色,在尾羽上有六条鲜明的白色横带,头部不具耳羽,这些特征使它很容易与红角鹗区别开来。鸺鹠是昼夜活动,因而白天在林中也很容易遇到它,为我国南方留鸟。主要以昆虫为食,也吃鼠类及青蛙等。
秃鹫的特点
秃鹫又名座山雕,它们的数量很多,由于像雕一样大小,十分强健,翅膀的形状也和雕的十分相似,甚至有着同样锐利的眼睛,有着同样的力量。但是秃鹫的嘴却全然不同于雕。由于它不杀生,所以,不像雕那样有一张善于撕食的嘴。秃鹫的爪子也和典型的猛禽的爪子不一样。嘴和爪是猛禽最突出的特点。秃鹫的嘴虽然强健有力,但只和死物接触;秃头,可以使它把头伸到尸体内撕食内脏而不沾上太多的血。由于秃鹫常常需要在树枝上歇息,或是在地面上站稳,它的爪子三趾向前伸,一趾向后,爪尖并不锋利,而是平的,但很有力,善于抓住树枝或在尸体旁站稳,以便它紧守在尸体旁撕食、开膛。
滑翔的秃鹫
在猛禽中,秃鹫的飞翔能力是比较弱的,但聪明的秃鹫找到了一种节省能量的飞行方式——滑翔。这些大翅膀的鸟儿,在荒山野岭的上空悠闲地漫游着,用它们特有的感觉,捕捉着肉眼看不见的上升暖气流。它们就是依靠上升暖气流,舒舒服服地继续升高,飞向更远的地方。
秃鹫的生存状况
秃鹫形态特殊,可供观赏,其羽毛有较高经济价值。在牧区,秃鹫受到民间保护,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常有人捕杀制作标本,作为一种畸形的时尚装饰;中医传统理论认为秃鹫除去内脏和羽毛,取肉和骨骼,肉有滋阴补虚的功能;骨有软坚散结的功能,治甲状腺肿大。加上秃鹫本身繁殖能力较低,使秃鹫的数量急剧减少,现已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将秃鹫列入了世界濒危鸟类红皮书。
最小的鸟——蜂鸟
生活于南美洲的蜂鸟是最小的鸟类,而缨冠蜂鸟和小翠蜂鸟则是世界上最小的两种蜂鸟之一。它们的体长不超过5厘米,体重不到2克。蜂鸟身体很小,能够通过快速拍打翅膀而悬停在空中,其速度可达每秒15次~80次。蜂鸟在拍打翅膀时,会发出嗡嗡声,因此得名。
蜂鸟的神话
全世界的蜂鸟已知有300多种,其中大多数生活在南美洲的热带雨林中。有一种吸蜜蜂鸟,它的体长只有5.6厘米,其中喙和尾部约占一半,体重仅2克左右,其大小和蜜蜂差不多,这样的蜂鸟才是世界上体形最小的鸟,它的卵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卵,比一个句号大不了多少。蜂鸟的羽毛大多十分鲜艳,并且闪耀着金属的光泽。又因为飞行本领高超,可以倒退飞行,垂直起落,翅膀振动的频率快,所以有“神鸟”、“彗星”、“森林女神”和“花冠”等美妙的名字。蜂鸟在美洲阿兹特克的神话中被当做修兹罗皮契里——太阳神,也是战争之神。
美丽的蜂鸟
蜂鸟体态妍美,色彩艳丽。精雕细琢的精品也无法同这大自然的精灵媲美。小蜂鸟是大自然的杰作:轻盈、迅疾、敏捷、优雅、华丽的羽毛——这小小的宠儿应有尽有。它身上闪烁着绿宝石、红宝石、黄宝石般的光芒,它从来不让地上的尘土玷污它的衣裳,而且它终日在空中飞翔,只不过偶尔擦过草地;它在花朵之间穿梭,以花蜜为食。在19世纪,欧美妇女常用蜂鸟的羽毛作为帽饰,还有商人收购蜂鸟皮,蜂鸟的生存受到很大威胁。在现代社会中,随着森林的砍伐、耕作的发展,蜂鸟赖以生存的栖息地逐渐被破坏,蜂鸟也面临灭绝的危险。
最大的鸟——鸵鸟
鸵鸟是现今存活着的最大的鸟类,是恐龙时代的动物。非洲的鸵鸟、澳洲的鸸鹋和食火鸡、新西兰的几维鸟,以及南美洲的鹈鸠,是迄今仍幸存的远古时代的走禽。它们的最大共同特征是胸骨扁平,不具龙骨凸起。鸵鸟的体高达1.75~2.75米,体重60~160千克。头小,宽而扁平,颈长而灵活,裸露的头部、颈部以及腿部通常呈淡粉红色;喙直而短,尖端为扁圆状;眼大,虽然丧失了飞行能力,但仍继承鸟类特征,视力非常好,生着很粗的黑色睫毛。其羽毛主要是用来保温的。鸵鸟平时喜欢成群生活在沙漠荒原中,分布在非洲、南美和澳大利亚等地区。
鸵鸟的生态习性
鸵鸟是走禽类,适应于沙漠荒原中生活,善奔跑,奔跑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60千米,维持约30分钟而不感到累;一步可达7米,且可瞬间改变方向,在迅速奔跑时两翼张开,用以平衡。鸵鸟开阔的步伐、长而灵活的脖子以及准确的啄食,使它方便采食在沙漠中稀少而分散的食物;鸵鸟的食性很广,吃植物、浆果、种子、昆虫以及其他小动物等,属于杂食性。由于鸵鸟啄食时必须将头部低下,很容易遭受掠食者的攻击,所以觅食时,会不时地会抬起头来四处张望。鸵鸟平时三五成群,多达20余只栖息在一起。经常与羚羊、斑马在同一地区出没。在遇到危险时,鸵鸟会把头埋进沙子里,看不到了,也就不再害怕了。
鸵鸟的种类
鸵鸟为鸵形目的总称,包括非洲鸵鸟、美洲鸵鸟、澳洲鸵鸟、阿拉伯鸵鸟等。北非鸵鸟是现存数量最多的种类,最早是在北非撒哈拉沙漠南部发现的,但目前在原产地已绝迹,其栖息地及数量仍在减少中。非洲鸵鸟生长快,繁殖力强,所以国内外养殖的基本上都是非洲鸵鸟。
企鹅
企鹅是地球上数一数二的可爱的动物,世界上总共有17种企鹅,它们全分布在南半球,企鹅常以极大数目的族群出现,占有南极地区85%的海鸟数量。和鸵鸟一样,企鹅是一群不会飞的鸟类。不过,根据化石显示的资料,最早的企鹅是能够飞行的,直到65万年前,它们的翅膀慢慢退化而成能够下水游泳的鳍肢,成为目前我们所看到的企鹅。企鹅的主要食物是小鱼及磷虾。企鹅的寿命很长,如帝企鹅可达20~30岁。
雨燕
雨燕为小型燕雀类。喙短,基部宽阔,在飞翔中张口捕捉飞虫。翼尖长,飞行速度很快,尾呈叉状。后肢短,四趾全朝前(称前趾型),所以不能在地面上行走,也不能久停在树枝上。平时集结成群,边飞边鸣。我国产2科,即雨燕科和风头雨燕科,后者仅风头雨燕种,罕见于云南西、南部及西藏东南部。
雨燕的生态习性
雨燕总是在空中觅食,很少栖息。它们不停息地在空中快速盘旋、飞翔,几乎从不落到地面或植被上,并且似乎飞得很快。其实,它们在觅食时为了看清猎物并在飞行中捕获,不会飞得过快,否则会增加捕食的难度。但在炫耀时,雨燕确实会飞得非常快,而且常常利用风向来迅速地掠过地面。雨燕大多在近山地带飞行,下雨时,雨燕会结成群在高空中绕成圈状,动作和谐一致,就连鸣叫声也很相似。
雨燕的繁殖
雨燕的寿命比较长,对繁殖地和配偶也很忠诚。由于它们是在空中捕捉食物,而空中食物大量存在的时间也只有12~14周,所以雨燕的繁殖是速战速决。普通雨燕于5月初来到英国开始繁殖,7月底便离开。在繁殖期间,雨燕会结群在山洞或海中岩礁或孤岛的悬崖峭壁上营巢。广东怀集的燕岩数量可观,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数以万计的白腰雨燕集体出入,万翅如云,令人惊叹不已。雨燕在繁殖期间会吃掉大量的害虫,是益鸟。雨燕巢还可以制成燕窝,经济价值也很大。
普通楼燕
普通楼燕体形似家燕而稍大,体长21厘米左右,翼窄而长,折叠时超过尾端。体羽纯黑褐色,仅须和喉部为白色。尾略叉开。喜结群,在城楼、古塔、庙宇的墙壁窟窿或石崖洞里营巢,它们的巢是用它们的唾液混着泥土、草茎等杂物做成的。5~6月繁殖,遍布北方大多数地区,候鸟飞经我国东部和西部。完全以昆虫为食。
金丝燕
金丝燕一般都是轻捷的小鸟,比家燕小,体质也较轻。雌雄相似。嘴细弱,向下弯曲;翅膀尖长;脚短而细弱,4趾都朝向前方,不适于行步和握枝,适于抓附岩石的垂直面。羽色上体呈褐色至黑色,带金丝光泽,下体灰白或纯白。有回声定位能力。它们在悬崖上筑巢,巢由海藻和唾液黏合而成,即着名的佳肴珍品“燕窝”。
金丝燕的“燕窝”
一些金丝燕的嘴里能分泌出一种富有黏性的唾液,能把它们筑巢的材料,如藻类、苔藓、水草等黏结在一起。褐腰金丝燕、灰腰金丝燕、爪哇金丝燕和方尾金丝燕用以造巢的唾液一经风吹就凝固起来,形成半透明的胶质物,这就是名贵的滋补食品——燕窝。燕窝分白燕窝、毛燕窝、血燕窝、燕根等。白燕窝是金丝燕初次做的窝,质纯而洁白,为燕窝中的上品。产燕窝的金丝燕大都分布在印度、东南亚、马来群岛,营群栖生活。
短嘴金丝燕
短嘴金丝燕体形略小,体长14厘米左右,近黑色,两翼长而钝,尾略呈叉形。它们喜欢结成群体在开阔的高山峰脊快速飞行,在岩崖裂缝中营巢,巢用苔藓做成,不可食用。土燕窝就是短嘴金丝燕的唾液与绒羽等混合凝结所成的巢,四季均可摘取,可入药。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及中国中部、东南亚、爪哇西部。
巨嘴鸟
在鸟类家族中,有一种“巨嘴”鸟,其嘴之大,简直叫人瞠目。这种鸟生活在拉丁美洲阿根廷到墨西哥之间的热带丛林中,外形很像犀鸟,最大体长为24厘米,而嘴长几乎相当于体长的1/3。巨嘴鸟的嘴骨构造很特别。它不是一个致密的实体,外面是一层薄壳,中间贯穿着极细的纤维,多孔的海绵状组织,充满空气,所以,嘴虽然很大,但并不很重,这使它丝毫感觉不到沉重的压力。雄鸟的嘴通常又比雌鸟的还要长。
巨嘴鸟的美丽色彩
巨嘴鸟的体色十分鲜艳,更让人惊奇的是它的嘴喙,它的上半部是黄色的,略带淡绿;下半部是蔚蓝色,喙尖则是一点殷红。再配上眼睛四周一圈天蓝的羽毛,橙黄色的胸脯、漆黑的背部,组成了一幅协调而又多彩的绝美图画。因为奇怪的巨喙,加上美丽的羽毛,所以,巨嘴鸟频繁出现于人类的各种作品中,俨然成了美洲热带森林的传统象征。在鸟类极大丰富的热带,或许只有蜂鸟比它更吸引艺术家们的目光。
巨嘴鸟的生存环境
巨嘴鸟大多栖息在雨林、林地、长廊林、草原地带,以果实、种子和昆虫为食,有时也掠夺小鸟的巢穴,吃掉卵和雏鸟。这种鸟以树洞为巢;一次生2~4枚蛋。巨嘴鸟肉味鲜美细嫩,是许多人猎杀的目标,但它生性灵敏,要捉到它只有在4~6月的蜕毛期,因为这时它身体变肥,行动迟缓,最易围捕。
缝叶莺
在中国南部、印度和亚洲东南部的热带、亚热带森林的芒果树和番石榴树上,栖息着一种身躯娇小、尾巴很长的缝叶莺,它会利用叶片缝缀成精巧的鸟巢。缝叶莺和莺同属一科,它的体态和羽色跟莺很相似。长崖缝叶莺体长约11厘米,比麻雀稍小,而尾巴则有5~6厘米长。它的头顶呈红褐色,眼周和眉纹为淡黄色,头部呈白色。上体的羽毛是橄榄绿色,其他的羽毛则暗褐带黄。缝叶莺的喙细长而微微弯曲,两脚瘦长而强劲有力。它们常常在公园、果园、树篱和灌木丛中筑巢。每年春天,雌雄缝叶莺纷纷寻找情侣,双双结伴,共同营建自己的安乐窝。
“天国”里的神鸟
由于极乐鸟生活在人迹罕至的高山丛林中,人们只是看见这种美丽的鸟儿在天空飞翔,而不知道它去往何方,于是就产生了一个美丽的传说:极乐鸟是住在“天国乐园”里以天露花蜜为食的一种“神鸟”。极乐鸟都非常能歌善舞。每年夏天,是极乐鸟的婚配时期,雄鸟们常常在云雾弥漫的黎明时分,成群地聚集在一起,展翅摆尾,翩翩起舞,在树枝间轻盈地跳来蹦去,引吭高歌。极乐鸟因此又被称为雾鸟、太阳鸟。在熹微的晨光中,极乐鸟越发显得光彩斑斓、娇艳夺目。
极乐鸟中的极品
全世界有40多种极乐鸟,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就有30种,其中最出名的要数蓝极乐鸟、无足极乐鸟和王极乐鸟。蓝极乐鸟在求偶时,或仰头拱背,竖起身体两侧的金黄色绒毛;或倒悬在树枝上,抖开全身织锦般艳丽的羽毛,以吸引雌鸟。“无足极乐鸟”并不是真的无足,只是足短一些,飞行时藏在长长的羽毛内,人们见不到。无足极乐鸟的尾翼比身体长二三倍,又被称做长尾极乐鸟。王极乐鸟体长只有20厘米左右,比别的极乐鸟小得多。它对爱情忠贞不渝,一旦失去伴侣,另一只鸟就会绝食而死。王极乐鸟生性孤独,不愿和别的极乐鸟共栖一处。当别的极乐鸟迁徙时,它也随之飞上天空,充当空中“引路者”。极乐鸟是巴布亚新几内亚的象征,国旗、国徽、民航客机和各种纪念品到处都可以见到极乐鸟优美的形象。
知更鸟
知更鸟又叫鸫,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都有分布。知更鸟身体长约20厘米,长着红色的胸毛,上面有美丽的胸斑、黑色的脑袋、明亮的眼睛。每年的3月,当明媚的春天到来时,在美国墨西哥湾的各个州,成群的知更鸟就从棕榈树和酪梨树林中钻出来,向北飞。在迁飞的途中,知更鸟总是在白天飞行,是最早报晓的鸟儿,也是最后唱“小夜曲”的鸟儿。知更鸟的鸣声宛转,曲调多变,深受人们的喜爱。
知更鸟的生存环境
知更鸟栖息在树林中,也常常到地面上觅食,其他的鸟只会步行或者跳跃,而知更鸟却两样都会。知更鸟性情机警,只要稍稍受惊,就会立刻飞上树枝。知更鸟主要捕食蠕虫、毛虫、甲虫、苍蝇、蜗牛、象鼻虫、蜘蛛、白蚁和黄蜂,是有名的益鸟,特别受到棉农的欢迎。可是,它有时也啄食浆果和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