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立!”一声清脆嘹亮的女声响起,全班同学哗地站起来,把刚走进初一三班教室的代课老师吓了一跳。喊起立的女生正是晓荣,她是自告奋勇承担下喊“起立”这个任务的。当班主任在班上问全体同学谁来喊“起立”时,晓荣脑海里浮现出小学班主任赵老师的嘱托:“无论走到哪里,你都要记着自己是一名共青团员……”晓荣于是毫不犹豫地站了起来,说:“老师,我来喊!”从此,晓荣做了纪律班长。晓荣这个纪律班长当的很认真,上课有捣蛋的男生一说话,她一记眼刀甩过去,那人立马缩缩脖子闭嘴了。因为晓荣性格爽朗,大大咧咧的,她和男生们处的都不错,包括捣蛋的那几个。
初一三班的班主任是一位很和蔼的语文老师,姓张,张老师在语文教学上颇有经验。晓荣从小作文写得好,经常被当作范文来读,她自然地当选了语文课代表。张老师把教学参考书给了晓荣,他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见解,同时建议同学们多读些课外书,他借了几本《读者》和《青年文摘》给晓荣等几位同学,晓荣的视野开阔了很多。
三班有几十名同学,个个性格鲜明。有瘦高瘦高的班长,博学多才,爱开玩笑;还有家教很好、自律性很强的赵同学;有幽默风趣、笑口常开的张同学,不一而足。晓荣更喜欢和男同学打交道,因为女同学太娇贵,轻轻碰一下就说打了她,搞得晓荣有些无措。
晓荣的同桌是两位女同学,一个是活泼爱笑的小燕子,一个是沉静的红红,她们也成为初中阶段晓荣最好的朋友。她们三人说说笑笑,下课一起出去休息,共同的爱好是画美人图,三个人曾共同画了一本子的美人,各种风姿的。她们后桌是两个男孩子,一个是多愁善感又话痨的季同学,一个是爱哭的孙同学。季同学喜欢和晓荣她们三人聊天,一双大眼睛含幽带怨,不久,他就认了晓荣三人为姐姐,他经常传小纸条给她们,通常就是“姐姐,对不起”之类。有一次,季同学对晓荣说:“我最佩服的姐姐就是你了。”晓荣心里还是有点点小得意的。旁边的孙同学揭他老底,说:“你认的姐姐超过十几个了吧?”季同学马上回道:“哪有!”孙同学说:“一班的那个女生,还有二班的那个扎辫子女生……”季同学有些心虚地辩驳:“一班那个管我叫哥哥,二班那个……”晓荣听得很无语,心里也有些许小失落,扭过头不理他们了。
有一次,语文老师讲到,写日记有助于提高写作,著名作家托尔斯泰从19岁就开始坚持每天写日记,一直写到他逝世那天。晓荣和班长约定每天写日记,比试看看谁坚持的更久。晓荣下定决心,要每天写日记,一直到老,她相信自己可以坚持下来,这样,她就可以超过托尔斯泰,因为她年轻啊,开始的比托尔斯泰早!晓荣的日记本就是参加竞赛获奖得来的皮本,她每天都记下自己的所见所得所想,通常是简单记事,心理活动为主。晓荣大剌剌的外表下有一颗细腻柔软的心,其实她觉得自己懂的很多,在她心里,自己已经长大了,她唯一的目标就是好好上学,以后出人头地,改善家里的生活。
晓荣的青春在初中尽情绽放,她学习好,常考班里的第一名,有几次还考了全年级第一。她在体育课上表现优秀,体质好,跑得快,跳得高。她生活俭朴,穿的衣服偶尔还打着补丁,可晓荣混不在意。她最大的优点就是不虚荣,想得通透。
晓荣每天放学,回家匆匆做好晚饭,喂好鸡和猪,快速扒一两口饭就又冲回学校上晚自习。那时晓荣爸妈都是带着她小妹上地干活,一天忙下来已经很累,晓荣就是想让他们回来能吃上口热饭。因为营养不良,晓荣有严重的夜盲症,一到傍晚就看不清人。学校离家有一里多地,晓荣每次上学放学都是跑着,第一是快,第二是安全,不会遇到坏人。晚自习回来天已黑透,晓荣就握紧书包里用来防身的匕首,飞快地往家跑。她跑起来,马尾辫一甩一甩的。
晓荣开始学习用扁担挑水,村后几百米外有一口甜水井,晓荣家的饮用水就是爸爸每天从那里挑回来。晓荣一开始是半桶半桶的挑,后来多半桶多半桶的挑,最后是满桶满桶的挑,扁担一上肩,晓荣的步子就变得飞快,半路上歇一气就到了家。
晓荣在学校的表现得到老师们的认可,她被树为全校学习的典型,不止一次在全校师生面前发言,很多学生都认识她,见了面和她打招呼,晓荣偏偏是个脸盲,不见几面,长得没特色都记不住那人是谁,即使看着面熟,不亲手写下那人的名字也记不住他姓甚名谁。
晓荣写日记的习惯被妈妈注意到了,有一天晓荣发现她的日记被人动过了,问妈妈,她承认了,她说:“我看过了,没什么事儿……”晓荣气坏了,妈妈居然怀疑她早——恋……她赌气不吃饭,对妈妈说别送饭,送饭也不吃,她就跑去了学校,不过不久她就饿了,她眼巴巴地盼望着妈妈能来送饭,不过妈妈最终没有来。此后,晓荣把日记藏的严严实实,而且作上记号,写个日记真不容易,还得防火防盗防亲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