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嫉妒心理会给女孩带来内心的痛苦
面对比自己厉害的对手,嫉妒心强的女孩会做出伤害他人的事情。但同时,她们拿别人的优点来折磨自己,使自己沉浸在愤怒、沮丧、怨恨、自惭、自责等消极情绪,难以摆脱。时间一长,女孩不但会情绪低落,内心痛苦,还会因此而丧失自信和前进的动力。久而久之,女孩很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十六岁的叶子没有跟几个男同学处理好关系,于是趁着那几个男同学与女同学一起外出游玩的机会,她巧扮成"狗仔"偷偷跟踪并拍了照片,交给班主任老师,添油加醋地说这几位同学的"作风不好,道德败坏"。
其实,那些同学之所以一块游玩儿,是父母单位发的联票,几个同学也没有任何不良表现。为什么叶子会告他们的状呢?原来,叶子很嫉妒他们几个人之间的友谊,这让感觉很不爽,因而产生了"修理"他们的想法。
法国文学家巴尔扎克曾经说过:"嫉妒者比任何不幸的人更为痛苦,因为别人的幸福和他自己的不幸,都将使他痛苦万分。"因此,面对青春期女孩的嫉妒心理,父母决不能听之任之、放任不管,更不能低估嫉妒给女孩所带来的危害。
也就是说,明智的父母一定要了解女孩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发现嫉妒的小火苗时要马上给予扑灭,做到防患于未然。
父母怎么办
1.引导女孩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
一般来说,有嫉妒心理的女孩都有争强好胜的性格。因而,父母要引导女孩通过正当的途径,用自己的努力和能力去与他人竞争。竞争的最大目的就是要找出彼此之间的差距,然而将自己消极的嫉妒转化为积极的努力,从而做到快速进步。当然,父母还应让女孩知道通过不正当、不光彩的手段来赢取的胜利,是最大意义上的失败。
或许,有时父母很难扑灭女孩时不时冒出的那些嫉妒心,这也没有关系,父母完全可以将其转化为激励她前进的动力。
由于嫉妒同桌拥有各式各样的日记本,一个女孩便"信口雌黄"地对妈妈说:"她的日记一定是在文具店里偷来的,不然不可能那么多。"
这位明智的妈妈冷静地对她说:"要是你不乱买零食,省下来钱照样可以买许多日记本啊!"
妈妈的话一下提醒了女孩,于是她下决心改变乱花钱的恶习,省下钱来果真买了一个又一个漂亮的日记本。这时候,她也就不会因他人拥有日记本而心生妒意了。
2.帮助女孩孩子树立自信
心理学家一致认为,那些容易嫉妒他人的女孩往往正是因为缺乏自信而造成的。对对于这样的女孩,重塑她们的自信,进而克服嫉妒的佳方良药就是来自于父母的关爱、赞美以及肯定。
这是因为父母的关爱、赞美以及肯定会给女孩的心理带来安全感和满足感。她们总会处于自信、乐观、冷静的心理状态中,不会轻易地被他人的成功搅得心神不宁,或生出畸形心理,而这恰好正是扑灭嫉妒之火的最好"灭火剂"。
所以,平时,父母可以经常对女孩说:"在妈妈心里,你是最棒的!""这件衣服只有我女儿穿着才最好看!"等之类的话,以帮助女孩树立强大的自信心。
3.尽量不要拿女儿跟他人对比
在家中,很多父母喜欢拿女孩与其他孩子作比较,但却颠倒了超越自我和超越别人之间的关系。她们完全忽视女孩自己跟自己比是否有进步,只知道一味地搞横向比较。时间一长,女孩无形当中就学会了盯着别人、堤防别人的不正常"排队心理",从而一步步走向嫉妒的泥坑。
在闲聊中,敏敏的妈妈跟邻居阿姨说,你家女儿的卷发又直又黑,真漂亮,可惜自己女儿发质不好,偏黄且还是卷得。没想到,第二天,敏敏就要求妈妈带自己去美发厅要把头发烫成直发,然后再染成黑色!敏敏的妈妈顿时意识到昨天自己的评价引发了女儿的嫉妒心理。从此之后,她再也没有评价过女儿的头发,也没有拿女儿和其他女孩作无意义的比较。
有句话说得好:女孩的心思生来就是敏感的。事实的确如此,可能很多父母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谈论其他女孩时一句无心的"某某越来越漂亮了",或者只是一个微笑、一个耸肩的动作,一个不关注的眼神,甚至抬一抬眉毛等之类的动作,在女孩的眼中便会演绎为"比较"。尤其是当她正沉浸的失败的懊恼中,或某方面做得不好的时候,她便不由自主地嫉妒那些有能力的女孩。
在英国的家庭教育中,父母总喜欢拿孩子的现在和过去作比较,很少做横向比较。因而他们能时常地发觉女孩的进步,总觉得女孩特别可爱。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女孩要做的就是用"今天的我"与"昨天的我"作比较。更重要的是,女孩一直按照这个思路想问题办事情,是不容易产生嫉妒心理的。
因而,在教育女孩的过程中,父母千万不要再对女孩说这类的话。比如,你看隔壁的苗苗,学习怎么那么好!你表姐才你大1岁,你看她多懂事啊!……总之,父母要尽量避免因自己无意识中的言行举止给女孩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嫉妒心理。
5.活着真没意思
--孩子厌世怎么办
新学期开学后,同学们在班里叽叽喳喳地谈起了自己的暑假生活。
"我们全家人去了马尔代夫,那里好漂亮,我们还潜水了呢!"
"我和爸爸去内蒙古大草原学习了骑马,特别带劲!"
……
同学们个个兴高采烈,唯独王兵悦悦没有说话,同桌挑起话题问:"你暑假干什么了啊?""什么也没干,暑假过得很没劲!"悦悦面无表情地说,"哎,真是的,上学没劲,放假没劲,什么都没劲……"
悦悦的父母因工作原因长驻国外,自然照顾不到她的学习生活。一直以来,父母便把悦悦托付给奶奶照顾,奶奶年纪很大,也从不管她,更别说和她交流思想、一起玩了。
然而,悦悦也不想把生活过得没有滋味,可是她不知道该干什么才能让自己觉得有劲。出去玩吧,一个人,没有父母的陪同,没劲;上网打游戏,整天跟虚拟的人玩,没劲;看书学习吧,反正高三之后,父母会让她到国外上大学,学不学习都一样,没劲……
事实上,孩子的这种"没劲"状态令很多父母烦恼。有位母亲是这样说的:
最近,不知怎么了,13岁的女儿经常抱怨,活着没劲。听到满脸稚气的女儿这样说,我这个做母亲的既觉得好笑又觉得可怕。好笑的是,现在的孩子真是不知足,这么好的生活,她们竟然不懂得珍惜,反而抱怨活着没意思。
可怕的是,她小小年纪就有这种思想,那以后可怎么办?她应该不会做出什么傻事吧?
这位母亲的担忧是有道理的,并不是杞人忧天。在我们的身边,经常会看到一些郁郁寡欢的女孩,她们总是振振有词地解释自己不开心的理由:"贫穷也好,富有也好,到头来都要死,真是没劲!况且,活着很累,很辛苦,完全看不到一点希望,有什么意思呢?"
看到这些乖巧的女孩一本正经地说出这样的话时,作为父母怎能不担忧她们呢?青春期本是一个人最美好的季节,为什么女孩会感觉没劲呢?
从根本上来说,青春期女孩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经验,心理也处于"半成熟"状态,这导致她们常常处于一种以懂非懂的状态中,对人生观和价值观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因此很容易走入了思想的误区,以消极的情绪度日。
在她们眼中,人生是暗淡的,生活是残酷的,前途是黑暗的,根本没有阳光可言。因而,"活着没劲""做什么都没劲"等之类的想法会源源不断地涌上心头,最终导致她们失去了生命的激情。
另一方面,在学习上,女孩会因为缺乏学习兴趣和技巧,或因不适当的学习压力而感觉没劲。比如案例中的悦悦,因为无论学得如何,父母都会安排她出国上大学,所以她成绩好也没有成功的感觉,成绩差也不会影响以后的学业。可见,过大或过小的学习压力,都会影响女孩的学习劲头。
在生活上,女孩会因缺乏对生活的想象力、创造力而感觉没劲。比如,同样一堆零件,有些女孩会发挥自己的创意,组装成各种各样的玩意儿;有些女孩则认为那是一堆无聊透顶的废品,不屑一顾,懒得打理。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创造力的大小决定了女孩生活乐趣的多少。由此可见,父母有责任帮助青春期女孩从"没劲"的感觉中摆脱出来,重新燃烧起生命的激情。
父母怎么办
1.培养女孩的兴趣爱好,让她感受生活的美好
一般来说,青春期的孩子正处于初高中阶段,她们的学习任务很繁重,学习压力非常大。她们不是忙着做数学习题,就是翻阅英语参考资料,接着还要考虑那道物理习题该怎么解答……当连看本文学刊物都成为一种奢望的时候,孩子又怎么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感悟花季的芬芳呢?
因而,此时,父母培养女孩的兴趣爱好,来改变这种单调的生活模式则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晓晓升入高中后,就听到很多同学抱怨爸妈给自己"加餐",不但给她们布置了很多学习任务,还要完成家教老师布置下的习题。即便是周末也不能休息,还要去上各种形形色色的辅导班。
晓晓听完后,暗自做了父母给自己"加餐"的准备。可是,出乎她意料的是,父母不但没有给她请家教,增加额外的学习内容,更没有给她报各种辅导班。
与此相反,在休息时间里,爸妈总是陪她下围棋,或是练书法,拉会儿小提琴,画画,还允许她看动画片、《动物世界》、《新闻联播》等节目。周末的时候,爸爸妈妈还带她走出家门,去亲近大自然,到美术馆看展览,或者打打球……
就这样,晓晓被培养出了许多的爱好,让她觉得每天的生活真充实,生活真是太美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