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着,剑下留人!”杨逸之急忙上前托住了徐达手中之剑,他微微摇头,说道,“放他一条生路吧,他毕竟是朱元帅身边的重臣,杀了他元帅面上会不好看的,再说他也是奉命行事,我们不遵命令已是不敬了,再杀他岂不是以下犯上,要作乱吗?”
杨逸之的一席话惊醒了徐达,他浑身冒出一阵冷汗来,呆了半晌说道:“那怎么办?我已经杀了他这么多手下了,他一定对我怀恨在心,如果就这样放他回去,他一定会在元帅面前加油添醋,胡说一通的,到时候不仅我遭殃,恐怕还会连累元帅和大家。”
杨逸之沉吟道:“既然这样,不如把他先关起来,等我们攻下了江阴,朱元帅见我们立下大功,必定可以将功折罪,不再追究你杀人之罪了。”
“唉,眼下看来只能如此了。”徐达叹息道,“一切听元帅吩咐。”
杨逸之挥挥手,让士兵把张洪波等一干人带下去,接下来,他扫视了众人一遍,继续说道:“我们接着刚才的话题,经过刚才的事情,我决定将镇守镇江的重任交给徐达将军,相信他定能不负所望,守住镇江。”
徐达一听大喜道:“谢谢元帅给末将这个机会,我一定不会辜负您的重望的!”
杨逸之的这个计策果然没有白费心计,徐达一改往日的好战,充分的施展了他的才能,面对张士诚的几番挑战都没有上当,而是坚守在镇江城内。张士诚见要地失去,当然想拼命夺回来,但是见徐达如此,也无计可施,除了加强攻势外,他只有增派兵力了,但是,战事紧张,他手中一时也没有更多的兵力可以派遣。不料,在这关键时刻,徐达忽然派兵出来迎战了。张士城大喜过望,顾不得去深思其中的反常,急忙派主力大军上前交战。
当时,张士诚大军的主帅是江通海,他急欲消灭徐达军,向张士诚表功,所以见到对方阵营中飘着一面“徐”字的帅旗,就以为徐达必在营中,想当然的认为只要击垮徐军或者生擒徐达就能顺利的将镇江夺回,因此命令全军向徐军展开全面进攻。令他感到意外的是,一向骁勇善战的徐达竟然一触即走,他万万没有想到徐达会如此不堪一击,但他立功心切,顾不得多想,急忙命令全军乘胜追击。
徐达此举当然是诱敌深入之计,他利用敌人妄想一举攻下镇江的心理,在城外设伏,江通海果然中计,他见徐达溃走,以为朱元璋的得力大将不过如此,恐怕也是妄得虚名之辈,于是彻底放松了警惕心,将后备部队也全部押了上去,准备一举攻下镇江城,全歼徐达军,给杨逸之一个下马威。
江通海到了镇江城下,才发现这是一个圈套,徐达的逃兵忽然往城池的两边散去,并没有按照正常的思维进入城中,他正在纳闷之际,城门竟然大开,一队骑兵呼啸而出,他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列列用铁链锁着的骑兵,正以一种极其惊人的速度向他飞速的冲来,冲击力可想而知是多么的巨大!江通海大惊失色,急忙命令手下不可和对方正面冲撞,他让他们快速闪开。但是,时机转瞬即逝,当他们还没来得及回头时,只听见一股风声在耳变呼啸而过,他的部队顿时就被一股强大的力量冲得七零八散,江通海顾不得自己的手下,策马就走。
不料,左冲右突之下,刚刚冲出铁骑的包围,前面忽然又杀出一队精兵,原来正是徐达预先布置的伏兵,他们直奔江通海而来,看样子是想生擒他。江通海大惊,眼看自己的部队已经溃不成军,再想取胜已是痴人说梦,而勉强抵抗也是死路一条,他奋力拼杀了一刻,觉得再坚持下去也是枉然,面对源源不断涌上来的红巾军,他知道自己碰到了真正的对手,而且自己根本就不堪徐达的一击,败在这样的人手中,他感到也是一种光荣,于是长叹一声,放下了手中的武器,他的部下见主将投降,当然不肯再卖命,不过一支香的时间,进犯镇江的张士城就全军覆没,就连主将也成了俘虏,徐达取得了大胜。
消息传到应天,杨逸之大喜,虽然这样的结果早在他的意料之中,但是当看到事情的发展都按照自己设计的步骤在进行着,他还是感到了一种光荣的使命感。于是立刻派出了以李善长为首的一批文官前去慰问,对立功之将领,他绝不会吝啬自己手中的那点权利进行奖励的,当然像徐达这样恃才傲物的人是不会在乎物质方面的东西的,所以他别出心裁的写了一些勉励的话,让李善长带了过去,想来又能让徐达感动一番了。
镇江保卫战取得胜利后,张士诚似乎有了顾忌,没有再立刻增兵来攻,杨逸之没有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他知道张士诚是他将来的大敌,所以不敢有一丝的耽搁,不仅又向镇江派去了援兵,还命令常遇春和花云加强军事行动,势必要给张士诚以多方面的压力。张士诚的军队见此情形,竟然一改往日的嚣张气焰,全都蜷缩在城中,不敢再出战,形势似乎对杨逸之的红巾军非常有利。
杨逸之并没有飘飘然,他知道张士诚也算得上是一代枭雄,能和朱元璋争天下的人也不会简单到哪里去,因此时刻不敢放松警惕心。果然,没过多久,就发生了一件在他意料中的事,而且还连带引出了一个常在他心头牵挂的人物。
这天,正是杨逸之去城门巡视的时候,他刚到城门口,就听见了一片喧哗声,心想一定出了什么事情,在这种关键时刻,任何细小的差错都可能酿成巨大的错误,对应天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于是连忙走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