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回到了城中,沈来亲自下城来迎接,经过今天这一战,李冬获得了沈来的肯定,对于士气低靡的郁林守军来说,李冬今日出城挑战归来就是一场胜利,一场振奋军心的胜利。
沈来很慷慨的当众褒奖了李冬,任命李冬为建武将军,同时赏赐金银绸锦若干。还特意将李冬的事迹传遍全城,另手下官员、士卒和升斗小民都像李冬学习,已此来提升全城的士气,和抗战的决心。而此时却有一个人躲在一个阴暗的角落里恶狠狠的盯着他们暗字咬牙发狠。
裴义率军回营之后,传令亲兵稳守营门。自己回到了帐中仔细思索对方今日出战的用意,可是他想了半天也没觉得自己的这边的布置那里出了纰漏,让对方起了疑心。用过午饭后裴义将自己帐下的中下级军官集中起来,一起商量对策。
裴义首先说道:“今日对方出城挑战不合兵法,想来是我军的一些布置另对方起了疑心。可是三位将军出兵的时候很是隐蔽,咱们的工作也很到位,不知道对方是从那里看出了破绽。几位也都是从军校学习过的,可否为本将分忧?”
他手下的几员中下级军官听上司发问了,也开动自己的脑筋思考对策,一时之间讨论的气氛很热烈。有的人说是减兵增灶的时候表现太过了,有的人说是兵马出发时被城中细作探察到了,如此这般的推测不知凡几。而此时一名中队长突然站起来说道:“裴将军,依彪下推测,您可能有些杞人忧天了。”
裴义平时对自己麾下的兄弟很是宽宏,所以帐下之人对这个将军很是拥护,而且平时都是有什么都说什么,非常直爽。此时听帐下有人回话裴义定睛看去,原来是自己直属兵马的一个小队长胡飞。随即问道:“哦。功知有何想法?但说无妨。”
胡飞组织了一下语言说道:“彪下虽然也看不透对方的用意,但是却知道应对之法。对方不论试探也好,强攻也好,都需要有一定实力作为依仗。而如今我军大营虽然看起来比较空虚,可也有4000余名士兵驻扎在此。而郁林全郡不过七八千人马,而且分派到了各县,如今这城中至多不会超过5000士卒。依照敌我双方的战力强度来推演的话,敌人不具备攻破我军营地的实力。而徐帅和二将军三将军出去截杀对方伏兵的人马也各有2000余人,依三位将军统兵之能,敌军即使知道我军对付他们的援军去了也是无能为力的。如果敌军调兵出城接应援军,少则无效多则城防过于空虚了。若我军此时攻打,旦夕可下此城。想来敌人绝对不会出此昏招的。所以彪下才斗胆说将军杞人忧天的,还望将军恕罪。”
裴义一听胡飞的一翻言语也有了茅塞顿开的感觉。其实不能说裴义想不到这点,就是智谋方面很差。只是因为裴义怎么说也是第一次领兵,而且第一次依照军校学习的策略进行实际应用。所以在考虑问题的时候自然过多的注意到双方谋略方面的得失了,而忽略了其他问题。这应该就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原身在此山中’的原因了。营中其他的士兵对于整体的谋略并不完全清楚,但是他们都知道,对方的实力比自己差很多,自己没有危险,所以才会很轻松。此时裴义心中疑虑尽去,十分高兴,对这个提醒自己的胡飞也是更看更顺眼了,开口说道:“功知处事冷静,思虑周详,今日之言,另本将茅塞顿开啊。特加汝为我军行军参赞,以后在本将身边查漏补缺。汝可愿意?”
行军参战,可比自己现在的小队长职位高了不少,胡飞当然愿意了,此时连忙拱手说称谢。随后众人围绕对敌方略上展开了讨论,刚刚升任参战的胡飞更是卖力,此时说道:“敌军今日出城挑战之事较为蹊跷,不合兵法。不过应对却也简单,明日若敌人仍然如今日这般,我军可出双倍之兵,以力并之。破敌后不予追赶,则不患起设谋。这样不但可破敌军之谋,还可消其士气,可谓一举两得。”
裴义思索半晌后说道:“功知此策乃以不变应万变之策,甚合兵法,来日以此对敌,则无忧矣。”
傍晚的时候郁林城太守府近来了一名亲卫,禀告太守沈来说昨日受伤的武之残将军清醒了。沈来连忙过府探视,新近升为将军的李冬也随行一起前往看望老上司去了。
武之残伤的颇重,还不能起身,毕竟眼球是人体比较脆弱的器官之一。受了重创任他是铁打的金刚也是极难忍受的。来访的沈来和李冬直接进入了内室见到了武之残。慰问了一翻后,也将军情告之与他。武之残听闻军情后着实出了一身冷汗,随后对太守沈来说道:“大人,今日出城挑战太过冒险了,若对方出大军力并之,如之奈何?为今之际宜守不宜攻啊。好在今日李冬挽回了一些士气,正好借此机而守,等待援军方为上策。千万不可率军迎战了。对方兵马多于我军,在守城时我军可依靠城墙和护城河消灭大量敌人,但是野战时我军无此凭依,损失必然严重。若士卒死伤过重,则空有高墙宽河而无可用之兵,则郁林危矣。”
听了武之残的话,沈来和李冬不由面面相觑,仔细想想今日出城的确好险,若与对方发生混战则出城的500人估计全得交代在那里不可。比较起李冬和武之残,沈来当然更信任武之残一些了,此时一听武之残的话也不由的出了一身冷汗,随即打定主意以后几天一定紧守城池,再也不出战了。
两军都各自拿定了主意,在随后的三天里,双方都很有默契的维持着相持的局面,交州军没有攻打城池,郁林军也没有出城挑战,两方都是相安无事的保持着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