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说:“这是我的梦想,我坚信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只要你想做,你就能成功!”
在成长的路途上,首先应该给自己一个梦想。有些人不能成功就是因为他们过分地夸大了自己与成功的距离,自己给自己的前进之路设置了障碍,连一个想法都不曾拥有过,就把自己隔离在成功的大门外。只要你敢想,就比别人离成功又近了一步。
保存儿时的梦想
梦想是放飞在蓝天上自由翱翔的风筝,它的命运掌握在人的手里。在人的手中,握住的就是梦想的根。
老教师就要退休了,他开始整理自己办公室里的文件。他翻出一个抽屉,被里面的一叠小学生作文吸引住了,作文的题目是《我的梦想》,孩子们都在作文本上写下了自己的想法。
一个学生写道:“我以后一定要当一艘超级轮船的船长,因为有一次在海里游泳时,我喝了3升海水都没被淹死。”一个学生说:“我将来必定是法国的总统,因为我能背出29个法国城市的名字,而同班的其他同学最多只能背出9个……”最让老教师觉得不可思议的是一个叫戴维的学生,他说他一定要成为英国的一位内阁大臣,因为在英国还没有一个盲人进入过内阁。
总之,孩子们都在作文中认真地描绘着自己的未来,五花八门,各种各样的想法都有。
老教师读着这些作文,突然有一种冲动:他想写信给这些孩子们,看25年后的现在他们是否都实现了自己最初的梦想。
很快,他就收到了学生们的回信,他们都向老教师致谢,感谢老教师仍然保存着他们年幼时的梦想,并且他们希望得到那本作文簿,重温儿时的梦想。这中间有商人、学者及政府官员,更多的是普普通通的人。
老教师满足了他们的愿望。但他觉得奇怪的是只有那个叫戴维的盲学生没有来信。
一年过去了,老教师仍然没有收到戴维的来信。老教师想,或许那个叫戴维的人已经不在人世。毕竟25年了,25年间是什么事都会发生的。
就在老师准备把这个本子送给一家私人收藏馆时,内阁教育大臣寄来了一封信:“我是您当年的学生戴维,感谢您还为我们保存着儿时的梦想。不过我已经不需要那个本子了,因为从那时起,我的梦想就一直在我的脑子里。我现在已经实现了那个梦想。我一直相信只要不让年轻时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
作为英国第一位盲人大臣,戴维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一个真理:假如谁能把儿时想当总统的愿望保持30年,那么他现在一定已经是总统了。
有一位名人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终生去做一件事,便可成功。梦想也是一样,只要你咬定青山不放松,坚持自己当初的梦想不放弃,不因为面临各种压力而放弃,坚持到最后,你就可拥有一个精彩的人生。
如何实现大目标
一米一米地前进,总比十米十米地前进要轻松得多。
1984年,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原本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在众人的意料之外夺得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问他是如何获胜时,他只说了一句话:“我是用智慧战胜对手的。”
当时很多人都认为山田本一是在故弄玄虚,毕竟马拉松是凭借体力和耐力的运动,爆发力和速度都还在其次,只要选手的身体素质好、耐力够,就有成为冠军的希望。所以,智慧对马拉松选手来说会有帮助,这个说法实在有些勉强。
两年后,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在意大利的北部城市米兰举行。山田本一代表日本参加比赛,并且再度获得了世界冠军。
面对山田本一时,记者们再度问到了获胜的关键。
性情木讷的山田本一原来就不善言辞,所以这次的回答还是和上次一样:“用智慧战胜对手。”
不过,这次记者们并没有在报纸上挖苦他,只是仍然对他所谓智慧的说法一头雾水。
10年后,山田本一在他的自传中,明白地解释了他的“智慧”:
“每次比赛前,我都会先把比赛的路线仔细地看一遍,并且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记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就这样一直记到赛程的终点。
“等到真正比赛时,我会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刺,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再用同样的速度跑向第二个目标。
“这样一来,不管多远的赛程,只要分解成几个小目标,我就可以轻松地跑完全程了。
“刚开始时我不明白这个道理,把目标定在40千米外的终点线,结果跑不到十几千米便疲惫不堪,被前面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如何实现已定下的目标呢?看来的确需要一点智慧,那就是分段实现大目标。当人们面对一个巨大的目标时,往往产生的不是强大的动力,而是无比畏惧的压力,此时目标会如一块巨石般压在自己心头。
但假如学会把它分成若干个小小的目标,再逐个实现小目标,那样就会显得轻松多了,而且会因此而产生一种强烈的成就感,激励自己朝下一个目标前进。这是人生的智慧,也是实现理想的秘诀之一。
没有希望的病人
人类的一切疾病都有医治的可能,但倘若一个人的内心不再有任何希望,那么再高明的医生也回天乏术。
在一家医院里,一位病人已经病入膏肓,家人也都很痛苦。但医生仍感觉还有一线生机,便按照平常的惯例来询问病人:“先生,您想吃点儿什么吗?”病人摇了摇头,默不作声。“先生,那您有什么喜好吗?”医生想用心理疗法来给他治疗。但病人还是摇了摇头。“那您对打牌、喝酒,甚至是找女人都没有兴趣吗?”医生仍不死心。
这一次,病人用一种极其微弱的声音回答道:“没兴趣。”医生想继续问下去,病人的家属在一边赶紧说:“医生,没有用的,他健康时都没有什么爱好,更别说现在这个样子了。”
医生听了之后,神情一下子忧郁起来,他叹了口气,转身走了出去。家属们一看,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急忙赶上去追问:“医生,是不是有不好的情况?”医生说:“我医治过成千上万的病人,每次都是全力以赴,但这个病人,我想是彻底没有希望了,因为他是一个失去了一切欲望的人。这样的人对生活没有任何留恋,也不会有信心活下去,所以,并不是完全单靠我们的医治,就能好转起来的。”
人们总爱说“好死不如赖活着”,但是为什么“活着”比“死亡”好呢?这是因为活着代表有生命、有希望,而死亡则是静止、结束。
只有在心中长存一个希望,才能对得起父母馈赠给自己的生命,也才不会辜负青春韶华。
大火烧不掉的信念
成功的哲学就是屡败屡战,跌倒了要有再站起来的勇气。
1914年12月,大发明家爱迪生的实验室在一场大火中化为灰烬。因为实验室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按理说应该是防火的,因而爱迪生只投保了23.8万美金的保险,但这次火灾损失,经过实际估计,却超过200万美金。
那个晚上,爱迪生一生的心血和成果,就在熊熊大火中化为灰烬了。
大火烧得最凶猛的时候,爱迪生24岁的儿子查里斯在浓烟和废墟中发疯似的寻找着父亲。最后,他终于找到了,爱迪生平静地看着火势,他的脸在火光摇曳中闪亮,他的白发在寒风中飘动着。
“我真为他难过,”查里斯后来写道,“当时,他都67岁了,已经不再年轻,可是这一切却付诸东流了。但他看到我时竟嚷道:‘查里斯,你母亲去哪儿了?去,快去把她找来,她这辈子恐怕再也见不着这样壮观的场面了。’”
第二天早上,爱迪生看着一片废墟说道:“灾难自有它的价值。瞧,我们以前所有的谬误、过失都给大火烧个一干二净,感谢上帝,这下我们又可以从头再来了。”
大火并没有烧掉爱迪生的发明热忱,火灾才刚过去3个星期,爱迪生就开始着手推出他的第一部留声机。
信念与梦想就如我们心中的一盏指路明灯,它让人们在灰色的岁月里能够相信自己、超越自己,并最终走出困境。
信念还是希望的马达,为自己的人生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一个面对失败满怀信念的人,一定能够东山再起,就如同大发明家爱迪生一样,能够在一场大火之后,很快就让世界上第一部留声机问世。
正是信念与梦想在爱迪生的内心默默支持着他,让他的心灵更强健,在面对人生的暴风骤雨时能从容、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