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在诸位“同龄鸟”面前的这本小册子,其实是我近期重读世界名著的一个结果。
能够静下心来重读名著或者畅怀谈谈经典,眼下或许已成奢侈。我们太忙,周围的人如水一般匆匆流过我们的视线,那难以释放的紧张与冷漠阻止了我们去追忆风花雪月,而高速运转的生存境遇又使我们无法驻足去缅怀一个个与我们的真实世界相距甚远的文学故事——在我们记忆深处,那种对人生精致而冷静的体验,对灵魂细腻而感动的拷问,已变得十分遥远而模糊,我们在光怪陆离的诱惑与对未来的忧心忡忡中日渐浮躁或功利,从而让我们渐渐淡忘了几千年来无数作家用心智与生命营筑的精神家园。
因此,当下真正的黑暗其实存在于人的内心,形态有二:一是失明与失名的迷惘,二是内心无名之苦。一方面我们脱离不了生存的纠缠,另一方面,因为我们的精神夙愿相对于任何一个时代又有某种悬空性,始终高高地君临一切,所以不能放弃对人自身及境遇的反思。我们要探究的问题,不仅有世界的终极意义和人的生与死,更有超越生死的对作为整体存在的人的含义的追问:为失名的人找回自我命名的能力,为失明的世界恢复明亮的视觉,为一颗无名的内心投射一束清晰的闪电。
而经典作品,扰如电光照亮黑暗,更像阳光能使白昼愈益明亮一样,阅读经典,会使我们不断地去感受着生存的价值与生命的意义,仿佛清除了人生中的琐碎无聊与患得患失,而将另些激昂奔放与心醉神迷的时刻凝聚到了一起。因为,一个严肃作家的工作,不仅仅是被动地写,更大程度上依赖于主动地思,而真正意义上的写作,本是从内心出发,为生命的沉思寻找一个形式,为人类精神昭示某种永恒。
阅读名著是一次美的旅行。当我们追随流动的语言迅速进入作品世界,它所能焕发的美有时在一瞬间就足以使现世所有的珍宝黯然失色。这种美是有生命的,它跳动、活跃,仿佛是一头小鹿,野性与智性在读者体内合流成一道天真的光环,诱你走向另一世界。
少不更事的时候,我有时间也有心情阅读名著。烂漫和纯真往往让我以个人好恶来评判作品的高下,根据自己的情感逻辑来演绎映入眼帘的名著故事。随着世事沧桑与岁月变迁,当我再次拜读同一名著时,许多沉淀于少年记忆中的故事竟不时发生戏剧性变化——记忆中的故事要么消失,要么变得面目全非,而同时另一种崭新的感觉又冲击着你的情感,令你收获另一份惊喜或凝重。这就是经典的魅力——岁月会让她更加风姿绰约,美丽迷人。
我说过,摆在你们面前的这些文字,是自己近期重读名著后的体验。很多时候,当我被生活的迷惘与琐碎践踏得走投无路时,它们成了我最忠实的朋友与最温暖的家园。我在其中感受到大师的思想与激情、痛苦与欢乐,还有勇气与真诚。这是我要对它永远感恩的。你也许发现,时隔若干年后的重读,有许多观念与情感同自己第一次阅读已大相径庭,对人物的评判视角也差异很大,这实在是大好事。因为生命正是通过我们的体悟在不断寻找着自身的形式,这便使生命本身充满了流动性,其形式也就不再意味着亘古不变。每一文学造型说到底都是作家的精神自画像,亦即作家创作的文学造型,它既然是作家对社会、历史、人生之审美感悟的直接传达,那么,世界名著作为人类智慧的深厚载体,其价值容量当是你怎么计算,都不过分的。而我在这里所叙述的一切,只仅仅是从文本的原型结构角度去解读,虽然真正的经典,是不能口授而只能心领神会的。
无论如何,我们是幸运的,在一个单调琐碎的现实世界的旁边,还有文学大师们为我们创造的无数灿烂而优美的可能世界,让我们从中汲取精华,滋养我们的心智,以期有助我们超越某种生存的恐惧与战栗。
是为序,与“同龄鸟”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