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接过打开细细一看,大惊道:“传国玉玺!”
赵云诧异道:“哦?文和识得此物?”
贾诩点点头道:“主公可知这传国玉玺的由来?”
赵云道:“听过一些,文和可细说于我。”
贾诩清清嗓子道:“昔日卞和于荆山之下,见凤凰栖于石上,载石献于楚厉王,言之有玉。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卞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卞和又奉其石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卞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武王薨,文王即位,卞和乃抱石而哭于荆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其石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以为至宝。
后,楚相国昭阳,灭赵败魏,威王将和氏璧赏赐昭阳。一日,昭阳率百余宾客游览赤山,席中应众人之请,出璧传视。其时山下深潭有丈们长大鱼及无数小鱼跃出水面,众人争睹奇迹,及至散席,发现和氏璧不翼而飞。
再后,赵国太监缪贤偶然以五百金购得和氏璧,赵惠文王闻讯,将璧占为己有。秦昭王闻之,遗书赵王,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恐献璧而不得其城,左右为难。蔺相如自请奉璧至秦,献璧后,见秦王无意偿城,乃当廷力争,宁死而不辱使命,并以掷璧相要挟,终致秦王妥协,得以完璧归赵。后,秦灭赵,和氏璧终于落入秦国。
秦二十六年,始皇令良工琢为玺,形同龙凤鸟之状,李斯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于其上。
二十八年,始皇乘龙舟行至洞庭湘山,风浪骤起,龙舟将倾,始皇急投玉玺于湖中,祀神镇浪。至三十六年,始皇巡狩至华阴,有人持玺遮道,与从者曰:‘持此还祖龙。’言讫不见,此玺复归于秦。
明年,始皇崩,后子婴将玉玺献于汉高祖。后至王莽篡逆,孝元皇太后将玺打王寻、苏献,崩其一角,以金镶之。光武得此宝于宜阳,传位至今。近闻十常侍作乱,劫少帝出北邙,回宫失此宝,不想竟被主公所得。”
赵云笑道:“呵呵,文和你故事说得不错,以后若无生计,可以此为生。”
贾诩尴尬地笑了笑道:“主公说笑了。不知主公从何处得到这玉玺?”
赵云得意地说道:“我听闻十常侍之乱后传国玉玺便不知踪影,想来便是被人藏于皇宫之内,甚至藏玉玺者与玉玺死于一起。而皇宫内死了人却一时半会不被发现的就只有井了。因此我令人搜查皇宫的所有水井,哈哈,没想到真的被我找到了。”
贾诩微笑道:“恭喜主公!此乃天授主公,必有登九五之分!”
赵云哈哈大笑道:“文和休要奉承于我!”
贾诩肃然道:“诩并不是奉承主公。得玉玺者乃是真龙天子,因此属下才如此说。”
赵云摇头道:“文和此言差矣!玉玺不过一死物耳,怎能决定皇帝人选?能不能当上皇帝和有没有玉玺没有关系,而且皇帝也不是什么天授的,是要靠自己打下来!”
贾诩低着头沉吟半晌,说道:“主公言之有理。不过有了玉玺称帝就可以名正言顺了啊。”
赵云反问道:“文和认为我现在能称帝么?”
贾诩偷偷瞄了瞄赵云脸色,小心翼翼地说道:“主公,现在并不是称帝的最好时机。”
赵云微微一笑道:“这我也很清楚,我还没有到想当皇帝想得发疯的程度。所以玉玺现在可是个烫手山芋,即不能用来称帝,还得严格保密,不能让别人知晓。何用之有?”
“那主公要将这玉玺交与朝廷吗?”
赵云摇摇头道:“交与朝廷于我有何益?”
“那……”
赵云道:“我找这玉玺只不过是想见识下这个传国玉玺而已,没想过怎么处理这东西。文和你认为这玉玺该如何处置才好?就这么交给朝廷是不可能的,没有好处的事我可不想干。”
贾诩想了想道:“觊觎玉玺的人不在少数,主公可以用来换取一些实际的利益,比如出兵的大义,或用来转移注意力,争取发展的时间。”
赵云问道:“哦?说来听听?”
贾诩理了理思路,缓缓说道:“各路诸侯中,袁绍、袁术、曹操、公孙瓒这几路诸侯最有实力和野心,他们应该会对这玉玺感兴趣。不过袁绍此人干大事而惜身,且身为盟主,玉玺给他的话我们就得不了多少好处;曹操此人虽有野心,但为人坚忍,亦不合适;唯有公孙瓒和袁术两人有可能。”
赵云插嘴道:“还是给袁术更合适。”
贾诩奇怪地问道:“这是为何?”
赵云肯定地说道:“袁术有了玉玺必然称帝!正好给我们借口出兵南下。这种出兵的好机会可不能放过。”
贾诩诧异道:“主公何以如此肯定袁术会称帝?”
赵云神秘一笑道:“因为他早就有称帝的野心!哈哈,好了,不要再问了,夜深了,文和你去休息吧。”
贾诩心里纳闷,可赵云的命令他不得不听,只好起身告辞出去了。
赵云等贾诩出去后自言自语道:“历史都被我改得乱七八糟了,谁知道袁术到底会不会称帝。不过就袁术那种智商,他要不称帝我也要逼着他称帝!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