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帮孩子每天都给自己制定具体计划,然后不论花多少时间都要把它完成,而且尽可能地争取提前完成。当然,开始的时候规定的任务要少一些,以后逐渐提高。坚持一段时间后,自然会有好的效果。比如,你可以让孩子的第一周每天学习半个小时玩10分钟,如果这很容易做到,第二周每天学习40分钟玩15分钟,这也做得很好时,就可以每天学习40分钟玩10分钟。当一种行为变成一种习惯时,自制力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任何坏习惯的改变或者好习惯的形成都可以采取这个方法。循序渐进有利于培养的自信心,并且不会给孩子造成过大的心理压力,使他们能轻松地锻炼自制力。
七、减少干扰因素的影响
当孩子安心做一件事时,父母不应随意打断他,而让他做另外的事。但在完成一小部分学习内容后,可以让孩子休息一会儿,吃点好吃的,玩玩小玩具,听听歌曲,做做操,以此作为孩子完成一项阶段性任务的奖励,而不至于使孩子的学习太乏味。
然而,孩子毕竟是孩子,在培养自制力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反复。父母应以宽容的眼光对待孩子的这种反复,必要的时候,提供给孩子一个发泄的时间和空间,然后让他再心无旁骛地投入下阶段的学习生活中去。
3.为孩子插上自信的翅膀
“我不行!没经验,真的干不了。”“这是同学对我的信任,应该试试吧。”玲玲自从被同学投票选上了团支书,几乎一整天都在这两种想法中徘徊。她到底行不行?某教授的回答是,既然玲玲能被同学投票选出来,就说明大家对她的能力有信心,所以能不能做好更取决于她是不是有自信。
如果说竞争是这个时代的标志;自信就是适应竞争必备的品质。可自家孩子性格内向,天生胆小,各项“指标”又都平平,这自信心能打哪儿来呢?
每个人都知道这一句话:自信使人进步,自信是成功的基石。孩子有了自信,才能充满信心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但是现今,缺乏自信的孩子越来越多,这主要是因为,越来越多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和照顾事无巨细,物质上应有尽有,精神上百依百顺,事事不必自己操劳和付出努力,孩子很容易养成一种凡事均要依靠家长的心态,认为自己离开家长就一事无成,对任何事情也不想费力去做。这样的孩子就是典型的依赖性极强、缺乏自信的人。另外,许多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很高,而且总喜欢拿自己的孩子与其他进行比较,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当孩子发现自己的父母总是只看到自己身上的缺点或者是薄弱的地方,而对自己的优点视而不见的时候,孩子怎么会对自己充满自信呢?
在许多时候,成功与孩子往往擦肩而过,并不是因为成功不肯垂青他们,而是孩子在承担某项任务时,做家长的总怀疑孩子的能力,认为孩子还小,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做什么事都没有经验,甚至于有时会阻止孩子去做某件事,这就使孩子在做事情的时候缺乏自信,甚至有时连当众讲话的勇气和胆量都没有。就是因为缺乏自信的缘故。
爱默生有一句名言:“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因为自信,童第周做出了外国人能做的事,也做出了外国人不能做的事。因为自信,陈景润摘取了数学皇冠上的宝石。面对挑战,拥有自信,就会心情乐观,思维敏捷;面对挫折,拥有自信,就会精神振奋,勇往直前;面对机遇,拥有自信,就会如虎添翼,锦上添花。“自信人生而百年,会当击水到中流”。因此,父母应从各方面培养孩子的自信,使他们以积极认真地态度努力向上。要使孩子学会自信,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父母——检查自己的价值观
做父母的先问一下自己是否有以下这些行为,你是否因为你的孩子没有显示出超人的天赋而暗中失望?你是否因为你的孩子没有别的孩子漂亮感到脸上无光?要知道,孩子对自己的评价很大的程度建立在父母对他们的评价上。很多孩子知道自己的父母很爱他们,但很少有孩子认为他们与父母是平等的,你的孩子相信你可以为他献出生命,但同时也认为你并不拿他当回事儿,因为当孩子与你的客人攀谈时,你曾打断过他的话,厉声叫他走开,只有让孩子坚信他的父母喜欢他,这个孩子才会有很强的自信心。
二、适度的赞美
天下父母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高出别的孩子一等,但遗憾的是每个孩子皆有各自的优缺点,爸妈应坦然接受孩子的缺点,多加发掘孩子的优点。不要一味着眼在孩子表现不好的地方,说他“怎么老是做不好”,或“你怎么会那么笨”,本来就已受了挫折的孩子,不但得不到爸妈的安慰,还会因爸妈的气话,而觉得自己反正天生就笨,再努力也没有用。虽然爸妈也是希望孩子好,但负面的讥讽责骂,往往只会产生反效果。爸妈何不试着多给孩子正面的鼓励,当他有优秀表现时,对他表示赞赏;若表现差强人意,就告诉他“我知道你很努力了,这样的结果也不错啊!只要下次再加一点油就行了!”
对于缺乏自信的孩子,真诚地赞扬他们取得的每一件成功非常的重要,赞扬要发自内心,如果让孩子发现你的赞扬夸大其辞,或者言不由衷,那么你的赞扬的“含金量”就大打折扣,他会觉得他在你心中没有那么重要,觉得做得好与不好都没有关系。所以赞扬孩子应该具体又准确,比如说,你刚才跳的舞蹈真好看,特别是你跳舞的表情很自然,还有扭胯扭得很到位。
三、正确评价,让孩子找到自信
孩子年龄较小,分辨是非能力比较差,所以容易盲从于他人的言行,对于自己行为的好坏往往难以自知,周围每个人对孩子的评价就像一个标签,都会引导孩子不知不觉地按照这个评价来行事,而孩子的自信心的获得首先源于家长正确的评价;其次来源于自己不断取得的进步和经过努力可达到的目标。如果孩子从家长那里常常得到赞许、表扬和肯定,那么孩子就会认为自己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其行为则表现为积极、果断,而且情绪稳定,有很强的自信心。相反,如果家长对孩子的评价是否定的,孩子的行为经受到家长的批评、训斥,他们便会感到自己是一个无能的人,行为变得无所适从,依赖性强,缺乏自信。因此,家长要高度重视自己对孩子们的评价,要多以积极肯定的态度对待孩子,千万不能给孩子贴上“坏孩子”的标签。
例如:有一个小女孩,学习成绩很好,获得过很多荣誉,小小年纪已发表了好几篇文章,但是她的妈妈,在面对女儿每次取得的成绩和获得荣誉时,总是先肯定女儿可喜可贺的地方,同时语重心长地指出她今后努力的方向,告诫她“谦受益,满招损”这个道理。当她考试失败时,也从不全盘否定,严厉训斥,而是适时引导,同女儿一起找准失败的原因,让她吸取失败的教训,使她在失败中找到自信。
四、不要拿孩子横向比较
无论对于怎样的孩子,无论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做父母的切忌千万不要拿他去和别的孩子横向比较,不要认为没有比较就没有提高,不要认为拿别人的长处来激励孩子就能使他进步,一些盲目的、无谓的比较对孩子的伤害是非常大的,它将严重地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曾有一个孩子这样说:“妈妈专门拿我同好的孩子比,专门拿我不行的地方同别人比,她越这样比我就越没有信心,比来比去搞的我什么也不想再干了。”家长通常是在对孩子不满意的时候或是孩子有了错的时候才去做横向比较的,殊不知,这样的比较会使孩子在心里产生自我否定,会使孩子感到自己是个没有用的人,会使孩子的自我形象严重受挫,会使孩子的自卑心理雪上加霜。其实,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人,人和人之间相互比较是毫无意义的,在这里奉劝家长一句,比是比不出好孩子的,如果真的要比,不妨经常拿自己孩子的长处去和别的孩子的短处比一下,只有这样比才会使孩子变得更加自信。
五、让孩子体验成功
成功是自信的力量之源,自信心的建立需要有成功的体验作为基础的,孩子的成功机会越多,他就会越自信,让孩子活动成功感是很容易的:孩子具有好奇心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动头,家长可以在确保孩子安全的情况下,引导他们去尝试或探索身边的各种事物,让他们在尝试或探索中了解事物的性质,增强自身的能力,从而增加自信。例如,孩子在三四岁时喜欢玩水,就让他们自己洗小手绢、给娃娃玩具洗澡、洗刷各种塑料玩具等等,做这些事既满足孩子游水的兴趣,又给他们带来欢乐,而且事情成功之后也会使孩子相信自己的动手能力,为建立自信打下基础。这种成功的体验带给孩子的自信,将扩展到其他领域,使他们身心各个方面得到和谐发展。
六、培养孩子的特殊才能
每个孩子天赋是各异的,能力方面也各有千秋。通常的孩子在智力和能力上难辨优劣,但孩子进入小学后,衡量标准就集中在学习分数上,这就使擅长学习的孩子常受表扬,而学习稍差的孩子常受批评,由于学习成绩不如意而产生自卑,丧失了自信,不利于形成健康的人格。
如何避免孩子出现这种不利的情况呢?较为有效的办法就是发现和培养孩子的某一方面特殊的专长。特殊的才能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来培养孩子的一些特长,上孩子通过特长树立信心。比如,有些孩子虽然缺乏自信,但是却能写一手好字,父母可以让孩子学习书法、钢笔字、毛笔字都行,只要孩子有兴趣去学,肯定会做得很好,同时父母要抓住机会夸奖孩子,让孩子明白自己也是有能力的,从而培养起孩子的自信心。当然,父母也可以通过展示孩子的特长,让其他人来认可孩子的能力,这样更能提高孩子的信心。
但是培养孩子的自信不等于让孩子骄傲,培养自信,说白了就是让孩子发现自己的好。但自信不同于骄傲自大。如果一直以来,孩子只懂得自己好,难免会变得自信心膨胀。所以某些时候,还要让孩子适当承受一下挫折,拿自己的短处去比一比别人的长处。
自信在走向成功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1世纪是充满挑战和激烈竞争的时代,只有充满自信的人才会迎接挑战,获得成功。“信心可以移心”、“信心比天才重要”。是的,自信是成功者要具备的首要素质。自信心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无论是在智力上还是体力上,或者是处世能力上,都有着基石性的支持作用。因此,一句话,现在的家庭教育中,极其重要的就是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
4.尊重孩子
尊重孩子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年龄小,需要爱护、关心和培养,还在于他们从出生起就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无论父母还是老师,都没有特权去支配或限制他们的行为。由于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大多数情况下师长不能代替他们对客观进行选择,所以要让孩子感到自己是自己的主人。
孩子与大人一样也有自尊心。例如妈妈叫小儿去拿一件衣服,当孩子把衣服交给妈妈时,妈妈对孩子说一声“谢谢”,孩子会很高兴,表示妈妈尊重他的劳动服务。自尊心是指对自己的尊敬,也就是对自己能力和所作所为的价值的信任。一个失去自尊心的孩子,往往会丧失信心,感到自卑,从而会使孩子产生一种被冷落、被歧视的感觉,甚至有的孩子还会产生对立情绪。一个丧失自尊心的孩子,将来长大后也不懂得如何尊重别人,包括尊重家长及老师。
一般说来,孩子的自尊心在3岁左右开始发展起来。这时孩子能用“我”来称呼自己,即已具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识和判断能力。当受到批评或指责时,尤其当众受到父母或其他人的批评时,孩子的情绪会变得十分低落,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自我调节能力较差,因而自尊心很容易受损害。另外,一些父母受传统教育观念很深,在教育孩子时往往常常显示出父母的排头,以命令式的口气和孩子说话。还有个别父母认为孩子小,不懂事,无所谓自尊心,常常当着众人批评、指责,甚至打骂孩子。久而久之,孩子会逐渐感到自卑,缺乏自信,并且与父母之间出现对立情绪。
科学家们经过研究发现,孩子们的高度自尊心来源于父母对他们的真正关心和尊重。
首先,具有高度自尊心孩子的父母不仅善于帮助孩子建立兴趣、爱好,同时也善于关心、了解孩子的大部分朋友,能耐心地倾听孩子的意见,对孩子们的正当需要能及时给予满足。
其次,这些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比一般父母更为严格。他们要求孩子们品行端正,遵守纪律。他们用教育的方法而不是用惩罚的手段,来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
再有,在这些儿童的家庭生活中,父母们总是用和蔼的态度、宽厚的方法来引导孩子遵守家庭生活准则。当孩子对家长有异议时,家长们总是能认真严肃地对待。
现在大部分的年轻父母由于自身受过良好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需求认识得比较到位,在日常生活中能尊重孩子。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父母虽说也知道一些尊重孩子的道理,但在实际生活中却做不到。学会尊重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它不是一朝一夕想学就成,它应建立在正确的认识基础上,花费百倍心思,万般功夫,真正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要教育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孩子最初的受人尊重的感觉是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尊重别人的意识也是在日常生活中经过多次的训练、教育,不断地强化而逐渐建立起来的。
自尊来源于别人对他的尊重。儿童受到尊重时会产生良好的自我感觉,产生积极、主动的心态,自尊感就会萌发起来。这种自尊感受有利于培养孩子自强、自立的精神。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有一些不懂得尊重人的成年人,他们的人际关系多是不好的,并由此给生活、工作和他人造成消极的影响。究其根源,多是因为他们儿时缺乏被尊重的感觉,缺乏尊重人的教育。因此,培养孩子尊重人要从尊重孩子入手。家长要认识到,孩子再小,也是一个独立的人,要和孩子建立民主、平等的亲子关系。其做法如下:
一、尊重孩子的人格为先
一位哲人说过:尊重是教育的最高原则,没有尊重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教育。在现实生活中和教育实践中,省视一下自己是否有以教育者自居,居高临下地对孩子缺乏民主平等的态度,稍有过失或错误,就打骂出气,这样做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无论年龄大小,孩子都有自尊,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而不是泯灭其心。俗话说的好:树怕伤根,人怕伤心。一个人的成长可以没有鲜花和掌声,但绝不可没有自尊心,否则会影响其身心的健康与发展,甚至对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遵循孩子成长发展的自然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