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肩战斗的感慨
工作的繁忙,生活的牵绊,少了许多读书的时间,品着茶、捧着书的幸福情景有时也只能是一种奢望。鼠年中秋有幸拜读了申主席散发墨香的新作《路》,阅读后让我受益非浅。“最是书香能致远”,这本书篇篇精彩,字字珠玑,半年来常常翻阅、深思,我们并肩战斗在炎黄故里、古道陈仓的岁月,先后奉献于贺兰山的感慨,随《路》的精彩图文历历在目。
淡看沧海变迁,细悟人生真谛。悟无涯,行无疆。《路》在足迹所到之处,借一双锐眼,携一腔豪情,在山水间徜徉,在行走中吟唱,在心灵中感悟。在流逝的岁月中,将感悟诉诸笔端,记录下不为时间所掩埋的记忆,30多篇不同类型的文章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作者强烈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较高的管理学素养、广博的知识和对生活的挚爱。
《路》在序中对母爱的感悟深深震撼着我的心灵。是的,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一个人的一生中,会有很多关于爱的感受、感悟,这里面有爱情、亲情、友情,但所有的“爱”中,最崇高、最无私的还是母爱。母爱是一泓清泉,使我们的情感清澈透明;母爱是一缕阳光,让我们的心灵温暖如春;母爱是一棵大树,是我们避风的屋檐,遮阳的浓荫。母爱之恩,与江河同流,与日月同辉。愿天下的母亲别忘了留一份爱给自己。
在《路》中,申主席(我们电厂的员工还是习惯称他为申总或申厂长)从企业战略、企业责任、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管理理念、企业管理模式、企业经营策略等诸多方面诠释了企业管理经营之道,结合自己近30年的工作、经验积淀及理论思考,很多道理值得我们借鉴。
“二十一世纪企业间的竞争,其实质是企业学习能力的竞争,而竞争中唯一的优势来自比竞争对手学习更快的能力。”作者在《关于学习型企业与企业的自我超越》一文中,引用著名学者彼得·圣吉的话提示我们,长期坚持学习是确保政治上坚定、提升工作能力的有力武器。“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的读书时代,我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不断地啃着各种书本,从地摊上、从书店里,从图书馆,我汲取了许多有益的东西。读书使我受益匪浅,它用中华的千年文明渗透了我的灵魂,它用无上的精神力量感化着我的心田,在那里精神得以慰籍,心灵得以净化。参加工作了,“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难道读书学习的路就此为止了吗?先辈们的精神不能忘,学生时的习惯不能丢。书是人们积极向上的车轮,是强化自身的“充电器”,它能赋予我们更睿智的大脑和更完美的气质,我们只有不断读书学习,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
学而不思则罔。唐代史学家吴兢在其著作《贞观政要·论君道》中讲:“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扼要而论,上述“十思”最重要的精神,在于作为一名企业实践者要能够“省思”。因为只有通过省思,才能总结经验、察觉过错;只有通过省思,才能努力改进、不断更新;只有通过省思,才能面向未来、积极进取。
《路》的历程就是不断学习——省思——实践的思想发展历程。申主席从企业经济发展的脉络和观念创新、思想变革的角度,对企业及自身成长的基因进行了评价和剖析,对近三十年的发展进行了梳理和省思。《路》的足迹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思想的力量,正如我们曾经的一位领导对他的评价:“申宝峰在工作中是拼命三郎,但他的拼命三郎是一个智者的拼命三郎,他是在用他的智慧,给企业、给职工创造财富。”
“预则立,不预则废。”能够在变化莫测的市场经济大潮中把握好航向,争当引领潮流的弄潮儿,在关键时刻把握机遇,敢于承担风险,这不仅是一种胆识,更是一种睿智。“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一个人认识问题是有规律可循的,开始的时候会想到好多事情,而后对这些事儿会有很多体会,再以后会把这些体会进一步锤炼,形成我们的思考方法。认识提高的过程,就是我们在认识问题的过程中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表及里,最终直接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看到本质的东西。《路》的观念、《路》的思想,体现在我们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就是要始终坚持用变革的信念来改造我们的思想,并不断地追求新思想,与企业的实际相结合,创造适合我们企业发展要求的模式,包括企业的宗旨、规章制度、流程和质量体系、企业文化、企业愿景等等。有了观念创新,才会有企业精神的“新”,企业面貌的“新”,企业效率的“新”,这是《路》中关于企业发展非常重要的一条经验。
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具备向纵深发展的能力,更应该具备能迎合市场变化的能力。领导者尽管总是被认为具有很强的掌控和驾驭能力,也被认为从痛苦和失败中磨砺了梅花般的香味,但疑问始终存在:领导者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能力? 领导者应该如何修炼?这种修炼对他领导的企业意味着什么? 过去,我们强调领导人的基础能力,但事实证明,这些能力只是元素而已。而对这些能力的综合应用,来应对一个或多个特定的情景,才是领导者的修炼难题。实践表明,一个领导人常常面临这样几种关键情景下的挑战:以战略远见驱动企业,对企业成长的掌控,对发展方式与路径的变革,对自身定势的突破。在《路》中,从《论企业干部的培养与选拔》、《论领导干部的素质及其完善》、《关于人才队伍建设的机制创新》、《领导干部交流与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思考》等等,申主席用睿智、经验和心血成功地完成了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到企业人才管理的角色转换。他成功的角色转换启示我们:一个成功领导者必须在市场大潮的游历中不断领悟管理经营之道,犹如登山,只有在困难面前不断地超越自我,才能稳健地踏着山石而上,待登至山顶,俯视其下,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尽入眼底。
读而思,思而悟,悟而行,行必高远。读《路》,每每被书中精辟的论述所折服,那些让人怦然心动的文字,无论是对人对己,更无论是对事对人,无不令我感触良多。书中涉及到的内容方方面面,很多很广,对我的工作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特别在我的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像源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联系自己目前所从事的企业管理工作,更觉得是夏雨雨人、得遇故知,故在此摘撷一二,与同志者共勉。
丁正英
2009年7月
智慧走出的路
“地上本没有路,但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这是鲁迅先生在《故乡》一文中最重要的名言。路在地上,各走各的,每个人都在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步伐,不同的姿势,不同的心态,不同的目标,走出自己不同的路。申宝峰先生的著作《路》,展示在读者面前的,是一条大企业领导者的管理之路,创新之路,拼搏之路……
在《路》中,陈子信先生是这样推出申宝峰的:“申宝峰,临潼人,1954年生,从小聪颖好学,记忆惊人,曾因熟背《毛主席语录》而闻名乡里。贫寒的家境和艰苦的劳动,给了他坚韧执著的品格和朴实善良的心性,优异的学习成绩,频频受人赞赏,使他心志高远。他发誓要上大学,将来当工程师、科学家,干一番事业。”申宝峰用他聪明的头脑,最终走上了大企业领导者的岗位。在这个万人瞩目的岗位上,他的朴实无华,他的敬业负责,他的管理才能,得到了群众的普遍认同。马福林在《路》中引用被采访人的话说:“要说咱那申宝峰,绝对地没治了,简直就是个工作狂,连白天黑夜都分不清,电厂都快成他的家了。”“我们的申厂长可是个地地道道的大好人,把职工的事看得比他自己的事还重要,职工提起他没有不佩服的。”
申宝峰的成功之路,不在于他匆匆迈进的脚步,也不在于他夜以继日的奔波,而在于他朴素的作风、睿智的才气、高尚的品格。作为一本企业管理学的研究著作,《路》的开篇没有高谈阔论,没有“高屋建瓴”,而是告诉读者首先《要学会放弃》。作者在开篇文章中写道:“人的一生,需要我们放弃的东西很多。放弃是一种量力而行的远见,放弃是一种顾全大局的果断,放弃是布满聪明的胆识和勇气,放弃是一种泰然处之的宽容和大度。古人云,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如果不是我们应该拥有的,我们就要学会放弃。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代表人民执好政、掌好权,就要善于放弃一些嗜好、一些习惯,放弃一些烦恼、一些梦想,在放弃中解除缚累、摆脱平庸;在放弃中调整思路、积蓄力量;在放弃中专注职责,服务于民,时刻做到思想上大公无私,作风上清正廉洁,行动上光明磊落。”未谈经验先说放弃,这就是一种品格,一种沉稳,一种大度。当我们捧读到这样一种沉稳大度的品格时,我们还会拒绝阅读接下来的探索之《路》吗?
《论企业家的胆识》、《论电力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企业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分析》、《建设高水平一流发电厂的思考》等论著,无不倾注作者对这个行业,对这片热土的深爱!因为,作者能够通过自己对这个行业的热爱,报答这片土地上的父老乡亲和人民群众……
我常常为了写作而读书,读各种书;也常常为了宣传而出去采访,采访各类人。在读书中觉得,好书往往不一定就是名人名著;在采访中发现,最精彩的事迹每每会发生在山沟。
最近一次下乡采访我去了固原彭阳的常沟村,那个村醉红了脸的支书留在我的脑海,让我难以安心。这位支书那天喝了酒,他的醉是真实的。但他并不是醉于酒。他是醉在了那一座座大棚,醉在了每个大棚前堆积的那一袋袋待运的辣椒,醉在了全村农民纯收入大幅提高的实惠,醉在了为全村百姓在电力的支持下守在家门口就能“发财”的幸福中。他的高兴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他当时的高兴是控制不住的,他当时的高兴也是没必要控制的。他高高地举着手中的辣椒,在摇晃,在炫耀……采访后我一直在思考:农民的幸福在哪里?农民的高兴是什么?不用离乡背景去远方打工,就在自己的土地上赚钱、发家、过好日子,才是他们最需要的幸福。谁能实现他们的愿望?这位支书在陶醉中想起了电——动力电。申宝峰先生是农民的儿子,他深知人民群众的需要。他对自己能够从事为千万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直接提供服务作出贡献而自豪和骄傲。为了能够将这种服务和贡献传承延续,他著书立说,于是便有了《路》。
关于读书,陕西著名作家冯积歧先生曾认为:“和媒体勾连牵挂的那些作家和作品常常使我敬畏,也削弱了我的信赖。我有种感觉,大作品在作者的抽屉里,大作家在边缘或在主流以外。”(《梅花滴血般的凝重——读李治山小说集〈梅花崖〉》)《路》常常被作者封闭在自己的抽屉里,但我认为它同样是一本好书。好就好在,它为从事电力企业管理的后来者,起到引导或借鉴作用。
《路》也是儿子献给母亲的礼物。申宝峰是将全部的文章作为对母亲的纪念而倾注了心血的。他在书的《序》中写道:“回忆母亲,思绪像一条流淌的清清小溪,每每闭上眼睛,母亲就在我的面前。我常想,我之于母亲是她生命的延续,是她精神的塑造,也是她毕生的希望。母亲是我生命的源泉,是我心中的丰碑,更是我一生的标尺。”
通读申宝峰先生的《路》,我们有理由相信,以先生的睿智、胆略、魄力,以先生的顽强、坚韧、敬业,他脚下的学习之路、生活之路、亲情之路、工作之路,都会走出一番斑斓十色的精彩。无论这条道路上有多少荆棘、有多少砾石,无论这条道路多高多险,申宝峰都能勇往直前,到达顶峰,最终在那个顶峰处踏出新的脚印。
所有的路都是用大脑走出来的,而不是用脚踩出来的。因为双脚的每一步,都是在大袋的支配中踏下去的。申宝峰拥有智慧的头脑,他脚下的路便会无限精彩……
李治山
2009年9月
在困难中超越自我
常言说:“文以载道。”《路》,这部著作正是申宝峰20多年来学习思考和工作实践的结晶。书中观点新颖,视野开阔,思路清晰、论述精辟、分析透彻,体现了作者强烈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较高的管理学素养和广博的知识。既有理论阐述,又有典型经验总结,既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又力求文字流畅,达到了内涵与形式的和谐统一,令人耳目一新,似有一股清风扑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