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不忍则乱大谋。是的,在千变万化的人世间,难免要发生碰碰撞撞,尤其是在深似海的官场中,争争斗斗更是难免。置身在矛盾的环境中,你只有忍辱负重,方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忍是天下修养的第一功
自古以来,都把忍辱负重称为担当大任的美德。纵观古今成功人士之道,无不因忍而成就事业。例如,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在自己的成功路上,每前进一步都要忍受莫大耻辱。例如初办团练时,一日,绿营之兵与湘勇哄闹,至黑夜闯入国藩行台。国藩亲自告知巡抚,巡抚不理,曾国藩只好第二日将兵营迁之城外,以避绿营乱兵。有人问其故,国藩叹曰:“大难未已,吾人敢以私愤渎君父乎?”意思是说,大敌当前我怎能为个人利益而泄私愤呢?
后来,曾国藩这样总结其忍辱负重之术:“好汉打脱牙和血吞。这句话是我生平咬牙立志的秘诀,自出道以来,无不遭求屈辱。我在庚戌、辛亥年间被京城的权贵们所唾骂,癸丑、甲寅年间被长沙的权贵所唾骂,乙卯、丙辰年间又被江西人所唾骂,以后又有岳州、靖江、湖口三次打败仗,都是打脱牙的时候,没有一次不是和着鲜血往肚里咽。”正是靠了这种忍让,曾国藩终于修成了官道上的正果。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的确,不要说十之八九,其实人生有时甚至事事都不能顺我们的心意。想要生存在这个反复无常的世界里,最重要的还是要学习曾国藩的“忍辱负重”之术。
忍辱负重一直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在唐朝第三个皇帝高宗即位后,一直受到皇后武则天的限制,因而抑郁而终。有一次,高宗在巡幸途中,遇到一家好几百人同堂的大家族,大家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却没有任何风波,十分和睦地生活在一起,这在当时实在少有。因此,高宗特地去拜访这个家庭,向他们请教家族和睦的秘诀。
于是族长取来纸和笔,连写了一百多个“忍”字给高宗看,意思是讲,大家族和乐的秘诀除了“忍”字以外别无他法。高宗看后深有同感,赐给家族莫大褒赏。
看来人与人和平相处的秘诀在于一个“忍”字,俗话说百忍成金。不仅如此,“忍”还是避祸做官的好办法。
曾国藩说“傲为凶德”,特别是文人做官大多为所谓的自好之士,多讲气节,讲之不精,则流于傲而不自觉。风节本来是守于己的;而傲气则加于别人。由于过于骄傲,造成君臣不和,朝廷纷乱必为祸害。曾国藩在检讨自己的缺点时,认为自己“忍”得不够,说自己有三大过错:平日不取信、不尊敬别人,相对傲慢太甚,这是一;平时一句话不对劲,就怨恨无礼,这是二;抵触分歧之后,别人反而恢复平静易顺,他却反而悍然不近人情,这是三。有此三点,曾国藩更注重“忍”字之术,注意自己的心态修养,时时为自己敲起警钟。
曾国藩这样做,是有其深刻考虑的,因为历史上因不能忍辱负重而导致危险的事例太多了。
唐朝时,唐太宗在庆善宫举行宴会,同州刺史尉迟敬德被邀请参加。但他一看自己的上座有人,便很生气地质问说:“你有什么功劳,竟坐在我的上首?”
任城王李道宗席位安排在他的下首,就来劝解他。尉迟敬德不但不听,反而举拳头殴打李道宗,李道宗的眼睛几乎被打瞎。
唐太宗很不高兴地让宴会停止了。他对尉迟敬德说:“我本想和你共富贵,然而你做官后好几次犯法。我这才明白像韩信、彭越那样被剁成肉酱,并不一定是汉高祖刘邦的错呀!”尉迟敬德听到这种极其严厉的警告后害怕了,以后就比较学会忍让,克制自己了。
由此可见,“忍”功是天下修养第一功。要做到不自满,就要从根本上解决“忍”的问题。所以,无论你位有多高,权有多大,都必须学会忍让。切不可因一时之怒气而毁掉你的大好前程。
委曲方能求全
作为一个部门的主管,在上司把某些事故的责任推到你身上时,也必须“忍”。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工作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某件事情明明是上级领导耽误了或处理不当,可在追究责任时,上司却指责自己没有及时汇报,或汇报不准确。
在某机关中就出现过这样的事。部里下达了一个关于质量检查的通知后,要求各省、市地区的有关部门届时提供必要的材料,准备汇报,并安排必要的检查。某市轻工局收到这份通知后,照例是先经过局办公室主任的手,再送交有关局长处理。这位局办公室主任看到此事比较急,当日便把通知送往主管的某局长办公室。当时,这位局长正在接电话,看见主任进来后,只是用眼睛示意一下,让他把东西放在桌上即可。于是,主任照办了。然而,就在检查小组即将到来的前一天,部里来电话告知到达日期,请安排住宿时,这位主管局长才记起此事。他气冲冲地把办公室主任叫来,一顿呵斥,批评他耽误了事。在这种情况下,这位主任深知自己并没有耽误事,真正耽误事情的正是这位主管局长自己,可他并没有反驳,而是老老实实地接受批评。事过之后,他又立即到局长办公室找出那份通知,连夜加快班、打电话、催数字,很快地把需要的材料准备齐整。这样,局长也愈发看重这位忍辱负重的好主任了。
为什么他明明知道这件事不是他的责任,却又闷着头承担这个罪名呢?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这位主任知道,必要的时候必须为上司背黑锅。这样,尽管眼下自己会受到一点儿损失,挨几句批评,但到头来,自己仍然会有相当大的好处,事实证明他的想法和做法是正确的。
秘书科的小李在接到一家客户的生意电报后,立即向经理作了汇报。可就在汇报的时候,经理正在与另一位客人说话,听了小李的汇报后,他只是点点头,说了声:“我知道了。”便继续与客人会谈。两天以后,经理把小李叫到了办公室,怒气冲冲地质问他为什么不把那家客户打来的生意电报告诉他,以至于耽误了一大笔交易。莫名其妙的小李本想向经理申辩几句,表示自己已经向他作了及时的汇报,只是当时他在谈话而忘了。可经理连珠炮式的指责简直使他没有插话的机会。而且,站在一旁的经理办公室主任老赵也一个劲地向小李做眼色,暗示她不要申辩。这就更弄得小李糊涂不解了。经理发完火后,便立即叫小李走了。一块出来的老赵告诉小李,如果你当时与经理申辩,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听了老赵的话,小李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弄不清其中的奥秘。事情过了很久,小李才逐渐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原来,这位经理也知道小李已经向他汇报过了,也的确是他自己由于当时谈话过于兴奋而忘记了此事。但是,他可不能因此而在公司里丢脸,让别人知道他渎职,耽误了公司的生意,而必须找个替罪羊,以此为自己开脱。所以,经理的发怒与其说是针对小李,还不如说是给全公司听的。但是,如果小李不明事理,反而据理力争,这样,不仅不会得到经理的承认,而且很可能因此而被解雇。
那么,是不是在上司错怪了自己之后,都不要去申辩呢?切不可简单地下这样的结论。如果我们仔细地分析上述例子,便可以发现,经理之所以如此责怪小李,小李之所以不能申辩,是因为事关经理自己本身。假如事情不是这样,那就另当别论了。
忍辱方能负重
通常,上司笼络下属的手段,不外乎官职、钱财两种,但有时上级对下属不必付出实质性的东西,而只要通过某种表示、某种态度,便能给下属最大的满足,甚至会使他们产生受宠若惊的感觉,因而感恩戴德,更加忠心耿耿地为其效劳。其实,收拢人心,最重要的是要针对对方的心理。给地位卑贱者以尊重,给贫穷者以财物,给落难者以援力,给求职者以机会等等,这才是收拢人心最有效的方式。
为官者不仅要对部下示以宠信,同时还要向他们显示自己的大度,尽可能原谅下属的过失,这也是一种重要的笼络手段。俗话说:“大人不计小人过”、“宰相肚里能撑船”。对那些无关大局之事,不可同部下锱铢必较,当忍则忍,当让则让。要知道,对部下宽容大度,是制造向心效应的一种手段。
战国时,楚庄王赏赐群臣饮酒,日暮时正当酒喝得酣畅之际,灯烛灭了。这时有一个人因垂涎于庄王美姬的美貌,加之饮酒过多,难以自控,便乘黑暗混乱之机,抓住了美姬的衣袖。
美姬一惊,左手奋力挣脱,右手趁势抓住了那人帽子上的系缨,并告诉庄王说:“刚才烛灭,有人牵拉我的衣襟,我抓断了他头上的系缨,现在还拿着,赶快拿火来看看这个断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