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颍川自古多多名士。无论是颍川四长钟皓、荀淑、韩韶、陈寔,还是荀氏八龙,亦或荀爽诸子等等诸人,都是匡扶社稷济世才。
杨玄既然来到了颍川,当然不会白走一遭,何况又有荀彧在麾下,不发挥一下荀彧的王佐之才,岂不浪费?
酒宴刚结束,杨玄便拉着荀彧问道:“吾听说颍川文冠天下,才士贤人以斗计。如今黄巾纷乱,正是赳赳干城,共赴国难之时。文若必然有贤才推荐于吾。”
荀彧是个谦谦君子,既然答应在杨玄麾下效力一段时间,就会全力以赴,不可能玩忽职守。杨玄既然开口,荀彧便思考了一下,回道:“如今颍川兵乱,斯文扫地,贤才流离。诸县之贤才未知如何,然阳翟城内亦有遗贤。辛氏有二贤,兄评弟毗皆智计出众之士。亦有司马德操学富五车,石广元有治国之才。”
杨玄顿时眉开眼笑,所谓荀彧就是一个人才库的说法简直不要太贴切。辛评、辛毗兄弟,读过三国史的人,都知道这是非常出色的人才,尤其辛毗,治世之才。辛评虽然稍差,但也是河北袁绍四谋士之一。司马德操是司马微,这位举荐了诸葛亮、庞统、徐庶的教育大师,杨玄觉得书院院长很适合他。石广元就是石韬,魏国著名郡守,诸葛亮、徐庶之友。这些人杨玄已经慕名已久,没想到全在阳翟。
但杨玄犹自不满,喂,这里是阳翟啊,阳翟!曹魏著名的谋士与武将郭嘉和赵俨呢?号称当世鬼才的郭嘉不是你荀彧的朋友么?你怎么向曹操举荐,不向我举荐啊?
杨玄见荀彧完全没有说下去的意向,当即有些发急,问道:“可还有其他贤才?”
荀彧微笑着回道:“十步之泽,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岂能无所漏缺?或彧浅薄寡闻,未尝有闻。”
难道现在荀彧还不认识郭嘉?杨玄只好说道:“吾曾闻阳翟郭嘉乃是贤才,文若可曾闻?”
荀彧思考了一下,摇头回道:“未曾闻此人,未知都尉于何处晓?”
荀彧这种谦谦君子是不会说谎的。既然说不曾听闻,那肯定是真的不曾听闻。杨玄思考了一下,可能是郭嘉现在太年幼了,大家只把他当孩子,没有扬名,那赵俨应该同此理。于是杨玄笑着回道:“吾曾于途中闻此事,恐当不得真。文若所举四人,吾即刻派人前去礼聘。”
荀彧无疑有他,只当杨玄是在路边乡野村夫口中听过郭嘉的名字,便未继续追问。荀彧是新任主簿,那么起草拜帖、请柬的事情就义不容辞了。四份征召,只有石韬响应。杨玄当即上表光禄勋,请奏石韬为佐军司马,并请奏荀彧为新任主簿。
然后杨玄保持风度继续跟荀彧调集军用物资。颍川是天下有数的大郡,人口过百万,阳翟又是郡治。所以府库里粮食、兵甲、弩箭都有不少。这也是一行人只带一万辎重部队就匆忙于雒阳启程的原因之一,沿途郡县可以供给大军所需。
等荀彧带杨玄部队进入仓库,杨玄立马变脸,对身边的贾诩说道:“文和先生,你知道应该怎么做。”
贾诩笑道:“终有蹈诩覆辙者。”
杨玄也笑了起来,自己似乎做这种事情做习惯了,无论是贾诩、尹奉、还是辛评兄弟,自己都要用强迫手段。尤其强绑阳翟士人这件事,自己如果争霸失败,将来士人编写的史书肯定会写“凉州杨玄者,粗鄙无度,辱士子,蛮夷也”。自己如果争霸成功,将来士人编写的史书更会大肆批判。司马家可不像唐朝之后的史学家,风骨气节俱在,肯定会把批判之语写进自己的传记里。
其次这种事情也容易引起士人反感,偷偷摸摸的做一次两次还行。要是变成惯犯,恐怕士族贤才自己就别再想染指了。好在,杨玄干这种事的对象都是名声不怎么大的士人,比如贾诩、辛评、司马微,都是后世有名,现在名声不显的人。而且贾诩打的旗号是征召其人奔赴国难,稍微能遮掩一下。其他人最多诽议,而无法指责。
贾诩安排监察厅的人去绑架贤才以后,对杨玄劝道:“颍川乃天下腹心,不似凉州边陲可胡作非为。此等事偶为之尚可为笑谈,若屡犯之恐有不妥。”
杨玄连忙点头,道:“文和先生所言极是,杨玄受教。”
荀彧指挥着杨玄部队搬运完补给,方才从仓库中走出,向杨玄告辞,说道:“军中事皆毕,彧请归家中收拾一番,明日同王师共赴长社。”
杨玄有些讶异荀彧的效率,果然不愧为王佐之才。当即笑着说道:“既如此玄便不留文若夜谈。楚墨!”
楚墨立即应令:“请宗主令。”
杨玄道:“带上整个宿卫曲,送主簿归家。主簿少了一根汗毛,我唯你是问。”
荀彧连忙推托,但拧不过杨玄,只好在五百鲜衣怒马的铁骑护送下归家。铁骑隆隆而过,引起无数人家点灯观看。荀彧毕竟是个年轻人,受人如此礼遇,心中便有了一丝感动。
贾诩咋舌,说道:“如此礼遇,其人果有经天纬地之才?”
杨玄笑道:“其王佐之才豫州闻名,何言其他?当世萧何、张良即此人也。”
贾诩顿时肃容,对荀彧高看三分。
杨玄还是有些不死心,对贾诩说道:“大军明日开拔,监察院外情司留人于此地,查未加冠名郭嘉、赵俨者。但有不凡者,绑其人,送与长社大军处。”
贾诩应喏,当即前去安排监察院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