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光和五年公元,182年,农历壬戌,春,勇士县
所谓一年之计在与春,春耕是汉室全国上下的大事,勇士县也不例外。作为勇士县的最高行政长官,杨玄也必须摆出足够的重视态度。四月刚至,杨玄就带领着浩浩荡荡的官员属吏,在百姓的围观下于黄河之畔,摆下祭坛,向上天奉上贡品,乞求一年的风调雨顺,丰收安泰。虽然杨玄不认为这样乞求上天会真的有什么用,但耐不住习俗舆论的强大力量,只好在众人围观下做了一次神仆。
祭祀完天地社稷,杨玄才开始展开真正的行动。首先打开官仓,向百姓大举借贷,凡是家中贫穷无种粮者皆可以向官府借粮。杨玄用自己的赫赫威名向县内百姓保证,秋收后只要能还上借贷即可,利息分毫不取。杨玄经过半年多的营造,威信在勇士县深得百姓认可,所以百姓再也不担心向官府借粮秋收后无礼偿还巨额的利息,贫困之家纷纷向官府借粮。
同时杨玄也发榜聚集没有土地以及土地稀少的百姓,将这些百姓聚集成行以后,杨玄便将其托付与县丞孙府,组织屯田,抄没了大量的豪强土地,来不及分配入户,就只好先成为民屯之所。
解决了耕种问题,杨玄又派属吏将县内的农具与耕牛借与百姓,县府自杨玄以下所有官吏都被杨玄派了出去,辅助农耕。
西部八亭的内附羌人往年以畜牧牛羊为主业,但既已内附,作为登录在籍的汉人,已逐渐放弃畜牧业,开始务科农桑。这些人处于转化摸索期,杨玄对这些人的春耕就更加注重。
四月,春风已经抚开了僵硬的冻土大地。勇士县百姓已经纷纷走入了田间,家庭富裕者便扶着耕牛,在田间耕垄土地,买不起耕牛的百姓便辛苦一些带着全家男女老少一起动手,在田间耕耘。感谢令君仁德,全县百姓都有田可种,有种可播。
所以当杨玄行走在田间路上的时候,看到百姓都是一脸幸福的模样,此间百姓对今年的生活都充满了希望。汉室子民所需求的也就是这么简单。
很快杨玄便进入勇士县西部八亭,西部八亭与其他地方稍有不同的是,在田间每行走一段时间就能看到一名黑衣打扮的男子,在田间教导百姓如何耕种。这是杨玄特意派出的属吏和部曲,目的是辅助刚转为农耕民族不久的羌人做好这次春耕。
田间的羌人已经不再是身穿兽皮,披发左袒的模样,穿着的跟汉室普通百姓一样。放眼望去,田间尽是身着粗麻裋褐的农民,杨玄也分辨不出哪个是羌人,哪个是汉人。
于是杨玄便随便停在了一家农田旁边。此家倒是汉室标准的五口之家,所谓五口之家是指祖孙三代人,倒不是说就五个人。年纪已大的老人坐在田头休息,儿子、儿媳和孙辈们都在田间劳作。看到休息的老人杨玄便打算过去跟他聊一下有什么有什么困难,可是刚走过去,老人家就暴躁的跳了起来,冲着杨玄又吼又骂。老人说的太快,杨玄甚至没听清楚他到底再说什么。
而后老人焦急的赶了过来,一把将杨玄推开,劳作了良久的手瞬间在杨玄一尘不染的白衣上留下两个脏乎乎的手印。而后老人便弯下腰去摆弄田垄,杨玄这才知道自己似乎踩了人家的耕田,以为没有农苗就可以踩的,没想到讲究似乎很多。
片刻后,老者摆弄完农苗才直起身对着杨玄开始哇啦哇啦的将道理。此时杨玄才知道这名老人原来说的不是汉化,难怪刚才自己听不懂他吼什么。杨玄手下官吏都派出去了,随行的就只有楚墨,双方语言不通,杨玄就只能无辜的瞪大双眼看着老农嘴巴一张一合,似乎在教育自己。
很快老农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冲田里喊了一句,一个年轻的汉子便走了过来。汉子看了看杨玄,发现杨玄是士人打扮,连忙说道:“君子,可是有什么事情么?”
发现一个会讲汉话的年轻人,杨玄终于有了交流的对象,问道:“你祖上是羌人么?”
年轻的汉子笑着回道:“是的君子,这是家父,永兴二年入县籍,固不通官话。家父说令君如君子这般年轻却亦知晓春耕为民之重,君子不当踩踏农田。”
杨玄也不知道永兴二年是哪一年,但后面老人教育自己的话是听的懂的。还好身份没有被认出来,杨玄小心的陪了不是,又问道:“春耕可有什么难处?”
年轻汉子翻译给老者,老者回道:“感令君仁德,有耕种可用,有官吏教导,无违农时,此间无忧。”
杨玄满意的点了点头,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百姓能安守其土,务其本分,那么一年的收货就不会很低。至于如何让百姓做到春耕、冬藏,杨玄觉得有必要考虑一下赋税的问题了。汉室繁杂的赋税已经压的百姓精疲力尽了,只要下边的官吏再稍微一贪墨,百姓就会流离失所。杨玄觉得至少在勇士县,自己有义务为百姓减免一下赋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