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登基的时候年仅八岁,按照顺治的遗诏,由四位德高望重的满族大臣辅政。其中有个叫做鳌拜的,为人跋扈,独揽大权,专断朝政。康熙十六岁开始亲政,可是鳌拜的势力已成,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
康熙虽然年轻,但是城府很深,一方面不动声色,另一方面却趁鳌拜不注意的时候把他擒拿,清除他的党羽,把他永久拘禁。
从此,康熙才得以亲自执掌朝政,可是,权臣刚除,藩乱又起。
刚才说的吴三桂、尚可喜,还有耿仲明的孙子耿精忠造反了。
变乱刚起时,三藩势力一下子推进到了长江,占据了半个中国,四川、陕西也起兵响应,他们号召汉人联合起来推翻满族人的统治。
与此同时,蒙古察哈尔部,也起来反叛,察哈尔人的可汗“布尔尼”是成吉思汗的直系后裔,他崇拜自己的祖先,早就想重现大蒙古国的辉煌,当时如果另外的蒙古部落也揭竿而起,清朝势必覆灭,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其他的部落拒绝反叛,察哈尔王首先兵败被杀。
三藩的光芒万丈只持续了几年,就被熄灭。
原因是吴三桂的汉奸招牌太过响亮,不能发出明确的政治号召建立坚强的领导中心,根本得不到天下百姓的支持。
另外他们的对手康熙大帝太强大了,他用豁达大度的胸襟和知人善任的智慧,及时地扭转了局面。
混战九年,三藩全部被扑灭,三藩全族被杀。
接着康熙皇帝出兵克鲁伦和与土拉河流域,攻打位于科布多与伊犁河之间的准噶尔汗国。
准噶尔人的首领葛尔丹在公元1696年兵败。
公元1689年,康熙大帝,再次为了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向俄罗斯人宣战。
此时正是俄罗斯帝国拼命向外扩张的时刻,他们控制了西西伯利亚,一步步向太平洋推进,到达了黑龙江南岸,并且在那里兴建了雅克萨城。
康熙大帝觉得俄罗斯人成了悬在自己头顶上的一把利剑,随时都会劈下来,所以他毫不迟疑地展开了攻击。
公元1685年6月,一万五千名清军带着150门火炮和50门迫击炮轰炸雅克萨城,俄罗斯人不能抵挡,乖乖投降。但是清军刚刚撤走,他们又跑了回来,双方又展开大战。如是好几次,清朝人有些厌烦了,双方坐下来谈判。
谈判的结果是,两大帝国以石勒喀河与额尔古纳河为界。整个黑龙江流域,包括他的北部支流,都归属中国。俄国人被阻止在远离黑龙江两岸和外兴安岭的地方。
康熙亲征之后,基本上采用了适应汉族地区发展水平的封建统治制度,并对满族奴隶主势力加以限制。同时还建立了对边疆各民族地区的统治,从而基本上奠定了中国的版图。
当时,全国的耕地面积超过了明末最高的数字,达到六七百万顷,人口空前增长,达到三亿以上,由于经济的繁荣和文化自身的发展,清朝前期的思想学术和文学艺术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公元1722年,康熙皇帝驾崩,皇位传给皇四子胤禛,年号雍正。
雍正皇帝即位的那年,是清朝入关的第八十年,许多社会矛盾盘根错节,积累很深。
他登基的时候已经四十五岁,正是年富力强,阅历丰富的时光,加上他为人刚毅果决,学识广博,所以,政治上颇有作为。
雍正在位短短13年,他最主要的特点是“改革”,可以说雍正是一位改革型的皇帝。
清朝有康乾盛世的说法,把雍正夹在了中间。
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雍正处于承上启下的历史时期,他改革了康熙晚年的弊政,又为乾隆朝的繁盛准备了条件,可以说,如果没有他的努力,根本就不可能出现康乾盛世。
雍正跟秦始皇一样,生前死后都有很多难辨真伪的传说,而且都曾一度被冠以“暴君”的头衔,这是有原因的。
因为他们都得罪了人!
那么作为九五之尊的大皇帝,有谁是他们得罪不起的吗?
有!那就是儒家学派!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自不必说了。
雍正四年,皇帝颁下诏书,要求“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这个政策,得罪了天底下所有的儒生,被当时以及后来的知识分子骂了几百年,认为这是糟蹋读书人,不把孔孟先师当一回事儿!
因为在中国的封建社会,官绅士大夫是从来不纳粮,不服劳役的,他们是寄生在劳动人民身上的寄生虫、吸血鬼。
雍正决定改变这一弊政,结果,他遭到了儒家学派的强烈反击。这些人当然不敢正面造反,他们只在阴暗的角落里搞一点小动作,试图颠覆雍正的伟大形象,让他身败名裂。不得不说,在一段时间内,这些人成功了。
雍正的生前生后都有传说:生前有人说,康熙皇帝并没有传位给他,是他毒死了自己的父亲,篡夺了皇位。
死了之后,又有很多人编排他的死因:有的说,是被峨嵋派掌门女侠吕四娘给杀死的。有的说,是被宫女给勒死的。还有的说,是被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先生和林黛玉合谋害死的。
其实,经过现代史学家研究,雍正皇帝应该是炼丹而死的。
父亲得罪了人,儿子当然也跟着吃亏,雍正皇帝的合法继承人乾隆皇帝身上也有很多至今无法定案的传说。
他的出身就是一个谜。
关于乾隆的生母问题,民间和野史至少有五六种说法,甚至有人说他根本就是个彻头彻尾的汉人。
那么儒家学派为什么如此关心乾隆的生母是谁呢?
因为乾隆的母亲如果出身卑贱,会直接影响乾隆的皇位,如果乾隆的母亲真的是一位汉人,则又关系到更为复杂的政治问题,很可能导致他皇位不保,这里面的用心,是非常歹毒的。
乾隆时期是清代强盛的顶峰,也是其衰败的起点,各种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表面的强盛掩盖了内在的虚弱,歌舞升平的背后酝酿着衰乱的危机。西方殖民者千方百计地要敲开中国的大门,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此起彼伏。但总体而言,清前期中国从历史纵向看,无论在经济、政治和文化方向,都是有所发展的、有所进步的,但从横向看,相对于蓬勃发展的欧洲国家而言,中国已逐渐脱离了世界先进行列,并与西方各国在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方面大大拉开了距离。
中国的历史模式是:在出现两三代有能力的统治者之后,王朝就陷入衰落。古老的帝国被王朝的创立者所重建,然后再一次土崩瓦解。清王朝也逃不出这一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