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所产生的最杰出的人物是汉武帝,这位皇帝的统治时期格外漫长,他十六岁即位,在位五十三年。
汉武帝这个人,既有秦始皇那种专制主义的火爆脾气,又有汉高祖那种政治现实主义的理念,而且他的手段也不比汉高祖差,做起事来,果断刚毅又雷厉风行。
汉武帝一上台,面对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削藩。
经过了七国之乱后,诸侯王虽然不像以前那样强大难制,但是有的王国仍然连城数十,地方千里,威胁着西汉中央政权。
元朔二年,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诸侯王除了由嫡长子继承王位以外,可以推恩,把王国土地的一部分分给子弟为列侯,由皇帝制订这些侯国的名号。推恩令颁布之后,王国纷纷请示分封子弟,于是诸侯王的地盘越来越小,数年之后,最大的王国不过辖地数县,顶多一个郡。汉代的诸侯王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解决了诸侯王的问题之后,汉武帝开始致力于中央集权。可以说,中国的皇帝包括秦始皇在内,几乎没有一个像汉武帝一样有权势的,为了达到中央集权的目的,他首先把目标指向了丞相。
长久以来和皇权不断产生矛盾和摩擦的相权遭到了抑制。汉武帝不再任命功臣贵族担任丞相,而是专门挑选一些身份卑微出身不高的人来担当,这样,丞相的影响力被大大地削弱,用句俗话说:丞相再也不敢跟皇帝没大没小了。
削弱了相权之后,汉武帝才开始大刀阔斧地从根本上改革朝廷的制度。
他开天辟地地施行了“中外朝”的建制:一个由大将军、尚书等官组成的“中朝”成为真正的决策机关;另一个是以丞相为首的“外朝”,则逐渐变为执行一般政务的机关。这就是所谓的“中外朝”。
外朝官僚以丞相为首,组织机构和秦朝没有根本变化,但是因为有了中朝设立,丞相的权利已经大不如前了,所有的权利几乎都集中到了皇帝的手里。
汉武帝官吏制度的又一重大变化,就是刺史制度的建立。
为了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管理与监督,汉武帝对地方实行刺史制度。
首先朝廷将全国划分为十三个州,每个州派刺史一名,这些刺史是皇帝的代表,主要任务是监视地方官和豪强地主。刺史在每年八月巡视郡国,充当皇帝的耳目。汉朝末期,地方上的权利逐渐集中到了刺史一个人的手中,三国时期起兵割据反抗中央的,有八成以上都是刺史,可见权力集中便于管理,也是祸乱之源。小武同志搬石头砸了自己的龙足。
综合使用以上两种制度的结果是: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官僚机构均操纵在皇帝的手中,使中国的封建专制主义更上了一个台阶。
在朝廷内部汉武帝完成了一系列的目的性很强的改革,而在对外政策上汉武帝采取的策略,基本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征服。逼迫那些他所能看到的,不属于中国人的酋长和可汗之类的分子唱《征服》!
征服首先从小亚细亚开始。
从中国的长城带到西伯利亚的森林,整个亚细亚平原都在匈奴人的控制之下,他们是中世纪突厥人和蒙古人的先驱。
着手针对匈奴人的一场大战之前,汉武帝制定了一项阴谋,针对西域和大草原主人,在中亚的一端,也就是今天的突厥斯坦草原,生活着另外一些游牧民族——大月氏人!欧洲人称呼他们为“斯基泰人”。
早先匈奴人把他们赶出了瀚海沙漠和大草原,让他们下岗自谋生路。
汉武帝打算让他们从西面攻击匈奴人,而汉军则取道河西走廊发起攻击。
可是,大月氏人并没有打算对匈奴人展开报复,所以拒绝了汉武帝的“好意”。
汉武帝只得采取别的办法,他不断地让将领们攻打匈奴,每攻取一块领土就开始“屯垦”。
这些屯垦部队的营地,类似于罗马帝国的军事前哨站,用来保卫边境,同时也保护中国耕地的增长,而这种增长是以牺牲和蚕食匈奴人的牧场为代价的。尤其是这些移民点守卫着广袤的河套地区,这样一来就把河套地区和匈奴人唯一可耕种的河西走廊地区,圈入了中国。
河套和河西走廊,在中国的衰落时期,一直都是游牧民族和军队打算进犯北方的一个前哨集结点。
公元前119年,西汉王朝的大将军卫青和年仅二十岁的天才将领霍去病率领五万骑兵给了匈奴人一次半毁灭性的打击。
卫青的左路军通过一次奇袭击杀了匈奴大单于。霍去病的右路军深入沙漠一千余公里,杀掳七万余人,一直追击到狼居胥山,不见敌踪。他举行了庄严的祭神仪式,以象征匈奴的领地被中国大军占领(狼居胥山祭天)。
除了在北方,中国向南向东北向西南,都在毫无节制地扩张,成为了整个东方名副其实的侵略大王。
当年秦始皇派兵征服了大庾岭以南的广东和安南的广大地区,可是不久之后,陈胜、吴广的大革命爆发,当时驻守此地的秦国大将立即阻塞大庾岭,宣布独立,建立了南越王国,自己当起了国王,广东一带脱离了中央的统治。
解决了漠南匈奴之后,汉武帝调转枪口,对准他们,把他们征服,将包括今天北部湾在内的越南和广东地区全部纳入版图,并把此地分成十个郡,派官吏长期驻守,直接管理。
公元前109年,不安分的汉武大帝在地图上找到一块他认为应该是中国领土可目前却不在他统治下的地盘——朝鲜半岛。
此时的汉武帝自以为文治武功无人可比,已经狂妄得快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于是派人找到朝鲜国王,大大咧咧、指手画脚地命令朝鲜国王取消独立,归附中央。
朝鲜国王好好的国王当着,怎么可能平白地把一份览尽天下美色、每年收入亿万的工作辞掉,理所当然地拒绝了。
汉朝使者摆出了上国大邦的架势,愤怒离去,朝鲜国王惧怕汉朝,派人恭恭敬敬地把他们送回了中国境内。可是一到中国境内,汉朝大使就变了脸,居然把负责护送的朝鲜人全部杀死,然后向汉武帝报告他杀的是朝鲜大将。汉武帝非常高兴,大大地赏赐了他,并且封他为辽阳都尉。可是没过多久,朝鲜国王帅兵而来,把这位辽阳都尉给灭了。
汉朝使节的冒领军功和朝鲜国王的不能忍辱负重,给了汉武帝发兵的借口,中朝战争正式爆发。
当时的朝鲜面对的是中国最为强大的时代和军队,此次对抗就好比是螳螂和车轮的对抗。
中国军团于次年(公元108年),不费吹灰之力攻入朝鲜首都平壤,朝鲜国王被杀,整个朝鲜王朝被汉朝灭亡。
汉武帝把朝鲜王国分成四个郡,派遣官吏直接管理,朝鲜正式归附中央。
秦始皇确立了中国的基本版图,但不能维持,汉武帝在位时期不但恢复了这版图,而且有所发展,除了夺取了东北至朝鲜地区,东南至越南地区,西北河西走廊之外,还深入了西域。
中国军队沿着塔里木盆地的南北弧拱分布的沙漠绿洲展开屯垦,并且布置军队保护“骆驼商队”的天然行程,并借助这些商队跟希腊罗马地区联系了起来,将汉文化传遍了全世界,骆驼商队所走的路就是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
霍去病一战,彻底驱逐了横行漠南的匈奴人,从此之后沙漠以南再没有王庭,匈奴汗国对中国已不像过去那样构成生存上的威胁。
公元前121年,西汉政府在浑邪王故地,设立四郡:酒泉郡、武威郡、张掖郡、敦煌郡。这块土地从此成为中国的领土,直到今天。这就是后来成为丝绸之路始发站的河西走廊。
最初,为了寻找大月氏国,张骞奉命出塞,那时候中国的西方边界只到金城,也就是甘肃兰州,过了这里就是河西走廊,那里是匈奴人的领土,是匈奴人从大月氏人的手里夺来的。
匈奴人非常重视这块土地,因为它是整个匈奴汗国唯一可供耕种的土地。
过了河西走廊就是祁连山,祁连山南麓,有杀人越货、抢劫商队的羌民族部落。西面就是西域——那时候的西域道路上全是无边无际的沙漠和沙碛,暴风起时,天翻地覆,光天化日之下处处鬼哭狼嚎。又有寸草不生、一望无际的咸水湖(罗布泊)举目荒凉,上不见飞鸟,下不见走兽,往往一个月不见人烟。也没有正式道路,行旅只能沿着前人死在途中的枯骨,摸索前进。
秦始皇当年之所以没有把手伸向西域,很可能是因为他把那里当成了无人区。
对于中国人来说,那是一片恐怖而陌生的土地,在汉人的传说中,那里居住的都是青面獠牙的鬼怪,根本不是人类居留的地方。
这些情况一直持续到张骞时代的来临。
公元前121年,匈奴汗国浑邪王投降,河西走廊成为中国领土,于是中国和西域的联络紧密起来。
张骞把自己的部下,派往康居、安息、大夏、身毒、于阗各国,各国也派使者来到长安,向中国访问,拜见中国的皇帝。
中国人认识到西域原来不是一片鬼哭狼嚎的黑暗地狱,西域各国也认识到大汉朝竟然是如此的庞然大物而又富强无比,一个个的相继臣服于汉朝。
汉朝正式地开始对西域进行统治,可是这种统治和联系不得不在公元九年宣告结束,因为西汉王朝本身发生了巨变,刘氏皇权被一个外戚出身的文人王莽赶下了台,王莽毒死了那个九岁的可怜孩子,宣布自己是皇帝。从这一天开始,大汉朝陷入了一片混乱,无暇再顾及远方的领土了。
王氏集团的崛起,源于汉元帝。
二十七岁登基,四十三岁去世的汉元帝,是个胆小懦弱、优柔寡断的知识分子,那时候汉朝开始衰落,对即将出现的大混乱,汉元帝表示无能为力。他的儿子汉成帝登基之后,衰退进一步加剧,他既是一个学者,也是一个浪荡公子,总是喜欢夜晚微服出宫,不是像康熙一样去调查民情,而是去花街柳巷,去风流快活。
汉成帝在位期间,王朝的崩溃已经临近,逛窑子还是一件小事,但大兴土木,加重赋税,就不可原谅了。
说到底大兴土木,加重赋税还不是倒霉的根源,他最不应该的就是开辟了两汉王朝宠幸外戚的先河。
外戚王氏集团逐步地控制了整个政权,帝舅王凤、王商、王音、王根等相继为大司马、大将军,最后还轮到了王凤兄弟的儿子——那个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却又野心勃勃的叛逆分子王莽。
王氏封侯者多达九人,出了两位皇后,当时的重要官吏和地方刺史郡守多出于王氏门下。
汉哀帝的时候,王氏外戚遭到打击,暂时告别了政治舞台。可是汉哀帝很短命,只当了六年皇帝就一命呜呼了。于是,九岁的小朋友汉平帝即位。
太皇太后王政君趁机把政权重新交给了她的侄子王莽。五年之后,王莽把小朋友毒死,另立一位皇帝,刘婴(孺子婴)。
这位皇帝比汉平帝还要年轻,年仅两岁,勉强能走路,暂不具备说话的能力,坐在金銮殿上还要尿裤子。可是仅仅过了三年,两岁的小朋友便学问大长,居然写下一道运用深奥古文,连大学教授都不一定能看懂的诏书,强烈要求把皇帝宝座禅让给当时已经收买了天下人心的王莽先生。
王莽先生像刘邦先生一样,再三推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被逼”坐上了皇位,改国号为新王朝。
历时二百一十五年的西汉王朝到此结束。
王莽的胜利,是全天下儒生的胜利,是文人的胜利。
可是好景不长,王莽改革失败,加上天灾人祸,新王朝很快崩溃。
一位强盗首领把叛乱的农民组织起来,将眉毛化成红色,自称赤眉军,公开地反抗政府,迅速地控制了黄河下游地区。
与此同时,在赤眉军的混乱中,汉王朝的拥护者们在叛乱中迅速地崛起。
两位汉朝皇裔刘秀和刘玄作为领袖人物出现了,前者在河南,后者在河北。
公元22年,两大集团明智地联合起来,推举刘玄为皇帝,史称“更始帝”。他们袭取了皇城长安,杀掉了王莽。
刘玄登上了皇位。
刘玄是个平庸的人,仗着祖宗的一点阴德,才能爬上这个位置,这个位置其实并不好坐,平庸的人一旦坐上去就会更加显出他的平庸。
刘玄以为天下太平了,选美女、造皇宫、封赏将领、吃喝玩乐,连他的宫廷厨师长都当了大官。不久之后,长安被赤眉军攻破,刘玄被杀。
刘秀很幸运,他在取得了刘玄的信任之后被派到河北去招兵买马去了,不但躲过了一劫,而且壮大了自己。
刘秀机智聪明,精力充沛,是一个优秀的将军和受到官僚地主欢迎的统帅,但他不是人们的救星,因为他的军队同样到处烧杀抢掠,不具备仁义之师的特征。
不过刘秀很幸运,他击败了赤眉军。
公元25年,刘秀在洛阳称帝,重新统一中国,为了表示是已覆亡的西汉王朝的中兴,他称自己建立的王朝是汉王朝,但后代将他的汉王朝称为东汉。
汉王朝复辟了,幸运的刘秀当上了皇帝,他花了三十二年的时间来修复战争给他的国家带来的满目疮痍,并重新建立了中国在东亚的霸权。
由于中国陷入内乱,理所当然地丢失了本土以外的很多领地,公元40年,安南国率先摆脱了中国的统治宣布独立。
汉光武帝刘秀把平定叛乱的任务交给了伏波将军马援,公元42年,马援进入北部湾,次年平定了叛乱。
他所创下的辉煌战绩为他带来了“伏波将军”的头衔。
马援大家可能不熟悉,但是马家后来出了一位家喻户晓的明星——马超,恐怕没有几个人不知道的。老马家的世代公卿,就是从马援开始的。
汉朝人不但丧失了安南,而且丧失了河西走廊与西域。
二十一年的改朝换代大混战,应该是匈奴汉国复兴的良机。
可是人走运了门板都挡不住,人要是不走运了喝凉水都塞牙!真理呀真理!
刘秀很走运,匈奴人很背运。
新王朝覆灭之际,匈奴人遭遇了一系列的天灾人祸,使他们不但不能把握这个良机来咸鱼翻身,反而更加的衰弱。
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匈奴人抓住了这次机会,就像满洲人抓住中原内乱的机会那样,他们很有可能成为第一个入主中原的蛮族。
公元40年到公元48年,匈奴汗国连年大旱,赤地千里、饿殍遍野、寸草不生、白骨露野,大批人畜死亡。东方新兴的强敌乌桓部落趁机做大,又不断地蚕食他们的地盘,面对比他们更凶悍的蛮族,匈奴人屡战屡败,势力范围萎缩到蒙古哈尔和林及以南地区,难以振兴。
屋漏偏逢连夜雨,船破又遭顶头风!匈奴人像个赌运已尽的赌徒,点子背得让人额头冒冷汗。
更糟的事情发生了。
公元前48年,瀚海沙漠群南部的八个大部落另行推举了一位亲王当大单于,称为呼韩邪二世单于。
匈奴分裂为南北两个汗国。
南匈奴呼韩邪二世单于在对抗中败下阵来,无奈之下臣服中国请求保护。
北匈奴汗国继续和中国对抗。
南匈奴汗国和中国政府沿着鄂尔多斯河套的边境建立了军事盟国,守卫着中国的长城带和黄河流域的一部分。
中国特设“护匈奴中郎将”,与呼韩邪单于共同处理匈奴内政外交事务。
继承刘秀事业的汉明帝刘庄不是个蠢材,不会做赔本的买卖,除了协防匈奴外,另外派了一支人马屯扎“曼柏”(内蒙古达拉特旗东南),主要是为了防备南、北匈奴重归于好,反戈一击。
北匈奴汗国觉得大受伤害,誓死和中国周旋到底,不断南下突袭,使中国北方沿边郡县,整天紧闭城门,以防不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