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世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功夫。善处世者,首先要做好自己,无论在任何环境之下,保有一颗善良之心,常能自在安详,欣欣自乐。处世,即作为个体之人如何与整个世界相处。处世的艺术,也就是人与世界相处的诀窍、技巧。
22、让善良成为人赖以生存和心灵相通的链环
我们曾经为景色、为音乐或者为了别人的事而流泪吗?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因为我们现在面对世界的一切值得感动的事情,已经变得麻木,变得容易和感动擦肩而过,或司空见惯得熟视无睹而铁石心肠。我们不是不会流泪,而是那眼泪更多是为一己的失去或伤心而流,不是为他人而流。
内心里拥有善,才会看见弱小而感动得自觉前去扶助,才会看见贫穷而情不自禁地产生同情,才会看见寒冷而愿意去雪中送炭。所以,有的人可能自己依旧不富裕,但内心里依然保存着祖传下来的那一份善,将如今已经变得越发珍贵的感动保留在自己的内心,他的内心便是富有的,如一棵大树盛开出满枝的花朵,结出满枝的果实。
善,一般是和“慈”字连在一起的。慈善,是一种值得敬重的美德。慈者,就是爱的意思,古书中说:“亲爱利子谓之慈,恻隐怜人谓之慈”。在家者,为之慈母、慈父、慈子;在外者,则为之慈善。我们不可能只待在窄小的家里,我们都需要推开家门走到外面去,我们便都需要为别人播撒爱和善的同时,也需要别人为我们播撒爱和善。爱和善,就是这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繁衍着人类的生存,绵延着爱的滋润。而真正的感动就是在它们的根系下繁衍不绝的。
在我们身边,总会有一些人用自己平凡的付出,带给我们对生命的热爱和感悟。从1977年至今,岑溪市波塘镇杨亦小学的乡村教师倪华成一直义务撑船,接送学生上学放学。“把应该做的事坚持下去,这就是最平凡的贡献,最无言的感动。”这是11月28日的《人民日报》报道中对倪华成事迹的“快评”,可见,倪华成用自己的质朴与坚韧打动了亿万读者。原来,1977年,刚满20岁的倪华成到岑溪市波塘镇杨亦小学任教,由于黄华河阻断了滩急组孩子们的上学路,他便自扎竹筏义务接送孩子们上学、放学。30多年来,倪华成每天都在渡口分批护送孩子过河上学,下午放学时又分批护送孩子过河回家。由于他小心谨慎又掌握熟练的技术,从没有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被当地村民称为“学生保护神”。
当我们始终用善意的眼光去看待生活,用善意的诠释去解读别人。在我们善意地对待别人时,多数人也会善意地对待我们,在我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伸出援助之手,我们便因为善良,为自己营造了和谐的人际关系,开掘了无限的潜力,拓展了广阔的空间。
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曾经说过:“没有一个善良的灵魂,就没有美德可言。”没错,善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美德,感动就是我们应该具有的天然品质。或许,感动而泪如雨下,显示了我们人类脆弱的一面,却也是我们敏感、善感而不可缺少的品质。我们可以不怎么大富大贵,但我们不能不被哪怕一丝微小的事物而感动得流泪,我们不能够不善良。
善是我们内心最可宝贵的财富,是我们彼此赖以生存和心灵相通的链环。悲欢离合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沉淀在我们酒液里的和融化在我们血液中的,是这样一点一滴播撒和积累下的善,让我们在感动别人的同时,也被别人感动,从而形成一泓循环的水流,滋润我们哪怕苦涩而艰难的日子。在处世的首篇,我如此激情地张扬善良,其笔调或者与前后篇章稍有不同,就是见其详溢着的情感;但整体来说是无所谓利己,为私,不相矛盾的。只不过强调了处世需以善良为底色罢了。
23、与他人交往、交易、合作才能实现自身价值
我们所说的处世,更多地说的是与他人相处。
人是社会性动物。作为个体之人,其生存、发展,不仅离不开他人,而且得依靠与他人的交往、交易、合作,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这是社会生活的规律决定了的。
人在社会生活中,是以个体为单位进行活动的,永远都是以个体面对整体,一人应对整个世界的。因此,从个体的生活的角度说,永远只有“我”,没有什么“我们”;永远只有“我的”,没有什么“我们的”。
在一个人的生活中,作为个体之人的自己是主体,其余的人都是客体,是他这个主体的客体,主体和客体的地位是相对立的。所有的人都是他需要应对的对象,经营的对象,利用的对象,而不是什么同道。
人是自私的动物,也是有报复心的动物。人类个体的行为常常是一己之私利,无论他与谁相处都是这样的;受到他人的冒犯会进行疯狂的报复,无论那个人是谁,与他的关系如何。
作为个体之人来说,他身外的一切,包括自然界、他人、社会在内,都是他无法改变的存在物。尽管无法改变,却可以通过适应,融入其中,进而驾驭、利用,以成就自身。利用一切以成就自身就是他的人生方略。这里所说的“一切”,是包括“他人”在内的,也主要指的是“他人”,即利用他人来成就自身。处世,就是个体的人与他人相处。与他人相处,是为了利用他人以成就自己。
讲处世,就是讲作为个体之人如何与他人相处。处世的艺术,也就是与他人相处的诀窍、技巧。在处世上,不存在双方彼此如何如何的问题。永远只有单方的个体自己如何应对对方的问题。
对于作为个体的人来说,他人自身如何,与自己无关。与自己有关的,是相互间的关系,确切地说,是他人待自己如何与自己有关。而这种关系,也只能靠自己去建立、维系。与他人之间的良好关系,不会自然而然地形成,也不能指望对方去建立,而只能靠自己去建立、维系。所以,为一己之私利考虑,始终得奉行关系至上的原则,努力去构建这种和谐的关系。争取和谐的人际关系,便是处世应致力的目标。因为从个人利益角度说,关系就是一切,一切全在关系之中。
每个人都是人性的载体。个人与他人交往,就是人性与人性之间的交往。而人性是神圣的,不可违逆的。一旦违逆他人,你就无形中把自己置于对方敌人的位置上了,必遭他人的报复。因此,作为个体之人与他人交往,与他人相处,为自身利益计,要无条件地尊重每一个人。
24、人在社会上要求得生存发展是离不开他人的
人类生活中的内容纷繁复杂,门类众多。但如果从物质生活的层面去看,大而论之,无非是挣钱和花钱两大项。其他的都是过程、手段罢了。诚然,这么概括是简单了些,也不可能囊括净尽,但为了行文的方便,姑且这么看罢。
从人类个体的角度看,一个人要求得自身的生存、发展,必须与社会上众多的人交往,发展人际关系。这些人际关系概括起来有四种,其中属于挣钱的两种,属于花钱的两种。先说花钱的两种。一种是购买生活、生产资料。即直接拿自己所拥有的货币向社会上(到市场中)那些拥有自己想要的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的人那里把货物购买回来。这种人际关系的形成及存在是瞬间的,一旦交易完成,左手交钱,右手交货,整个行为便完成了,可以掉头他去,相互间不会形成什么人际关系,甚至也不必识其人,只要认得货物、金钱便行,过后不会相互间留什么“情分”。这是一种纯粹买卖行为,但也属于人际交往,这倒是毫无疑问的。
另一种是托人办事。作为个体的人在社会中生活,其需求是多方面的,多种多样,而人的能力无论多么大总是有限,且只在某一领域某方面。因此,许多事情就不是单靠一己之力可以直接办成,即使拥有绝对多的金钱也罢。在这种情况下,你就得寻找那些有能力帮助你办成该事的人去出面帮你的忙。诚然,这种有能力的人也只能在你熟识的人中在你与之有来往的人中去寻找。而一个人的人际关系网络也是有限的,所托之人未必就真有那种能力,或者他仅有一点可能,或找另外一个更有能力的人来帮助才能实现。这种通过托人办事所形成的人际关系,或者由此发展出的人际关系,并不会办完事就完结,给了代价就完了的,人情还是在的。除了要常表示感谢、感激外,往后,帮助过你的人需要你帮助时,只要你有能力,也应给予办理。这叫人情往还。这等于欠债,这种人情债是要还的。当然,你为了日后的需要,也要保持和发展这种人际关系。甚至要通过对方拓展你的人际关系网。
属于挣钱类的又有两种:一种是一个人在组织产品生产过程中请一些人帮工,或者是给别人做帮工,前者是自己当老板,请人帮工,后者是为他人打工。这种关系,无论你作为老板与员工的关系,还是作为员工与老板的关系,都不是暂时的,相对来说都是长久的。对于你来说,妥善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都是你自身的利益所在,绝对马虎不得。要挣到钱,就得有赖于这种相互之间的关系的和谐。另一种是与他人形成合作关系。有些事情单靠一己之力无法办到,必须寻找其他人一起合作才能办得到。比如办一间工厂,一家企业,需要巨额资金做本才行,而自身力量不够,也就得找其他人合作,或者众多人共同出资金做本,至于各人出多少,按约定进行分担,共同投资。利益按股本或其他标准进行分红。这样形成的关系是合作的关系,大家都是合作者,合伙人,都是企业的主人,企业的老板,现代叫股东。相互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只要企业办得好,大家均可以从中得到自己应得之利益。作为倡议者的你,或者主持其事的你,要让大家乐于与你合作,长久合作下去,你就得与各个合伙人搞好关系,尤其是在利益分配上要合理,让各个合伙人都得到应得之利益,甚至更多,才行。如果利益分配不均,不公平,让合作者过分吃亏,吃亏者便会愤怒,考虑中止合作,撤走股本,另寻更好的合作者。如果都撤股,你的企业就再也办不下去,你的利益也无法实现。所以,为了你一己之私利的实现,你必须善待你的合作者,处理好与合作者们之间的关系。
以上四种人际关系,从本质上看,都是资源交换或利益交换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无非就是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罢了,但从个体为了实现一己之私利的角度看,对他们的关系都是利用。
在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是以自身的个体为单位行动的,但必须依靠他人。对于特定的个体而言,自身以外的一切人都是“他人”。对于个体的人来说,只有“我”,没有什么“我们”,只有“我的”,没有“我们的”。对于个体的人来说,身外的一切,事、物、人,都是他为了实现自身可供利用的资源而已。
对于一个个体的人来说,人生就是利用一切以实现自身。他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永远是利用的关系。对于一个个体来说,他就是中心,永远处于主体的地位,相对于他来说,其他的一切都是客体。在他的生命史中,他是中心,一切由此中心而展开。其他人,无论多么高贵、强大,对于他这个中心来说,都不能相提并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人活天地间,每一个人都注定是孤独的。人是社会性动物。人类的这种社会性决定了作为个体的人,要在社会上求得生存发展,是离不开他人的。只有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合作,自身的利益才能实现。
25、借人之力等于手臂的延长
在这个世界上,竞争异常激烈。作为个体之人,要闯出一片天地,或者具体说来要做到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一是要勤奋、拼搏;二是要善于借力。亦即,除了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外,还必须广泛地借助外力。这种外力,有众多方面,包括时势的力量、机遇的力量以及他人的力量,等等。我这里主要谈借助他人之力。这是长期需要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
借助他人之力,是做强做大自己的根本出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分工愈来愈细,生产越来越专业化。每个行业都分成若干部分,由不同的专业人员去完成。几乎没有一个行业可由一个人去全程完成的。即使种养,就有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几个方面,需要众多人分别从事其中一阶段才能最终完成。所以,必须借助他人之力,去完成自己无法涉及的哪一部分,才能使整个流程得以运转,最终才能使自己的投入变成产出,化为财富。这是生产的社会化决定了的。从个人事业的发展看,一个人自身的能力是有限的,但通过借助他人之力却是无穷的。所谓个人力量有限包括两方面:一是个人力量的总量有限度,二是个人力量有局限性。一个人的能力无论怎么强大,总是表现在某些方面,不可能样样皆能。但事业的发展是全方位的,涉及方方面面,这样,一己之力便无法胜任了,但靠借助他人之力就不同了。借力,既可增加己力,又可弥补自身能力的局限,从而可以完成那些靠一己之力无法完成的任务,让不可能最终变成可能。
借力的形式多种多样:为了办成一件事,请人帮助,是借力;开店经商,招收员工、聘用管理人员,是借力;为了解决事业发展中一些难题,请有关方面的人员出面帮助疏通关系,是借力;为了使事业顺利发展,请权势人物支持,保护,是借力,等等。只要对发展自己的事业有帮助的,有利用价值的,都要借助他们的力量。在现实生活中,小人物借助大人物的力量,下属借助上司的力量,卑贱之人借助高贵之人的力量……形形式式,五花八门,但从本质上看,都是借力。
要借助到他人之力,便得同自己所企望借力的人搞好人际关系。别人肯不肯支持你帮助你,完全是出于别人自愿的,是勉强不来的。俗话说,得人心,才得人力。要借得他人之力,单纯是得人还不够,还要赢得他们的心。这里就有一个如何与他人相处的问题。不善于与他人相处,便会与他人发生冲突,引发纠纷。不仅借不到力,还会因与他们的矛盾、冲突而虚耗己力,连自己那点儿力也保持不了。相反,善于与他人相处的话,相互间就会关系和谐,不仅不会虚耗己力,还能借助到众多人的力量,使自己的力量几倍乃至几十倍增长,从而办成许多本来无望办成的事情。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么两种相反的情况:一些人,论自身能力,无论从哪方面看,都不怎么样,甚至很平庸,然而,事业却搞得红红火火。办企业的,企业越办摊子越大,蒸蒸日上,财富滚滚而来;走官场的,官越做越大,飞黄腾达。相反,一些似乎能力很强的人,却碌碌无为。有的偶然侥幸当上一官半职后,就一直呆在那儿了;有的还越做越缩,尽管级别照旧,但早已远离了权力了,或者被调到次要部门任个闲职。为何反差如此之大?原因或许多种多样,不善于处世,不懂得借力恐怕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