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在人生中“缺陷”比“完美”更有用。完美会让人自负,淡化奋斗意识。而缺陷却会让人深感遗憾,觉得已输在起跑线上了,如果不加倍努力就要在茫茫人海中沉没。纵观历史,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在那些伟人群像中,大多数是那些身材矮小之人,相貌不美乃至丑陋之人,出身微贱之人,甚至是肢残体缺之人。其理恐怕也在于此。对这种现象,我给予一个名堂,叫做“残缺而后美”。
63、在人生中,自我保存是第一要义。自身都保存不了,又遑论什么发展?守住自己,发展自己,是人生的永恒主题。
64、一个人需求愈少愈容易满足,其生存能力愈强。
65、人生中有价值的是“闲”,而不是“忙”。
66、生活质量最简单的尺度是:为吃穿花的时间愈多,生活品质愈低;为自我价值实现花的时间愈多,生活品质愈高。
67、自然科学是技术、技能;而人文科学,则是思想、观念。于人生而言,当然是人文科学重要了。
68、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是由无数双手、无数个头脑来操控的,任何人都不可能独力去主宰事件的发生、发展。所以,作为个体的人,只能应对,而无法控制,可以说,每个人都是被裹挟着前行的,在本质上看是不由自主的。
69、人们都哀叹命运的不测和无常,甚至诅咒命运的不测和无常。而恰因其不可预测,恰因其无常,才使人不敢懈怠,才留给人们希望,人人会努力奋斗。加之,都有侥幸心理,赌博心理,便会与命运抗争。好的想更好,差的想变好,个个奋发向上,你争我夺,乃至不惜一切代价,不择一切手段,孤注一掷,从而使社会生活变得生机勃勃,异彩纷呈,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可以说,人生的魅力恰恰就在于命运的不可预测和无常。
70、事物的发展是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有时并不怎么努力却会成功,而有时竭尽了全力反而会失败。可见,胜败同努力的程度未必成正比,甚至连关系也没有也是可能的。
71、在人生中,凡事一旦被认为是为了实现更大的目标所必须付出的代价的话,无论要付出多么大的代价也会舍得付出,还会付出得十分慷慨。无论多么的无法忍受也会变得可以忍受的了,还会受得十分的坦然,根本无须忍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就因为有“希望”在前头。这是“希望”的伟大力量。
72、反应,是人类生活的模式。反应,即一个人对外界的事物、事件、事情的反应、行动、回应的无限循环,你来我往。人际关系就是这么向前推进的,个人的人生轨迹就是由这么的一步步向前推进所铸就的。
73、人生顺遂谁不想呢?但从个人成长的角度看,过分的顺遂并非好事。因为无形中失去了在逆境中挣扎的锻炼机会,人生的感悟难免要流于肤浅,抗逆能力也无法增强起来。
74、决定一个人成就大小,不是他的体貌外表,而是他的内在素质。外表无论怎么美,如果没有内涵,尤其是久经磨炼出来的内在力量,是不会成什么气候的。
75、人经历中的一切,都会在其日后的人生中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是常在的,往往不止一时一事。在这个意义上说,“过去”永远不会过去。
76、人是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前进的。正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成了社会生活,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进步。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人与他人相处,是他人生中最本质的东西。“做人”与“处世”密不可分。离开了“处世”,“做人”,便是一句空话。做人,是内在的。处世,是外在的。做人是“与己相处”,处世是“与他人相处”。
77、与一般的比赛竞技不同,在生活中,输的效果往往比赢的效果更好。这话听起来有点玄,却是生活中的真理。输,会激发人奋进,最终达到赢。赢会让人骄横、狂妄,会导致失败。这便是生存竞技比通常上的竞技复杂的地方。
78、在人生中,“胜利是失败之父”远比“失败是成功之母”更为常见。
79、欲求,是人的本质。人的一生都追求欲望的满足。可以说,欲望就是一切。生活,就是不断的预期。人之所以能忍受诸般痛苦和磨难,就因为有“希望”在前头吸引着。
80、人生求胜的秘诀,只有那些失败过的人才了如指掌。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很有道理。人生的经验、教训是从挫折、磨难中来的。一生顺遂的人,其人生体验、感悟是不深的,也不会有多少能耐。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人由于缺少历练,缺少抗逆境的锻炼,承受失败的能力很差,说不定一次失败就垮下去了,再也爬不起来。那些能从大败的废墟中攀爬起来,重新崛起的人,才是真正的有能耐。
81、在社会生活中,所谓的从实际出发,更多的、最根本的是从人性的实际出发。
82、“自律”远胜于“他律”。依据原则、戒律、规范产生的约束力,与从自身的利益需要而萌生的自制力是完全不同的。前一种是外来的强加的约束,后一种是内发的自觉的行为,前一种是靠刻意修炼而来,是违逆人性的,只是强忍住才不去干的,这种强忍会产生痛苦的感觉,因而也是难以持久的。后一种是出于一己私利之必需,源自担心由此而来的恶果的深深的恐惧,是本性的欲求,是顺性而行的,出于自愿的,因而不会觉得痛苦,难以忍受,甚至是快乐的,因而是可以持久的。二者一正一反,泾渭分明。
83、有转折的人生更精彩。下到深坑再攀爬上来,上升到令人咋舌的高度,更加令人叹为观止,更证明其人的能耐,比一路顺遂的人更显光彩夺目。
84、有句很有名的话,叫做“机遇属于时刻准备着的人们。”这话是很有道理的。一个人平时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遇事时便能靠敏锐的直觉,发现机遇,并判别出其价值的大小,迅速作出反应。这种基于深厚的积累所作的反应,远比遇事三思而后行来得现实得多,有效得多。事实上,在实际生活中,许多事情都是突然发生的,许多机遇是突然出现的,许多好事是刚好碰上的。具有稍纵即逝的特点,由不得你去思去想,更不用说“三思而后行”了,必须在瞬间作出反应。这种反应必须得靠实力作后盾,包括智慧之眼,才能及时发现,看得准,抓得住,及时处置。可见,平时的积累,也就是时刻准备着,是多么的重要。同时,这种准备,可随时进行,终生进行。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人与人之间的区别不在8小时之内,而在8小时之外。”亦即在对“闲暇”的利用之中。
85、每个人都是生活在自己的心灵世界中的。一个人能直接感受到的东西也就是自己的观念、感受和意欲。外在世界的影响,只不过是促使他进一步体悟自己的观念、感受和意欲罢了。他的看法引起他心理上的反应,心理反应决定了他的应对行为。同样一件事,你觉得它重要,它就重要;你觉得它不重要,它就不重要。你觉得它有意义,它就有意义;你觉得它无意义,它就没意义。对于一个特定的人来说,一切都是“觉得”的问题,一切都是“认为”的问题。是那个“觉得”、“认为”在影响左右他的行为。
86、理性行事是走向成功的杠杆,感情用事只能导向失败、毁灭。
87、原来贫困之人,一旦暴富便会肆意挥霍。这既是对过去的贫困生活的疯狂报复,也是向世人炫耀,证明自己终于有了“今天”的意思。这是正常的,属于人性的必然。
88、凡人之所以平凡,就在于缺乏人生智慧的指引,其行为必然是盲目乱撞的。如果再加上感情用事,其结果肯定是投入多,产出少,“人生不如意常八九”也就是很自然的了。
89、在人生中,问题发生不发生,是不由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也是当事人无法把握的,不可能预料得到的,但事情发生后如何去应对,妥善去处理,却是自己可以把握的,而这,最见一个人的功夫。有智慧的人,往往能把坏事办成好事,不利变为有利。
90、怎么做才对自己最有利?这是人生的核心问题。人生的一切智慧都是围绕这一核心展开的。它既是出发点,又是落脚点。
91、对于人生而言,智慧远比知识来得重要。知识,是技术性的,是属于某个领域或某个行当的专门性知识,只在那个行当里有用。但智慧却是属于人生的整个过程的,全方位需要的,它是使一切人生资源得到充分运用、发挥作用的最有价值的力量。在这个世界上,真正获得大成功的人,不是那些拥有某方面知识的人,而是拥有大智慧的人。
92、在一个人身上,一切都不是偶然的。一些不经意间的表现,流露出来的“小节”,往往能反映其人的深层素质。
93、人的生存中的最主要问题是对社会的无知。这种无知又源于对人性的无知,其行为必是盲目的。
94、“清闲”,是一种享受。真正的闲暇并不是什么事也不干,而是能够自由地去干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能自由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才是真正的生活,才算得上享受人生。
95、生活中真正的强者,其强就强在善于用人,借用他人之力。亲自去战斗、赤膊上阵,仅是个人的“勇”而已;借力战斗,才是“智”。
96、任何身外之物,都不能同身内之物相提并论。身外物再大亦小,身内物再小亦大。人所犯的最大错误,就是用牺牲身内物的办法来换取身外之物。
97、人世间所谓的“爱”,只有在自爱的层面上,其义才真,其余的所谓的“爱”,即对除己之爱以外的对他人的爱,顶多只有“尊重”之义在。尊重,也只是不冒犯罢了。
98、真正有大智慧、大能耐的人,是不会埋怨环境、时代的,更不会悲叹生不逢时。在他们看来,没有不可为的时代,也没有不可为的国度,关键在于自身的能耐,自身的应对能力。
99、生活中有些事情,论事实本身极小,但对于相关的人来说,其心理意义却极大。因为人们很容易拿那事实来往自己的人格尊严上挂。这样一来,小事就变成大事了。
100、人愈是尊贵、荣达,愈没有资格傲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