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是一道永远都填不平的沟壑,不断膨胀的欲望最终会吞噬了你的心灵。若想过得轻松快乐,就要无欲无求,知足常乐。过一种简单的生活,求一种简单的幸福,你会发现,快乐和幸福原来是如此的简单,它一直就在你身边,只是你从未发现。
1.心灵,别让贪念羁绊了
在生活中,我们之所以放不下,就是因为心中存有太多的杂念,这些杂念时时刻刻束缚着我们的内心,同时也束缚了我们的生活。可以试想:如果我们的内心一直处于十分平静的状态,杂念和烦恼自然也就无安身之地,这样我们才能更容易地排除外物的诱惑,才能将事情进展得更为顺利。
但是,生活中却有很少的人才能够达到这种境界,因为世间总有不尽的诱惑在缠绕着我们,束缚着我们的内心,最终也不能将事情进展得更为顺利。然后,再生出烦恼,再将事情弄糟……如此地恶性循环,于是抱怨、愤怒、嫉恨等一些负面的情绪就继而不断地缠绕着你,你的生活自然也没有什么快乐而言了。当你真正静下心来细细思考的时候,就会明白,其实干扰你的并非是外界环境,而是那颗不安的心。
从前有一户穷苦人家,住在深山中。
有一天,母亲要求16岁的儿子到山下去打些油回来。在离开之前,母亲就递给儿子一个大碗,并不时地嘱托他:“你一定要小心,我们最近经济真的很紧张,你绝对不能把油给洒出来。”
儿子小心地应和着,很长时间才来到山下母亲指定的店里买油,儿子心想:下山一次太不容易了,不如多打点回去,只要自己走路小心点,一定会安然地把油端回家中的。于是,他就让油店伙计把他的碗全部都装满了油。儿子就小心翼翼地端着装满油的大碗,一步步地走在山路上,不敢左顾右盼。十分不幸的是,他在快到庙门口村里的时候,由于内心的紧张没有看前行的路,一下子踩进了一个小坑中。虽然没有摔倒,但碗里的油却洒掉了三分之一。儿子十分懊恼,而且紧张得手都开始发抖,无法将碗端稳。回到家里后,油却洒掉了一半。母亲看到装油的碗时,感到有些生气,对儿子不客气地说:“不是说好让你小心点吗?为何还是洒了这么多油,白白浪费了那么多钱!”儿子心中十分难过。
这时候,爸爸听到了,闻声来了解情况。随后,他就不停地安慰儿子,并私下里对儿子说:“我再派你去买一次油,这次你只要买些油回来,只装一半就可以了,并且我要你在回来的途中,多观察你周围的人与事,并且回来后跟我报告。”
儿子又勉强下山了,但是他这次心中不再紧张,因为他想只有半碗油,无论如何也洒不掉的,于是心情极为轻松。也就在回家的途中,他也才发现路上的风景真的很美。远方翠绿的山峰,又有农夫在田中唱歌。一会儿,又看到路旁边的一群小孩子在路边玩得十分开心,而且还有一群小狗卧在那儿晒太阳。儿子就这样一边走一边看风景,不知不觉地就回到了家中。当儿子把油交给父亲时,才发现碗里的油装得好好的,一滴都没有损失掉。
一切烦恼皆由心生,就像这位打油的儿子一样,第一次由于油装得太多,所以心存顾虑,做事缩手缩脚,放不开,最后反而将油弄洒了。到后来,由于油装得少,所以才放下了心中的顾虑,轻松地完成了任务。所以,在生活中,我们一定不要有太多的贪念,这样才不至于生出太多的烦恼,来束缚我们的快乐生活。
我们生活中的许多烦恼和忧虑皆是由于我们内心感受对外界事物的一种投射而已,如果我们能够日日更新、时时自省,就会摆脱世俗的困扰,清除心灵的尘埃。智慧的人是能够体悟到万物皆空的道理的,这种万物皆空并不是消极悲观的虚无,而是没有执著,没有牵挂,坦荡磊落,广大自在的一种心境。如果我们把生活中的物欲横流看作是镜中花水中月,便会觉得世间也没有什么可求可恋,你的心灵和人生也就没有了所谓的障碍、痛苦和烦恼,你的心灵也就能够达到一种完美清净的境界。
有一刚出家的佛门弟子,平时十分刻苦,终日打坐,想成为禅僧。
他的师父发现后,便问道:“你为何要终日打坐?”
弟子答道:“我要成为禅僧。”
师父听罢,微微一笑,说:“你打坐的目的就是为了成为禅僧吗?”
弟子回答道:“是的。您不是经常教导我们说,打坐可以守住最容易迷失的心,可以以清净之心来看待周围的一切事物,终将可以成为禅僧吗?”
师父说:“你错了,你心中带有欲望去打坐,如何才能以清净之心来看待周围的一切事物呢?你这样打坐只是在折腾自己的身体,根本不会成为禅僧。”
弟子越听越糊涂,迷惑地望着师父。师父这样说道:“要成为禅僧并不是让你整日像木头一样地死坐着,而是心情要达到一种极度的宁静状态。你带着目的去参禅打坐,内心只会散乱,我们的心灵本来就是清净安宁的,你受到了外界的这些物象的迷惑与困扰,便会如同明镜上面蒙上了灰尘一样,最终不仅不能成为禅僧,而且还会在不知不觉中愚昧地迷失了自我。”
由此可见,心多贪念,必成羁绊。就像故事中的小和尚,如果你总是带着一定的功利目的去做事情,心最终会被拖累,最终你也极难达到自己的目标。
所以,在生活中,如果我们时常能够摒弃一切贪杂,以一颗平静之心去看待周围的事物,就能够使自己的心灵达到完美、清净的境界。
2.有所求,就会有所苦
我们通常说的“地狱”在哪里呢?其实,它就在人的内心之中。在茫茫尘世中,人的欲望越多,越难满足,心灵深处的不安和愤怒之火就会越旺盛,最终会将自己推向地狱的深渊。
惠兰是一个都市白领,高学历,高收入,人长得十分漂亮,身材也很好。每天上班她都会有着不同风格的打扮,时髦得体的她,赢得了周围所有同事的称赞。在一片赞扬声中,她的虚荣心越发膨胀起来,为了更引人注目,为了讲求品位,她不惜花大笔的钱去购买名贵时尚的珠宝、名牌服装、高档箱包……她的收入毕竟有限,对时尚物质追求的强烈欲望,已经让她负债累累。
有一次,在与朋友聊天的过程中,惠兰说自己其实活得很累,别人看到的只是她一个光鲜亮丽的外表,但是她的内心已经疲惫不堪。她也反省过自己,超负荷地购买名牌物品似乎也没让自己真正开心过,她也想快乐起来,但是,这种欲望却让她欲罢不能。
由于内心的负担过重,原本漂亮的惠兰也变得憔悴了许多,对生活失去了乐趣,对工作也丧失了兴趣,时常唉声叹气,人也变得悲观厌世。她甚至不知道自己该如何是好……
收入颇高的惠兰本应该过得很轻松、很快乐的,但是就是因为心中越来越多的欲望让她的心灵承载了太多的负担,也让她丝毫品尝不到轻松和快乐的滋味。其实,她本人已经很漂亮了,何必要用那些外在的名贵物品去刻意地装饰自己呢!
在现代都市中,我们很容易被太多的欲望牵着走,得到了一段美好的感情,又想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随即又想有一个可爱的孩子,又想拥有一份成功的事业……这些无止境的欲望,使我们的心灵承载了太多的负担,永远没有停歇下来的时候。“累!累!累!”,成了我们呼之欲出的口头语。我们只是在欲望的深渊中挣扎不止,不知何时才能解脱!
有些人可能会说,那些喊“累”的人是因为欲望太大了,而我对生活的要求很低,但是为何还会感到累呢?下面的一则故事将会告诉你答案。
在课堂上,一位哲学老师拿起一杯水,然后就问她的学生:“各位认为这杯水有多重呢?”有的学生说有50克,也有的说有100克。
“是的,它仅仅只有100克——那么,你们可以将这杯水端在手中能一直持续多久呢?”老师又问道。很多人都笑了,心想:100克而已,拿多久又会怎么样!”
老师没有笑,他接着说:“拿一分钟,大家肯定会觉得没有问题;如果拿一个小时,大家可能会觉得手酸;如果让你拿一天,甚至拿一个星期呢?那可能得叫救护车了。”大家都笑了。
老师又继续说道:“其实这杯水的重量是很轻的,但是当你拿得久了,就会觉得沉重无比。这就如同我们内心不断积聚的小小的欲望,不管它有多小,时间一久,终也将会成为你心灵的沉重负累。”
如果我们能适时地放下水杯,休息一下后再拿起,才能持续得更久。所以,我们也要适时地放下自己心中的欲望,让自己的心灵能有时间好好地休息一下,如此才能让自己活得更长久些。
正如故事中所说的:不管你的欲望有多小,随着时间的堆积,它也会成为我们心灵的负累。所以,不管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适时地放松自己,才能让自己走得更远。这就如同一张拉开弦的弓,绷得太紧就容易断,只有恰到好处,箭才能飞得更高更远,最终射中目标。人生旅途中,也需要我们不时地放下一次背上不需要的包袱,轻装上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自己走得更远。
哲学家说:“眼睛不要睁得太大,且问,百年以后,哪一样是你的?”是的,我们每个人苦苦追寻的东西,到最终又有哪一样才是属于自己的呢?而只有心灵的快乐与轻松才是生命的真谛,才能让我们生命恒久地拥有。也就是说,心灵是称量我们生命的天平。
心中多一份悲伤,生命就会多一份痛苦;心中多一点阳光,生命就会多一些快乐。心灵的负担越重,生命的脚步就越慢,以致最终因不堪重负而停止,所以,我们要多多放下心中的欲望,不要让心灵承载太多的负累,最终才能让自己获得恒久的快乐。
3.痛苦,在于追求了错误的东西
痛苦时,沉淀一下自己的心灵,想一想为什么而苦。
人之所以痛苦,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去追求错误的东西。
那么,什么是“错误的东西”呢?错误的东西就是本不该属于自己的、超乎自己能力以外的东西。去追求超乎自己能力以外的东西,一定会感到心累,痛苦也就会随之而来。比如,一个贫穷的人想要得到奢华的住房、名贵的汽车,但是,他本身又没有足够的金钱、足够的能力去达成这些目标,现实与理想就产生了落差,内心就有了矛盾,烦恼和痛苦就会如影随形。
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去追求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追求自己能力所及的东西,这样才能使内心获得真正的平静与快乐。
有一位有名的作家,每天都觉得自己活得很累,总静不下心来去进行创作。于是,他就向一位智者求教。
作家问道:“我不明白,为什么在成功后觉得自己越来越忙碌,越来越觉得心累呢?”
智者问道:“你每天都在忙些什么呢?”
作家回答:“我一天到晚都在忙着应酬,到处做演讲,接受各种媒体的采访……这些事情使我心情烦躁,写作已经成为我的一种负担。我觉得自己太辛苦了,心也很累。”
智者转身打开身后的衣柜,对作家说:“在这一生中,我收藏了许多漂亮的衣物,你试着将它们穿上,就能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感到心累了。”
作家疑惑地说:“我身上穿有衣服,你的这些衣服未必适合我呀!如果我将这些衣物都穿在身上,一定会沉重,会难受的。”
智者回答:“你也明白其中的道理,又为何要来问我呢?”
作家感到莫名其妙,就又随口问道:“您所说的话,我有点不太明白,您能说得更明确一点吗?”
智者答道:“你身上的衣服已经足够,倘若让你穿上更多漂亮的衣服,你会觉得沉重无比。你只是一个作家,为何要去做一些交际家、演讲家要做的事情呢?这不是自讨苦吃吗?”
作家顿悟道:“每个人去追求只属于自己的东西,做一些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这样才能得到轻松和快乐啊!”
从此以后,作家就辞去了不必要的职务,推却了不必要的应酬,潜心写作,并最终达到了人生创作的高峰,并且再也没有感到过疲惫和烦躁,生活变得轻松和快乐了许多。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欲望,从辩证的角度看,有欲望、有追求并非完全是一件坏事,因为欲望和追求可以激发人的潜能,能够推动我们不停地向前行。但是,欲望如火,可以取暖,亦可以毁人,我们一定要掌握好理智与欲望之间的平衡关系,而不要让欲望成为我们内心的负担。要知道,在很多时候你所追求的东西并不一定是自己真正能够得到的东西,也并不一定是自己心灵深处所真正需要的东西,如果自己盲目去追求,必然会被其所累。
“今日的执著,终会造成明日的后悔”,如果你执著于错误的东西,内心将无法得到长久的平静,也无法获得长久的快乐。
有这样一则笑话:
一个男子到一家婚姻介绍所,进了大门以后,迎面就看到两扇小门,一扇门上写着“美丽的”,另一扇写着“不太美丽的”。男人就想,里面一定有许多绝色美女,并不停地幻想那些绝色美女的模样,并随后推开“美丽的”门。推开后,远处又出现两扇门。一扇门上面写着“年轻”的,另一扇写着“不太年轻”的。男人又开始不停地幻想,并不停地向前走,又推开那扇“年轻”的门。这样一路走下去,男人先后推开了九道门,内心不停地在幻想,并且还累得气喘吁吁,最终当他推开最后一道门时,门上又写着一行字:您还是到天上去找吧!
虽是笑话,但是也说明了一个道理,他所追求的东西是错误的,人间根本不存在的,即便把自己累得气喘吁吁也无法达到目的。芸芸众生中,有多少人何尝不是像这个年轻人一样,因为执著于去追求一些错误的东西,才让自己的心灵多了些额外的负累呢?
如果你现在明白了这一点,就要勇于放弃一些负累你心灵的东西,这样你的人生才会获得真正的快乐。
4.幸福就是无欲无求
欲望多了,烦恼就多了,痛苦也会随之而来。
小时候我们经常因为无意间得到一团廉价的棉花糖而兴高采烈,而如今我们得到一大包的金丝猴奶糖心中未必会感到快乐;小时候我们因为在小河中无意间看到一条小鱼而感到满足和幸福,而如今我们到大型的海洋馆中观赏海豚表演也不一定会感到快乐……于是,人们不禁会问:幸福是什么,幸福在哪里?然后,苦苦追寻问题的答案。
其实,幸福无须我们去苦苦追寻,它便可以触手可及。我们不幸福,是因为内心的欲望在作祟。幸福很多时候完全是一种内心的感受,如果我们将欲望的门槛降得低一点,顺其自然,把握自己所拥有的,幸福自然就会来临。
有一个外国商人,他坐船到了西班牙海边的一个渔村。他在码头上看见了一个西班牙渔夫从海里划着一艘小船靠岸,船上有好几尾大鱼。外国商人对渔夫能抓到这么高档的鱼表示赞叹。然后问他:“您每天要花多少时间就可以抓到这么多鱼?”渔夫说:“一会儿工夫就抓到了。我不用费多大力气。”
商人说:“为什么你不再多抓一会儿,这样你就可以抓到更多的鱼了。”西班牙渔夫觉得不以为然,他说:“这些鱼已经够我一家人一天的生活了,我为什么要抓那么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