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烦恼来临时,我们也并非只能束手无策。要想排除烦恼的困扰,就要学会包容和忍让,要去除嫉恨之心,就要学会宽宏大量,要学会理解人、体贴人,能够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不要常常为一些小事耿耿于怀。如果双方都逞强好胜,矛盾就会愈积愈深,最后发展到势不两立的地步,既破坏了人际关系,又影响相互团结,还有损身心健康。
“总为小事伤神的人,他们的一生是短暂的”,这句话对那些经过岁月风雨的人来说,理解更加深刻。生活中,我们把时间浪费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上,不仅耗费我们的精力,还会破坏我们的情绪,那是非常不值得的。记住,我们不能为了小事而影响我们的生活,我们是为了让生活变得更美好而生活。
3.放下心灵的负担,就不累了
放弃忧伤与不快,方能活得轻松,活得快乐。
世界上最恐怖的监狱并没有铁窗和围墙,那就是我们为自己所造的心灵监狱。人的一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面对困难和挫折,我们应该学会放下计较,自省自励,不要让自己活在无穷无尽的烦恼之中,不要让自己活得太累。
佛陀在世时,一个弟子历尽千辛万苦,手拿两个巨大的花瓶来到佛陀的座前,想把这两花瓶奉献给佛陀,以求得佛法。
佛陀见了,说:“放下。”
弟子以为佛陀叫他把花瓶放下,立刻把左手里的那个花瓶放下。佛陀又说:“放下。”
弟子以为佛陀要他把右手的那花瓶也放下来,于是他便把右手里的花瓶也放下来。可佛陀还是对他说:“放下!”
弟子非常不解地问道:“我已经两手空空,没有什么可以再放下的了,佛陀还让弟子放下什么呢?”
佛陀说:“我叫你放下,并不是叫你放下手里的东西,是要你放下心灵的负担。”
弟子这时才明白佛陀叫他放下的真义,于是佛法已存心中。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总是喊着活得太累,工作压力大、生活负担重、人际交往复杂,其实就是不能放下。当我们把这些负担都放下时,便可以从人生的痛苦、生死的桎梏中解脱出来。
生活中,虽然我们无法左右命运的走向,却可以放弃心中的负担。如果总是不能忘记过去的悲伤,并且一直在为过去而悲伤,受累的只能是自己。我们必须经常卸去自己的心理负担,放下太多的计较,这样才会提高生活的质量,让心灵得到释放。
有一天,一位朋友到心理医生的办公室来诉苦。她说感觉生活压力太大,并向医生描述了那些日复一日永远也做不完的事。从每天早晨起床后整理床铺一直到匆匆忙忙赶着出门去上班,她好像一直都在按既定的程序运作,始终为了去“赶”什么而活着。
医生建议她不妨试一段时间起床后干脆不整理床铺。她似乎被医生的话吓了一跳,从脸上的表情看,她心里一定在嘀咕:你这人怎么这么不近情理呢?但是,不管心里怎么想,她还是同意按照医生说的办法试试看。
两个星期后,她又来到了医生的办公室。这次她进来时脚步轻盈,春风满面,显得一身轻松。她告诉医生说,42年来她头一回起床后没有整理床铺,结果发现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还有呢:”她接着说,“以前我总要求自己饭后把餐具洗净擦干再放好,现在我不再苛求自己每次都这样做了。”
医生从内心里为这位女士感到高兴,因为她至少在两个方面突破了自我,解放了自己,一是发现自己在生活中有选择的余地:这一点她以前可能从未意识到;二是不再苛求自己事事追求完美:这对她意味着自我超越,意味着一种新的生活体验的开始。
在如今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人就像是旋在高速运转的机器上的螺丝,只有铆在上面跟着转的分儿,绝无擅自离开或者中途停下来的道理。有许多人感到“活得太累”,这种“累”并不仅仅是体力上的疲劳,更主要是心理上的感受和体验,是精神负担过重、极度疲劳的表现。
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为了生活疲于奔命,都已经非常辛苦了,如果时刻再牢记过往的痛苦和悲伤,那岂不是跟自己过不去。过去的事情,该忘记就应该忘记。那些快乐的事情多想想,这样以后的路走得会更轻松;不快乐的事情就该忘掉它。虽然说失败、苦难会给我们以后的人生提供经验,但是太多,就会使人对未来失去希望,失去向前的勇气。
小说家荷摩·克洛伊说:“不要为了打翻的牛奶哭泣。否则,打翻的将不是牛奶,而是你的心血……”一生中,我们要经历的事情很多,有快乐也有悲伤。对于智者来说,他们忘记的总是那些不快乐的事,而记住的却是那些快乐的事,所以,他们过的是一种轻松而充实的生活。
走在路上,看着匆忙的行人眉间带着的疲惫,我们真的应该给自己减轻一些压力,让那些痛苦与忧虑远离我们原本纯洁本真的心灵。生命有时候也是很脆弱的,不能背负太多的痛苦与悲伤,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乐观一些,放弃忧伤与不快,方能活得轻松,活得快乐。
4.体谅他人,放下计较
拿得起,放得下,才能走出荆棘,走出阴霾。
生活中,一些人总将别人的缺点看得一清二楚,总为一些小事斤斤计较,从而严厉地批评指责别人。其实,宰相肚里能撑船,一个胸襟开阔的人,在与人相处时,是懂得随时体谅他人的。这种人不会对于一些小事斤斤计较,还会适宜地帮助别人。
为人处世不要用苛刻的标准去要求别人,不要过于计较那些小事。要尊重他人的自由权利,只有做一个肯理解、容纳他人的优点和缺点的人,才会受到他人的欢迎。而对人吹毛求疵,对任何事情都斤斤计较的人,不会有亲密的朋友,众人对他也只会敬而远之。
成功学大师卡耐基年轻的时候曾经历过这样一件事。一次,他参加了一个隆重的宴会,宴会中,坐在他右面的一位先生讲了一段幽默的故事,并引用了一段话,意思是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那位健谈的先生说他所引用的这句话出自《圣经》。其实这是错的,卡耐基很肯定地知道那段话不是出自《圣经》,而是出自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于是,卡耐基连忙站起来纠正了他。没想到那位先生立即予以回击,反唇相讥道:“什么?出自莎士比亚?不可能,绝对不可能,那句话绝对出自《圣经》!”
卡耐基一时语塞,立刻想到了一个绝佳的求证者,那就是他的老朋友法兰克,他研读莎士比亚的作品已经很多年了。于是,他拉了一下朋友,想向他求证,可没想到法兰克不但没有起身,反而在桌下踢了他一脚。接着,法兰克一本正经地对卡耐基说:“朋友,你错了,这位先生才是对的,这句话的确出自《圣经》。”
那天晚上结束宴会后,卡耐基拽住了法兰克说:“法兰克,你明知道那句话是出自莎士比亚的……”
还没等卡耐基说完,法兰克就抢先说道:“《哈姆雷特》第五幕第二场。可是亲爱的朋友,别忘了我们是宴会上的客人,为什么要证明他错了呢?你以为他会谦虚地接受吗?为什么不给他点面子呢?他并没有征询你的意见嘛,你应该要避免跟人家抬杠。”
从那时起,卡耐基明白了,自己险些因为一点小事的计较而破坏了宴会的气氛,更得罪了一些重要人物,这是得不偿失的。他后来牢牢记住了法兰克对自己说的话“真正赢得优势、取得胜利的方法绝不是这种争论和计较,这样有时能获得优越感,但却永远得不到别人的好感!”
成功学大师卡耐基即使在多年以后,还会经常把这件事拿出来奉劝那些对真理太过执着,对事情太过较真的人。的确,许多人缺乏的并不是掌握真理的多少,而是与他人谈论真理时的态度。当我们在犯这种错误时,最好在心中衡量一下:我们宁愿要争一时之胜利,还是要别人对自己的好感呢?
卡耐基通过他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永远不要因争一时之理而计较,而要设身处地体谅他人的处境,只有你拿得起放得下,才能获得他人的友谊。
生活是由大大小小的事组成的,矛盾无处不在,无所不有。而我们的人生却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如果为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浪费了太多的时间,我们的生活势必日月无光,天昏地暗。你早上起来挤公交上班,别人不小心踩了你一脚;你下班后,去超市买菜,有人无意中弄脏了你的衣服;你走在路上,说不定一个纸团就向你砸来……心胸宽大一些,对这些琐事一笑而过,如果真的计较起来,说不定会酝酿出什么祸事来。
《拿破仑私生活拾遗》一书中记述道,拿破仑和约瑟芬打桌球时,曾说:“虽然我技术不错,但我总是让她赢,这样她就非常高兴。”有人说,拿破仑之所以这样做,饱含着对爱人的深情厚谊,其实,我们对那些毫无感情或素不相识的对手,最好也能做到不逞一时口舌之快,不争一时之理!
以下三点,可以教我们放下那些无谓的计较,让我们获得更好的人际关系,进而挖掘出生活中的诸多乐趣。
对他人的习惯要给以尊重。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作息方式、家庭背景,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习惯也不可能与你相同。所以,尊重别人的习惯应当是最起码的要求。
不念旧恶。这就是说,不要对朋友过去所犯的错误耿耿于怀或斤斤计较。朋友之间的矛盾,总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减淡,抓住过去的恩怨不放是不明智的。放下以前的不愉快,以后还可以做朋友。
不责人过。就是不要责难对方所犯下的小错误。《菜根谭》中说:“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这句话告诫我们,攻击别人的错误不可太严,一定要考虑对方的承受能力,否则虽然逞一时之快,却破坏了人际关系。
总而言之,人与人之间的观点难免会有差别。在我们不同意对方的时候,我们不要去争执和计较;在别人不同意我们的意见的时候,我们更要让对方占上风,因为与对方争出个胜负是没有多大必要和意义的,而灵活地求同存异,才是为人处世的正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