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961800000017

第17章 家法的幽灵——宋太祖遗嘱(1)

皇弟晋王天钟睿哲,神授莫奇,自列王藩,愈彰厚德,授以神器,时惟长君,可于柩前即皇帝位。

——《宋会要辑稿》

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宋史》

由于宋太祖死的太匆忙,所以只留下了一道政治遗嘱,就是将皇位传给弟弟赵光义。他所以传弟不传子与当时宋朝的形势和他临死前的情形有很大关系,他希望弟弟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或者说,他把宋朝所面对的一系列难题留给了弟弟。并且立下家法,以此来监督后继者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巩固赵宋王朝。由于这些作为,他在整个宋代史上留下了他对惯例的解释、他对事物的一整套看法和他的行政作风。

1、最后那一年

开宝九年(976年),大宋皇帝赵匡胤执政的最后一年。在这一年,一切都很平常地发生着。年初,群臣上表请求赵匡胤加称“一统太平”尊号。赵匡胤拒绝了,理由是:辽与北汉还没有平定,一统太平不是在自欺欺人吗。

他说的是真话,北宋终朝都没有灭掉辽国。就是在群臣拍赵匡胤的马屁时,西南的大理、吐蕃,西北的高昌、西夏诸政权都在宋朝版图之外,北汉在三年后才被北宋消灭。辽国正在一个王朝发展的鼎盛期,统一事业的完成看起来实在太遥远了。

赵匡胤在否定这件事不久,就做出了另外一件事:准备把都城从开封迁到洛阳。他这一想法一透露出来,众大臣们的反对之声此起彼伏。持反对意见最坚决的就是赵匡胤的弟弟,开封市市长晋王赵光义。

虽然有反对之声,但赵匡胤有自己的想法,所以他不顾任何人的反对,下旨出巡洛阳。臣子们哪里能让他得逞,起居郎李符连夜写出“陈八难”的奏章,历数皇上出巡之不合适处。赵匡胤不理他,依旧按照计划起程,先到了郑州,到他母亲的陵前拜祭了一番,然后一路西行,到了洛阳。

到洛阳后,这位出生于此的皇帝就大赞家乡山好水好风光好,随行的臣子们当然知道皇上是什么意思,所以对洛阳的一草一木不做任何评价。赵匡胤当时耍起了脾气,他想,我就住这儿,不走了,看你们怎么办!

大臣们当然有办法,两个月后,他们推了“铁骑左右厢都指挥使”李怀忠进谏,此人对赵匡胤说,东京(开封)那儿有汴河漕远之利,重兵驻守之地,几代王朝积累下来,已有很深的根基,不可轻易迁此。

但赵匡胤左耳听,右耳朵冒,仍不为所动。一个人对一件事所以坚决,肯定有一种思想在支撑他,而支撑赵匡胤思想的就是都城的安全问题。到了976年,经过赵匡胤十六年的经营,北宋虽然统治了中原和江南,但其都城开封仍处在辽朝的直接军事威胁之下,因而使北宋在两国对峙中处于十分被动的战略地位。北方的幽云十六州本来是中原王朝的一个天然屏障,但被石敬瑭割给了辽朝。

所以,北宋的都城开封周围根本就无险可守,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只有两个办法。第一,收取幽云十六州,将宋辽边界北推至长城以北,恢复长城防线对中原的屏障作用;第二,迁都洛阳或是长安。但如我们所知,最根本的办法是第一个,最没有办法的办法是第二个。

赵匡胤之所以采取第二个办法,是因为第一个办法在这个时候还行不通,宋朝还没有这个实力。当他把这个原因说给赵光义听时,赵光义出于维护自己的开封市市长的地位,只说了五个字:“在德不在险。”五个字说完,告退、转身、昂然而走。干净利落,让赵匡胤坐在那里傻了半天,最终,他觉得弟弟说的有点道理。

不久即起驾回到开封,迁都之举就此作罢。迁都之事就这样算了,但在赵匡胤心中却升起了另外一个想法。他弟弟说,在德不在险,能说出这样大气话来的人必有成大事的资质。他对这个弟弟倒很了解,无论是为将还是为相,都有可圈可点之处。赵匡胤想,既然你能说出这样的话,那我就把最困难的事留给你去做吧,你用你所谓的德来稳定大宋王朝吧。

当然,他只是这么一想。因为他还没有为自己的后事考虑过,毕竟他还不算老,并且身体一直不错。

这一年,北宋攻伐北汉,形势大好,各路捷报不断传来。这年十月初,赵匡胤高兴的在宫里实在坐不住了,就跑到教军场去观看发机石演习。

一切都那么正常,赵匡胤在这个月的农历十七,彰义节度使张铎犯了很严重的经济问题,但赵匡胤看在老关系的面子上不仅没有处罚他,还任命他为左屯卫上将军。

还没等朝臣对他的这一举措表示质疑,十月十八,他突然病了。当时,从宫里传来的消息说,赵匡胤派了太监王继恩到建隆观降神问卜。这一天是农历十九,晚上,赵光义接到了皇帝哥哥的手诏,让他进宫吃饭。

当赵光义进入赵匡胤的房间后,一切事情就都成了谜,即使是今天,也没有任何人有确凿证据可以解开这个谜。

2、酒徒的遗嘱

赵匡胤好酒如命,在中国六百多个皇帝里,他是唯一一个有酒品的皇帝。他虽然喜欢喝酒,并且每次都必须要喝多,但绝不因喝酒而耽误国家大事。事实上,他每次醒酒后,都会对自己喝酒的行为万分鄙视,并且发誓从此不再喝。

但他跟酒有仇,一见到酒,一切誓言都被雨打风吹去。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晚那天自然也不例外,赵光义一来,兄弟二人就在内寝开怀畅饮起来。赵匡胤由于有病在身,所以,赵光义就不想让他喝太多,但他的酒量又不能让哥哥躺到床上去睡。结果喝来喝去,他先倒了。

赵匡胤喝得也成了不倒翁,他回头看了看皇弟,趴在桌子上不动了。见外面又在下雪,就拿了柄斧子走到门外,探视雪下有多深。一探视,见有几寸深了。就想,皇弟今天就不要走了,因为雪实在太大了。他回过头来,看了看弟弟,弟弟睡得正香。他就踉跄着回到屋里,解开衣服,一头倒在床上,睡去了。

这个时候,皇宫中侍奉的太监宫女们听到了皇上的鼾声,惊天动地的响。但到凌晨时,却听不到任何声音。半个时辰后,有人慌张地跑到宋皇后那里,告诉她,皇上驾崩了。

宋皇后先是惊慌,接着就是痛哭,最后才想到了该由谁来当接班人。当时,赵匡胤有两个儿子,哥哥赵德昭与弟弟赵德芳。赵匡胤与宋皇后之所以不提前立太子,就是因为想立赵德芳。在赵匡胤眼中,赵德昭表情呆滞,像个傻子,所以,他很不喜欢这个儿子。但“立嫡以长”的宗法制度此时已深入人心,他不敢向宗法制度发出挑战书,又由于他自以为身体还很健康,就没有这件事放在心上。但现在发生了突发事件,由于没有太子,找来任何一人都无关紧要,所以,宋皇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赵德芳。

据正史记载,宋皇后派出太监王继恩出宫去找赵德芳的路上,有了点小心思。这位太监虽然不是完人,但由于跟随皇帝多年,在审时度势上却有独到之处。在他看来,赵德芳虽然是皇长子,但并没有被立为太子,也就是说,此时的大宋王朝成了一权力真空,任何人,只要有实力,都可以来抢这个皇位。五代时期,“君臣互夺”的观念还很深入人心。王太监在路上想了很久,终于,他掉转头去了开封府。在他看来,赵德芳即使做了皇帝,也未必安稳;而赵光义不然,无论是能力还是在都城的影响力都要比赵德芳高出数倍。

王太监这样做,于公,赵光义的确是个可以承担大任的人;于私,主动亲近赵光义会为他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

那么,赵光义这个时候在哪里呢?是在开封府还是在赵匡胤的内寝呢?我们从历史记载中根本得不到这一信息。据正史记载,当时,王太监到了开封府,见到赵光义,把皇帝驾崩的消息一说,并让他赶快进宫登基。赵光义犹豫了。

他说,“我如果现在去,会遭到众人的议论,会认为是先去抢班夺权。”

王太监着急了,提醒他道:“时间一长,帝位可就是别人的了。”

赵光义这才作恍然大悟状,跟着王太监冒着大雪向宫中奔去。宫中的宋皇后一见王太监回来,就问:“德芳来了吗?”

王太监回头一指:“是晋王。”

宋皇后什么都明白了,知道大势已去,不可逆转。但她遇事不慌,向走进来的赵光义施礼说道:“我们母子之命,全都依靠于君上了!”

赵光义连忙换礼,连连点头,大有“一切事都包在我身上”的架势。

这就是正史所载的赵光义成为皇帝的过程,但它却没有记载赵光义什么时候回的开封府,也就是说,赵光义那天到底有没有回开封府还是个问题。

首先,皇宫守卫森严,赵光义如果在那天晚上回到开封府,必有执事太监做记录,但没有这个记录;其次,赵光义的酒量明显不如哥哥赵匡胤,而那天晚上,赵匡胤已经喝的烂醉如泥,一向善于拼酒的他又怎么可能让弟弟还有回去的力气?

等于说,赵光义那天晚上根本就没有离开皇宫,那么,又何来王太监去开封府请他一说呢?我想,正史绝对不足信。而那天晚上发生的真正事情大概是这样的:由于赵匡胤饮酒多年早已经种下了祸根,再加上他十月十八得了病,而十九晚上,他再度饮酒过量,就在凌晨时,他突然醒了。

一个人要死前都有征兆,赵匡胤也是这样。他的这一回光返照让他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命不久矣。他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多长时间,所以,他就叫醒了弟弟赵光义。

并且写下了遗嘱:皇弟晋王天钟睿哲,神授莫奇,自列王藩,愈彰厚德,授以神器,时惟长君,可于柩前即皇帝位。

这当然只是一个猜测,但《宋会要辑稿》记录的这一遗嘱却是出于赵匡胤却是不可置疑的事实,那么,遗嘱是什么时候写成的,什么时候交给赵光义的就不得而知了。

按照赵匡胤平时的举动,他不可能在身体健康的情况下写这道遗嘱,那么,只能是在那年十月二十日凌晨。

赵匡胤自960年的农历正月初四登上皇帝宝座,至976年农历十月二十死,共当了16年零10个月的皇帝。享年只有50岁。在他正感帝业兴旺,前途尚远的时候,突然死去了,给后世留下了千古之疑。就在他死掉的第二天,也就是976年的农历十月二十一,赵光义按照他的遗嘱正式即皇帝位。

那么,为什么赵匡胤要把皇位不传给儿子而传给弟弟呢?

3、传位之谜

事情还应该从北宋建国初期开始谈起。北宋建国初期,形势一点都不好。赵匡胤虽然迅速平定了后周皇族造反的两个节度使,但地位并不巩固,因为这两个节度使与宋朝周围的各个割据势力性比,是小巫见大巫。赵匡胤有一天登上高山,眺望左右,发现,和他王朝并存的还有南平、武平、南汉、后蜀、南唐、吴越、北汉七个汉人政权,另外还有契丹、党项两个少数民族政权。等于说,赵匡胤仍旧在五代十国的旋涡里,还没有挣扎出来。

一个这样并不巩固的政权,想要有前途,除了对内要重建一整套统治机构以防新的篡位之外,对外先要站稳脚跟,使自己不被其他割据势力消灭,然后才能谈下一步。但是,赵匡胤深知,他不过是把后周王朝改了个名字而已,后周虽然经过周世宗的内治外讨,但人力物力财力都是有限的。在这样的情况下,选择何种方略与措施而确定攻击的目标,无疑是至关重大的问题。

赵匡胤当上皇帝第一年的冬天,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他和弟弟晋王赵光义踏着碎玉乱琼来到了谋臣赵普的家。赵普见到两人,吓了一跳。经过谈话,赵普才知道皇帝是来问取天下之策的。

赵匡胤说:“我想先攻北汉。”

赵普急了,连连摇头说:“太原(北汉的都城)是一天然屏障,挡西北(契丹、党项)之敌。如果拿下北汉,那么西北之敌就是我们来挡,我们现在还没有这个实力。我觉得先对付其他国家,到时,北汉一个弹丸之地,不攻自取。”赵匡胤微微一笑,赵光义也笑起来,说道:“我们正是此意。”

赵普也笑了,原来皇帝在跟自己开玩笑。其实,赵氏兄弟跟赵普开这个玩笑有更深层的用意。他们是想考察一下赵普的决策力,另外,还想验证一下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

结果,赵匡胤的想法得到了赵普的认同,而当初周世宗书记官王朴“开边策”的统一战略思想被赵匡胤原封不动地搬了过来。

所谓“先南后北”,是先攻南唐。因为南唐是个富庶而文弱的王朝。因其富裕,攻灭它就可以获得充足的战备资源;因其文弱,就能取得用兵少、费时短、收效大的作战成果。当初,周世宗用此议,在三年内,亲征南唐数次,南唐皇帝被迫上降表,去帝号,以江划界,并进贡后周年十万金银。由此,南唐长江以北14州60县都归了后周。正是这些富庶之地,为赵匡胤后来的统一战争奠定了基础。

但是,这份“开边策”有一个明显的弱点,似乎眼光不足,王朴只想到了南攻的策略,并没有想过对北方政权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他当时以为,只要依靠南唐的富庶,就能掉转头来轻松灭掉北方的王朝。但事实却是,这种“以为”是井底之蛙的浅见。

954年,周世宗亲征北汉。北汉这个无耻的王朝借助契丹打手的力量击败了周世宗的先头部队,周世宗只好搬师。五年后,周世宗再度亲征,攻击辽国。开始还非常顺利,但当到达辽国主力部队所镇守的幽州时,多年来与契丹打交道的后周将领们胆怯了。这些将领跟随周世宗南征北战,已经清楚地看到了南北诸敌的差异,他们对契丹兵的骁勇和骑兵的神出鬼没痛不欲生,强烈建议周世宗返回。周世宗见天时、地利和人心都对自己无利,又加上患了重病,只好就此罢兵。

到了赵匡胤准备统一全国时,他比周世宗聪明多了,他采取了“南征北御”的统一策略。这一策略其实就是在统一战争的战略行动中,先对南方诸国采取攻势,对北方的北汉和辽采取守势,等削平南方割据势力之后,再转攻北方。对南方诸国家攻击,对当时的宋朝来讲,已经不是问题。最为关键的是,在对北方的守势问题上,怎么守,守多久,却是宋朝的一个大问题。

赵匡胤登基的第二年,在“北御”问题上,他诏见了华州团练使张晖。这位皇帝也玩当初见赵普那一套,他对张晖说,自己想攻取太原。张晖傻乎乎地极力反对,他认为,北汉经历了太多的战乱,此时已是凋敝不堪。攻取这样一个地方等于给自己背上了一个龟壳。最为重要的是,此时北汉有辽国撑腰,大宋根本就没有这个实力攻取它。

赵匡胤这才下定决心实施“南征北御”策略,首先,选派称职的大将驻守边关;其次,运用多种手段减耗北汉国力。最后,与辽国缔结盟约,将有力的自卫与主动的缔和相结合,以求与辽建立缓和的边境气氛。

果然,这种战略构想经过不断充实完善,得到了有效实施。赵匡胤在当皇帝的十三年间,不仅完成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地位的检举任务,而且消灭了南方大部分割据势力。宋朝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完全是仰赖于“南征北驾”战略的正确制定与有效实施。“北御”为“南征”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证,而“南征”又为将来的“北征”创造了条件。

后来,赵光义亲征北汉,不费吹灰之力就得胜还朝,正是因为赵匡胤实施了对北汉的减耗国力的策略,才使北汉轻松被宋军拿下。

同类推荐
  • 执宰大宋

    执宰大宋

    未央觉得登州太穷,于是登州成为天下第一富庶府州。未央觉得皇帝太仁慈,于是赵祯横刀立马,操刀来到了前线。未央觉得辽国太欠,于是辽国被狄汉臣帅大宋铁骑灭了。未央觉得西夏太嚣张,李谅祚立刻去除国号,俯首称臣。不一样的宋时明月,不一样的晓风残月。新书《唐司命》,请大家收藏一下。
  • 千缘刧

    千缘刧

    人有命,富余天,早出荀,入此棺。初入唐,便可让皇。初进荀,便可兴旺。初云次,也必有其龙翔。皇位,使他龙腾万里。
  • 带着加点系统闯三国

    带着加点系统闯三国

    “无名小卒也能打败历史名将?周仓和关羽五五开?审配把沮授田丰玩弄于股掌之间?”平凡的他带着系统穿越三国,并立誓成为一代枭雄。
  • 大明海域王

    大明海域王

    酷爱军事,没事儿就爱看军事小说的猪脚,旅游途中一次翻车,醒来后的故事扑朔迷离。请看崇祯年的小猎户奋斗在广阔海洋上风骚姿势。
  • 大汉谋相

    大汉谋相

    (起点一组签约作品,敬请放心收藏!)一张利嘴,一颗好财之心,满腹妙计,且看他如何玩弄秦、楚、汉英雄豪杰于股掌之中。陈平性格也太过玲珑,于是,无论处在什么样的时局,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人物,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境,他都能游刃有余,从容面对,全情投入,以一个天生戏子的“才华”,演绎出精彩的人生。也许他演绎的太过生动,内容又是如此丰富,于是,千百年来,我们讲起陈平,津津乐道的只是他的奇计故事、智慧火花和表演风度,至于脱下面具的他,有什么样的真实情感和想法,我们则不得而知。PS:此文深藏阴谋诡计,心术不正者勿看!不要学坏哦。书群:41749886
热门推荐
  • 泰戈尔诗选

    泰戈尔诗选

    本书收录了泰戈尔的一些经典的诗篇,在他的诗歌中,泰戈尔也表达出了他对战争的绝望和悲痛,但他的和平希望没有任何政治因素,他希望所有的人可以生活在一个完美的和平的世界中。
  • 叶罗丽之花神守护

    叶罗丽之花神守护

    你知道拉贝尔大陆吗?那是属于花的国度。有一个与人类世界平行的童话世界叫做叶罗丽仙境。黑暗魔神死灰复燃,拉贝尔大陆再次陷入危机。她意外来到叶罗丽世界!《花之法典》再次被黑化,普普拉女神再现。得知《灵》的存在,踏上收服花仙精灵王的路程,传承了大家的希望。但为什么这一切看起来都没有那么简单?冰公主面临消失,与叶罗丽战士定下七日之约。她会参与吗?如果参与,她又会选择加入那一方?奇怪的紫发少女,她又是谁?——我愿意为拉贝尔大陆付出一切,包括我的生命。——忘了吧。
  • 快穿女配之拯救反派男配

    快穿女配之拯救反派男配

    顾萧沫没想到自己会英年早逝,更没想到会命不该绝。在系统的压迫之下,顾萧沫开始了自己与各个反派的作战之旅,可是,作为一个女配,她没有女主光环就罢了,还要征服内心阴暗手段狠辣的反派,苍天啊!她只是想活啊命啊啊啊啊啊啊!
  • 陆神宠妻不要脸

    陆神宠妻不要脸

    天呐!娱乐圈的18线小演员安晓萌和总裁大神居然在一起了!安晓萌居然是在综艺经常出现的那个安大神!!众位粉丝宝宝全都激动了。随后,安晓萌被黑的体无完肤,粉丝们见总裁陆庭深,没有出来。别确定这段肯定是假的。两天后,发现粉丝们都失职了。记者们被永久封杀。之后安晓萌便被宠上天。安晓萌的角色被人抢了,陆庭深给抢回来了。别把那个演员给封杀了。安小晓不小心跌倒了。第二天在跌倒的地方看到了地毯。别人问总裁,你这么宠爱安晓萌好吗?陆廷深说我爱怎么宠就怎么宠!该你啥事!安晓萌:我本想安安静静的去演戏,我为什么这样,上你这尊大神呢?
  • 书虫

    书虫

    李笑一直坚信书中自有黄金屋颜如玉这句话,却没想到穿越之后,随自己而来的书里竟然只有胖乎乎的虫子!天,这外挂你让我怎么用啊!
  • 见人见己见如来

    见人见己见如来

    浸润了千年历史的“禅”文化,能够帮助我们化解“浮躁”环境所带来的困惑与迷失,让我们在内心深处有所触动,为我们答疑解惑,减少我们的烦恼,改善我们的生活。本书从真伪、即心、因果、缘分、得失、机趣、目标七个方面解读了一些人之所以有所成就的因缘。我们可以从这些人的生活和经历中,读出关于禅宗的感悟,悟出生活的本质,得到幸福的回报。
  • 上林青年在惠州

    上林青年在惠州

    本文讲述一群来自上林的青年们如何在广东惠州市生活、成长的青春爱情故事。
  • 台湾杂记

    台湾杂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家有小怪兽

    家有小怪兽

    这个世界上总是一物降一物,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于是,当徐亦欢这个为非作歹、无法无天的小怪兽,遇上许大官人那一刻,也只有俯首称臣的料……即将开始的就是塘西街上最萌最忠犬的不良少女和柔弱贵公子之间不得不说的故事,敬请期待~~(注:本文不长请放心跳坑,如果您能喜欢,这将是我的荣幸~O(∩_∩)O~)
  • 惊世情劫:呆萌狐狸追夫忙

    惊世情劫:呆萌狐狸追夫忙

    一本小说,一段莫名其妙的梦境,将她拽入另一段时空。为了弄清楚事情的真相,她毅然决然陪他入轮回找回散落的魂魄,却又跌入更深的深渊。“你说佛渡世间一切苦厄,那你问问你的佛,为何不渡我!”“这江山,我给你守住了!只愿来生陪你看江山如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