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夜半觉小不佳,至明日,饮粥汗出,服当归汤,吾在军中持法是也。至于小忿怒,大过失,不当效也。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吾有头病,自先着帻,吾死之后,持大服如存时勿遗。百官当临殿中者十五举音,葬毕便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葬于邺之西冈,上与西门豹祠相近,无藏金玉珍宝。吾婢妾与伎人皆勤苦,使着铜雀台,善待之。于台堂上安六尺床,施穗帐,朝晡上脯糒之属。月旦、十五日,自朝至午,辄向帐中作伎乐,汝等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余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诸舍中无所为,可学作组履卖也。吾历官所得绶,皆着藏中。吾余衣裳,可别为一藏,不能者,兄弟可分之。
——陆机《吊魏武帝》
曹操始终不肯称帝,是因为不想成为众矢之的。他高明就高明在这里,而他的遗嘱更是高明。遗嘱中所列的一些琐碎事,让人总觉得他只不过是一个有着一亩三分地的老农。其实,他对接班人早已经做好了安排,遗嘱不过是一封对生活的感悟罢了。从他的遗嘱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不是结论的结论:大一统下的皇帝不好做,即使是立遗嘱也要呕心沥血。反之,就很轻松。曹操就是证明。
1、英雄归天
据说,大人物归天前都有种种异兆。在建安二十五年前,曹操从汉中到洛阳,修建大殿,手下士兵在砍伐濯龙祠的大树时,树干中喷出血来。有人把这件事情告诉了曹操,曹操只是笑笑,命令继续砍其他的大树。过不久,他命令工匠向园里移植品种优良的梨树,但工匠在挖这颗梨树时,鲜红的血从一根根被砍伤的树根中流出。工匠如实报告后,曹操有些紧张,亲自跑到梨树下观看,发现果然有殷红而腥的血,厌恶与恐惧之情顿生,过不久,他就病倒了。
在今天看来,上述种种说法实属扯淡。但在1800多年前,有人对此深信不疑。就是在800多年前,那个善于编故事的罗贯中先生也深信不疑,并且对曹操临死前的异兆添油加醋。在《三国演义》的情节安排上,他首先说被曹操诛杀的伏皇后等人的亡灵登场,然后是梨树之神以浑身是血的面貌出现在曹操的睡梦中,曹操被吓得浑身发抖,冷汗直流,不敢闭眼。长此以往,由于睡觉不足,曹操病倒了。不知道曹操是不是抄过罗贯中祖宗的家,罗贯中为了让曹操有一万个理由去死,又接着编。说曹操得了病后就找来一位中医,名字叫华佗。这位中医珍视了病情后,说要在曹操的脑袋上开个刀。我们知道,西医的开刀术在一年多年后才传到中国,所以,曹操当然不知道这种治疗方法,于是,他认定,这是一想要谋害自己的“蒙古大夫”。就把扔进了监狱,最终,曹操忍受着巨大的痛苦死掉了。
当然,这一切都是假的。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二十三日前,魏王曹操的确病倒了,但没有发生这么多怪异的事。二十三日那天,他觉得命不久矣,就立下了遗令:
我在军中办事十分对,至于小的愤怒,大的过失,不应该效法。天下还没有安定,不能遵守古代制度。我有头痛病,很早就戴上了头巾。我死后,穿的礼服要象活着时一样。别忘了。文武百官应当来殿中哭吊的,只要哭十五声。安葬之后,文武百官便脱掉丧服。驻防各地的将士,都不要离开驻地;官吏们要各守职位。入殓时穿一般的时服,埋葬在邺城西面的山冈山,跟西门豹的祠堂靠近,不要用金玉珍宝陪葬。
遗嘱还说:
我用剩下的香可以分给诸夫人,它们没有什么事可干,学着做鞋卖点钱……我做官时历次得到的绶带,都放置在仓库中。我留下的衣物,可放在别处,不能存放的,你们兄弟们可以分用。
最后一部分:
我的歌舞妓人都要居住在铜雀台上,并在正堂上安放一个六尺长的床,挂上灵幔。每天献上干肉干粮,每月初一、十五,向着灵幔奏曲跳舞。你们还要时时登上铜爵台,遥望埋葬我的西陵墓田。
应该说,曹操很放心地走了。因为很久以前,他就安排好了接班人。他的接班人就在他死后不久,以汉朝丞相的身份篡夺了汉政权,建立魏政权。
汉朝结束了……
等于说,建安二十五年是这个年号在中原的最后一年。从此以后,只是在蜀才有所谓建安二十六年的说法。
英雄之死往往让草木皆悲,风云变色。曹操当之无愧于英雄称号,但他的死却是那么平静,包括他的遗嘱也是那么家长里短,波澜不惊。只谈人生不谈国事,让这位生时的英雄更让人摸不着头脑。
因为和他活着时一样,他的自信让他认为,后继者必将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他的自信更让他认为,其他两国已不足虑。所以,他平静地写下琐碎之事,平静地死掉。
在建安二十五年左右,中华大地上到底是一种什么政治格局呢?
2、三国之局
曹操给接班人留下了一笔非常可观的遗产,那就是一大批人才。贾诩,刘晔,张辽,曹仁,张合,徐晃,文聘,曹洪,司马懿,曹真,曹休……少长咸集,群贤备至。还有足以让接班人有资本向外扩张的军力和来自广大土地的税收。
那么,在魏国之外的其他两国是什么状况呢?曹操对此深为了解。他死的前一年,建安二十四年秋,刘备在成都自立为汉中王。表面来看,此时的刘备无论在人事上,地域上,军事上都如日中天。他手下的精兵强将主要有诸葛亮,关羽,张飞,法正,马超,李严,魏延,黄忠,赵云,黄权等等,济济一堂,颇为壮观。但是,仔细一研究,就会发现,刘备一方存在着很严重的危机,首先是李严和法正的出局,其次是要派出关羽守从东吴借来的战略要地荆州,赵云此时到底是什么水平,刘备还不得而知,并未加以重用。而魏延刚刚从行伍之中被优选出来,还没有形成独当一面的声名和威势。这样一来,真正撑起刘备政权的就只剩下了诸葛,张,马,黄。其中黄忠已经老了,马超羁旅故国,而且已经有过数次背叛故主的记录。那么,真正支撑刘备势力的只有张飞和诸葛亮。一文一武,一将一相。尤为重要的是,刘备与孙吴在荆州的问题上一直搞得很僵。曹操相信,这种僵局肯定会被打破,而代价就是两国交兵。
事实正如他所料,在他死后两年,东吴出奇兵击败关羽,关羽死掉。刘备出兵攻击东吴,被打败。一系列杰出人物,关羽,张飞,黄忠,马良,包括刘备自己都死去,剩下的一个诸葛亮已无法完成刘备临死光复汉室的愿望。
在东吴方面,建安二十四年,孙权就有了收复荆州的想法。曹操当然也这样想,因为荆州这个战略要地,刘备不想还,孙权极想要回。果然不出曹操所料,这一想法最终在几个月后被杰出的中年将领陆逊实现。陆逊趁着关羽出兵北上造成荆州内部空虚时,一相情愿地相信,荆州必可攻下来,结果如他所愿。这位中年将领能击败刘备,实在是天意。本来,孙权所依仗的是吕蒙,但是,就在刘备大哭关羽准备进攻东吴时,吕蒙却死掉了。孙权曾不止一次地向刘备求和,因为他深知,没有了吕蒙的东吴比从前更弱了。但,刘备偏要来送死,孙权只好死马当活马医,派出了陆逊。陆逊最终以微弱的优势在这场决战中险胜。
但从此以后一切都结束了。在曹操看来,东吴想要保持战略进攻,起码要在各阵线上安排三个杰出将领。一个镇守荆州,一个拱卫边疆,一个领兵出征。但是当初能在东吴有能力承担如此重任的只有两个半人(吕蒙,陆逊,另半个是徐盛)。可现在,吕蒙死了。这个计划就成了不可填补的空白。从此以后,孤单的陆逊将不得不时常充当救火车的角色,而孙权渴望已久的主动进攻的可能,也随着吕蒙的死亡渐渐的暗淡下来。在这场战争结束的时候,东吴跟西蜀一同没落……
正是这种天下大势让曹操在确定接班人后,临死前对自己辛苦创立的事业没有任何担忧。他最担忧的是一些生活琐事和家庭生活。在临死前,他抱着幼小的女儿,指着最小的儿子曹豹,流着泪对守护在身旁的其他四个儿子说:“这几个孩子就托付你们了。”
他精心为失去君主后的宫女们安排生活,让她们学着做鞋卖点钱。如此交代后事,与其说是滑稽,不如说是一种悲哀。他对死后自己的东西逐一安排,可以看出他对身外之物的眷恋之情。其实,曹操是英雄,同时也是个凡人。他和普通人一样,也有悲哀,索性能看破红尘,当然比这种结局好得多。可是,他最终没有看透。
为了让自己死后不寂寞,他居然做出了让后人咬牙切齿的行为,把一大批美女锁在铜雀台上,让她们对着一个早已死掉的人唱歌跳舞。
与其说他的这种行为是一种变态,倒不如说是对人生强烈的执着,即使面临死亡还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十三年前,他北征割据于幽州东北部的乌桓族,并在柳城获胜。第二年,即建安十三年正月,他凯旋邺城,创作了《步出西门行》乐府诗。此诗的最后一篇道: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即使生活于这个世界上最长寿的神龟,其寿命也有完结的时候。即使能兴云驾雾,遨游长空的龙,最后还是和爬行地面的蚂蚁一样,终究不免死亡,化为土灰。对任何东西来说,都有终了之时,何况是人的生命,不过仅是极有限的时间而已。
但是:
年老的名马失去往年的体力,终日伏在马槽里,但仍然保持着驰骋千里的志向;胸怀大志的好男儿,就象这种千里马一样,即使到了人生的暮年,其勇猛精神至死也不会消沉。人要能够战胜有限的生命,应以奋斗不息的精神来超越时间。正因为这种勇猛精神的昂扬,人们才能够超越时间。人生寿命的长短,都是上天安排好的。但通过自觉而得法的身心修养,也可以长寿。
这就是曹操对人生的态度,也是他成为那个时代最伟大的英雄的原因。那么,这位伟大的英雄是如何选择接班人的呢?
3、曹操的原意
曹操共有13位夫人和25个儿子,长子是曹昂,但建安二年在与张绣的交战中,曹昂为了救出身陷困境的曹操而战死。他后来最宠爱的卞后生了四个儿子:其中有三个都继承了曹操的优点。曹彰、曹丕和曹植。
曹彰是曹操的第二个儿子,他从曹操身上继承了军人的气质。此人一生下来就好动,略长大后,对射箭御马之术喜好不已。力大如牛,甚至敢和猛兽格斗。曹操虽然也是军人出生,但就像财主不希望自己的儿子依旧是财主一样,他经常教导曹彰不要总在武力上下那么大功夫,要经常多读点书。但是,曹彰的骨子流淌着已经是军人的鲜血,想改变也改变不了。
有一次,曹操召集诸位儿子,请他们各言所好,各申其志。轮到曹彰时,这个优秀的军人说道:“希望将来能成为将军!”
曹操问他:“你将如何当好将军?”
曹彰兴奋地回道:“穿着坚硬的铠甲,手执锐利的武器,身先士卒,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不胆怯。对有功的人给予奖赏,刑罚公正。”
曹操听完,哈哈大笑。但就在笑声过后,他对曹彰的定位也只能是一位将军了。而曹丕则完全不同于其兄,他不但武艺高强,文采涣然,而且在实际政务的处理上有着独到的见解。他从父亲曹操那里继承了周密细致的清醒头脑,切合现实的判断力,和将其付诸实行的行动能力。曹植则继承了曹操作为诗人的一面,奔放的才气挡都挡不住。
可这三个儿子最开始时并没有在曹操的考虑范围内,曹操最先考虑的是环夫人所生的曹冲。据说,他在五岁时就有了足以让成年人惭愧的智慧。
有一次,吴国的孙权从南方送来一头大象,谁也想不出好办法,来测出这只大象的体重。这时,站在曹操身边的曹冲就说:“找一条船来装这只大象,在吃水线上刻下记号,再把大象赶下船。然后,往船上装别的东西,一直装到船沉到作有记号的位置后,再把那些东西搬出来秤,就可以知道大象到底有多重了。”
这个故事据说是后人强加在曹冲身上的,不管这件事是真是假,并不影响人们对曹冲的认识。曹冲的过人之处主要在于他的“仁爱识达”。
有一次,管理仓库的人发现马鞍被老鼠咬坏了。在刑罚严峻的曹操营中,主管仓库的小吏认为,死罪即使逃过,活罪也难饶。所以,他恐惧的要死。曹冲得知此事后,就找到这个小吏,告诉他:“你三天之后,再去自首。”
回到住地,曹冲用刀把自己的衣服割破了几个洞,然后,面容忧戚地出现在曹操面前。曹操就盘问他是何缘故,曹冲回答:“古人说老鼠咬坏了谁的衣服,谁就可能倒霉,我的衣服被老鼠咬坏了,所以现在非常担心。”
曹操哈哈大笑,说,“这些不过是迷信,不用担心,根本没有这回事。”
曹操讲完话不久,主管仓库的小吏就来报告老鼠咬坏了马鞍的事,曹操笑着说:“我儿子把衣服放在身边,都逃不出老鼠的嘴巴,何况是放在仓库中的马鞍呢。你下去吧。”
这只是曹冲对事情处理的很到位的一个方面,曹冲每见到犯罪之人,都会去探询他的犯罪过程,每遇到有冤情之时,他都要跑到曹操那里陈说。曹操每每都能听从曹冲的意见,并对曹冲在观察、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态度表示认可。
但是,天不保佑好人,就在建安十三年,13岁的曹冲病死。曹操异常悲痛,当曹丕众兄弟来安慰他时,他却很冷静地说:“这对我来说是不幸的事,但对你们来说却是幸运的事。”(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
痛失爱子的悲伤,让他在激烈的感情驱使下喷出了真心话。从他的话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当时曹氏兄弟之间已经开始了秘密进行接班人的争夺战。许多年后,曹丕登基称帝,说,如果曹冲还在,我根本就没有这个天下。
曹操本来就是那个时代的叛逆,他的立嗣观念也不可能遵照当时的传统。确切地说,曹操的立嗣观念是不分嫡庶、长幼,关键在于政治才能。
可当曹冲离开人世后,曹操想要立曹冲的想法已经落空,接下来,他该做的就是从剩下的儿子中再找出一位来当自己的接班人。
4、谁是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