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侠引言】:
一具中世纪的木乃伊叫圣比兹木乃伊。它所讲述的是异教徒的战争,它悲惨的死亡方式撼动了英格兰。英格兰的医生伊恩·麦克安德鲁说这具木乃伊在被发现时不仅完整而且柔软。人们可以晃动它的胳膊,蜷起它的手指。
圣比兹木乃伊发现于位于英格兰西海岸的小山村圣比兹。圣比兹保留了许多北欧海盗的遗物,那里是历史爱好者的圣地。1981年,考古学家在一座12世纪的修道院附近,挖出了一个中世纪的大秘密:一口铅质棺材。
从它的状态判断,它已经有700年的历史。英格兰兰开斯特大学研究员约翰·托德博士说:起初,大家都以为棺材里面是一具骸骨,因为以往发现的中世纪的棺材里只有骸骨。
人们用电锯把棺材锯开。棺材被打开以后,人们发现了一个人形的包裹。当包裹被打开,那具尸体完全呈现在人们面前时,大家都惊呆了。因为它保存得非常完整。英格兰的伊恩·麦克安德鲁医生说:大概就是看上去好像是柏油的那种东西把尸体封住了......
尸体用亚麻布紧紧地包裹,并且被一种黏稠的棕色物质密封着。这种物质从外观上看,像是一种类似柏油的物质。后经化验分析知道,实际上,这种物质是蜂蜡。埃及人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就开始用它制作木乃伊。他们相信蜜蜂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能够保护和延长生命。
在当地一家医院里,法医小组小心地揭开了裹尸布,开始研究这个神秘的木乃伊。很快研究人员查出了他的死因。他的下颚裂成了两半,右边的肋骨断了几根,右侧的肺叶也受了伤,还出了血,死时,这些血都还没有凝固。在中世纪,通常只有从马背上摔下来或者参加战斗的人才会留下这样的伤痕。
这个判断缩小了识别这具木乃伊身份的范围。调查人员根据一些资料推测他可能是当地一位名叫安东尼·德·鲁西的贵族。他曾和日耳曼骑士并肩作战,并于1368年战死在波兰。兰开斯特大学的研究员约翰·托德博士说:“他也许死在国外,但是尸体必须运回英格兰安葬。”为了便于运送,人们在尸体上封上了蜂蜡和铅。研究者认为这些措施只是为了把他的尸体保存一段时间,好运回祖国安葬,但是却无意中将他制成了木乃伊。
第二十章圣比兹的木乃伊的贡献在于使科学家们有机会研究700年前的十字军骑士。因此,圣比兹木乃伊留名青史。
【游侠引言】:
1985年,新疆博物馆考古专家在且未扎滚鲁克2号墓发现的一男一女古尸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他们的历史均有3000年之久,其中男尸身高1.76米,圆脸、高鼻、眉毛、睫毛、胡须、胸毛俱全,头发呈褐黄色,但已花白,两根发辫间夹有红毛线假发,在手中指套一长牛皮圈,身穿毛织长袍,缝制精细,科学测定为欧罗巴人种和蒙古人种的混合后裔,这究竟是个体差羿还是黄种人和白种人混血的特征,现尚无法判定,更令人惊异的是两具古尸脸部围绕鼻、眼额、颧及颊区均有用雄黄、铅黄等绘成的花纹纹面,使人看去颇具神秘色彩,这究竟是一种葬俗?还是原始宗教的象征呢?古代且未、若羌一带系羌族活动地区,古本<<说文解字>>载:羌从羊人也,从古尸脸部为羊角图案看,是否反映了古代扎滚鲁克人是崇拜羊的呢?在新疆纹面葬仪是否始于且未扎滚鲁克?如果不是那又是哪个民族呢?它有何代表意义呢?对以后的民族习俗、文化有无影响,至今都是个谜。
1995年,在尼雅古城出土了合葬两人,尸体保存完好,身上盖着以整贴画织锦缝连的锦被,色彩斑斓,云气瑞兽间为汉文隶书“王侯合昏千秋万岁宜于子孙”。此物的出土是否证明墓主人即为当地的经济规律呢?引人遐想的是,男尸右戏耍和右腿上为什么都有一道砍痕?他是在一次战斗中负的伤?还是恰恰由于这两处伤不治而亡的呢?同样费解的是,女尸右颊下部为何明显呈黑红色?是由于严重淤血造成的吗?而其颈部亦为何断裂?这种种谜团,犹如尼雅命运之谜一样令人难解难猜。
吐鲁番盆地是新疆古尸蕴藏量最多的地区,皮阿斯塔那、喀喇和卓、苏贝希和艾西湖古墓群最为著名。出土于1973年的张友邻古尸是阿斯塔那最为著名的一具干尸,张友邻少袭父职,早年因平定高昌叛乱有功,被为封为威远将军,后晋升为左卫大将军兼司兵部要职,为高昌最高军事将领,贞观初年,唐朝一统全国之势必行,张友邻力主归服大唐,维护统一,但高昌王鞠文泰不听忠言,执意“阴漠凭沙”与唐朝对抗,根据记载,人们判断张友邻因此而忧愤成疾,年仅50岁,不治而记亡。这位初唐名将,身材魁梧,据测生前身达一米八,其胸、背宽厚硕大、肌肉发达,筋骨粗壮,眉宇之间至今犹存威严、刚毅之风,他的大腿明显向外侧分开,而小腿内收,当是将军戎马一生的写照,就是这样一位显赫一时的西域名将,死后并不得安宁,不知何时他的墓葬被盗,他的头颅被盗贼打断在地,这仅仅是得仇行为呢?还是为了盗取他嘴中的珍宝?新疆古尸得以完整保存除环境干燥外,考古学家发现,其它一些辅助条件也起了重要作用,例如:很多不接触土质的古尸保存都很好;很多古尸葬在微生物无法生存的高盐沙土里而尸身不腐;在较潮湿地区深埋古尸,而在很干旱的地方,浅埋、通风不密封可使古尸毛发肌肤俱在......
世无定法,有很多事物往往反其道而行之,在博州温泉县有一名为西依提萨依的古尸偏偏打破干尸形成的特有条件,成为新疆干尸一大难解之谜,此尸发现于湿润的安格里格乡南鄂托克赛尔河上游一处山洞中,其骨骼完整,表皮及肌肉除着地一小部分有所腐烂外,其他部位基本完好,据当地牧民和有关史料记载,此人年仅十七、八岁,为清末年间追击俄国盗马贼身受重任而亡,他死后一年,当其父看到他容貌未改,深感必有神助,因而永远将其葬于洞中,西依提萨依四周的山中长满茂盛的雪岭云杉,空气温度很大,是一个水草丰美的牧场,这具干尸在没有任何保护设施的情况下,却保存这么完好,这是否是和考古学家开了个历史性的玩笑呢?
有关专家在新疆吐鲁番地区文物局为一具距今2800多年的萨满教巫师干尸“宽衣解带”。据有关人士称,此次为干尸“脱衣”一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干尸,二是希望通过剥离下来的衣物,弄清有关萨满教的问题以及当时的服饰、人种和社会面貌。
这具干尸是2003年从新疆吐鲁
番地区鄯善县洋海古墓群内发掘出的数百具干尸中的一具,为男性,年龄大约为50岁。
萨满教是比较原始的世界性宗教,其主要活动是跳神。据说,萨满教巫师在迷幻状态下,通过手中的法器与天上的神灵沟通,功能为祈福、治病等。这具干尸被发现,以及随葬物品大麻、箜篌的出现,在吐鲁番地区尚属首次。其中,随葬品大麻的发现,在新疆地区也是第一次。
据现场专家介绍,干尸像埃及法老一样,双手交叉,右手握着缠了铜片的木杖,左手握木柄青铜战斧。干尸头戴羊皮帽,额头系彩色毛绦带,绦带上缀有两三个一组的海贝;左右耳上戴同样大小的铜、金耳环;脖子上戴着绿松石项链;内穿翻领彩色毛大衣,脚穿皮鞋,鞋帮上捆绑毛绦带,毛绦带上缀的5个铜管各连接一个小铜铃,左手腕戴红色皮套袖,上缀一排铜扣。
第一天的“脱衣”工作只将其外衣——皮大衣剥离,预计一周左右才能将其全部衣服脱完。
在古尸解剖的同时,考古人员对168号汉墓的考古研究工作也全面展开了。生前生活奢华的“遂”,在地下孤独地沉睡了2142年。是什么原因让他出土时,宛如在家酣睡的老人呢?
关节可活动,眼球仍完好